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调研进度安排汇总十篇-9游会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20 15:43:53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篇(1)

1. 教务处巡课常态化。在上学期教务处巡课基础上,加大巡课力度,规范巡课制度。根据学校领导干部值班安排,将教务处所有人员合理分成4个巡课小组,每天对三个年级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巡查,从早读、上午和下午的正课一直到晚自习,将发现的问题如实记录,第二天整理好巡课记录在群里公示,指出发现的问题,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2. 常规赛课活动按时完成。根据学期初教务处安排的本学期赛课计划,9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10月份新进教师展示课,11月份备课组赛课,12月份新进教师过关课。新进教师熟悉了课堂教学思路,部分年轻教师成长较快,已经基本胜任学科教学。

3. 集体备课稳步推进。教务处所有干部集思广益,总结了集体备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恰当的部署:确定了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备课组长每周末提报下周集体备课的主备人和课题;教务处每天巡课领导在巡视课堂过程中检查集体备课情况,核实集体备课老师是否人员齐、主备人及课题是否与上报的吻合,了解集体备课各位老师的参与情况。集体备课后要求备课组长及时上传集体备课的成果:包括制定好的学案、课件、习题等。每周教务干事高倩都整理公示各备课组长提交的成果,作为备课组长考核的依据,帮助备课组长养成积累教学成果的好习惯。

4. 教案、听评手册检查规范化。每个月末安排一次教案和听评手册的常规检查,为了更加公平合理,各科教务干事牵头,合理安排各备课组长共同参与,交叉检查其他学科。在检查过程中,备课组长了解了其他学科备课和听评课的情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案和听评课的常规检查,督促老师们好好备课,及时参与听课和评课,促进年轻老师较快成长。

5. 教学服务不断优化。本学期张倩倩负责教材的发放、存放保管、整理记录,保证了各科教学需要的教材的顺畅使用,为以后教材征订提供准确数据。学期初,教案、粉笔等教学用品提前准备,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确保老师们手头有充足的教辅资料,学校与邮政报刊书店签订合作协议,备课组长可以随意根据教学需要从书店给老师们拿教辅资料,教务处做好登记,服务于教学。需要集体征订的英语听力资料、俄语教辅资料,教务处积极协调代领商,给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既有效服务于教学,也避免了学校经济上的损失。刘菲菲主任负责学科网、北京四中网校等资源的服务,为老师们提供优质电子产品。

6. 青蓝工程有序进行。在主任的领导下,旨在帮助高一高二新进老师成长的青蓝工程按计划启动,在帮助年轻老师不断适应教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新进教师很多,有的学科一个师傅要带好几个徒弟,师傅的压力比较大。但新进教师的学习热情比较高,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老师基本上能胜任本学科教学工作。

7. 大型考试安排有条不紊。在的指导下,主任迅速掌握了安排大型考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期中考试安排有条不紊。期末考试高三市级统考的安排也比较顺利。期中考试监考任务重,老师人手不足,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教务处刘菲菲主任合理调度,保证了期中期末考试的正常进行。

8. 督促教师业务提升。本学期为鼓励老师们研究高考真题,提升教科研能力,庆云校区与德州校区共同举办高考题说题大赛,安排老师们组队参赛。经过认真组织,庆云校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借此机会,我们教务处积极协调,为所有老师提供2020年各地高考真题,要求老师们积极做题,并于学期末组织了教师业务考试,考查老师们对高考真题的掌握情况,从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老师认真做了高考题。研究高考真题,有助于老师们把握高考方向,提升研究水平,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外语学科外出学习收获颇丰,俄语老师参加山东省组织的教研活动,许秀芹老师做了主题报告,展示了我校小语种教学的成就。

二、创新工作思路

在校长的指导和支持下,教务处本学期在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之外,积极开拓创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语文、英语开始了大阅读的探讨。在校长的指导下,教务处积极组织高一高二语文、英语学科,开展“读书角”活动,为各班购买了多种语文、英语方面的期刊,利用边角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拓展学生视野。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较快理解各科知识,对应各科学习都有促进。

2、语文、英语学科的演讲比赛等活动如火如荼。本学期在教务干事王国朋、高倩组织下,高一高二语文分别组织了“经典诵读”“辩论赛”等活动,反响很好;高一高二英语组织的“英语演讲”“单词大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3、综合评价招生开始探索。孙校长积极协调各种资源,由教务处徐晓磊主任牵头组织研究综合评价招生的探索,计划于今年寒假开始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为综合评价招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配合综合评价招生录取,为学生进入更理想的大学助力,刘菲菲主任认真研究综合评价系统填报,指导各年级做好综评填报工作。

三、问题与不足

1. 巡课活动效果良好,但是课堂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老师学习目标每次都会书写到黑板上,但是目标未必实用;部分老师对学生关注度不够,管理方式简单粗暴。

2. 集体备课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个别老师备课不精细,学案制作存在问题较多,集体备课没有把课件、学案彻底优化,导致在课堂上使用时需要修改。

3. 赛课活动中,部分老师听课不到位,评课不积极,存在应付现象。

4. 青蓝工程因为年轻老师太多,教务处监督力度不够,效果打折扣。

5. 网络阅卷管理存在技术不熟练问题,导致考试成绩部分失真。

6. 教案和听评课等常规检查需要进一步规范,作业批阅检查本学期未进行,使得部分老师忽视作业批改。

7. 四清工作检查监督薄弱,需要合理安排。

8. 关注常规检查较多,工作创新较少,教科研相对薄弱。

四、下学期工作措施

1. 进一步推动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加大对学习目标和当堂检测习题的研究力度,高一高二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备好一堂课”活动,以教师个人备课教案的质量作为教案考核的主要指标,由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教研时确定主备人的备课课件、学案质量得分,督促每个老师备好课。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篇(2)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是为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必修课程,但在某些学校中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偏差。“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但在一定程度上实践教学环节更是该门学科教学的关键,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目标是为了增强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文科专业学生实现人文教育与应用能力的有效统一,可以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完成工作,还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创新思维的增强。

1.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

(1)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同于理工科学生完备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课程还没有制订出较为成熟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学科内容纳入到学生专业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去。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内容为范例,结合该门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效对接,与社会就业创业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相结合,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2)构建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提高“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相关教学人员就必须构建出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实验教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统一的规划,对每课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安排相应的研究实验,同时根据课程中连贯的知识安排重点实验,并需要保证该门学科至少有4~6个重点实验项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中的“量表制作和问卷设计”就可以作为重点实验进行安排,在课程实验的安排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实验中的各项内容做好统一的规划安排。

2.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思路方法

(1)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思路方法。“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该重点突出其专业性,这是其有别于一般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在相关教师进行实践安排时需要将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进行广泛的联系,严格贯彻学科的教学目标安排,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认真仔细的调研,并在完成后写出完整的社会调研报告,并由教师进行检查和批改。在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师还可以在课程规划中安排专业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设置一定学时的专业实践课,并要求学生上交具有质量的实践调查报告。另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作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完善的案例为学生进行剖析讲解,常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包括引导性教学案例、分析式教学案例等。在讲授课程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调研,其中包括校内调研、社会调研、企业调研或假期调研等。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篇(3)

(一)研究对象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篮球选项课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现状。

(二)调查对象

本课题在调查时,以河南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共7所高校的篮球选项课学生共311人,教师共17人。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课教学内容情况分析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中上承教学目标,下接教学方法的中心环节,它必须在理论层面符合科学逻辑,在实践层面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它是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方式之一。教学内容的取舍直接关系到教学对象的能力与个性培养。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两大部分。在篮球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根据课程方案和新《纲要》的指导思想进行,以完成篮球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为主要依据,不但要充分体现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外,还应体现出教材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特征,还应对学生进行生活体育、娱乐体育的教育,同时还要根据终身教育理论,使大学生体育向生活体育、娱乐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文化体育的方向发展。调查走访时发现,虽然近几年篮球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但篮球教学的传统意识和观念依在,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与方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内容还不多见。

经过对7所学校的调查结果得知,河南省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内容在理论部分多以篮球运动发展概况(100%)、篮球技战术分析(90.9%)、篮球比赛规则与裁判法(100%)为主,开设篮球心理训练、损伤预防等方面的内容的学校较少;在实践部分多以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为主,开设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的学校占略过半。另外,针对相对体质较弱的女生,任课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一般会安排相对较容易的内容等。

在“学生对我省篮球选项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评价”的统计结果得知,有97人对教学内容安排比较满意,占总人数31.2%;有165人持一般态度,占53.1%;仅有49人表示不满意,占15.8%,这表明我省目前的篮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有很大改善,但在对学生进行生活篮球和娱乐篮球方面的教育方面还显不足,在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培养学生篮球意识和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思想上与体育教学目标仍存在差距。

(二)篮球课教学时数情况分析

教学时数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该课程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进度和完成效果。教学时数的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单位领导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

调查得知,河南省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时数安排多集中在72学时,占65.3%,其余有22.9%的学校安排64学时,11.8%的学校安排36学时,这表明高职院校在篮球选项课课时安排上基本较统一,但仍存在问题,这不利于我省今后篮球选项课教学的整体改革。另课时总数整体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的多少、教学进度的松紧,也不太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等。在教学时数的分配比例方面,有60.9%的学校按照“理论课时数8,实践课时数56,考试及机动8”课时安排进行教学,其余学校的理论课安排有4、6、或10学时的不等。理论课时的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由教师、学生对篮球课教学时数的评价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如下表1),仅有45.7%的教师和39.7%的学生认为目前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时数很充足或较充足,有20.3%的教师、25.1%的学生认为所设学时偏少或太少。这表明我省篮球选项课的总教学时数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也严重影响了篮球教学本身的效益性,使篮球教学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表现的矛盾日益加剧。但在目前总学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教师只有合理利用和分配好学时,进一步地去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另外,教师可以考虑利用课外活动等时间加以补充。这在理论上比较行得通,但实践中却要考虑到教师精力和待遇的问题,也得考虑我省大学生学习精力和安排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河南省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有很大改善,但在对学生进行生活篮球和娱乐篮球方面的教育还有待提高;在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培养学生篮球意识和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思想上与体育教学目标仍存在差距。课时安排不太统一,课时总数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学生的需求,课时安排上还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等现象,这些问题和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篮球选项课教学本身的整体效益性。

因此,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在今后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篮球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不应着眼于内容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应用范围等,而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要求;不应强调单一的价值功能,而应从不同内容所形成的结构出发,研究其多功能性,从而发挥篮球教学的整体功效。对于教学时数方面而言,应适当增加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时数,并根据教学时数的多少来合理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利用课外活动等时间进行教学进行补充等措施来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黄德元,刘键.高校体育选项课理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4.

[2] 张秋宁,徐连军,王和平,刘卫东.现代高校公体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0.

[3] 郭华恬,盛春雷.对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探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

[4] 左从现,朱晓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材——大学体育教程[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8.

[5] 袁晓智,张战博.浅谈高校体育篮球选项课的现状及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6] 黄若涧.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05).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篇(4)

1.排课算法研究的意义

不管是小初高还是大学,靠老师教课来学习还是占主要的部分,这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学校都会给每人发一张课程表,学生还有老师都是按照课程表来进行计划。一张课程表打印出来十分简单,但是想把课程安排的紧凑合格,管理人员是需要下很大苦工的。新学期开始前学校的管理人员都要整理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下教学任务书,然后结合教学计划和任务开始编排课程。这个编排过程是繁重而关键的,因为在这些教学调度过程中,不仅有大量繁琐的数据整理工作,还有严谨思维的脑力劳动,需要填写并打印大量的表格。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排课慢慢取代了手工排课,这一技术的发明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采用计算机排课有利于学校对老师教学贡献的评估,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有利于学校领导决策更合理化,最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排课的现状分析

在国外很早就有人研究课程编排问题,在 1962年,gotlieb提出了一个课表问题的数学模型,他利用匈牙利算法解决了三维线性运输问题。然后,人们对课表问题的算法、解的存在性等方面做了许多深入探讨。近40年来,在计算机新技术的基础上,人们又进行了不断地尝试,并取得一些成效。如1965年,mihoc和balas将课表公式化为了一个优化问题;krawczk提出了一种线性编程的方法;junginger将课表问题简化为一个三维运输问题。最近几年,我们在课程编排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于多数学校而言,这种课表编排还不具备实用价值,只能在极为简单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然而,人们并没有放弃研究课表问题,在九十年代,国外在课表问题研究方面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加拿大montreal大学的jean aubin和jacques ferland、印度的vastapur大学管理学院的arabindatripathy等。我国对课表问题的研究是开始于80年代初期,具有代表性的是南京工学院的utss(a university timetable scheduling system)系统,清华大学的tiser(timetable scheduler)系统,大连理工大学的智能教学组织管理与课程调度等。

不管是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的研究,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国内外研制开发的软件系统都不是很实用,比如,我国研制的系统,这些系统大多是模拟手工排课过程的。这种系统课表编排经实践证明是不适合进行大量推广的,因为它过于依赖各个学校的教学体制,限制性较大。另外,排课系统本来就是很复杂的,排课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且,每个学校都有其特殊性,如果是想要改动某个地方,有可能使全部的课程发生大调整,这就是说全校的课程都会发生变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这是很难实现的。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目前解决课表方法的问题有:模拟手工排课法,图论方法,拉格朗日法,二次分配型法等多种方法。在排课算法上,目前,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几种,比较流行的是自动排课算法和基于时间片优先级的排课算法。下面我们主要介绍详细一下自动排课算法。

3.自动排课算法

3.1问题的简化描述

设要安排的课程为{ c1 , c2 , ., cn} ,课程的总数设为为n , 各门课程每周安排的次数(每次为连续的2 学时) 则设为{ n1 , n2 , ., nn} ;每星期教学五天,也就是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最多只能安排4 次教学课程,就是1 ~ 2 节、3 ~ 4 节、5 ~ 6 节和7 ~ 8 节,在以下我们将4次教学课程分别称第1 、2 、3 、4 时间段 .这样,在这种假设下,每周的教学总时间的段数就是5 ×4 = 20 ,如以下这种表达方式:

n ≤20 , (1)

n = 6n, i =1, ni ≤20. (2)

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设计出恰当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从而确定{ c1 , c2 , ., cn } 中每个课程的教学应该占据的时间段,还得保证美个时间段只能由一门课程占据.

3.2主要数据结构

对于每一门课程,分配2 个字节的"时间段分配字" :{ t1 , t2 , ., tn} . 每个时间段分配字(假设为ti )的格式为:

ti 的数据类型c 语言格式定义为:unsigned int . 以ti的最高位来表示该课程是否有效,如果是0的话表示有效,1的话则表示无效。其他的被称为课程分配位,每个分配位占连续的3 个位,这里的位就是bit,用来表示星期一到星期五所安排课程的时间段的值,0是表示当日没有排课,1~4是表示课程所安排的相应的时间段,如果值大于4的话就表示无效。

这样的话,小于32 768 (十六进制8000)就是有效的时间段分配字的值,大于等于32 768 的时间段分配字则是对应无效的课程。

3.3排课算法

在上述假设下,我们可以看出,自动排课算法的目标就是确定{ c1 , c2 , ., cn} 所对应的{ t1 , t2 , ., tn} .

假设成立的话,我们发现一共可有20 !/ (20 - n) !种排法 . 假设一共有4 门课,每门课一个星期上2 次,则n = 8 ,就是说这8 次课安排的方法就可能会有20 !/ (20 - 8) ! = 5 079 110 400 ,即50 多亿种.在这种多可能性的情况下,排课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排课标准,这样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采用轮转分配法来进行:首先从星期一开始就按{ c1 , c2 , ., cn} 中的相应顺序来安排课程,每门课程安排1 次,之后再按这样的顺序继续排后面的课程,直到所有课程的开课次数都与{ n1 , n2 , ., nn} 中给定的值相符合. 在算法描述中用{ c[1 ] , c[2 ] , ., c[ n ]} 表示{ c1 , c2 , ., cn} ,{ n1 , n2 , ., nn}以及{ t1 , t2 , ., tn}。

3.4算法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这个算法是以课程为中心的,然后进行搜索匹配,取得最先匹配的值;它具有占有空间少,运算速度快这两个特点。

缺点:该算法无法对数据进行择优选取,所以不无法合理分配学校的教学资源,并不能满足一些特殊要求,比如说有些老师喜欢上午上课,有些老师偏向于组织集体上课;有些课程安排到上午会更合适些,有些课程不能安排到上午等。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篇(5)

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 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 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方法。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 ,但从总体上看,该课程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教学安排功利化,只在毕业 班集中开设就业指导课,想一朝之际解决所有问题;教学内容浅薄化,过于重视求职技巧的 指导,没有触及学生正确职业观的树立和职业素质准备等深层次问题;教学形式单一化,教 师说教多,师生互动少,学生实践更少;教师队伍非专业化,就业指导师资数量和质量远未达到实际需要;教学秩序自由化,教师调课和学生缺课现 象多,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科属性模糊化,系统的高质量的教材少,科研项目和成果更少 ,多数学校还没有专门的教研室,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就业指导课的作用还 没能得到最充分地发挥,因此,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首先全方位推进就业指导课的 改革与建设。

一、教学安排全程化

无论是就业观念的树立,还是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的具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 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建设必须首先改变功利化的教学安排,构建一个从 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着重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引导 学生适 应新的大学生活,使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 成才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和崇 高的职业理想;对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着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根 据自己 的职业发展目标调整知识结构,培养与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能力,塑造和完善自我,形成 社会要求与自我目标的协调互动;对大学四年级学生着重进行求职指导,讲授求职方法、面试技巧、求职礼仪、就业程序、就业法规、权益保护、就业 信息获取等知识。

二、教材内容科学化

落实全程化教学安排必须有体现全程化教育思想的教材。按照全程化教学安排编写内容 科学、形式活泼、实践性强的就业指导教材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基础。随着社会生活 节奏的日益加快和毕业生择业的日趋复杂,空泛的理论说教己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 。为此,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应集中体现在它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上,教材内容不能流于说教, 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偏离作为指导对象的中国大学生的文化特点和个性特征。应根据不同年 级学生特点编写教材内容,应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特点、个性特征和当代社会发 展趋势出发,构建合理的理论体系,引导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理论,勤于实践,正确 择业,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科学的内容有赖于丰富的形式来实现。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 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中除采用 教师讲授形式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就业行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 ,采用课堂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模拟面试法、优秀校友访谈法、专题讲座法、实地参 观 法、焦点问题辩论法、视频资料播放法等多种教学形式,使课程增强针对性,富有创新性。

四、教师队伍专业化

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都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来驾驭。当前各高校的就 业指 导队伍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其他部门的行政人员和辅导员组成。前两者多数整 天忙于具体事务,顾不上进修提高;而辅导员多数是刚毕业的学生,?昨天四处找工作,? 被指导,?今天就开始指导别人就 业,水平可想而知。所以,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教学与咨询队伍是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当务 之急。这项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就业指导或管理工作队伍中,选拔一批从业时间较长,就业指导经验丰富,热衷大 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研究,有一定相关理论基础的人员组成教学骨干队伍;(2)对这支 队伍进行培训,为他们创造学习深造、学术交流、职称评定的条件和机会,鼓励他们到学生 中去、到用人单位中去、到其他高校去进行调研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与教学水平; (3)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学骨干队伍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认 真分析研究,明确授课内容和方法,通过集体备课、预制教案、主讲示范、课堂听课、课 后研讨、书面分析总结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4)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 门主管、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形成就业 指导合力。

五、教学机构完善化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需要有必要的组织保障。开设就业指导课之初应成立专门的就业 指导教研室,负责组织、筹划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负责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编 写 和出版教材、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实施教学检查、进行职业测评、开展跟踪调查和就 业市场分析及预测、开展专题研究与课题申报、安排教师学习和培训等等工作,使课程建设 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六、教学管理规范化

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正式课程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内容、进度要求。建立和完善 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严格教学检查制度,定期安排专人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对 个别教师私自调课、擅自减少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等现象要及时通报和批评。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篇(6)

开题报告是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掌握课题研究进度、对课题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研究者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进度、对如期完成科研任务,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也是学习科研理论,全面把握课题研究领域理论的过程。

二、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1、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4、课题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共四个部分组成:

1、课题名称即课题的选题、申报和批准情况。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文号、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课题开题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开题的形式等。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这部分主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社会价值,以及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意义,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你研究的课题有什么实际价值?这个课题研究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确定研究的视角,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指出研究的出发点和已经过的途径。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篇(7)

【中图分类号】g633.6

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是要通过每一所学校的具体的内部改革,基于每一所学校自身的发展而实现。基于学校的校本教研,才能更好地符合学校发展的趋势,才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如何改革校本教研制度,把学校构建成为一个有机适应型的组织,是当前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基于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对构建区域校本教研制度的认识与思考

有机适应型组织在组织结构、运转方式、人际沟通和评价管理等方面都与科层制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从组织结构方面看,它具有临时性,组织有项目小组构成,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会根据情境和任务随时变化,因此其适应性极强,可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问题;从运转发生方面看,它是围绕着有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开展工作的;从人际关系方面看,它强调组织成员的彼此信任;从管理评价方面看,它强调根据技能和专业训练进行横向的评价。

二、以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以实验校为试点,大胆构建新的校本教研机制

近一年多来,我们根据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校本教研专项课题的指导精神,以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为分析框架,以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有代表性初级中学为实验学校,尝试以校本教研制度的变革推动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实验学校――汝州市第九初级中学,位于美丽的汝河南岸,南洛高速引线的西侧,占地约50亩,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是汝州市教科研基地学校。该校教师结构比例相对比较合理,课程开设全面,管理相对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初级中学一直处于前列。

根据构建新的校本教研机制的目标任务,我们认真分析了校情,明确了校本教研工作的方向和思路,结合永威“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经验模式,立足实际,确立了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和进行校本教研制度探索的发展道路,在反复酝酿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

1、建立集体备课制度,调整学校备课组,实行集体备课,加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达到资源交流共享

一是利用暑假的有力时机,对学校教学楼各楼层所属的小办公室进行改造,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促进教师之间沟通学习;二是学校要求实行集体备课,错时段规定了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时间,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一名主笔教师执笔备课,形成主教案,再由几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进行微调后形成实用教案,按照实用教案上课后,再进行课后交流总结,达到资源共享。

2、建立统一的教学制度,统一安排课表,统一进度,统一布置作业,统一实用错题本

在课表安排上,与集体备课相适应,尽可能在同一时间安排同年级各班同时上课,从而保证各班教学进度、作业布置、批改都及时同步,各时段同级科教师基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借鉴永威经验,各任课教师统一讨论确定作业任务,安排给各班课代表负责,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教导处、学校包科领导层层把关落实,结合学生统一使用的错题本,及时记录掌握作业出错的情况,及时检查订正。

3、建立统一的学生学习小组管理制度,各班统一划分学习小组,逐人编号,竞争合作,共同提高

全班学生每六人安排为一个学习小组,按入班成绩逐层次统一划分,每组分别设正副小组长各一人,全班每组每个学生统一编号,分别为一至六号,各组组长、副组长、每组同一号学生之间应为平等竞争关系,同小组组员之间应为合作交流和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的关系。5、建立学习评价制度,设置班级“四清”公布栏和记录表,统一安排“四清”时间,留给学生把关提高的空间

所谓的“四清”,就是指平时的学习任务要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学校统一安排在每个班级教室的后墙上,分学科设置“四清”表册,各班学生按小组和序号统一印制表册,表头按学科学习内容明确“四清”任务,完成任务的学生由老师或课代表在学生名单后表格内进行记录,可以打“√”或简单评价为“优、中”或“差”,得到差评不一定是没有完成任务,可以理解为完成任务的质量,是一种督促和激励的手段。

6、建立考试分析总结制度,各班统一安排检测,做好试卷分析,及时发现共性问题

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自主安排或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学习检测,检测后各班任课教师要在本班和备课组或学校教研组分别进行试卷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反思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策略。

7、建立班子分包责任制,层层落实

由校长、副校长亲自参与,包科检查各级各班学生的学习、检测和任课教师的工作情况,安排组织学科交流和外出学习等,及时利用学校领导班子会议,教研活动,作业备课情况检查通报等形式,通报各种情况,检查督促各项工作。

8、建立校园博客网,利用各种交流形式,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发展

如省市领导教研视导、学科交流、家校博客、家长会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立体性地开展工作,激发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以试点校的校本教研制度为研究重点,认真分析经验,查找不足,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篇(8)

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满足实践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传统的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一直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传统性学科教学方式,未强化实用性,造成了施工教学和课程的设置与现场连接不紧密。为了更好的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核心课程建筑给水排水教学改革,做好建筑给水排水识图与安装施工教学,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的识图与安装进行整合教学,当成一门实用性技术来传授,让学生学有所用,我校申请并实施了广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建筑给水排水识图》与《建筑给水排水安装》课程整合研究与实施。

一、本课题历史研究现状

目前,中职建筑给排水施工教材主要有2003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200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2003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2003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给排水工程》;2008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安装工程识图》,可见教材将识图与施工课程独立分开,这样不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对建筑给排水教学研究主要有:构建“传统常规教学 cai教学 社会实践 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强化课堂教学,融合图片和动画、视频资源、实物及现场、网络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增加课程实训、加强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二、研究主要内容

整合《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识读》、《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更适合中职教育层次,形成一体化的校本特色教材。在理论课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在实训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改革。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考核,将学期成绩进行过程评价,细化突出了过程教学的落实,改革考核体系。在课时分配上将理论与实践课调整为3:7,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线,配合开发给排水识图、制图、安装实训直观形象化课件,推进融理论和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化、模块化教学,最大限度地使专业课、实训课与企业岗位技能新变化、新要求保持同步。以建设“建筑设备安装”骨干专业为目标,建成安装实训室,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企业实践三部分作为整体设计,保障学生在各阶段学习的连续性、整体性。

三、研究方法

在全区范围内,就我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回访调查并走访了部分企业,听取了用人单位的意见。在分析建筑设备安装专业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多年来的教学成果,对我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核心课程建筑给水排水教学进行探索研究。

四、课题开展的研究工作

(1)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和调查,结合我校实际,了解建筑设备安装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建筑设备安装行业对就业人员的能力需求,形成实地考察报告和分析报告。邀请专业教师座谈并下到教学部门和实际工地,通过问卷、座谈、收集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学生实习、就业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2)构建《建筑给水排水识图与安装》课程体系

分析建筑给排水教材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效果,结合调查报告,编制课程标准;我们构建了《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识读》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两门课程的整合教学方案,制作给排水识图、制图、安装实训课件库。并在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学中实施。从实施的效果看,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较为清晰。

(3)编制教材,修订出版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设备识图与施工》由我校老师与长沙建筑工程学校老师担任主编编写完成,该教材编写工作涉及区内外5所中职学校,通用性好、推广性高。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促进了新进青年教师学习和提高,对培养青年教师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参考资料。

(4)开发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识图、制图、安装实训课件库

建筑给排水安装实训教学结合识图、制图课件以及部分安装实训课件,在连续三届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学生中使用效果良好。与项目相关课件获得各级各项奖项14个。

(5)加快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建设。

以我校建筑施工技术示范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加快“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建设,实训室包括24间模拟卫生间,天煌教仪“thpwsd-1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实训装置”四台。充分满足建筑我校建筑设备专业学生实训操作需求,同时也服务与我校其他建工专业学生见习实习需求。

(6)规范指导学生综合实训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编写了《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实训实训指导书》、《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图实训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力求通过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教学,切实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企业生产活动所要求的职业素质、技能标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把学生学习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融合。

五、结论

本课题研究力求在理论课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在实训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改革,通过改革实践,将学期成绩进行过程评价,细化突出了过程教学的落实,改革考核体系。形成任务、实训、成果“三位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式,以我校建筑施工技术示范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加快“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建设;教材通用性好、推广性高,对培养青年教师把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蒋蒙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教育研究,2010,17(7).

[2]魏永,张凤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建设[j],科技信息,2010,03.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篇(9)

排课过程主要分为时间安排和教室安排两个部分,一套好的课表不仅具有合理的时间安排,而且也应该具有合适的教室安排。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都存在多校区排课的问题,这其中教室分配的工作也越来越琐碎,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本文应用遗传算法对排课问题中的教室分配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宿舍位置安排上课教室,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不同校区之间换教室上课的时间浪费,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对教室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1 遗传算法设计

遗传算法是根据适者生存的原则,对j9九游会的解决方案的种群中每一代都进行个体选择,产生一个新的更适应环境的新个体,直到逐渐产生一个近似最优的方案。下面结合遗传算法的研究内容来介绍教室排课优化的算法设计。

1.1 编码方法

遗传算法不能直接处理优化问题的参数,因此需要把优化问题的参数形式转换成基因码串的表示形式,这个操作就是编码。本文要对学生上课的教室进行优化调整,所以希望得到教室之间的最短距离。编码方式采用二进制编码,把教室之间的距离信息作为基因段,由这些基因段来构成染色体编码。

1.2 适应度函数

1.3 参数选择

遗传算法的三个算子分别是选择、交叉和变异。选择操作采用选择法,根据个体适应度的大小,将适应度较大的个体复制到下一代中。交叉操作采用顺序交叉。两个父个体交叉时,通过选择父个体1的一部分,保存父个体2中基因码的相对顺序,这样生成的子个体就可以继承来自父个体的部分特性。变异操作采用反转变异。反转变异是在染色体上随机选择两点,并将两点之间的子串反转。如:abcdefg变为aedcbfg。

编码位长度取决于优化问题的规模和所需精度。在本文中参考教室实际的距离,因为最长的距离是1168米,所以可以假设所有的距离都小于1200米,则转换为二进制后为11位,因此设计每个基因为11位编码。

种群中个体的数目称为种群规模。种群规模如果太小则不利于进化,太大又会导致算法运行时间过长。本文中取某班级一天内所有的可以选择的教室序列数目为种群规模。

交叉概率表示每代群体基因段交换的概率。交叉概率太大会使得已获得的优良基因结构丢失的概率增大,太小又可能会导致收敛过慢。本文中设计的交叉概率为0.6。

变异操作有助于保持多样性,防止种群在成熟前收敛。本文中设计的变异概率为0.001。

2 具体描述

在本问题中,以某学院1105班为例,该班人数为45人,宿舍位于某高校北区的6号楼。该班级有一个可行的课程表,其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分配了一个时间片和一间教室,并满足下列的硬性约束:在任一时间片,有且仅有一个教学活动安排在某一个教室中;教室能容纳的人数必须大于等于该班级学生人数;在所有可选的教室序列中选择学生两节课之间移动距离最短的教室。同时满足一个软约束:学生一天内所有的上课教室尽可能安排在与宿舍同一个校区内的教室。现已有该班级课表,可以看到该班级上课教室的位置分布:

由于学生住在北区,则考虑把学生课表中不在北区的教室调整为同时段北区的空闲教室。以该班级宿舍位置为出发点,从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的空闲教室序列中,选择离宿舍距离最近的一间教室。然后以第一节课的教室为出发点,从第二节课的空闲教室序列中选择距离最近的教室。重复该步骤,直到调整完所有教室。

假设一天最多是四节课,从宿舍出发到上午两节课的教室,中午回到宿舍,下午再去两节课的教室。如果把宿舍和教室都考虑成一个一个的点,那么就由这六个点之间的五段距离组成染色体:宿舍-教室-教室-宿舍-教室-教室。之前在参数的选择中已经描述了每个基因为11位编码,这样每条染色体就是11*5,由55位构成。

因为本问题是在已有课表的基础上对教室安排进行优化调整,所以初始群体的产生与一般的遗传算法不同,它是由已有的空闲教室序列得到。序列作为初始种群。取1105班星期一所有的北区空闲教室和现有教室,按顺序编号。假设学生宿舍是0,中区1106教室为1,北区1303教室为2,依次到最后一个北区8405教室为9,见表2。那么该班级一天可以选择教室序列有014067,024067,034067,015067等18种选择,也正是种群规模。该班级课表中星期一每一种可选择的教室信息序列作为初始种群。对这18种可选择的教室序列进行距离总和排序,可以得到第18种选择的距离之和是最短的,也就表明选择该教室序列的话,学生在课间移动的距离是最短的。那么通过遗传算法得到的最优解如果与该结果一致,即可认为该算法较好地解决了本问题的需求。

进行仿真实验,取初始种群18,遗传100代,交叉概率为0.6,变异概率为0.001,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在80代左右开始收敛,得到最优解。算法实验结果说明,遗传算法求解教室优化调度问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样使得学生在课程教室之间的移动距离最短,实现了多校区学生上课的教室与住宿位置安排在同一校区的需求。

3 总结

在目前高校快速发展和扩招的过程中,存在多校区课程教室安排不合理的矛盾,本文从提高教室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使用入手,对多校区排课过程中的教室分配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为缓解不断扩大的学校与定量的教学资源设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可供参考的j9九游会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曹策俊,杨琴,梁红燕,袁玲玲.基于遗传算法的高校教室调度问题[j].工业工程,2012,15(03):130-135.

[2]张赫男,张绍文.采用改进的混合遗传算法求解高校排课问题[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05):240-246.

[3]凌敏.遗传算法在多校区排课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j].电脑迷,2014(13).

[4]陈爱萍,田海梅.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校区排课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现代计算机,2011(10):71-75.

[5]梁宇滔.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校区排课系统分析与设计[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06):75-78.

作者简介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篇(10)

从表2得知,影响学生兴趣的重要原因是:(1)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中部分项目已不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2)教法单调。每次上课总是老一套的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教法,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学业压力。学生平时将大量的精力、时间放在文化课上,虽说已推行了素质教育,但升学率还是在无形地影响着重点中学。(4)本身性格和生理上的原因。比如,害羞已及体胖,导致她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并不高。3.高职女生对体育课态度的调查高职女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调查结果及其成因(见表3)

由表3可知,高职女生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的比率最高,为72%;而有养成锻炼习惯的仅为3%。显而易见,高职女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很弱。什么原因出现这样的现象呢?(1)从生理上来看。高职女生皮下脂肪增厚,体重增加,肌肉力量相对差,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2)从心理上来看。有的女生错误认为,“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反正不影响考大学……”有的因害羞或个人趣味爱好不合,而不愿意参加活动等,借故缺席的多,不活动的多,练习时怕脏、怕累、怕艰苦,做动作拖拖拉拉,怕别人嘲笑等四、建议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了解高职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体育教师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同时体育态度问题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体育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她们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提高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实行选项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职体育选项学习,能较好地满足女生对体育的需求与兴趣,在体育选项教学中应根据高职女生的身心特征、项目特点、教法、教学环境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她们体育选项学习的兴趣,克服在体育选项学习中的心理障碍。2.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提高女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如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操,节奏明快,自然协调,动作优美大方,深受女生欢迎。在体育课中,韵律操便于安排,可以作为准备部分,也可以适当穿插在基本部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耐力、灵活和协调等素质;可以根据女生爱好,安排跳皮筋、跳绳,将它们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内容。还可根据季节和女生特点进行安排,冬季以耐力和教学比赛为主,夏季安排舞蹈、艺术体操,排球可以作为球操安排,利用多媒体适当安排欣赏课,提高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培养她们的欣赏力及审美观。3.结合女生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组织与教法,在教学中手段要新颖、多变,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如健美操编排时要注意这个原则。通过调查反映,虽然高职学生在初中有的已经学过排球,但是她们并没有排球基础。因此,我在给高一女生教排球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她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3)根据女生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应根据女性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女生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较差,因此在运动量安排上应相对小些,大刺激会引起抑制,刺激强度小又达不到锻炼目的。一般采用练习密度大、练习时间短、中等强度的练习手段。心率在133~135次/分,最高心率不宜超过180次/分左右。运动量大时,要增加间歇时间,降低密度,这样既达到练习目的,又有利于掌握技术和增强体质。实践表明,合理安排运动量是调动女生锻炼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五、结束语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所教的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所在,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点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并加以培养,使学生学有所成。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变教学形式,加强自身修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参考文献:

下一篇: 建筑节能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