煤炭行业的发展汇总十篇-9游会

煤炭行业的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5 15:33:36

煤炭行业的发展

煤炭行业的发展篇(1)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167-01

1 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煤炭工业科学化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行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行业内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行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山;强化安全基础工作,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等。煤炭行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煤炭工业取得了更完善的发展

(1)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形成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

(2)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同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

(3)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煤炭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4)煤炭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稳步推进,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煤炭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资源开采业发展规律,不断探索煤炭清洁生产、绿色开采、矿井热能利用等技术,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与生态再建投入力度,矿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5)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健全,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

(6)国际交流合作步伐加快,对外开放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

2 煤炭行业采矿工程的特点

采矿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全面应用了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在采矿系统工程中,已广泛使用运筹学,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多目标决策等。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先进技术,如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等,也已成为采矿系统工程的常用手段。

(2)紧跟信息科学的发展。信息科学的任何进展都会很快在采矿系统工程中得到印证。在矿业上使用的硬、软件,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不断地变化。

(3)密切结合采矿工程的需要。采矿系统工程在处理问题时要经常考虑采矿工业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因此,多目标决策、模糊决策、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特别受矿业界喜爱。

3.我国煤炭行业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我国煤炭产量大幅提高,煤炭产量增加,煤炭调动强度加大,铁路、公路、港口转运压力还将不断加大,主要煤炭消费行业产业布局不合理,长距离煤炭调运形势,还将长期存在,制约着全国煤炭供应效率。

1) 煤炭价格上涨,行业经济效益提高与成本大幅上升,增支因素增多和粗放的发展方式同时存在。从煤炭经济效益增长情况看,煤炭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煤炭产量的大幅增加和价格的上涨,煤炭行业总体上仍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任务依然艰巨。

2) 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单一,内在素质低。全国原煤入选比重只有30%左右,大量原煤未经加工直接燃烧,洁净煤技术开发和应用进展缓慢。煤炭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少。

3) 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依然突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条件差异性大,煤炭总体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煤炭生产结构布局上,全国现有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2万多处。在现有生产矿井中,小型煤矿数量比例占94.05%,全国煤矿平均单井产量约为15万吨。大中型现代化煤矿少、小型煤矿多的煤炭生产结构,制约着煤炭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制约着煤炭工业整体现代化的发展。

4) 结构性矛盾突出煤炭工业面临的问题

①企业组织规模小而做,产业集中度过低,竞争力差.经过近几年关闭整顿,中国小煤矿总数由近8万处减少到2万多处,但生产规模小、布点过于分散的问题仍相当突出,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差距很大。大中型煤矿生产集中度过低,调控和影响市场的能力有限。

②开采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安全状况差.目前基本上仍是机械化、部分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采煤机械化程度仅35%左右,小煤矿一半以上采取原始的作业方式,工艺落后,先进与落后生产能力并存,整体技术水平低。

5)我国煤炭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只有年蒸发量的15%左右,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给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上述这些问题,既是影响当前煤炭经济运行的焦点问题,也是影响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全行业不懈的努力,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4.煤炭发展问题处理的措施

(1)加快大型煤炭企业、煤炭基地建设我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还较低,煤炭开采企业过于分散,存在大量个体开采的情况,这一方面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大,安全问题令人头痛;另一方面加剧了煤炭供给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

(2)煤炭作为一种日趋减少的不可再生资源,国家应当对其开采、使用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而不是放任自流。而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技术性、安全性、可控性等方面的优势勿庸置疑,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煤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3)由政府牵头,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将大量分散的煤炭开采企业以股份制的方式,组成大型煤炭集团和基地,实行统一开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4)建立煤矿安全仪器仪表采购、供应 、定期维修、保养、校定中心,确保煤矿安全仪器仪表正常运行。

(5)做好矿区的工农业发展规划,着手解决矿区内的"三农"问题,诸如移民搬迁,水利设施,公路桥梁等,为煤炭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6)建立比较规范的煤炭设备、材料、采购、经销信息中心,采用招标采购,定点采购等多种形式,拓宽采购渠道,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矿区。

5.结语

煤炭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科学地对我国能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对于制定正确的能源发展规划,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采矿学》徐永圻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煤炭行业的发展篇(2)

中图分类号:f407. 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煤炭企业发展模式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依旧采用传统的高开采、低利用、污染高的发展模式,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制约煤炭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环境的重度污染,不符合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此,要对煤炭企业进行发展模式上的改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环保的发展模式,以资源高利用,环境低污染为发展目的,是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具体到煤炭企业是以煤炭的低消耗获得更多的优质产品和附加产品,并对煤炭进行重复利用、高效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中国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

煤炭产业一直是我国支柱性产业,其发展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往往造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由于煤炭的形成周期较长,环境回复也比较困难,所以,当资源枯竭,环境不可逆恢复时,将会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我国目前勘探出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品种全,煤质好,分布也比较广,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燃料能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譬如,各地区煤炭品种分布不理想、质量变化较大,大部分的煤炭分布较深,不适合露天开采等问题,这些因素为我国煤炭的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中国是煤炭的储存大国,也是煤炭消费大国,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据主要地位。例如,在用燃料进行发电时,就以燃烧煤炭为主。我国煤炭消费结构多元化,电力、建材、钢材和化工的生产经营都离不开煤炭,所以煤炭的需求量很大,是具有竞争力的能源。我国正处速发展阶段,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并且现今我国大力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所以煤炭在民营市场的潜力也是很大的。所以,应该大力注重煤炭企业的发展,将煤炭企业做为能源基础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脱离煤炭支持,将很难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

由于煤炭需求量大,为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开采煤炭的企业很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开采煤炭过程中对煤炭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由于技术的限制,我国煤炭开采方式都是以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为主,在开采过程中也存在着管理的不当,造成煤炭资源极大的破坏与浪费,环境污染严重。主要表现在:煤炭开采造成大量的煤炭资源浪费、造成表面植被的破坏,井工开采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露天开采造成对土地的破坏和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煤炭的采选过程中产生的矿井瓦斯等温室气体与煤炭消费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为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保护环境,煤炭企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1、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煤炭企业以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为主,在此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的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和管理不当,造成资源浪费,能源利用率低,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造成生态污染、环境破坏,给企业自身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我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企业战略目标背道而驰。随着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能源节约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企业的要求也会逐步的提高,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及相关法规、法章的出台,煤炭企业若任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将会为法律所不容,为国家所禁止。

2、发展循环经济是提升煤炭企业效益,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循环经济模式是从生态学上得到启发,并经过市场验证的。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产品投入越低,产出越高,污染越少,企业越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符合“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竞争法则。煤炭企业做为我国支柱型产业,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走上一条,低消耗、高产出、轻污染的循环经济道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对市场竞争,我国更要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来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3、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我国是能源储存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煤炭企业肩负着重大责任。做为环境污染大户的煤炭企业要对社会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使一定的职责。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的过程中,要加大废物的回收利用,资源能源的节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努力促进我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在煤炭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以循环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尽最大可能的进行废物回收再利用,尽最大可能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将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结合,以“资源―产品―再资源”的流程运作,充分利用清洁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和资源回收技术使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解决资源、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与发展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的经济思想,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许多优势。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组织模式、生产模式、技术模式、文化模式、制度模式等为主要的营销模式。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下转第219页)

(上接第174页)1、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组织模式优化循环经济的组织模式有力的保障了企业的生产运营。要保证企业顺利的生产运营,就必须组织规范化,结合煤炭生产内部生态链网,保证企业内各种流量畅通。所以,要做到内部市场机构的柔性化,改革传统企业的行政组织模式,理顺生态链网中各个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指导作用,将企业引导到市场竞争中来,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2、煤炭企业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模式主要体现在生产模式上。在煤炭企业内部要树立清洁生产的意识,企业形成生态链网,通过具体到每个单位实行清洁生产,将物质、能量的消耗减少的最小,废物最小,然后实现整个生产网络能量、物质的递增利用循环。具体做法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以煤炭做为主要产品的同时,构建附属产业链,例如:将开采煤炭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回收利用。循环经济以生态学为指导,构建煤炭生产生态链网,利用自然资源、消化废物,借鉴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循环流动方式,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3、循环经济技术模式是环境无害技术。利用技术优势,科学合理的使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排放量,在环境可承受范围内处置残余的废弃物。可以利用生态复垦、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也是建设9游会的文化模式,9游会的文化主要内容是经济文化、生态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企业经济发展离不开9游会的文化的发展。

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的发展模式,煤炭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从社会层面采取措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必须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完善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构架。

通过具体分析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和特征,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明文规定来确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使得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鼓励和支持性政策,转变传统观念,打破原有企业体制,寻求国家支持,企业才会自发的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构建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指标和规范,充分体现行业主管部门的价值取向,协调煤炭企业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实现煤炭企业健康发展。

五、结语

实现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任重而道远,通过准确分析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充分了解发展循环经济能为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坚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信心。同时需要做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宣传,使得公众和企业把握模式的内涵,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实现企业顺利的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运销公司)

参考文献:

[1]杨红亮.商业经济.黑龙江: 哈尔滨出版社.

煤炭行业的发展篇(3)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循环经济概述

我国的经济在近十来年来迎来了高速发展,整个过程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使用和持续需求,煤炭行业也因为需求的猛增和资源价格的上涨而迎来的快速发展。但是在资源的大量开采下,由于煤炭企业自身的经济性生产约束不足、相关制度对生产效率的要求不严格等原因,造成了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开采问题。煤炭行业的整体效率不高,发展模式显得十分粗放。由于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如何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朝着更加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向前进是一个重要课题。循环经济理论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循的路径,它强调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合理地兼顾资源的稀缺性和生产利润的最大化原则。

循环经济是指强调了环保型生产、突出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形式。循环经济从根本上看是生态学规律在人类经济活动方面的应用。以传统的经济模式中从资源开采、到产品生产、再到废物丢弃的过程相比,循环经济的一个主要区别就在于从资源开采、到产品生产、再到再生资源利用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在传统的模式中,废物丢弃就是生产的终点,可能造成许多可继续利用资源的浪费,更可能带来环境破坏等问题;相比之下,在循环经济的模式中,传统的废物产生并不是生产行为的终点,它转而成为起点,开始了另一个生产循环。因此,循环经济的差异性和闪光之处就在于它是对资源的层次性利用,形成了一个物质和能量的闭路循环。循环经济的主要工具,就在于它可以使用各种环境偏好的技术、资源回收的方法,促进生产行为不至于向环境排放过多的危害性废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循环经济的重要功能在于它能够解决资源的巨大需求和资源稀缺的冲突,能够促进资源开采和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的兼容性。我国煤炭行业可以在循环经济下应该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二、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

一般来说,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应该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等三项原则。首先,在减量化原则之下,煤炭行业应该降低在煤炭开采行为中所产生的物质流量。也就是说,从最初的方向上,减少煤炭行业生产所需的资源和能量,能够预防煤炭生产中所带来的过多废弃物,从根源上防止煤炭资源开采带来的负外部性。其次,在再利用原则之下,煤炭企业应该提高对既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再利用原则,一方面是指对生产能力的再利用,即煤炭企业可以循环重复的利用既有的生产条件和设备,在保证生产安全性的情况下可以尽力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是创新性地促进对已报废生产能力的回收利用,可以通过将以淘汰的生产能力进行出售或者交换,获得资金或者自身需要的设备,也可以通过更换部分元件而不是简单地更换整套设备来达到生产能力的再利用。在资源化原则之下,煤炭企业应该促进煤炭及其相关资源的综合利用,避免产生过多的废弃物,不断创新生产技术来将那些看似废品的资源转化为企业的产品和收益。一般来看,煤炭产品的开采常常伴随着和很多的副产品,某一个生产环节所遗弃的物品通常具有其独特的用途。通过对煤炭生产某一环节副产品(如煤矸石)的再利用,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我国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在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就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但同时这种循环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共造成,它有赖于政府制度、市场机制、企业行为和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的共同推进。可以预想,在多方的共同参与的煤炭行业循环经济下,一定能够实现共赢,促进政府、企业、居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具体来看,如何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可以从建设良好的政府指导性制度、培养合理的循环经济市场机制、提高公民对循环经济的关注度和意识以及推动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来进行。

第一,应该构建支持循环经济的政府制度环境,从正式制度约束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正式的政府制度能够为微观市场主体形成良好的稳定性预期,规范和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政府可以指定有利于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并将法规的执行贯彻到具体的职能部门。一般来说,这种法规应该注重于强调环境保护和环境破坏补偿是煤炭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引导、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通过循环经济来弥补环境负外部性。但同时,这种政府制度的建设,需要经过详细的论证,以避免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过多的不合理敢于。总之,一个偏向于循环经济的政府环境,能够激励煤炭行业实施转型。

第二,应该培养合理的市场机制来促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有必要通过产权改革来为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基础。我国资源开采中产生的环境破坏问题由来已久,从产权角度来看,它的深层次原因来源于环境产权的不合理界定。简单地说,如果清晰地界定了环境产权,那么拥有环境产权的一方就具有资格来同资源开采者和使用者进行讨价还价,制定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契约。市场机制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就有合理的价格信号,能够反应资源开采所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成本;在融入了环保成本的资源价格下,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都会通过自身的行为来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和有效开发。

第三,通过鼓励公众参与来推广循环经济。构建一个循环经济的文化,形成一种循环经济的非正式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比政府的法律法规更具有效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来传播循环经济的理念,促使循环经济进入到每个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进而改变个人的行为方式,最终影响到包括煤炭企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部门的生产经营行为中;另一方面,应该鼓励第三方组织的发展,通过第三部门的力量来融合政府、煤炭企业、居民在循环经济中的合作。

煤炭行业的发展篇(4)

进入2016年以来,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我国国民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煤炭工业发展的形势更为严峻,山西煤炭行业融资环境极为艰难。然而,这种形势是煤炭行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供需稳定、融资畅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制定强有力的融资政策以及山西煤炭行业转变融资观念、拓宽融资渠道,融资状况才能改善,煤炭行业才能继续为山西的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

一、山西煤炭行业的融资现状

受当前煤炭市场低迷、价格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山西煤炭行业陷入产能过剩、利润亏损的困局。不少煤炭企业货款难以回笼、现金流短缺、资金链即将断裂,煤炭行业出现了严峻的融资难问题。

目前,山西煤炭企业筹资方式以银行贷款为主,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作为补充。山西省处于内陆省份,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煤炭企业一直将银行贷款作为融资的主要来源。截至6月底,山西七大煤企贷款余额4400亿元,占其融资总额的60%,占全省各项贷款的23%。

然而,在巨大的行业风险压力下,央行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很多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敬而远之”,对涉煤贷款规模大大收缩,并采取提高门槛和谨慎选择的态度,部分金融企业甚至采取长贷转短贷、加成本、重抵押,不同程度上浮贷款利率。企业屡屡遭遇银行釜底抽薪,从而加大了煤炭企业的融资难度,使煤炭企业授信额度低、融资成本高、审批时间长,最终导致很多融资无法实现。

在上述情况下,企业对直接融资的依赖度不断提升,但是,更大的融资难题是债券发行亦十分艰难。据了解,阳煤集团4月8日发行的15亿元中期票据购买者寥寥,不得不延期发行;晋煤集团此前拟发行的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因募集规模不足而取消发行。此外,山西煤炭企业发债利率由年初的4%一度上升至7.5%左右,融资成本明显上升。

二、资金对于煤炭行业逐步复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虽然行业产能过剩、煤炭需求减少、煤炭经营性现金流纷纷锐减,但是山西煤炭企业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大量资金。

1. 受经济下行影响,一些新投产项目不能及时达产达效,项目贷款归还压力大,资金链非常脆弱,需要及时融资。

2. 煤矿资源整合后续资金缺口较大。由于前期多数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基建项目较多,很多更新改造项目尚处于技改阶段,后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3. 目前煤炭企业已全员降薪,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出现拖欠工资现象,而大部分工资来源是银行贷款,如果融资没有明显起色,人心涣散是必然趋势,企业走向破产不可避免。

煤炭企业要想复苏,面对销售受阻、回款困难、资金紧张等迫切问题,急需寻找战略j9九游会的合作伙伴,以拉长产业链,进行多元化经营。在这些经济活动过程中,更加凸显资金的重要性。煤炭企业只有抓住资金这个瓶颈问题,深入研究融资之道,疏通资金流转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融资措施,才有可能解救企业,资金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三、根据未来融资发展方向,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对融资政策和融资渠道提出一些建议

近期,山西银行业计划将七大煤企4000亿元银行贷款全部重组为中长期贷款;山西省政府确定由省金融办牵头筹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ds,为省内煤炭企业增信并扩大未来债券融资。在政府部门、金融行业和社会各界投资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煤炭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借鉴国内外其他行业优秀的融资理念,煤炭行业将会在新的融资平台上不断开创新的融资模式。

(一)从国家层面,对融资政策的一些建议

1. 建议在煤炭行业融资困难时期,国家行之有效地调整政策和及时有效地进行行政干预,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融资政策,通过政府指导性投资,实现形式多样的融资措施,帮助煤炭企业尽快走出融资困境。

2. 建议国家设立煤炭产业投资基金或者能源产业基金,用专项资金扶持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能源基金的设立是为山西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创一个资金来源的新渠道,建议政府减少资金入市的政策障碍,通过鼓励各类资金入市和税收优惠,推进煤炭行业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支持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

3. 建议国家通过金融机构对煤炭行业做好信贷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各金融机构根据煤炭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加强金融创新,加快融资工具研发和引进,探讨适合的金融产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煤炭企业提供切实的政策优惠和信贷资金规模,解决资金紧张难题,帮助企业渡过融资难关。

4. 建议国家多为煤炭企业推广宣传,做好服务,增强社会投资者对煤炭产业的信心,深化民间资本对煤炭行业的投资引导。国家倡导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十三五”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煤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国家应该正确地宣传,引导投资者客观理性地看待煤炭产业,为煤炭行业的顺利融资提供支持。

煤炭行业的发展篇(5)

循环经济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的基础上,注重低消耗、低废弃和高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经济活动向自然生态循环的方向发展,由此建立一种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从而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目标,即:在环境不退化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前,我国煤炭工业正处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在思想意识、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离成熟的循环经济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政府对于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制定激励性的财税政策,以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我国煤炭供给能力的必然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煤炭生产能力快速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来,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发展趋势看,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还将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能源的需求也将会不断增长。从目前我国已经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来看,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少,煤炭储量占到95%以上,未来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提高我国的能源自给能力意义重大,它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也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有重要影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煤炭工业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煤炭的有效供给仍面临下列诸多问题:一是人均年消费量迅速增加而人均可采储量比较少;二是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较差,开采难度大;三是我国大部分煤炭资源富集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煤炭资源的自然禀赋条件对煤炭的长期稳定供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生态脆弱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因此,我国必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增加煤炭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这不仅是促进我国煤炭行业良性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能源长期稳定供给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煤炭行业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大部分与煤共伴生的固体和液体矿物质都是能够利用的矿产资源。例如,煤层气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用来制取炭黑、甲醛等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黄铁矿是用于生产硫磺和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等等。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落后,煤炭企业主要以开采煤炭、销售原煤为主,产品比较单一,生产过程中把与煤共伴生的大量矿产资源当作废弃物直接排放掉,浪费巨大。按照目前我国煤炭的生产量估算,煤矿每年通风排放掉的煤层气大约有一百亿立方米,目前的利用量只占四分之一左右;排放煤矸石和煤泥大约有四亿吨,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的数量约有三分之一;排放矿井水总量大约有五十亿立方米,能被利用的量不到一半。发展循环经济,将与煤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大量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而且能够显著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转变煤炭行业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工业一直按照从资源开发到生产加工、再到废物排放的单向物质流动模式生产,这种传统模式不仅废弃了大量可以再利用的资源,而且使煤炭行业的进一步增长缺乏动力,同时也使一些“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煤炭资源开采完毕之后走向没落。煤炭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从资源开发到煤炭生产,再到资源再生利用,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这种模式不仅使煤炭生产向电力、焦化等下游延伸,而且还能大量减少废物产生。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能以最少的资源和环境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煤碳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转变煤炭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财税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财税政策与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效率的配置资源方式,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市场能够对资源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着缺陷。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干预的手段有多种,针对发展循环经济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政策支持体系;二是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三是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四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政策支持体系中,财税政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微观主体经济行为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能够带来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改善,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来说存在着正的外部性,市场机制本身难以引导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足够的投入,因此,通过财税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公共性的调节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主要目标,环境和资源在本质上也是公共产品,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特性,这意味着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必然是政府部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财税政策是政府实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场主体的有限理性和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导致了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失灵,通过税收政策或补贴政策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可以使市场主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和外部收益内部化,从而激励市场主体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第二,财税政策也是政府实现资源节约的一项有效举措。财税政策通过影响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自身利益来引导他们的资源开发行为或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第三,财税政策能够引导循环经济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一方面,循环经济的生产技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研发成本比较高而复制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生产技术的研发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技术研发的收益不确定。上述两个方面导致通过市场机制难以使循环经济生产技术的研发者获得正常的收益,财税政策的介入则可以将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因企业研发循环经济技术所带来的成本与风险,同时也能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性激励机制。

(三)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外部性的调节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地引导足够的资源配置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领域。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一种公共产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保护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不能有效地排除其他人在不付费的情况下消费环境改善的成果,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正的正外部性,因此,仅在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下提供环境保护的供给是不足的。环境污染具有负的外部性,排污的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将经济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强加给其他人,因此,市场机制下会导致污染性产品的过量供给。外部性的存在要求政府必须发挥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作用,其中财税政策就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总之,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仅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企业来说,发展循环经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成本高、收益低,成本和收益的不协调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觉行为是难以见效的;对于消费者而言,循环经济产品的高成本带来的高价格使他们难以承受,消费者往往倾向于购买价格低廉的传统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财税政策,使企业的外部收益内部化,降低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价格。对于那些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通过补贴或减税的形式,弥补因发展循环经济而增加的额外成本,从而增加他们的收益;对于生产污染性产品的企业,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生产成本,进而减少这类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有效的财税政策能够使那些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调动起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三、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是财政补贴政策。对于投资者来说,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投资大、获利少,有些项目可以盈利,有些项目甚至会亏损,但是由于这样的项目对社会来说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因此就需要经常性的财政补贴来激励这类项目的投资。结合我国国情,国家对煤炭行业应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主要应包括国有煤矿安全欠账补贴、国有煤矿生产系统配套工程补贴、行业重点科技攻关补贴、关闭破产及由于国家需要而在一定时期内保留下来的部分矿井的非经营性亏损补贴。对上述的这些补贴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各自特点分期分批加以解决。二是设立专项资金,为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优惠贷款。发展循环经济对煤炭行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性产业,该产业需要的投资大、建设周期也较长,因此,国家应设立专项基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项目提供优惠贷款,以促使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一是调整煤炭资源税。严格来说,我国现行的煤炭资源税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源税,而仅仅是一种级差调节手段。级差性资源税的目的是调节煤炭企业之间的盈利水平,使煤炭企业在比较公平的基础上开展竞争。目前的税制不仅无法充分体现国家保护煤炭资源和提高煤炭开采率的意图,而且不能将煤炭资源开采的社会成本内在化,因而无法遏制煤炭资源被掠夺和浪费的现状。因此,需要对煤炭资源税进行调整,促进煤炭企业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二是调整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为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就要依靠科技进步。对于煤炭企业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研发投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在税前全额扣除的情况下,各项费用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的部分,应该适当扩大实际发生额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比例,从而鼓励企业不断增加对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三是改排污费为排污税。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排污费改为排污税,税基以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数量为标准,这一改革有助于激励煤炭企业增加防污设备或改进生产方式,使落后的企业和技术自行淘汰。四是推广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增值税税制都是“生产型”,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这一税制规定抑制了企业投资环保设备的积极性。为促进煤炭企业购置用于除尘、污水处理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环保设备,需要增加对这些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杨中林,汤鹏,毛晓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析[j].中州煤炭,2008(6):36-37.

煤炭行业的发展篇(6)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irculation economy main feature,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application foundation,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coal profession development circulation economy primary coverage and the business game, resources situation, proposed realizes the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evelopment circulation economy way.

key words: coal profession; circulation economy; way

1前言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和资源循环经济。其主要特点是:[1]①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②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题原则;③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突出特征;④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使命和特点使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开环模式转化为闭环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

煤炭是萍乡最为丰富的矿物资源,百年发展中,为繁荣萍乡经济和文化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萍乡境内煤炭储量为7.2亿吨,含煤地层占全市总面积的60%。1898年,清末邮政大臣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在萍乡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煤矿——安源煤矿(中国近代史十大厂矿之一)。它的创办不仅给安源这块红土地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而且也为萍乡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更为萍乡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2]新时期对萍乡市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1.1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西方发达国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者,已经实现了循环经济的法制化和社会化,其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3种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美国的企业小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

如美国的杜邦化学公司,通过运用循环经济,在全公司内部已基本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2)丹麦的卡伦堡中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是区域层面。如在丹麦的卡伦堡工业区,发电厂、石膏板厂、炼油厂、制药厂之间形成资源可循环利用关系。

(3)日本的社会大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是社会层面。如日本已初步形成由废物回收、废物拆解、利用系统及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再生系统。

1.2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内容

1.2.1综合一体化开发

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煤矿瓦斯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

1.2.2产品深度加工

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1.2.3资源高效利用

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如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及粉煤灰制砖、生产水泥、筑路和回填地表塌陷区等。

1.3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1.3.1推进煤炭企业节能生产

实施煤炭清洁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按照废物减量化的首要原则,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各种废物的产生量,利用各种清洁开采技术减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良性循环。

1.3.2延伸煤炭产业链

拓展“煤矸石——煤泥——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等产业链,在发展煤、电、建材联产循环经济的同时,发展煤、化工、煤和焦等高附加值产业,实现煤炭生产的多元化经营,提高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萍乡市已被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延伸煤炭产业链,对促进经济转型,实现萍乡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3.3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

以土地复垦为重点,把固体废物的利用与矿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重建示范基地,逐渐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机制。

2萍乡市循环经济发展

2.1萍乡市概述

萍乡市地处江西省西部,东靠宜春、安福,南邻永新和湖南茶陵,西接湖南醴陵和攸县,北连湖南浏阳。历来以资源丰富著称,特别是煤炭,因煤而生,因煤而兴,被誉为“江南煤都”。

然而经过上百年的机械化大规模开采,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煤炭可供开采的年份最多不过20年,且开采规模越来越小,年产量由1994年的1 600万t下降至2007年的995万t;煤矿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 116家急剧衰退到2007年的132家,现存的132家煤矿企业中,列入待关闭名单矿山的煤矿就有15家,且其余的绝大部分煤矿剩余服务年限不足10年。

而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萍乡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后,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伴生的大量粉煤灰和煤矸石,发展粉煤灰、煤矸石发电和制砖。大力发展煤——焦——化工、煤——电——铝——型材——制品、煤——电——新型建材砖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围绕三大工业园区和三大产业基地、重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探索建设生态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型工业体系,实现园区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和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抓好节能和污染治理,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为重点,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

例如,煤电铝一体化经济循环经济项目是萍乡作为全国20个循环经济试点市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通过产能改造,运用萍乡丰富的煤矸石发电,再用煤矸石发的电支撑铝业的需要,形成煤、电、铝产业一体化。该项目的实施,开创了萍乡百年煤城走科学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先河,为国家环境建设,为萍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2萍乡市依托循环经济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2.2.1加强矿井资源管理工作

各煤矿严格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高度重视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开采现有资源,减少煤炭损失,提高矿井采区回采率。

2.2.2推广使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

萍乡市大部分煤矿服务年限长,设备老化比较严重,因此,应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积极找煤、探煤,稳定煤炭产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2.2.3加大煤炭洗选力度

煤炭洗选加工是洁净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煤炭洗选力度,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进一步提高原煤入洗率,减少产品中的灰分、硫分,为社会提供精品煤炭和洁净能源。

2.2.4对煤矸石进行再利用

全市有3个煤矸石发电厂,电厂全部燃用矿区产生的低热值煤、煤泥和矸石,但现有的矸石电厂发电单机仅为0.6 万kw,应该进行循环硫化床改造,或建设5 万kw以上发电机组,这样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而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矸石堆放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利用矸石电厂产生的热能,建设热电联产工程,既节约能源,又大大改善了环境。

2.2.5建设与煤矸石发电相配套产业

建设粉煤灰、煤矸石墙体材料厂,消化矸石电厂产生的工业废渣和粉煤灰。随着各地对实心黏土砖限制生产使用,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有关政策的实施,粉煤灰、煤矸石渣墙体材料项目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如粉煤灰硅砌块生产、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生产、粉煤灰轻质墙板生产、粉煤灰陶粒生产等等。

2.2.6全面开展矿井水处理于复用工程

建设矿井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矿井水复用于井下,如消防、喷雾灭尘等。必要时对矿井水进行深度处理,在保证工业用水的基础上,能够提供生活用水。

3结束语

为了充分发展循环经济,萍乡市尤其是中、小煤矿应全面规划落实资源环境观,从萍乡市实际出发,把煤矿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塌陷地等作为环境资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延伸产业子链,调整产业结构,真正实现闭合型的全面循环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煤炭行业的发展篇(7)

abstract: the coal industry is the main support industry of ou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lso the main production industry of energy of our country, the country has paid special attention on coal production.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china's coal enterprises has realized mechanization in operation basically, further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echanical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which for mining activities and matching facilities operation provides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security. in simple term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coal enterprise is used in coal mining areas, supporting facilities,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related to several key links, which ensures the efficient and humaniz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keywords: coal machiner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把各项高新技术融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其主要技术包括: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传感产品可靠性等等,这些都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热门技术。在煤矿企业中,开始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煤炭系统进行改造旧设备和开发新产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是实现高效、安全、机械化采煤和煤矿机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机电一体化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外机械上得到应用。80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兴起,推动了机械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型计算机及微处理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发展及其在机械上的应用,极大促进了煤矿机电产品的性能,使煤矿机械进入了一个飞跃的发展时期。以微电脑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在国外机械上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在我国也是发展的方向,已成为机械高性能的体现。目前机械的电子(微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以实现如下功能:

一、在线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

对煤矿机械的电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置、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在线运行状态监控,出现故障能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从而改善操作员的工作条件,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如采煤机上变频器就采用plc控制,可实现多种在线监控和故障自诊,还有煤矿用各种电器设备也越来越智能化。

二、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井下使用的胶带输送机、通风机、提升机等,使用变频起动、plc控制系统,节电量就为30%左右,同时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三、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煤矿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例如,冀中能源黄沙矿2009年投入使用的一整套薄煤综采设备,由我国北京天地玛坷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与德国marco公司合作生产的pm31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就是微电脑控制,只要在支架操作控制器上输入程序,支架使会自动连续动作,也可实现远程控制和工作面无人操作。

四、其他应用

一些国外生产的输送机、采煤机、综掘机等采用了电子(微电脑)控制的自动变速器,能够根据外负荷的变化情况自动改变传动系的传动比,从而改变功率,这不仅充分利用了电动机功率,大大提高了能耗经济性,而且也简化了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提高作业人员操作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在综合机械化采煤机上采用电子(微电脑)控制。可实现无人操作,使机械能在危险地带或人无法接近的地点进行作业,也配备了无线遥控装置,可远程遥控也可微电脑编程控制。

五、对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考

煤炭行业的发展篇(8)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06-03

作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煤炭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倍受关注。尤其是近几年,全省煤炭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经济发展的精神为指导,齐心协力,采取多种措施,使煤炭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较大的飞跃。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煤炭产量8.72亿吨,同比增加约1.31亿吨,增长17.7%,其中,重点煤矿全年累计产量5.87亿吨,同比增长12.62%。全省煤炭行业销售收入达8133亿元,增幅为49%以上,全省五大煤矿集团的销售收入均超过千亿元。煤炭行业效益稳步提高,上缴税费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3%。然而,在煤炭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煤炭行业却始终被矿难的阴影笼罩着。矿难的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煤炭产能的提高,安全生产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回首每一次矿难我们会发现,虽然导致事故的原因各不相同:或许是因为瓦斯治理不彻底,或许是因为现场管理不严格,或许是因为通风设施不到位,或许是因为安全措施没落实,但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匮乏是导致每一次矿难共同、并且是深层的原因。由此可见,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煤炭事业发展的瓶颈,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一、山西煤炭行业人才的现状

要想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借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8年颁发的一份文件上的一些数字:

到2005年底,山西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04.2万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1.95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1.5%。在专业技术人才中,大多数都是从事与主体专业距离较大的文教、卫生等工作。在104.2万从业人员中,只有28943人从事采矿、安全等煤矿主体专业的工作,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8%。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3568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10%,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34%;具有专科学历(含后续学历)的有3187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15%,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16%;具有中专学历的有2417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0.47%,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39%。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获得高级职称的有623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7.85%,占从业人员总数的0.6%;获得中级职称的有2639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32.27%,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61%;获得初级职称的比例为59.88%,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84%。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情况可见一斑。

以上是将近十年前的数字。虽然2005年以来山西省逐年加大了煤炭主体专业的培养规模,改善办学基础条件,高职(专科)、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纷纷增设煤炭类专业,全省煤炭专业的学校数量扩大了一倍多,煤炭中专、高职专科的招生规模连年扩大。但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是,10年后的今天,煤炭企业技术型人才匮乏的问题没有得到本质性的缓解,依然面临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质量还不高等问题。不仅如此,特别是伴随2008年以来全省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和产业优化升级以及高科技技术的引进,与10年前相比,煤炭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又增加了创新型人才不足的问题。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煤炭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难以适应煤炭工业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分析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煤炭类人才的培养量不足

要想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我们需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煤炭类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是煤炭行业人才来源的主渠道。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根据国务院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绝大部分煤炭高校、管理干部学院、职工大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等归地方管理,煤炭院校的服务方向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主要面向行业变成了主要面向地方,煤炭院校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转变,这一转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使煤炭类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大了,煤炭类院校或专业的报考人数急剧下降,招生难度大了。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煤炭院校为了生存而想了很多办法。除了中国矿业大学外,其他的煤炭院校纷纷改名,学校名称中的“矿”字被“科技”、“理工”等字样取代。例如:“山东矿院”改名为“山东科技大学”,“阜新矿院”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西安矿院”改名为“西安科技大学”,“淮南矿院”改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不仅如此,学校还对传统的地矿类专业普遍进行了调整、改造、拓宽和转向,煤炭行业的学科和专业调整后变为社会和地方需要的热门专业。这样的调整虽然充实了其他专业的力量,但却消弱了涉煤专业的数量,成为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主要原因。

这些改变从短期看确实解决了学校的招生、甚至是生存问题,但从长远看却使煤炭类人才的培养量严重不足,为今天煤炭企业人才的匮乏埋下了祸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断层一旦形成,影响会持续很久。

(二)煤炭教育的不尽人意,使得人才质量欠佳

1.投入不足。煤炭行业人才的培养办法和其他行业是有区别的。这个行业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实践应该占到相当的比重,不能仅仅靠闭门上课,更多的是要把学生放到现场训练,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实践教学比重大、实验实训设备投资大、人才培养成本高等特点,这样一来人才的培养成本就会增加。长期以来,国家没有考虑过煤炭特殊行业人才培养采取倾斜的政策,对煤炭类院校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这些院校在教学设备和教育规模等方面的投入不够,学校拥有的实习、实验实训等教学条件难以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在校期间见的少,做的少,只会纸上谈兵,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这样的学生进入企业以后,与企业的工作实际有较大的差距。

2.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改变。在各类煤炭院校中,煤炭专业的教师也是由煤炭院校培养出来的,他们本身就具有“理论强、实践弱”的特点,对企业生产实际的现状不熟悉,他们的教学从主观上讲必然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脱节,使得学生接受的知识先天不足。可以说,当前煤炭院校严重缺乏既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又能够承担专业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炭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3.教学内容陈旧。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料,一旦形成就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虽然煤炭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当前煤炭企业的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如:多年前在西山煤电集团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就已经推广使用了3300v电牵引采煤机,但在煤炭院校采煤专业和机电专业的课堂上,使用的仍旧是以讲解液压牵引采煤机为主要内容的教材,老师讲的内容在学生没出校门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我们可以想象用这种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工作现场会遇到什么问题,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是必然结果。

(三)院校和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企业的工作目标是要追求经济效益,院校的工作目标是培养人才。由于工作目标的差异,再加上煤炭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所以从生产和安全的角度考虑,使得企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表现为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他们怕学生来了以后会耽误生产,并且学生进厂以后,企业还得为他们的安全负责。对企业来讲,实习生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利益,相反企业还因他们的到来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所以,他们不愿意接受学生到矿进行专业实习,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学无法致用,实践能力差的局面。正是由于校企合作力度小、范围窄,导致学校的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成为影响煤炭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四)煤炭企业的工作环境普遍比较恶劣,致使人才流失严重

1.自然环境。在我国煤炭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些企业远离市区,处于有山无草、有沟无水、有风无雨的偏僻地方,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医疗环境、教育环境和娱乐环境都十分恶劣,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这样的环境难以满足人们自身生存的各种需求,更别说满足对下一代的生存、培养、教育和发展的需要了。

知识型的高层人才十分重视生存环境,想让他们长期留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

2.职业环境。我国现在煤矿的开采深度一般在300~600米以下,这样的深度有可能形成瓦斯、冒顶等灾害,这种职业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较差,人们的心理压力很大。

另外,由于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遭到破坏,影响了开采区内的土地耕作和植被的生长,加剧了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局面,对矿区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还有,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煤矸石可以产生大量的煤尘和烟尘,它们露天堆放,和井下排放的有毒气体一起,对空气形成巨大的污染,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

这样的职业环境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3.软环境。由于历史和行业本身特点的原因,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员工的自身素质一直没有得到提高,矿区的文化环境不好,员工的文明程度不高。

不良的人文环境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一样,会让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厌恶感和排斥心。长期以来社会上对煤炭行业和从事煤炭职业有偏见,所以难以留住、更难以吸引人才。

三、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方法

要想解决煤炭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应该采用政府为主,学

校为辅,企业配合的方法。

(一)政府

山西省政府应把煤炭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全省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一项战略工作来抓,建立政府指导、行业主导、煤炭企事业单位和院校参加的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专门的领导和研究机构,出台各项煤炭人才培养培训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山西煤炭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08年曾经颁发过《山西省煤炭专业人才培养规划》,现引用如下,来说明问题。

1.政府要加大投入,为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建立“山西省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山西省煤炭院校选择办学实力强、与煤炭企业联系紧密的学校或专业点,进行重点支持,将这些学校或专业点建成山西省煤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设立煤矿相关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山西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承担“煤炭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设立“煤炭相关专业学生定向培养奖学金”,用于奖励毕业后愿意到煤炭企业就业的煤炭专业学生。

采取措施,对承担煤炭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院校,在扩建征用土地、办学条件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2.政府在适应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煤炭相关专业的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与煤炭安全生产、煤炭深加工转化、环境保护等紧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全省煤炭本、专科院校和煤炭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学校,都要树立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观念,挖掘教育资源潜力,适度扩大采矿工程、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测量、矿山地质、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环境保护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

(二)学校

煤炭类院校应主动承担起培养煤炭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任务,树立为煤炭事业发展服务的思想,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从招生、教学和实习等环节入手,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1.招生。加大“订单培养”的数量,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鼓励学生报考煤炭类院校或专业。

所谓“订单培养”就是以企业需要为导向,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在学生入校前就制定计划,并要求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保证毕业后回企业工作。学校则要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一切以企业的需要为准。这种培养模式针对性强,而且培养成本较低。

“订单培养”的方式使得企业的需要能够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缩短了人才和企业需要之间的距离,节约了成本;“订单培养”的方式为学校开展产、学、研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对企业来讲,通过“订单培养”可以吸收到需要的毕业生;对学生来讲,毕业即就业,解除了工作难找的后顾之忧,保证了个人的生活,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对学校来讲,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这是一件一举三得的好事。

2.加大教改力度。学校应从改革教学体系入手,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首先,应调整课程体系,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在煤炭类院校的涉煤专业里,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在“煤矿安全教育”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过去那种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方法,而应通过仿真教学、案例教学、跟班实习等方式,使每一个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便学得了煤矿安全规程,掌握了防范事故发生的手段和措施,了解了煤矿瓦斯的防治方法。要想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就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有懂煤炭的内行参与。

其次,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煤炭专业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他们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有理论,懂专业,能够带领学生下矿实习,并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缩短理论和现实的差距。针对刚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新教师,院校应将他们有计划地送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和见习,重点放在采煤方法改革、采煤技术革新、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增加他们的实践检验。同时,要从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再次,教材是教学的指导用书,煤炭类专业再也不能延续一本教材使用多年的历史了。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和讲义,并把煤矿生产中使用的新装备、新技术编写到教材和讲义中去,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尽可能多地接触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缩短理论和实际的差距。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应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技能知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煤炭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3.建立实习和实训基地。煤炭院校要想办法和煤炭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企业建立能够满足学生实习需要的基地,承担起学校无法完成的实践教学的任务。

4.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煤炭院校应将当前教育领域中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移植到煤炭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去,努力开创一些新的途径来丰富现有的培养模式,如利用网络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煤炭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

(三)企业

煤炭企业要强化人才资源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效益,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煤炭企业应该牢固树立人才资本的理念,要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人才短缺对企业的发展会造成致命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把重视人才的问题提到应有的高度上。

煤炭企业要立足长远发展,积极承担并支持煤炭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探索“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从自身要求出发介入煤炭人才培养的招生、教学、实习等全过程。积极参与煤炭人才实习基地的建设,在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满足煤炭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教学的需要。同时,煤炭企业可以从煤炭行业从业人员中选派优秀的技术工人进修,学习管理知识。此外,在人才培养层次上进行创新,不仅要有中专生、专科生的培养,还要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

总之,山西煤炭企业的人才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仅靠某一方的力量难以解决煤炭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问题,这需要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特别注意发挥煤炭主管部门、煤炭院校、业内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做到各尽其能,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共同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煤炭企业人才济济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何乐民.煤炭企业的环境与人才吸纳[j].中国煤炭,2008(5)

2.煤炭企业职工队伍和劳动报酬现状的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2009.5

煤炭行业的发展篇(9)

1 三项国家标准对行业成人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状况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行业是个高危行业,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三项国家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对于规范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市场、提高成人教育培训人员的专业水平、有效评价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能力将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同时也为煤炭行业的教育培训提供了服务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规范。三项国家标准将进一步规范行业成人教育培训的发展。三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依据既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标准相衔接,又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相衔接。三项国家标准的出台,必将改变过去的无序化,实现有序化发展;改变过去的乱象横生,实现良性发展;改变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实现可度量的基础标准化;改变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不均衡,实现规范的效果和质量的均衡化发展。三项国家标准的实施必将对煤炭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起到巨大的规范作用。

(2)调整。三项国家标准将引起行业教育培训领域一系列的调整。随着三项国家标准的逐步贯彻实施,将会使行业教育培训的主体——教育培训机构实现自发的内部调整,这个调整过程可能是缓慢的,但是会是深远的。一方面,教育培训机构与受培训者之间的关系将在三项国家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优化,受培训者的地位和权利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教育培训行业的进入门槛将有标准可依,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将随着三项国家标准的实施作出调整和改变。

(3)提升。三项国家标准将有利于行业教育培训总体水平的提升。成人教育培训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实施是对教育培训行业的促进和发展,是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走的重要一步,对于提升行业教育培训的总体水平,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实现诚信教育、诚信培训、诚信服务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煤炭行业组织在贯彻落实三项国家标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煤炭行业专业性强,继续教育行业特点明显,煤炭行业组织必将为三项国家标准在全行业乃至全国的贯彻落实发挥重要作用。

(1)支撑。行业组织与三项国家标准推广工作将互为支撑发展。一方面,三项国家标准的贯彻落实依托行业组织的支撑可以快速实现在煤炭行业的认可和推广;另一方面,在三项国家标准的支撑下,行业组织在成人教育培训领域的工作开展将更加有力、更加深入、更加扎实。

(2)加速。独有的渠道将加速三项国家标准在基层落地。行业组织在煤炭行业有着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着覆盖全国的网络和组织渠道,可以为三项国家标准在行业的推广实施提供便捷的通道和条件,这种伸向基层群体的独有渠道,将加速三项国家标准在基层落地。

(3)深化。促进三项国家标准向行业标准的深化与拓展。三项国家标准是面向全国各行各业的广义上的国家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煤炭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成人教育培训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和特色,面向煤炭行业开展教育培训的机构、工作者以及培训服务术语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行业组织应该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三项国家标准的框架和规范,着手制订煤炭行业教育培训相关的三项行业标准。

3 行业组织在贯彻落实三项国家标准中的措施研究

(1)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服务煤炭行业发展需求为指导思想,依托政策资源,运用行业渠道和资源,全面做好三项国家标准的实施与规范。

(2)三项国家标准实施工作的组织设计。行业层面要实现行业组织的统筹协调职能,统筹行业组织内部和行业组织之间的关系,统筹行业组织与煤炭高等(高职)院校和煤炭大型企业集团的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具体实现各级目标的趋同和一致动向。

煤炭行业的发展篇(10)

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在我国的能源产业结构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也开始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尤其是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的推行,使得煤炭企业更加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为了有效缓解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能源危机,我国也加大力度开展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煤炭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资源逐渐枯竭的局面,煤炭企业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优势来进行经济转型,进而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煤炭企业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1煤炭经济发展现状

相关调查显示,自2012年5月份以来,我国煤炭市场连续波动下行,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进口规模大,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企业收益普遍减少,经营越加困难。一直以来,煤炭行业一直以来就被定义为是脏、乱、危险的行业,相关的管理政策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导致煤炭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危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安全隐患增多,这也是煤炭经济转型面临的艰巨任务和要改善的现状。首先,煤炭开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这些环境问题表现的更为明显,煤炭开采地区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地面裂缝、坍塌、粉尘污染、土壤污染等,不合格的煤炭燃烧之后释放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也给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煤炭企业却没有为自己造成的环境问题支付必要的环境治理费用,导致我国整体生态环境都受到影响,同时也严重制约了煤炭经济的发展。其次,很多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煤炭生产等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并不纯熟,更缺乏对煤炭的深加工,只是进行简单的洗煤、炼焦、发电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导致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极为低下,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煤炭的平均利用率不足30%,严重影响了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国煤炭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安全性差。煤炭行业当中存在着很多结构不合理、不符合规定的小型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相关设备设施落后,矿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样也制约着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时期,进行煤炭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2推进煤炭经济转型发展的措施

2.1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进行煤炭经济转型的首要阶段就是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以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根本发展目标,以实现新时期煤炭经济的转型发展,同时也实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需要煤炭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煤炭工作技术,并建立一套适合煤炭企业自身发展的技术体系,强化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是对煤矿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煤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还要加大力度推广绿色煤炭开采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以减少煤炭行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煤炭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大力推进煤炭循环经济的转型发展,以满足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

2.2政府要加大对煤炭经济的宏观调控

煤炭经济转型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这是因为我国的煤炭产业本身就是以中央和省级国资委来管理的,因此煤炭经济转型应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主导。“十二五”计划对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政府要明确煤炭产业升级的方向和支持政策,并不断加大对相关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大力推进煤炭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使得煤炭产业结构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得以优化,煤炭资源得以整合和高效利用,从而实现煤炭经济在新时期的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

2.3延长煤炭企业的产业链

我国要想实现煤炭产业的经济转型发展,就要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优化煤炭产业工作流程,延长煤炭企业的产业链。除了洗选、炼焦、发电等基本的产业模式之外,还要大力发展煤炭液化、煤—电联营以及煤—电—钢、煤—铁—铝等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多种经营模式的联合开展,不仅延长了煤炭企业的产业链,还有效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且对我国煤炭经济转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4煤炭企业要强化内部控制

影响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来自内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财务风险方面,煤炭企业要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有必要加强内部控制。首先,煤炭企业要建立必要的财务管理机构以及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强化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其次,煤炭企业要加强战略成本管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化作业成本管理和核算办法,实现煤炭企业的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最终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另外,煤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相关的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要严格按照制度流程来开展,有效防范工作不规范造成的煤炭企业财务危机,为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总结

综上,在当前时期煤炭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需要煤炭企业认清发展现状,明确煤炭经济的发展方向,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和流程。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另外,政府要加大对煤炭经济的宏观调控,延长煤炭企业的产业链,进而真正实现煤炭经济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兆征.关于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j].前进,2009,11:39-41.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