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数字化管理汇总十篇-9游会

口腔数字化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08 14:53:51

口腔数字化管理

口腔数字化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r714.5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老龄化,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逐步转变到以慢病和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要求新一代数字健康工程技术向家庭个人和基层社区参与的方向发展,建立以全程健康管理为目标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日益受到关注。物联网和云计算在近年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为推进医疗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j9九游会的解决方案。医疗物联网通过泛在感知设备的互联互通,支持医疗健康信息自动化采集、智能化传输、全局化决策分析和全流程辅助,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与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与模式,实现面向全程健康管理的智慧医疗。目前,我国医疗物联网系统正在快速发展,而在口腔医疗方面的应用还相对缓慢。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为心血管病、肿瘤和口腔疾病, 其中口腔发病率高达79%。口腔疾病多属慢性病,早期因缺乏自觉症状很难发现,一旦出现症状, 如疼痛、肿胀等, 往往病情较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 口腔疾病与心内膜炎、细菌感染、肾炎、关节炎以及中风等多种疾病有关,直接影响着生命质量。因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或控制病情的恶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口腔医疗资源严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基层民众口腔医疗的需求,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口腔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同时,我国口腔卫生目前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口腔疾病防治体系。为了尽快让基层民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利用物联网具有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优势,建设远程口腔医疗系统,来提升我国口腔疾病整体的诊疗水平,并通过健康的监测、辨识与调控,推动口腔医疗模式从以疾病诊疗为主向以预防与保健为主转变,创建新型的健康服务管理模式。

2 系统总体架构

口腔远程医疗与健康管理系统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定位器和条形码等手段随时随地对口腔相关信息全面采集和获取;通过信息网络,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实时可靠传送,以进行各种有效的汇聚和融合;最后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随时接收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把合适的信息、提醒或建议实时推送给有需要的医生,从而及时发现和确诊医院感染案例,并采取有效措施。系统总体架构由多层组成,由底至上分别为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云平台层、应用层和访问层,见图1。

物联网感知层由rfid标签和医疗健康传感器组成,分别部署在家庭、社区以及医疗机构,对不同对象进行识别、定位、状态感知与采集。在网络层,通过有线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网的异构互联,连接医院、社区和家庭,实现医疗健康信息的智能化传输。突破医疗环境的干扰抑制技术,构建面向数字医院的医疗物联网。云平台作为医疗物联网的支撑平台,管理医疗物联网,为口腔医疗应用服务提供支撑运行环境。同时,针对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需求,在各层面提供必要的安全隐私保障。

3 口腔医疗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一种包含了循证医学、整体护理、成本控制、持续质量改进等理论的标准化医疗模式。目前,国内外对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基本处于成熟阶段,选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已经不再局限于外科手术病种和常见病,而逐渐向口腔医疗和健康管理扩展。见图2,在临床路径管理中引入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构建一个口腔实时监控和预警反馈有机结合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

基于覆盖家庭、社区、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患者口腔实时监控技术,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患者口腔数据的实时采集和预警反馈。综合运用医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医学信息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等,实现对多模医学信息自动分析综合,支持患者诊疗的智能辅助决策。

支持面向临床路径的医疗信息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共享等,管理基于移动医护终端的医嘱流程和护理流程,满足复杂医疗事件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实现与电子病历系统的深度整合。挖掘和分析口腔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关键行为,发现符合实际诊疗过程的临床路径。分析临床路径与实际诊疗过程的差异性,验证临床路径的适用度并提供优化建议,分析路径变异与患者口腔疾病和症状关联性,为临床路径的分支扩展提供优化建议。

4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①形成适应我国医疗机构特点的口腔医疗物联网j9九游会的解决方案。研究异构网络互联的医疗物联网基础架构,以及口腔医疗仪器设备和器械共存环境下干扰抑制技术。②针对人网共生环境的口腔健康状态感知。实时监测和辨识口腔健康状态对于健康调控和疾病预防尤其重要,因而需要感知的信息除了医、药等资源标识信息以及传统的疾病诊疗信息外,还要在无干扰的前提下安全、可靠、低负荷地感知口腔健康状态。③海量医疗物联网信息的集成、管理及分析技术。包括面向海量异构医疗物联网信息的语义集成技术、海量医疗物联网的信息的分层建模技术以及多维度(时空性)海量医疗物联网实时数据分析处理技术。④面向全程健康管理的新型口腔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医疗物联网在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上的优势,基于健康监测、辨识与调控,面向健康调控、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程健康管理,创建全新的口腔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5结论

医疗关乎民生和社会发展。通过构建口腔医疗物联网,充分发挥其在全面感知、广泛互联和智能处理方面的优势,实现医、药等资源标识与健康状态感知,并将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汇集、存储、分析与利用,为口腔健康调控、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程健康管理提供智能化支持,从而有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建立覆盖家庭健康、社区保健、医疗机构诊疗及公共卫生的口腔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实现数字化医疗,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peak j d, hayes s j, bryant s t, et al. dental support for u.s. marines in iraq[j]. br dent j, 2009, 190(3): 140-144.

[2] murray g h, hancock a f, fancher j, et al. the force dental service-cross for telemedicine [j]. j am coll dent. 2009, 70(2): 4-7.

口腔数字化管理篇(2)

2数字化情况调查结果

2.1j9九游会的版权页调查

对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j9九游会的版权页的调查显示,有21本标注了电子信箱,占84%;只有9种期刊建立j9九游会的版权网站;标有2个网址的有1种。分布情况见图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相对处于被动、落后的状态,与国外期刊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2cnki

收录全文情况除7种期刊(占总数33.33%)缺失首期或最早数期,《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更新至2007年止,其余13种期刊(占总数61.90%)收录自期刊创刊以来所有全文。

2.3国外数据库收录本研究以pubmed为代表数据库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显示,至2008年9月止,pubmed年收录中国口腔医学科技期刊只有3种(占收录期刊总数的12%),包括《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和《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其中《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共收录自1987年1月刊~2008年2月刊共2770篇论著的英文摘要,小部分早期论著的摘要暂缺;《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收录1997年2月至2008年8月共1404篇英文摘要;《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共收录1992年6月~2008年8月2064篇论著,其中1960篇提供全文pdf链接,2008年全部则只提供英文摘要。

2.4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网站建设情况

2.4.1主办单位网站链接网页《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上海口腔医学》、《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和《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5种口腔医学科技期刊拥有主办单位网站的链接网页。《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和《上海口腔医学》依托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网站,提供一般性信息包括各期刊的简单介绍以及期刊的编辑、出版等各种相关信息,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期刊订购、论文投稿、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甚至全文pdf文件下载,相关链接较全面,构架完善,并设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和《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的链接网页则仅提供j9九游会的版权页等一般信息,不具备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及文献下载等功能,支持网上投稿。

2.4.2j9九游会的版权网站期刊建立j9九游会的版权网站可借助因特网方便、快速的特点,在提供期刊文献服务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快、更广泛的医学信息服务[3]。《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和《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是国内目前拥有j9九游会的版权网站的口腔医学科技期刊,作为以印刷版本期刊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网站,其提供各期刊的简单介绍以及期刊的编辑、出版等各种相关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期刊订购、论文投稿。提供快速检索和高级检索,文献设有html和pdf两种链接,但全文未上传,也未见留言信息。

3口腔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口腔数字化管理篇(3)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84-01

口腔整形之前,临床医生常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详细了解患者的口腔情况。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新技术,对口腔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x线平片很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一系列的组织结构不清及边缘模糊等。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通过把光信号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显示在显示器上,减少了其他因素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亦提高了效率[1]。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口腔整形患者206例,均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进行辅助检查,其影像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口腔整形患者206例。其中,男性113例,女性96例,年龄13~36岁,平均年龄15.1±2.5岁。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d型牙科x线机、digora系统设备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进行检查。

1.2检查方法:

1.2.1首先将ccd传感器置置于患者口内所拍摄牙的腭(舌)侧,采用传统根尖片的分角线技术摄影。患者、水平角度和x线中心线与传统根尖片摄影方法相同,但选择垂直角度时因ccd质硬、厚,且不能弯曲,不易贴近牙齿和颌骨的腭(舌)侧,不易与牙龈紧密贴合,故应选择校正的垂直角度投照。

1.2.2数字化成像操作:曝光时间选用0.08~0.16s,曝光后通过digora系统去除塑料封套,再将影像板放入digora扫描器,关闭扫描器窗口进行扫描,此后读出装置将数字化x线图像读出,并显示在监视器上,进行后处理之后,将最为清晰的数字化图像用佳能打印机打印出来。

1.3评价标准:

对根尖片数字化图像质量分成优、良、差三个等级。优秀:被检查牙齿位于图像中心。牙齿结构完整,垂直角度正确;正确的水平角度,即牙齿的邻面不重叠;正确的x线中心位置其他结构无重叠;照片具有明显的对比度和合适的清晰度。良好:有一项未达到优秀标准。较差:两项或两项以上未达到优秀标准。

2结果

本组206例数字化根尖x线片图像质量分为:优秀为165例(80.1%),良好为34例(16.5%),较差7例(3.4%)。对于处于良好及较差的数字化x线片中,包括:图像边缘切空较轻的21例;图像清晰度及对比度模糊的10例;牙齿长度变长或缩短的5例;图像清晰度锐化过度或图像严重失真的5例。

3讨论

上世纪80年代末,法国首先将直接数字成像系统应用于口腔医学,由此第一个口内x线摄影术rvg被发明[2]。而现今最新的数字化x线系统,则包括:信息采集部分、信息转换部分以及信息处理与记录部分。其原理在于可以把ip置于扫描器中,并转化为模拟电信号后,再次转换为数字信号。一般扫描在半分钟之内既可以完成。图像直接出现在电脑显示器上,非常方便快捷。

数字化x线牙片与传统根尖片相比,其优点包括以下几点:①数字化x线牙片无需胶片,x线图像能够实时的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不必显影。此外,其曝光及影像诊断的时间大大降低,同时也减小了器材的损耗。同时,其曝光时间可由低到高,不影响影像分辨率,这也让患者收到的辐射水平降低,更加安全。②数字化x线牙片摄像的宽容能力很强。传统根尖片需要根据被照牙随时增减曝光条件,而数字化x线牙片仅仅采用单个档位的曝光时间就能够完成所有牙位成像[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曝光后获取的数字信息既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又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操作上更为简便。③根尖片数字化摄影技术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图像的各个局部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同时还可以进行再加工处理,如对图像进行亮度、对比度调节,边缘增强、黑白反转、三维重建,局部放大,伪彩复制、存盘等[4]。这些都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获得更多更为精准的口腔内的细微诊断信息,这也是传统根尖片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④数字化x线根尖片技术还能够将照片复制、打印。这对制作患者的病案资料的工作来说,无疑是高效流畅的,因为可以采用电脑自动完成,可随时调用、检索照片。

数字化x线根尖片应用于口腔整形中的不足点包括:①数字化牙片技术采用的ccd质硬、厚,由于ccd板的厚度和硬度,投照时必然跟牙根尖产生角度[5]。②尽管digora系统在电脑显示器上所显示的牙齿及根周组织结构亮度可调,影像清晰。但一旦将其生成为纸制打印报告时,则会发生部分细节信息的脱失。由此可见,打印在纸上的图像其总体显示效果不如传统的根尖片摄影报告清晰。③对专业技师的要求较高。首先,在照片投出以后,先要调整其清晰度和对比度,直到其可以达到最佳诊断效果时,进行发送到系统网络中[5]。但是,准确并快速的调整其清晰度和对比度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员才能熟练掌握,否则速度过慢或图像清晰度不够,都可能影响患者诊断。

尽管目前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随着电子软件的开发以及性能更为优良的感光材料的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克服以上这些不足,取代传统根尖片而广泛应用于口腔整形领域。

参考文献

[1]肖玲.根尖片数字化x线摄影术在口腔医学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02)

[2]姜毅.口腔x线摄影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05)

口腔数字化管理篇(4)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入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8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9例,年龄25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45.2岁。神经系统疾病28例,腹部疾病25例,胸部疾病18例,骨关节与脊柱疾病10例,其他患者7例,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均大于24h,口腔内均有牙齿8颗以上,入重症监护室前口腔清洁度相似,均无口腔异味。将患者按住院日期的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9例,对照组3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牙齿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口腔护理方法

(1)此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均由两名护士操作,按每6h(7:00、13:00、19:00、1:00)为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实施口腔护理前,应抬高床头15-30°[3],检测气囊导管充气是否充足,保证气囊与气管壁密封,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4]。吸尽气道及口腔内分泌物,解除固定的胶布和细带,评估患者口腔情况,观察口腔清洁度,即有无污垢、血迹及痰痂,评估有无口腔异味。(2)实验组由一名护士固定好患者的头部和气管插管,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取出牙垫,将气管插管移至一侧;另一名护士准备好负压吸引器,调节负压0.04~0.06 kpa[5],用蘸有少量牙膏的小儿软毛牙膏像正常人刷牙方式为患者刷洗牙齿各面,刷牙时间为3min,之后以温开水(35-37°)冲洗,边冲洗边负压吸引,直至吸出液体无混浊及残渣。操作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黏膜,清醒患者应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情况,有无呛咳、呕吐、缺氧,保证患者生命安全。(3)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即用生理盐水浸湿小棉球后按照口腔护理操作常规步骤擦洗牙齿各面,注意颊部、舌面及腭部以及牙间隙内的残渣,血迹、痰痂等。(4)两组病人口腔护理完毕后均更换牙垫,观察插管深度,更换胶布及系带,将气管插管固定好。

1.2.2评价方法

(1)口腔清洁度评价:牙面及牙间隙干净无软垢,无残留物质,无痰痂,无血迹,口腔黏膜洁净.(2)口腔内有无口腔异味。口腔异味评价方法: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进行评估,数字分级法从0~10 的数字表示从无到最重,0为无口腔异味;1~3为轻度异味;4~6为中度异味;7~10为重度异味[6]。由检测护士评估后圈出一个数字。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7.0统计软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2检验进行分析,p

2结果

口腔数字化管理篇(5)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eding tube decompression with three chambers,nutrition,gastrointestinal flush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late spontaneous esophageal rupture.methods the three cavity feeding tube in digital machine by placing reasonable position,and perspective to guide the three cavity feeding tube inaddition to the normal gastric tube of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effect,especially in the end reach the jejunum,nasogastric nutrient solution can not directly to stomach jejunum to absorb,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jejunum feeding at the same time,the pressure regulating cavity can be used to adjust the pressure in the stomach[1].results although the treatment time is longer than the patient's thought pressure is big,but the whole treatment process stable curative effect is satisfied.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esophageal rupture in late,three cavity tube treatment is convenient,safe,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spontaneous rupture of esophagus;three cavity feeding tube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指腹腔压力突然升高传至食管造成的食管破裂,如、分娩、癫痫抽搐、哮喘、举重和排便等。腹压的突然增高迫使胃内容物迅速冲向食管内壁,当胃充满食物时,胃底不能抵抗增高的压力,更易破裂。裂口部位以食管下段多见。裂口呈纵形,长约3~7cm,多在下肺静脉水平附近。因合并化学性及细菌性纵隔炎及胸膜炎,若未确诊和及时治疗,病情很快恶化、可在12~24h内死亡[2],是胸外科高危病种之一。食管破裂分为早期和晚期,食管破裂至就诊时间在24h内称为早期自发性食管破裂,超过24h则称为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因消化液及大量胃内容物经污染胸腔,使患者很快发生胸腔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其病死率可高达89%~100%[3]。对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治疗,我院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及数字血管机透视引导下放置三腔喂养管或经开胸清除脓胸精准放置胸腔引流方法治疗3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1月~2015年11月共收治25例食管瘘病人其中21例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1例为异物穿孔后食管瘘均未计入。3例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患者占同期食管破裂患者的12%。采用数字血管机透视引导下放置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69岁,平均48岁。已明确诊断确诊时间2~90d,平均30d。由于发病时间较长全部病例入院时已明确诊断,患侧已于外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为右侧置管1例为左侧)、持续胃肠减压且已禁食。患者入院后行心电监护,置入深静脉营养管,选择敏感抗生素并增加抗厌氧菌药物,调整机体内环境及支持及对症治疗。

1.2设备和材料机型 东芝inifinix vc和ge innova-3100。材料:①福瑞可三腔喂养管(德国,费森尤斯比公司)。具有胃肠减压、空肠肠内营养输注和胃冲洗三重功能。管全长150cm,小肠喂养管长150cm,外径2.9mm,内径1.9mm;胃肠减压管长95mm,外径5.3mm,内径4.1mm;②5f-猎头管或5f-cobra管(日本,泰尔茂公司)和0.035″泥鳅交换导丝(长2.6m日本,泰尔茂公司)。

1.3药物治疗 口服泛影葡胺或碘油造影,了解吻合口的位置、大小及瘘口的情况后,鼻咽部喷雾或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局麻后,患者头向右偏,因3患者术前已置入胃管血管机透视下经一侧鼻孔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经吻合口、胃,十二指肠到达空肠内,退出导丝,经导管手推稀释50%泛影葡胺造影明确导管位于空肠内后,沿导管送入交换导丝达屈氏韧带以远20cm,退出导管,将石蜡油充分的三腔喂养管沿导丝送入,喂养腔达空肠内20cm以远,引流腔达胃内形成有效的负压,经喂养腔手推稀释50%泛影葡胺造影,见造影剂向远端排空,无反流后外管胶布固定于外鼻,置管成功。成功后当天注入适量温水,待肠道适应后,无呕吐反流等不适。次日再注入肠内营养乳剂(瑞素或安素、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牛奶、肉汤等流质食物,采取少量多次,量由少到多,每次最多不易超过300ml,每天最大量可注入2500~4000ml。每次喂养完毕后均需采用温水20~40ml,脉冲冲洗管腔内食物残渣,治疗药片也可碾碎后注入。喂养时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喂养半小时后再平卧,并从减压腔内行胃腔减压防止反流以及食管内消化液漏入胸腔。

1.4手术治疗 1例患者在泛影葡胺造影下显示瘘口约3.5cm,立位时可见造影剂子瘘口中流出,x线透视下平卧时可见造影剂自胸腔内缓缓流回食管腔内。食管内黏膜皱襞消失,食管明显硬化胸腔引流管位置距离食管破口引流管位置对应较好,经胸部ct检查见肺膨胀可,经综合治疗后动态观察发现脓腔逐渐缩小,引流通畅而未行开胸手术治疗;其余2例患者由于引流管位置距食管瘘口位置差不便于引流或引流物不畅或胸内存在的脓腔反复调整胸腔引流管胸内残腔不能消失并怀疑残腔内留有较大块的食物食物残渣。经全身支持治疗,使用有效抗菌素后,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即行手术治疗,术中进一步证实了诊断。食管破裂处已形成厚壁脓腔、纤维板状物形成发现残腔内有完整的黄豆数粒。食管破裂处已形成窦道,其中位于下段食管者1例、位于食管胸中段者1例。胸膜腔已严重粘连封闭胸腔由于被液及消化液严重侵蚀脏层胸膜变薄,弹性差稍有分离即招致脏层胸膜的破损胸腔内组织,结构关系紊乱。勉强进入脓腔后清除积脓、除脓苔、除纤维板、坏死组织自肋膈角处形成的窦道,剥除纤维板尽量清除纤维板对肺的包裹以其消灭胸内残腔尽最大限度为肺的膨胀创造条件。碘伏擦洗胸腔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5]。后肋膈角置入胸腔引流管,食管瘘口下方置入的纵隔胸腔引流管稍加固定确认引流通畅,胸腔引流管及纵隔引流管均为32号硅胶管,手术结束。

2 结果

术后严密观察胸腔引流管情况务必保持引流管通畅,并鼓励患者咳嗽及早下床活动,做好体疗加强翻身拍背,床旁胸部x线坐位片,及时了解引流管位置并需保证术后患者的肺完全复张;三腔喂养管,自喂养管内灌入肠内营养乳剂,间断温水灌入溶解开的肠内益生菌。行胸腔引流液经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静脉营养支持[6]。每日观察引流液,在有效引流的情况下,引流液自手术后的血性或脓性逐渐过渡到淡黄色而引流量逐日减少,减少至每日可见淡红色液体引出量每日不足10ml时。经口服稀释后的亚甲蓝注射液观察引流管是否有蓝色液体流出或经上消化道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了解瘘口愈合情况,胃镜复查未见瘘口狭窄及新生物。引流管的拔除也要慎重处理,由于脓胸已形成胸腔引流管、纵隔引流置管时间均较长不能直接拔除而开放引流逐渐拔除引流管[7]。结果经迁延约30d的艰辛治疗3例患者终于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见表1。

3 讨论

晚期食管破裂患者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治疗方法依各家医院对该病的治疗经验、医疗条件(是在胃镜下置入三腔喂养管或数字血管透视机下置入三腔喂养管)水平及对该患者疾病发展的时机而定,治疗方法莫衷一是[8]。回顾我院治愈的患者情况看,积极有效的胃肠营养支持、持续的通畅胃肠减压的是治疗食管破裂的关键,胸腔内和纵隔内的感染彻底清除患侧肺的腹胀是治疗食管破裂的基础。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道屏障功能,防止细菌易位;有利于肝的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刺激消化液和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从而促进口瘘的愈合[9]。建立有效的胃肠营养后使患者从生理到心里得到满足。持续的胃肠减压可减少胃-食管反流缩短瘘口酸暴露时间保持了破口的清洁干燥;减轻胃扩张,降低破口张力;减少漏入胸腔或纵隔的胃液量,减少中毒症状等,从而促进破口的愈合。使用三腔喂养管可同时进行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既往为解决胃肠营养需行空肠造瘘,自空肠造瘘管内灌入肠内营养液。而三腔喂养管可将患者需要的聚营养减压一次性解决,同时较以往的治疗减少了手术的创伤,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10]。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医院有数字血管机透视并且置管的医师有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程晓红,程超,谢春玲,等.三腔喂养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1308-1310.

[2]孙玉鹗.胸外科手术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30.

[3]徐志宏,黄乃祥,盛冬生,等.综合引流治疗复杂的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附3例报告)[j].临床外科杂志,2014(6):450-451.

[4]徐大伟,张远华,戴定可,等.数字血管机透视引导下放置三腔喂养管21例[j].武警医学,2015(3):311-312.

[5]张文峰,李时捷,刘振波.下段食管自发性破裂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10):625-626.

[6]胡杨,袁勇,郑希.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9):934-936.

[7]杨光煜,侯广杰,王明.食管内t形管引流治疗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9,25(2):86-87.

口腔数字化管理篇(6)

牙齿不齐,俗称“歪牙”,医生称之为“牙颌畸形”,最新临床统计发现,牙列不齐导致40%的儿童牙齿需要矫正,因为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大危害。

1.牙齿不齐,食物咀嚼不烂,影响胃肠功能。

2.排列不齐的牙齿形成很多卫生死角,引发蛀牙(龋病)、牙周病等。

3.牙齿严重不齐,导致面部不对称,面部变形,开唇露齿、地包天等。

4.导致发声异常。

5.影响美观,产生自卑心理。

二、如何正畸

1.选择合适的正畸方法:目前常见的正畸方法有:普通正畸、隐形正畸、烤瓷矫正等。其中烤瓷矫正与隐形正畸适用于部分特殊病例,普通正畸适用范围更广。目前最好选用自锁托槽,不仅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复诊次数,佩戴起来也更舒适。

2.保证正畸效果,设计是关键:牙齿正畸是结合患者的年龄、职业、性别、生活习惯、骨质条件、牙齿情况、经济能力等因素全方位个性化定制。规范的正畸要求美观、功能、稳定三大目标。

3.选择规范口腔医院为正畸保驾护航:正畸疗程长且需反复调校,只有规范的口腔医院才能做到:设计合理、消毒规范、顺利完成诊疗全程,达到出色的效果。

三、山西红十字口腔医院正畸专业优势

1.山西红十字口腔医院正畸专业为太原市重点学科。

2.山西红十字口腔医院5家直营门诊,方便周边居民正畸复诊。

3.山西红十字口腔医院规范化16步消毒,数字化口腔全景x线拍片,根据患者情况设计个性化方案,采用最新自锁托槽技术。

炎炎夏季,警惕“火牙”

“火牙”并不像我们以为的是由于“上火”引起牙痛、牙龈肿,在口腔医学里,也没有“火牙”的概念。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通常是慢性根尖周炎的表现之一。在临床上,长包的牙龈其实是牙根尖部位瘘管的开口,附近通常会有龋坏牙,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根治,造成牙髓坏死,进而发展为根尖周炎。上火或疲劳等身体抵抗力较差的时候,症状比较明显,不鼓包的时候并不代表痊愈了。

发生这样的情况,应该求助于口腔科医生,需要拍摄x线片进行诊断。一般来说,吃药或是做中医调理去肝火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完善的根管治疗可以令大部分根尖周炎痊愈;病程过长的病例,单纯根管治疗效果不佳,还需配合根尖手术。慢性根尖周炎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牙齿松动、牙根吸收,到了晚期可能要付出拔牙的代价。

夏季防上火秘笈

口腔数字化管理篇(7)

doi:10.14033/ki.cfmr.2017.2.0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110-02

直肠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指发生于齿状线到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的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本病发病率近几年明显升高,目前已经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而在我国直肠癌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四位[1]。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但流行病学显示,食用过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食物中缺乏新鲜果蔬及缺乏适当体育锻炼等均是诱导直肠癌发生的因素。随着医疗技术和模式的转变,本病的治疗逐渐趋于综合化,直肠癌切除根治术是目前首选的有效手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直肠癌手术治疗已经跨入新的阶段,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凭借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备受瞩目 [2]。本文对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用于直肠癌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直肠癌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2例。腹腔镜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53~78岁,平均(64.34±5.85)岁,

肿瘤直径2~4 cm,平均(2.86±0.43)cm;低位直肠癌11例,中高位直肠癌21例;术后病理:低分化癌6例,中分化癌

17例,管状腺癌7例,绒毛膜腺瘤变腺癌2例。开腹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4~76岁,平均(63.56±5.93)岁,肿瘤直径2.6~5 cm,平均(3.04±0.52)cm;低位直肠癌12例,中高位直肠癌20例;术后病理:低分化癌5例,中分化癌19例,管状腺癌7例,绒毛膜腺瘤变腺癌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气管插管全麻。开腹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注意手术切口的保护,并严格按照肿瘤探查的基本原则进行,首先探查远隔脏器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最后是肿瘤局部,结扎肿瘤近端肠管,避免挤压瘤体,然后清扫肠系膜血管根部的淋巴结,并在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结扎切断,最后进行肠管吻合。腹腔镜组:首先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在12~13 mm hg左右,常规探查后采用超声刀在乙状结肠系膜的根部分离肠系膜下血管,并在根部离断,在肠系膜后间隙分离,dioxon术后分离直到肿瘤下方约3 cm处切割闭合器闭合肠管,并在左下腹作一条长约5 cm的保护切口,并拉出肿瘤标本,最后进行吻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并观察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造成的出血量比较,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淋巴结清扫和术后镇痛药应用情况

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254,p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用于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其刚应用于临床时,被认为手术操作的难度较大,并且手术器械产生的费用也较高,总之,大多数人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于直肠癌的根治效果及安全性等均存在一定顾虑[3]。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先进设备的不断引进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看到新的希望。腹腔镜手术用于直肠癌临床治疗的优势也逐渐被发现,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等,并且腹腔镜手术操作过程中术野较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被认可[4]。

腹腔镜手术对于组织造成的创少较小,并且对患者腹腔内的结构及其他脏器的破坏性也较小,机体创伤应激反应较轻。有关术中出血量,有研究报道,99例腹腔会阴联合切除患者中,腹腔镜组平均出血量为321.71 ml,而开腹组为555.60 ml。并且还有研究统计,208例直肠癌中下段切除手术患者中,腹腔镜组、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 ml、110 ml[5]。均说明腹腔镜手术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本次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论点。分析总结发现,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用于直肠癌手术治疗的优势如下:腹腔镜手术操作术野更加清晰,能在腹腔镜的观察下,清晰观察腹腔内脏器、血管及其他组织的情况,并针对肿瘤情况进行详细探查,更加便于手术操作;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切口较小,因此给患者造成的疼痛较轻,术后恢复也较快,创伤小,美观,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继而也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产生的住院费用也随之降低。此外,手术切口较小,因此手术切口感染率也较小,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其生存率[6]。有关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优势从本次研究结果也能体现。虽然腹腔镜手术用于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但鉴于腹腔镜手术对于手术医生技术的要求较高,手术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并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尤其是不能忽视人工气腹的建立和头低脚高的,所以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全身情况,出现异常立即处理,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7]。

综上,较传统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用于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且安全性和美观度更高。

参考文献

[1]邱枫,王今.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近期疗效对比[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5):689-692.

[2]栗明,李琳,郑瑞,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对比[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145-147.

[3]秦光远,左朝晖,姚敦武,等.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421-423.

[4]王彦业.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28-29.

[5]徐佳,黄世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j].结直肠外科,2012,18(4):236-239.

口腔数字化管理篇(8)

[中图分类号] r 8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6.007

口腔颌面放射影像学是以口腔颌面骨性解剖及其组织病理的密度变化为影像解释基础,以医学影像学、放射物理学、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为支持,与口腔临床各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学科[1]。在其教学中,基于影像图片判读的实验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理论知识,也能训练其影像图片判读的临床诊断技能,在口腔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意义重大。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scherer等[2]报道了关于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教学应用,dos-santos等[3]报道了基于医学影像资源中心(medical image resource center,mirc)开发的互动放射影像学教学文件系统(interactive radiology teaching file system)。这些研究在方便高质量教学图片的搜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互动等方面卓有成效。如今,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多媒体教学软件已经具有高清图片浏览、图片分类查询等功能,但该系统缺少图片标注交流功能仍是一大缺憾。具体而言,在实验课中,尤其对于初学者,尽管已熟悉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临床经验,仍会存在一系列共性问题,若由带习教师多次重复解答,往往不能在有限时间内解决所有学生的提问,教学效率会有所降低。如果能利用图片标注实现共性问题的共享,使学生更快地了解各种影像特征,同时鼓励学生将实验课图片相关提问通过图片标注功能进行分享,是否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呢?基于此,本研究利用福昕阅读器(foxit rea-der)和局域网共享文件夹,实现图片注释、图片标注提问等的总结和传输,构建口腔颌面放射影像标注互动交流资源库,并研究该资源库对实习课教学的改进效果,以便开发更为高效的读片实习教学软件,提高教学质量。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注交流资源库的建立

服务器方面,笔者将便携文件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pdf)的影像图片以及利用foxit reader“注释”功能制作的表单数据格式(forms data format,fdf)标注文件分别存储至“图片”、“注释”两类文件夹中,并建立“交流”文件夹以存储标注提问等文件,利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实现文件共享。客户端方面,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安装foxit reader(版本号5.1.0.1117),并事先教会学生其使用方法。

在实验课自由读片阶段,学生既能浏览局域网共享文件夹中的图片、注释文件及其他同学的标注提问,又能自由上传自己的标注提问,实现标注文件的实时共享。每次课后,相关人员对教学笔记资源库进行整理,以便下次使用。

1.2 资源库试用相关调查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本科2009级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学生76人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试用该资源库;参考相关文献[4-7]设计试用感受调查问卷,选取12个问题,从学生识别影像图片的困难度、对该资源库的接受度、试用效果等方面开展调查。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标注互动交流资源库的建立

在局域网建立了包括“正常口腔颌面影像”等10个图片文件夹,包含542张pdf教学图片,以及对应的“注释”、“交流”文件夹,实现40台客户端计算机同时访问服务器,即注释文件(fdf文件)、标注提问文件(fdf文件)及教学图片(pdf文件)的传输,整个资源库稳定运行。

2.2 资源库试用效果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份,有效回收64份(有效回收率84.21%)。使用秩和检验分析第1至7题,调查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试用该资源库后,87.50%的学生认为其较之前的联合图像专家小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jpeg)格式浏览软件更有优势,12.50%不认为更有优势。17.19%的学生认为该资源库学习效果很好,56.25%认为较好,25.00%认为一般,1.56%认为不好。使用该资源库能否帮助解决识别影像图片的困难时,4.68%的学生认为都能解决,59.38%认为基本能解决,29.69%认为只能解决小部分问题,6.25%认为基本不能解决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该资源库的优势和不足,本研究采用多项选择题与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其结果见表2。

对该资源库的可推广性进行调查,85.94%的学生认为该资源库可以用于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超过50%的学生认为可用于医学影像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其人数比例分别为57.81%、51.56%、50.00%、50.00%、56.25%。对该资源库的意见和建议方面,同学们希望操作能更便捷,能附带文字归纳的详细注解和动态图,能连接互联网,并能对标注进行分类检索。

3 讨论

3.1 本资源库与现有相关教学系统的比较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是实现数字化医学教学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各大医学院校逐步引进或自主开发先进的医学教学系统以实现医学数字化教学。南方医科大学引进motic数字化切片教学平台以提升病理学教学效果[8],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引进pacs用于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的教学[9],第四军医大学自主研制教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并将其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10],weaker等[11]将数字化切片用于口腔组织学教学。事实证明,该类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流。除此以外,相关图片浏览软件已经相当成熟,如数字化切片浏览软件aperio scanscope的注释、测量、截图等功能已相当完善,主要用于pdf文件浏览的foxit reader功能强大。但是,具体到其学习功能,尤其是对于初学者,仍需大量改进。本资源库在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有效地辅助解决初学者存在的共性问题,帮助老师同时解决多个学生的相似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第二,实现其他问题的共享,即对提问的课堂实时横向共享和跨年级纵向共享,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第三,利于指导性学习,通过在影像图片中添加提问类标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加深其对影像的判读,如在显示根尖周炎的根尖片中提出“如何区别根尖周囊肿、脓肿、肉芽肿”等;第四,标注文件传输对网络要求不高,其占用空间小,通常为几千字节,在局域网交流过程中,传输量小,速度快;第五,可推广性强,可应用于其他形态学课程,如医学影像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其他实验课的教学。

3.2 本资源库的发展方向

经过教学试验的实际应用,可以发现该资源库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集中在使用便捷化和资源处理准确化两方面。前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添加和加载标注时操作过于烦琐,后者则为标注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操作烦琐的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1)局域网设置方面,可开发基于数据库的数据传输终端软件[12],协助标注文件的传输,通过数据管理软件,加强数据的分类及后处理;2)图片浏览器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快捷键等方式简化现有软件的操作,也可以图片标注为核心功能开发浏览软件,并配以各种人性化学习功能,如分别设置师生标注提问解答板块,学生可通过解答提问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可通过浏览和解答学生提问了解其学习状况。对于标注的准确性问题,除通过数据库管理软件对资源进行修订外,建立标注管理机制或许更为重要,一方面设置纠错板块,通过选取课代表、轮流值日等形式组织师生在课后对课堂产生的各种标注进行审阅、修订,另一方面加强对师生在该资源库使用前的培训,避免误操作造成数据不准确。

口腔颌面放射影像标注互动交流资源库的建立有效弥补了医学影像学相关系统标注交流方面的空缺,其实用性强,既丰富了学习功能,如有效解决共性问题、及时分享个性问题、有利于指导性学习,也提高了实验课师生互动以及教学效率。为进一步完善其教学功能,实现操作便捷性、资源处理有效性等,仍需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郑广宁. 前进中的中国口腔颌面影像学[j]. 中国口腔医学信息, 2005, 14(1):10-11.

[2] scherer a, kr?pil p, heusch p, et al. case-based interactive pacs learning: introduction of a new concept for radiolo-g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j]. radiologe, 2011, 51(11):969-970, 973-977.

[3] dos-santos m, fujino a. interactive radiology teaching fil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a mirc-compliant and user-centered e-learning resource[j]. 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12, 2012:5871-5874.

[4] mccann al, schneiderman ed, hinton rj. e-teaching and learning preferences of dental and dental hygiene students

[j]. j dent educ, 2010, 74(1):65-78.

[5] rosas c, rubí r, donoso m, et al. dent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an interactive histology software[j]. j dent educ, 2012, 76(11):1491-1496.

[6] 曾良成. 多媒体课件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3):419-420.

[7] 曾东林, 崔敏毅, 吴志玲. blackboard网络课程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8):82-83.

[8] 陈英华, 董为人, 俞新华, 等. 基于网络的数字组织切片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9, 18(4):454-458.

[9] 沙晓雁, 祁森荣, 王昊. pacs系统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 北京口腔医学, 2012, 20(1):52-53.

口腔数字化管理篇(9)

测量原理

要对重症病人进行腹腔压力测试,必须进行连续监控,所以我们采用了一种新方法来测量腹腔压力。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注水泵通过导尿管往被测量人的膀胱注入生理盐水,这里使用的导尿管采用双通道导尿管,注水泵从一个通道往膀胱中灌水,注水速度保持在4ml/h,压力传感器从另一个通道测量流出的水的压力变化情况。传感器将压图1腹腔压力动态测量系统原理框图力变化情况转换成微弱的电压幅度变化(0~75mv),经过模拟放大器放大后得到变化范围在0~4.5v左右的电压变化值,再使用单片机控制a/d转换器对这个模拟电压进行采样,经过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后送显示器显示。这个过程使用注水泵不停的注入生理盐水,传感器也不间断的对压力值进行测量,显示器动态刷新测量结果,这样就可以实现长期动态监测。

从测量原理来讲,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有两个方面的改进。

一方面,这里采用双通道导尿管代替了传统测量方法中的普通导尿管。使用双通道导尿管可以用一个通道来进行液体连续灌注,同时使用另一个通道来测量液体经过膀胱后流出时的压力。在传统方法中使用的导尿管只有一个通道,所以灌注的时候不能测量,只有灌注了一定的量之后(一般灌注50ml),撤掉灌注设备,然后接上测量设备开始测量液体从膀胱流出时的压力。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动态测量,我们采用了单片机(at89s52)来控制整个系统的动态工作。at89s52在系统中主要用来控制a/d转换器进行数据动态采集,把采集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控制显示器动态刷新显示结果。在传统方法中,由于只测量一次压力数值,所以一般不采用微处理器进行动态管理,测量设备软硬件都更简单。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采用at89s52作为主控制器,控制数据采集、运算和显示。压力传感器采用npc1210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输出的是0~75mv微弱电压信号。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双绞屏蔽线传出,送入放大器进行放大。放大器选用icl7650这种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它具有输入偏置电流小、失调小、增益高、共模抑制能力强、且价格低廉等优点,放大器电路如图2所示。

对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压信号放大60倍左右输出送a/d转换器。选用8位a/d转换器ad0809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用at89s52控制a/d转换器采集放大器输出的范围在0~4.5v的模拟电压信号。at89s52与ad0809的接口电路如图3,得到的数字信号送at89s52进行处理。后端采用3位共阳极数码管显示结果,由单片机p2口输出段码,p1口输出位码。

系统软件设计

主要子程序模块包括:系统初始化、a/d转换程序、平均滤波子程序、标度变换子程序、二进制转bcd码子程序。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为了防止病人由于咳嗽等偶然原因造成的腹腔压力陡变影响,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了平均滤波方法以减小偶然误差。图5为平均滤波子程序流程图。该子程序采用平均滤波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即将连续采样10次的数据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后进行累加求和,按8次采样值取平均数,即得有效采样值,存入发送缓冲区。

防止信号干扰的注意事项

系统应用于对危重病人腹腔压力的监测,可靠性成为设计时要考虑的重点。系统使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变化,对干扰信号的抑制也就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在设计中主要作如下考虑:

(1)为了抑制因为电源电压波动引起的噪声影响,增加去藕电容、屏蔽罩和滤波电路。

(2)各逻辑电路芯片中未使用的输入端,根据逻辑关系接至已使用芯片的输入端或者接地,或者接高电平,以减少外部干扰信号对系统的影响。

(3)时钟脉冲信号配置适当靠近cpu,选择短而粗的引线。

(4)对弱信号线进行屏蔽保护;电源线与信号线分开走线,以防止线间串扰。

(5)合理布置地线:由于本系统的信号工作频率为11.0592mhz,数字地与模拟地分开,分别与电源端地线相连,而且尽量加大模拟电路的接地面积;接地线尽量加粗,以防止接地电位会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使系统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定,使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变差。

(6)任何信号线都不形成环路;走线尽量要短而直;尽量减少过孔量;尽量用45°折线而不用90°折线布线。

(7)时钟线要垂直于i/o口线,可以减少i/o口线对时钟电路的干扰。

(8)模拟信号输入线、参考电压端尽量远离数字电路信号线。

(9)在软件设计时采用平均滤波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

结论

口腔数字化管理篇(10)

数字医学3d重建技术使腹主动脉瘤可视化,通过对可视化腹主动脉瘤的测量,可以明确腹主动脉瘤与最低肾动脉的距离,明确腹主动脉瘤的大小,明确瘤颈扭曲的程度,为腹主动脉瘤分型、分级。笔者医院的研究是将数字化腹主动脉瘤3d模型导入至虚拟手术器械仿真系统,建立可视化腔内隔绝术操作平台,选择合适的支架,进行可视化腔内隔绝支架植入术。应用中曾有1例ⅱb型ⅰ级病人经数字医学技术3d重建后显示双侧髂动脉严重迂曲,最高达170,经过可视化腔内隔绝手术预演提示支架不能通过双侧髂外动脉迂曲处,勉强通过可能会穿破髂动脉,故建议病人行开放手术(图5)。另1例ⅱa型ⅰ级腹主动脉瘤并双侧髂总动脉瘤病人,经数字医学技术3d重建后显示左髂总动脉起始处钙化斑块,可视化腔内隔绝手术预演显示植入支架后左髂动脉支架展开不全,可能导致支架打折,导致左髂动脉血流减慢,甚至血栓形成,故建议病人行开放手术治疗(图6)。在可视化手术过程中,还可以透明化腹主动脉,了解支架的位置是否覆盖肾动脉,了解支架与腹主动脉瘤颈贴合是否良好,判断内漏、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因此,通过数字医学技术,临床医生可按照术前模拟路径反复进行可视化腔内隔绝手术演练,增强成功植入支架的信心,加快操作速度,节省手术时间,降低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射线吸收量。实践证明,病人临床介入dsa图片显示与可视化腔内隔绝术高度一致,支架植入位置准确,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

数字医学技术在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借助数字医学3d重建技术可以将腹主动脉瘤病人“数字化”,3d数字化人体模型可清晰显示瘤颈粥样硬化斑块、瘤腔内附壁血栓,能准确测量腹主动脉瘤最大内径、近远端瘤颈内径、右髂总动脉内径、左髂总动脉内径、近远端瘤颈长度、腹主动脉瘤近端瘤颈成角等参数,进行数字化分型、分级,有助于临床医师的诊断及手术前的评估,合理选择手术径路,进行严密的手术规划,临床医师术前可根据动脉瘤近端瘤颈长度及双侧髂总动脉直径的测量结果,预先选择好y型人工血管型号,节省术中测量的时间。通过透明化不感兴趣的器官能直观清晰地了解腹主动脉瘤的位置、大小,预设切口位置及长度以利于最佳显露术野。还可以术前分析腹主动脉近端瘤颈及双侧髂总动脉钙化情况,预先选择血管壁弹性良好的平面进行阻断及吻合人工血管,有利于与人工血管严密吻合,避免术后出现血管吻合口出血、假性动脉瘤形成甚至破裂,出现致命性的并发症。了解腹主动脉瘤与下腔静脉、左肾静脉的毗邻关系,后两者是否存在变异,术中避免误伤。经过3d仿真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反复“彩排”,使手术组医生熟悉病人解剖,熟练手术步骤,有利于临床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缩短各内脏动脉阻断时间,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术前3d仿真手术“彩排”,病人及家属比较容易理解手术过程,加强医患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图7)。目前,腹主动脉瘤数字可视化仿真技术的研究,仅从医学影像和图像处理的角度去考虑手术的过程,尚未形成完全真实手术操作场景中一些生物力学的形变及碰撞。但由于是通过数字医学技术3d重建的立体模型、图片均来自于临床真实病人的螺旋cta图片,使得腹腔脏器解剖数字化、个体化、立体化,取代了传统碳素笔手描线平面解剖图[10],为医生了解器官内部结构、选择手术路径选择及定位病灶等提供了真实的模拟;通过3d模拟演示腹主动脉瘤的各种手术,可以为课堂的教学以及研究生、实习医生、进修生的教学提供较为真实直观的手术情景;为远程会诊、机器人手术奠定基础。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