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特点汇总十篇-9游会

新媒体技术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9 11:41:55

新媒体技术特点

新媒体技术特点篇(1)

关键词:

新媒体;语文;个性化教学

加强新媒体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的运用,其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手段,而且要求语文老师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揣摩,恰到好处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对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时代主流,新媒体概念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信息全面服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极大的改变了学生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应主动适应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全新挑战,充分把握新媒体技术发展规律,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基本载体,进一步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让新媒体更好的服务于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工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创造的重要教学和交流平台,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考方式产生很大改变,这对当前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也是一个重大机遇,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新媒体时代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具独特个性。在长期语文以来,教学中普遍容易忽视个性,忽略个体的需求。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加强个性化教学,培养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个性化是教学的灵魂,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精神达不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应突破固定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风格,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件多媒体课件,提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在语文课件制作中,应用新媒体技术独具个性地研读制作教学内容,精心对教材内容加工提炼,全面深入挖掘高职语文教材的内涵,特色突出地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精心安排好语文教学结构,掌握好教学的节奏。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自我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加强思维引导,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认真思考,真正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情境中,实现心灵的融合感悟,体会到课文内含的丰富情感,体验到课文内含的人文美感,在个性化教学中让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思想美全面深化,从而获得个性化的美感。新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就是应在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有关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从而有效完成语文课程的个性化教学。多媒体课件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技术工具和教学媒体,有效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并培养出具备创新型思考型和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实现新媒体技术的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的措施

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课堂的个性化教学要,应加强以下措施。

1)精心设计制作好语文课件。制作好课件开展新媒体课堂教学的基础。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学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前提在于设计并制作课件。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熟悉并掌握一项软件操作技能,把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的展示出来,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境界里。新媒体技术课件制作,应按照目的性、科学性和恰当性原则,使用多媒体素材,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发挥好新媒体技术特长,按照语文教学内容重点,精心设计和制作好新媒体素材,汇集图文声像的综技术表现特征,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在课件素材的选择和制作中,应正确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布局结构,认真思考视听形象表现,合理运用音视频手段,对新媒体素材进行优化整合,做到简洁清晰,容量适当。

2)应全面提升老师掌握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个性化教学中的驾驭能力。学校应加强培训,让老师掌握新媒体技术手段,提升新媒体和信息化思维水平和能力,这是让老师应用好新媒体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发挥主导作用的要求。老师在自己具有创新意识,在新媒体技术应用中才会做到创造创新,才会应用好多媒体这个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才能科学使用好新媒体技术应用,始终把提升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实现个性化教学的良好效果。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现代新媒体网络技术,使演示的语文课本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动态和直观。及时建立教与学的网站,让学生突破课堂限制,实现课下学习,实现学习意见的充分交流,也实现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指导反馈更加及时高效。

3)科学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语文个性化教学。在具体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个性化教学中追求实用性。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在应用多媒体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语文学科具有的自身特点,不能一味地单纯追求语文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和技术性,而应结合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应突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语文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语文课件时,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按照语文课件设计的原则,应牢牢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应兼顾好学生的认知规律,组合好语文教学素材,展示认知规律,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重点分层次、分环节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参与讨论,逐步思考有关知识点,找寻出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地化解有关难点,有效消除疑点,并对有关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课件方式,采用特殊手段,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视听觉,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课效果。

四、结语

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高职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有效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合作交融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效果。

作者:陈娟 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优化教学方法,突显大学语文的“理”、“趣”、“美”——论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伍玉婵-《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新媒体技术特点篇(2)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交互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传统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人们从传统只能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传统媒介向新媒体过度,新媒体艺术成为现代人们的宠儿,新媒体艺术是传统艺术的升华,新媒体艺术具有交互性,从而更全面的挖掘了时代艺术优点,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对促进我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审美取向创新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新媒体艺术的界定

20世纪末摄影技术的出现拉开了最早“新媒体艺术”的帷幕。传统的艺术评价标准无非是某位作家无可复制的作品,独一无二的作品特点宣示的它的价值,20世纪末摄影技术的出现了人类这一艺术观念,摄影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的开端,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和时代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传统艺术之上的,传统的四大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而新媒体艺术区分于传统艺术的最大特点使其具有交互性,现阶段新媒体艺术主要应用领域有影视制作、房地产领域、建筑规划、展示设计、工业设计、网络艺术等,计算机的出现是推动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新媒体艺术交互性具体体现

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传统艺术之上的新型艺术表达手段,新媒体艺术与其传统艺术相比较具有传播范围广、互交性、时效性、立体性等特点,现阶段新媒体艺术主要应用领域有影视制作、房地产领域、建筑规划、展示设计、工业设计、网络艺术等领域,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先进手段相结合,为需求者提供了一场完真立体的视觉盛宴。针对新媒体艺术交互性,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2.1画面真实、立体感强

新媒体艺术具有虚拟性,利用这一特点虚拟现实影像,让人感觉画面更加立体真实,具有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在商品信息的传播上,可以借助高端的互联网科技,将产品信息,商家资料,声色并茂的呈现给需求者,充分发挥出新媒体艺术的优势性,传统艺术时常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及时性,比如电视广告的播报,需求者一旦错过了广告播放时间,就没有办法再获得广告信息,而新媒体艺术需求者可以随时观看,因此,新媒体艺术又具有时效性。另一方面数字电影的出现更加凸显了新媒体艺术的立体效果,是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逼真,从而提高了人与作品的交互性。

2.2新媒体艺术作品交互性强

针对新媒体艺术中的作品,需求者可以通过虚拟环境及反馈的其内容,进行人与作品间的互动,另一方面,需求者通过设计者所构造的人物、环境、声音切身的感受虚拟世界人物质量、声音、语言上的互动,进而实现行为交互。

2.3新媒体艺术互动性强

新媒体艺术有效的运用了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因为计算机网络具有灵活性,借助计算机网络可以充分实现设计者与顾客的互动,可以是局部区域亦可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互动交流,新媒体艺术在互动中了解自己产品的不足及优点,在交流互动中需求者可以真实立体有效的与设计者进行沟通,使身处异地的两个人没有距离感,进而了解需求者的反馈建议,用户的反馈意见对企业的发展很有价值意义,企业可以通过用户反馈的意见,进行收集,详细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趋向,设计者及时有效的掌握需求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和评价等等,从而实现及时有效的了解自身优点与不足,做到知己知彼,进而进行方案的讨论与调整,最终达到完善设计的目的,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广告设计营销有效的推动了企业的营销效率,新媒体艺术可以让需求者立体真实的了解自身的设计作品,不但在提升设计者的同时也提高了需求者的满意度。

2.4虚拟传播,拓宽市场

新媒体艺术具有虚拟性,立体性、交互性的特点,正是借助新媒体艺术自身的特点,让新媒体艺术在娱乐游戏领域也有了突破性的成就,新媒体艺术具有虚拟传播立体真实,交互性强的特点,让其在娱乐游戏中迅速发展起来,仔细观察我们都会发现,每一款电脑游戏,设计者都会精心设计人物形象,游戏场景画面,吸引人的交互模式,如发出声音,游戏人物的肢体语言进而实现互动,新媒体艺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没有地域的束缚,可以将每一个人都变成消费者资源,同时也免去了现实生活中,因为地域不同,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必要麻烦。

2.5广告营销互动

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营销手段已不能满足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新媒体艺术常常被用在广告的设计中,互动广告逐渐成为企业宣传模式中的宠儿,互动广告抓住了人自然沟通双向沟通的特质,为广告赋予了灵魂,设计者借助新媒体艺术以及计算机营销的特点实现企业互动广告的有效传播,新型互动广告的本质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广告形式利用这一特点,将企业信息,产品资料,及时有效的将信息传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企业可自行设计产品的详细资料,顾客只要点击产品的一个链接,企业信息,商品资料便声色并茂映入眼帘,互动广告交互性强的特点,不但方便顾客间的互相交流、传播,也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营销效率。

三、结论

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新媒体艺术是传统媒体与现代先进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我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审美取向创新有着深远的意义,新媒体艺术是媒体艺术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唐雪雯.新媒体艺术交互性探究[j].艺海,2013,12:130-131.

新媒体技术特点篇(3)

一、富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所谓富媒体技术,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网页、流媒体、富网络应用(ria)等先进技术对多种媒体进行渲染展示和交互控制的技术。[1]富媒体技术集桌面应用程序丰富的用户使用界面功能,便捷高效的部署以及友好的互动交流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网络资源融合应用技术。从概念中我们发现,富媒体技术主要有两层内涵:

(一)富媒体技术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富媒体技术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技术,它主要解决的是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的问题。网络传输有其特定的技术标准,需要符合不同带宽的限制,流畅的将信息资源呈现到用户界面。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因其受格式、数据量大小的限制,很大程度上不能符合网络传输的标准,这就造成了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传播时出现了迟滞性。富媒体技术则使用流媒体、富网络应用(ria)等先进的网络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信息资源在网络中传播的稳定和速度的问题。

(二)富媒体技术关注点在于交互控制和双向信息推送。富媒体技术除了对多种媒体进行渲染展示以外,其更重要的一点是使用富网络应用(ria)以及web技术搭建一个用户交互控制和信息双向推送的平台,它为信息资源和用户之间构筑了一条稳定、便捷的通道,服务器可以将用户需求的资源推送到客户端,用户也可以实时回传用户数据,达到双向交互的目的。

二、富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富媒体技术是一种网络应用技术手段,它着力解决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传播的关键技术难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技术,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一)富媒体技术的特点: 根据富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富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应包括一下几点:1.丰富的ui展现。富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丰富的页面控制功能,提供更加人性化的ui界面,将用户最需要的操作功能集成整合在页面或者客户端中;2.深度的用户交互。用户对于与信息资源之间的交互,不只是满足与对于资源的播放、暂停等简单的交互,富媒体技术能赋予用户和信息资源之间更深层次的交互控制,使用户在浏览信息资源的同时,使用客户端的各种外接设备主动参与交互;3.动态驱动的响应机制。富媒体技术的动态响应机制能够持续的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并对于用户的操作给予及时的回馈,并间接的影响用户的下一步操作,从而引导用户进行学习体验;4.部署的便捷特性。富媒体j9九游会的技术支持包括浏览器或者客户端的访问,用户不用安装任何插件,就能通过浏览器或者客户端对信息资源进行自由访问,并且服务器推送的信息能通过网络高速、准确的传递到每个终端节点;5.融合桌面应用和网络应用。富媒体技术能够将桌面应用和网络应用完美结合,实现桌面即web,浏览器即桌面。富媒体技术能够将单机的应用程序实现网络连接,使用户能够更为便捷进行网络学习。

(二)富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富媒体技术的特点,其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同样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归结出以下几点主要优势:1.更加丰富的媒体展现能力。富媒体技术编译的场景中除了可整合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还涵盖了矢量图形交互电影和各种复杂的交互式流媒体格式;2.强大的动态交互能力。富媒体技术在进行丰富媒体信息展现的同时,还能更多的加入了网络交互性操作,使用户融入整个网络教学训练的环境之中;3.融合式网络教学的业务体验。富媒体技术能够通过一组连续的富媒体场景信息传递,使用户在pc终端上体验音视频服务、动画、下载、媒体控制播放、呼叫、sms/mms发送、定时提醒、摄像头捕获等各类业务操作,最终将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资源平台,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4.实时的内容分发。富媒体技术能将服务器端的资源更新实时推送到客户端,客户端的信息一旦改变提交,其他的各个终端上的数据同时更新。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富媒体技术实现了“网络应用”和“丰富媒体”的结合,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遵从网络教学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解决学习前端的交互控制、网络资源共享和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

三、富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比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概念是: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图、文、声、像等媒体通过计算机进行集成整合的信息处理技术。[2]笔者已经通过上文介绍了富媒体技术基本内涵,但是人们经常混用多媒体技术和富媒体技术这两个概念,为了进一步理清这两个概念,笔者从以下几点说明二者的不同之处。

(一)基本定义的区别。从两种技术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强调媒体类型多样性的计算机技术,而富媒体技术则强调页面控制、页面展现、互动交流、信息资源推送、桌面应用和web应用的一种网络融合技术。

(二)集成整合能力不同。多媒体技术具有一定的整合能力,但是对于媒体格式、资源类型有限制,并且对于用户使用要求必要的插件或者播放器。富媒体技术具有优异的资源集成整合能力,对于媒体格式几乎没有限制,并且不不需要客户端安装任何插件就能进行信息资源浏览,自带渲染器,形成一个完整、无缝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三)对于网络的依附程度不同。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必须全部下载才能浏览,会话活动仅限于浏览器,一旦浏览器关闭,会话则会中断,信息资源则停止传递;富媒体技术则具有一次加载,多次使用的特性,数据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缓存,即使终端会话,用户也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离线浏览使用。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和富媒体技术在其根本上存在着区别,两种技术各自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富媒体技术是对多媒体技术的一种补偿和完善,它不仅重视媒体展示的丰富性,更加重视信息资源的交互性、桌面应用和web应用的融合性,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技术革新。

新媒体技术特点篇(4)

0引言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广泛应用,展示设计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展示设计涵盖内容广、涉及领域多,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展开探究,有利于丰富艺术创作形式,激发创作灵感,促使其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利用先进的科技为大众生活提供便捷,设计者通过不断创新艺术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其吸收艺术的精髓,且由信息技术做支撑,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内容和模式发生了改变。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的延伸和拓展,以此激发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包括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其中,科技性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其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将艺术的想象力用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并形成独特优势。科技性的应用特点突破了传统展示设计平面、静态的束缚。虚拟性也是数字媒体的重要体现,基于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拟性的变化,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如博物馆、展示会等活动要求中。融合性特点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展示设计中的传统艺术内容可以通过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传统艺术与大众脱离的缺点,吸引更多受众群体。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也增强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1交互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创新应用下的交互式展示主要在于互动性,强化参与者的主动体验感。基于现实的客观条件,不仅需要增强展示设计的交互性,还需要表达展示设计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参观形式的设计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做好交互式创新展示,促使展品与人们实现沟通交流。为展现设计的创新性,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加大交互式展示的冲击性具有一定作用,满足受众互动需求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参与感。开发有效的互动设备,如智慧城市系统,在地图中引入实时交流等功能,增强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带来良好的体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式创新展示旨在基于用户需求进行实时变化,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为避免展示设计中信息的堆积,需要设定过滤参数,突出动态界面,避免受不需要的系统功能打扰。交互式创新展示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效果对展示设计具有直接影响。

2.2空间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对传统艺术起到了革新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空间开阔,表现形式创新,构成要素新颖。基于不同的展示实物与场地,展示设计的空间感也不相同。空间作为展示设计的关键元素,空间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还将与整体的展示设计理念产生冲突,带来不好的影响。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进行空间式创新展示,需要在一定空间模式中,对实物及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提高展示空间的利用率。基于科学的统筹规划,对展示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以期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且满足设计者的展示理念。基于科学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其艺术价值也不断提高。4d技术如今的应用面不断扩大且深受用户的好评,4d技术满足了受众群体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意义。将4d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实现空间式创新展示,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将数字媒体艺术巧妙地应用于空间式创新展示设计中,增强用户的多重体验感。

2.3二维式创新展示

二维式展示设计虽然较为传统,但在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下,其重要性也需得以重视。早年间,电脑喷绘等数字媒体艺术是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内容,其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手段,增强了设计感,并与用户实现了相对良好的互动,增强了观展者的代入感。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的功能增多,影像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得以使用,创新展示设计也不断发展,但是仍然不可抛弃二维展示这一传统因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对二维式创新主要体现在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如世博会上的清明上河图,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静态的画卷动态地展现出来,融合投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艺术通过现代化手段展现出来。二维式创新展示将清明上河图中人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为现代观展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二维式创新展示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不仅可以用图文表达,还可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辅助下全面发展。

2.4网络式创新展示

网络式创新展示实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统一,是新型的艺术展示载体,其展示方式深受用户喜爱。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多数设计者尝试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展示设计形式,进而达到创新性效果。将传统的艺术用全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展现艺术设计理念,便于受众群体的理解。通过网络式创新展示设计的表达形式得以多元化。基于网络式的艺术载体,革新传统的展示设计思维模式,达到丰富设计效果的目的。网络式创新展示主要体现于人们在网页上的浏览,为提升用户观感,对网页创新设计、实现空间变革、打破传统的空间束缚均有重要作用。数字媒体艺术下,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具有沟通便捷、分享实时的特点,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优势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表达出传统展示设计的理念和内涵,将取得一定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逐渐发挥创新应用的优势,为展示设计拓宽发展空间。

3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革新了传统的设计理念,结合信息技术提升了观展者的体验感。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特点,可以实现交互式、空间式、二维式、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进而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推动传统艺术的时展。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结合,为设计者带来灵感,丰富展示设计的表现形式,以此达到最佳的艺术展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茜.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28):245-246.

新媒体技术特点篇(5)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信息高速公路就是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邮政、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的多媒体双向信息系统。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冲击。

1 新媒体概念及特点

1.1 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既包括人际媒体的“一对一”和大众媒体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还包括“多对多”模式。有一个例子可为新媒体的典型案例:有一位帅gg、是超强即时通讯(im)高手,他同时打开n个im对话窗口,与n个mm同时“一对一”地探讨人生。这就是新媒体的个性化“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使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后者就是《连线》所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1.2 新媒体与其它媒体比较

为了定义新媒体,首先定义了两种媒体——个人间媒体或人际媒和大众媒体(mass medium)。人际媒体(interpersonal medium):人际对话是其最基础形式,技术只是延展了它的速度和范围,比如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大众媒体(mass medium):最原始的形式来自部落酋长、国王、神父的讲话和演说,技术将它的速度和范围延展到全球的尺度。伴随技术发展,大众媒体的工具和形式有讲演术、布道、布告/法令、手稿、剧本、书籍、报纸、布告板、杂志、电影院、广播、电视、bbs和万维网广播(webcasting)。

人际媒体(interpersonal medium)的特征为:交流参与者对交流的内容有对等的和相互的影响和控制;交流内容可以针对每个参与者的特定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人际媒体(interpersonal medium)的缺点是:对交流内容的对等控制和个性化,随着参与者增加而蜕化成噪声。当越多的人参与对话,每个人对内容的控制越差,内容和参与者个人需求和兴趣的匹配也越差。(有过聊天室体验的人可以很容易理解这点,随着聊天室的人数增加,聊天室越发热闹、也越发混乱。)所以人际媒体多用于两个人之间的交流,一些学者因此称其为“一对一”的媒体。

大众媒体(mass medium )的特征为:完全相同的内容到达所有接受者;内容发送者对内容有绝对的控制。大众媒体(mass medium )的缺点是:内容不能针对接受者的独特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接受者对内容没有控制。(这是一种“寡/众”范式或“阀/众”范式)。

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势和劣势完全互补:际媒体可以递送个性化内容,但是一般在任何时间只能对一个人。大众媒体可以向几乎无数人同时递送或显示,但所送内容不能针对每个人个性化。人际媒体让每个参与者控制内容。大众媒体只让一个人控制内容。

1.3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将传统的有视觉传达效果功能的媒体结合网络,也可以把报纸、印刷出版物、影视广告等作为载体,把一些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表现性设计通过这些载体进行表达,让接受信息的人能够接受和理解该信息。

2 媒体发展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经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不断扩大设计范围,每一次媒体和技术的变革赋予其新的内涵。印刷术的发明在十八世纪,技术被改进后,促成了第十九世纪中叶兴起的商业海报繁荣。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兴起是在第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和欧洲艺术印刷设计与推广。在第二十个世纪二十或三十,感光板开始使用在海报设计。在四十个或五十个,电视在美国,影像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扩大了视觉艺术。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电脑艺术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视觉传达设计注入了新的内涵,现代信息社会,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是影响传统的载体和形式的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体现了设计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其面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和不断扩大,与其他地区的相互交叉,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和其他视觉媒体关系及共同合作设计新领域。

自1940年以来的数字化通讯技术,使得这样一种新媒体成为可能。这样的新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这种新媒体完全依赖于技术!不是人类先天自然拥有的技能。没有数字化等技术,新媒体完全不可能。新媒体因为包容融合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而成为人类的第三种媒体形态。

新媒体艺术是与时俱进的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技术在不断扩展其表现形式,目前结合电路传输和计算机网络是目前的主流新媒体形式。未来新媒体会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硅晶计算机的发展,成为“湿媒体”,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艺术运动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所以未来新媒体技术势必会有形式上的大变化和质的飞跃。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刺激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神经,启发了艺术家的思维,更多的灵感和活力注入到设计创作当中。伴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视听觉中如投影、光纤、电子音乐和幻灯的组合,照明板形成的映像,音响的视觉化,用激光进行传达等等,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大大丰富。

结语

传统媒体发展走媒介融合之路不可否认,新媒体生机勃勃、前途无量,但是新媒体替代旧媒体并非一蹴而就,更何况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依赖依然很深。作为传统媒体,当务之急是在新媒体的围剿中调整发展战略,依托自身的优势,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尽快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步向虚拟信息形象的多媒体传达、多维空间表现、动态交互式信息传达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石磊著.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页.

[2]张福昌著.视觉传达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页.

新媒体技术特点篇(6)

关键字:

多媒体;技术;应用

前言: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信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它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技术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本文探究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1.1基本定义

多媒体技术,即以计算机为载体而进行人机交互作用,信息搜集、整合、加工、处理以及逻辑关系构建的技术。其中,媒体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另一方面是信息存储的载体。本文媒体主要是指信息传递载体,即在计算机平台中,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音频以及声音、影像等信息进行数位化处理,并将其置于交互作用的界面中,从而丰富计算机的功能。此技术不仅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而且能够创新信息的获取方式。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拓展电脑的应用领域、丰富电脑的功能优势,而且还能加快新型电子产品的发明的使用。

1.2主要特点

首先,交互性。电脑使用者能够在此技术的辅助下,及时的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储备,而且能够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其次,集成性。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多种技术进行包含,并且最新的硬(软)件技术能够统一集成,进而此技术具有集成性特点。然后,无纸输出性。传统出版易受纸张局限,但是多媒体技术出版不仅能够打破这一限制,而且能够大量存储信息,信息快捷存储。最后,非循序性。即“超文本”功能下信息查询方式简单、查询时间较短,能够有效避免信息冗杂性这一不足。

2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2.1应用方向分析

2.1.1应用于现实生活

多媒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较广,主要包括家庭、艺术、游戏、图书、建筑设计、档案以及通讯等方面。其中,多媒体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率较高,所以游戏爱好者与日俱增。此外,电子设备和手机产品也是多媒体技术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提高了部分企业者的商业利润。

2.1.2应用于教育领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关注,多媒体技术渗透到教育领域,是迎合新课改需要的表现。此技术不仅在教学情景设置方面,还是在教学资源丰富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远程教育还能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局限,进而有利于促进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友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教育事业实现真正的变革。此外,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学生在此技术特点及优势的影响下能够集中学习注意力,进而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2技术层面分析

2.2.1信息检索技术

使索引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自动化获取、数据库以及可视化信息系统等成为应用现实。现如今,信息检索领域中,内容条件下的图像检索已成为相关工作者和工作单位的研究主题。此检索是在可视特征的基础上,具体包含运动、颜色、位置、大小、形状以及纹理等,在总图像库中查询出与被查询对象相似度极高的图像。此索引功能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检索优势、增强检索能力。

2.2.2信息交互技术

此交互技术指的是,借助动作、语音、视线、书写以及嗅觉等动作通道和人体感觉通道,在数据手套等新型传感技术和全息图像的基础上,通过非精确方式与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作用,进而强化人机交互的协调性、优质性以及效率性。其中,多媒体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目标。

2.2.3数据压缩技术

此技术能够为文件储存、数据加工、数据保密、音频(视频)信号压缩、数据安全应用等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此技术还能在新型网络浪潮中,丰富、完善数据压缩理论,创新数据压缩技术方法,进而促进新型编码技术的形成。

2.2.4动画制作技术

在电脑模拟二维空间中,构建色彩丰富化、样式多元化、纹理清晰化、设计别样化的三维造型,同时,在合理灯光位置以光色的协调下,形成系统性、连续性的动态图像。

结论: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实际特点和应用远远多于上述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应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还会被赋予新的元素和内容,进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好。因此,我国社会能够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作者:李艾哲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新媒体技术特点篇(7)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9-0010-02

过去的主要媒体就是广播电视和书刊报纸等,而随着我国当前已经开启的信息化时代,并在新媒体等领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出版业也随之发生变化,直接转向数字化型。出版传播的要素也因此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出版传播业要素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体和传播途径等,所以探索现代的新媒体业给我国出版业所造成的影响,并且为出版业的创新升级改造提供指导,还成为了现在传播学界重点分析之一的领域。

1 新媒体领域的概述

与当前的广播电视、书刊报纸等传统媒体比较新媒体更加彰显一个“新”字上。媒体就是传媒和传播媒介的代称,其传播重点的中介就是信息进行传出、接受,它包括了相应载体、机构和技术等方面[1]。同时媒体也包括两层意思:首先就是指所的信息是需要依靠载体来承载,就是以网络、电视和报纸等媒介方式;其次就是指信息所需要的媒体机构,像电视台、杂志社和报社等媒体机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其信息的载体功能还是媒体机构全都与最新出版传播观念相融合。所以我国的新媒体重点就是使用数字化技术来实现,并且采用现代的营销传播办法来贯彻执行,还有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等全新方式以多元化的方式数字化终端来实现信息数字化服务,让信息的显示形式通过多样性来完成。随着我国新媒体的诞生发展,出版业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让其传播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其内容在传播途径上都是多样性的存在,但同时也满足不了阅读受众连续上升的阅读要求。

2 新媒体传播的特征

对于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就以其传播内容、接收方式、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等等内容来进行探讨研究[2]。

2.1 融合新媒体传播内容

媒体传统流程比较僵化而且在审核时的限制很多,但是新媒体内容可以非常自由丰富,在制作其文字、图像和声音时特别简单明了的并有多媒体化特征。特别是当前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更让手机不再是只为打电话而生存,让手机实现了传统媒体传播限定的突破,同时也不会受到来自地区的干扰影响,这都是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时反映出的融合化特征。

2.2 接受方式实现了移动化

当前我国的无线移动通讯技术获取相当大的发展,而当前的新媒体移动特征也在不断显示出来[3]。尤其表现在现在我国智能手机的普遍性和功能多样性,让人们在使用手机的同时也可以享受一下多功能带来的乐趣。让人们接受信息的时间不再受到时空、时间的制约,可以时时的收看视频、收听广播等互联网功能。现在的人们几乎手不离手机的玩,特别是随着当前移动4g技术的发展,让手机不再是以前的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时代了,而是全方面智能化的走进生活的各个

层面。

2.3 传播速度有着实时化的特征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新媒体技术可以完全的实现音频、视频和图文的播放,让传播的形式非常具有实时性。而传统媒体所要对面媒体的产品剪辑和后期制作时的工序特别复杂,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就让剪辑和后期制作变得方便简洁了许多。现在我国大部分的媒体机构都能够满足日常音视频的实时性传播,还可以让传播事件进行每时每秒播放并减少了时空距离。

2.4 传播方式有着多向化特征

媒体的传统传播方式就是依靠电视广播和书刊报纸等媒介,其传播的形式也是特别的单一固定,让人们很难有选裥浴k以人们接收信息时,只能是固定时间来接受,其形式是特别被动的,让人们在接受到信息之后很难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有效反馈。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就让传播形式有了流动性发展,人们和媒体、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完成多向交流。并且还可以实现信息传播一对一或是多对多的互动方式。

3 传统传播要素所受的影响分析

第一,多元化性传播的主体方式。从新媒体出现就让许多的出版新型主体获得发展[4]。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低入门槛和高开放性,加之其应用广泛的博客、播客和文学网站等模式形成的网络出版社,因为其发展讯速就让个人成为广泛的出版群体主体。其次,通过技术平台商与电子书进行了资源整合。让众多的传统出版公司都用新媒体技术完成图书编辑、出版和销售工作。在电子书出版时,只需要让传统出版单位和制作技术公司提供内容及制作技术,就可以完成电子书的编辑制作。最后,电信运营商与增值服务提供商进行主导手机版本电子书出版。现在因为终端技术成熟和手机便捷隐私等,让手机出版变为重要的新媒体模式。

第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新媒体传播比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更具有时效性与多样性[5]。以电话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等三网技术融合让新、老媒体完成了融合创新。互联网作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渠道,其融合了两代媒介的发展,让传播方式多样化,使其传播能力提高,让传播的内容有了新途径与保证。现在我国新媒体主要有信息产业、电信产业和民众化传播等产业群,互相联系的各个产业群可以使内容传播方式有融合的可能性。

第三,多样化的阅读需求。现代的新媒体技术时代让出版观念也更加有了即时性、互动性与个性化发展,也让传播者与人们之间更加频繁的交流互动,人们进行的个性化搜索与阅读的变化需求可以及时反馈给传播者。因此,当前多样化阅读体验发展及数字化出版实现都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出版单位要调整营销方式,强化对新媒体销售投入。

4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的新媒体可以为大家提供便利,同时其具有技术标准非常落后和不太盈利的模式等缺点。而传统出版业又渐渐消失,当前垄断的格局还存在着滞涨现象,因此要顺应当前的新媒体潮流,并强化对新媒体出版业的管理工作,探索其商业盈利模式的运行。在出版印刷时,要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减少其库存与资源浪费问题。并在新媒体的管理工作上,避免进行硬性规定,政府需做好与监督工作,用平台来管理个人出版,并强化新媒体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亓国,张宜军.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的影响[j].出版科学,2014,6(12):70-73.

[2]阮珍珍.新媒体对出版传播要素的影响研究[j].传播与j9九游会的版权,2017,2(11):116-117.

新媒体技术特点篇(8)

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各项数字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同样,在艺术设计领域,作为艺术与数字相结合的产物,新媒体环境下的艺术设计亦是如此。本文通过以下几点,探讨了新媒体艺术设计。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理念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与网络科技的紧密结合已经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亦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获取、处理与传递信息,信息时代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新媒体这一全新概念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通常所说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指新技术支撑体系下的传统媒体艺术设计的新形态,其中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如网络技术、通信媒介、云计算等。同时,新媒体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上亦与传统媒体有着天壤之别,如手机系统终端、数字代码语言、多媒体光碟、虚拟云等新媒介。当然也有一些是从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它们更多地是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技术后所形成的媒体方式,如电子杂志、数字电视、电子报、数字广播等。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传播速度迅速、范围广泛

新媒体艺术设计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解决传统媒体之间的交流障碍,帮助媒体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更好地交流和沟通。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主要载体是互联网、通讯终端等无线技术,借助高新手段在传播速度和范围发挥拥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传统媒体如需一条新闻消息,往往要通过记者采集、综合、信息转发等多项环节。而新媒体在传播程序上较为简单,只需简单的下载、上传,就能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和共享,传播形式除文字外,还有图片、音乐、视频等,多样化优势明显。

(二)传播费用较低

传统媒体在制作、传播等环节往往花费较高,人们获取信息也承担一定的经济费用。而新媒体则较大程度上减少了以上环节的费用,一般都是免费传递信息给人们。

(三)互动性强

传统媒体在信息交流时,受限于时间或空间的阻碍,互动性较弱。而新媒体则在互动交流与双向沟通上拥有较大的优势,可满足人们对于信息选择的主动性需求,并依靠新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的多项交流。

三、新媒体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新媒体艺术设计全面的认识

由于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包含艺术设计学、现代媒体学、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多方面内容,故对其在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复杂性、融合性等特点。而现阶段国内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研究上缺乏深刻的思考与吸纳,传统艺术设计理念犹存,对新媒体艺术设计上的认识程度不够,未能与时俱进追随新媒体的发展潮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巨大的市场需求,制约了新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

(二)缺乏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化人才

众所周知,专业化、系统化的设计人才是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基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自身属性,要求艺术从业者既要熟练掌握动画设计、平面设计、美术设计等美学理论,也需对媒体领域的影视创作、视频设计、音频剪接等流程理解清晰。而当前教育架构下的设计人才的知识体系较为狭窄,仅仅熟悉设计理论或设计流程,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缺乏总体的认识,这并不能满足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需求。

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实现

(一)提高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

为促进我国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相关企业应加大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与重视力度。需要全面认识到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复合型的新兴学科,其在内涵理念、艺术特点、艺术形式、设计要点等方面的新特征、新变化,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并挖掘符合我国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模式。此外,还应积极走出去,与艺术设计理念先进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大胆引进吸收最新理念和创新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并积极创新。努力塑造出完美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新产品,满足艺术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蓬勃发展。

(二)培养专业化艺术设计人才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高等艺术院校要深入研究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新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教育培养方案和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既拥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又能熟知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方法,如此在新媒体艺术设计后期的专项培训和辅导下,必然能够成为称职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为我们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此外,艺术领域诸如平面设计、环境设计、书籍编排、装饰设计、摄影摄像等专业学科并不是互为独立的,各学科之间处于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系状态。因此艺术高校可根据学科研究与现实状况,努力建立自身健全的动态教学资源体系,为各学科之间的信息互动与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搭建艺术教学新平台,培养学生的设计功底与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

结语

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现代数字科技发展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产物,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当前,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传播更加全面和深入,成为艺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也存在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研究,完善专业体系架构,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打造成熟市场,才能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的现代媒体产业与艺术产业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邱志勇.新媒体美学――兼论数字艺术的本质与特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1).

[2]曹光辉.数字技术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剑南文学,2011(7).

新媒体技术特点篇(9)

1、何谓“新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熊澄宇《新媒体与文化产业》,载于人民网2005年2月1日)

新媒体是指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的新型信息媒介的总称。过去图书、报刊、电台、电视台是主流媒体,但是目前随着新媒体对主流媒体的介入,新媒体逐渐从配角变成主角,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影响力大。2008年我国移动媒体总收入是1053亿元,网络媒体总收入279亿美元,两者相加综合是1332亿元,占到我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的1/4,也就是说新媒体的收入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目前我国所有新媒体公司的收入是传统媒体的20%,新媒体上市公司比传统媒体要多一倍以上。

新媒体随着信息通信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等。

2、何谓“数字艺术”

从1946年计算机发明至今,“数字艺术”的概念是变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其称呼也有所区别,这也是使人混淆的地方,但如果将其放在一个历史发展的纹脉中理解就相对比较容易。1950年ben laposky 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绘画,并将其称之为“电子抽象”。1960年代中叶,美国utah大学开展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产生了计算机图形最重要的理论和算法,包括渲染、材质、光效果、环境贴图、建模等。期间,还有很多艺术家、设计师和工程师一起合作,进行艺术探索,其中包括著名的当代艺术先锋,如andy warhol、nan june paik、john cage等,这一时期的使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可能性的尝试被称为“计算机艺术”(computer art)。

根据glen wilkins在2001年的《painting with pixels》一书中的阐述,数字艺术可以定义为:任何在创作过程中的全程,或某一阶段使用了计算机来处理素材,最后呈现图像全貌,都可称为“数字艺术”。

3、何谓“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1974年,美国计算机研究所成立计算机图形实验室,开展计算机动画、分形、变形、图像合成、纹理映射等方面的大量研究,开发了一个名为paint的程序,用于计算机动画的创作。1970―1980年代末,计算机开始从大型机向微型机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图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讯网络技术开始起步,计算机屏幕上不仅可以显示文本,还可以显示图形、图像,以及声音,因此为了区别于单一文字模式的计算机,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被称为多媒体计算机。

这一时期出现了交互的多媒体光盘设计,这一设计形式真正突破了以往的线性设计,引入了非线性设计的概念,对人机界面设计的需要迫切。计算机动画、计算机特效开始步入大众视野,但成本非常昂贵。1986年,quantel发表了世界上第一套非线形编辑系统harry,用绘图板可以将单个图像按运动顺序组合起来,进行编辑、处理、组合,进行录像。自此,电脑数字化视觉应用技术为艺术与设计创作提供了宽大的平台,社会称其为“数码设计”和“数码艺术”,它的载体就是数码新媒体。

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就是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和非线性的编辑与合成技术,对数码图像、数码视频、数码文字进行创建、修改和艺术创作,并通过数字视频的编辑,产生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如数字广告、数码动画、数字电影等等。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就是泛指这一时代背景下跨学科的以计算机作为工具的艺术内容和形式。

二、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基本特征

从1990年代初开始,计算机和网络开始普及,“数字化的生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995年的《玩具总动员》,使计算机动画路人皆知,电子游戏也成为新的产业。在这数字一体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新媒体与数字艺术跨越了技术、设计、艺术、科学的所有领域,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受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信息的起始点,信息传播者决定一切。大量的信息推向受众,而受众一般只能被动接受。在数字世界里信息是按比特放置于计算机硬盘或光盘内的,由受众选取其需要的比特信息。这一功能的实现,是基于比特流中的超媒体可以为受众提供检索、导向和互动。所有的新媒体与数字艺术都包含有互动的功能,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存在于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两端。

2、交流的双向化、个性化

在数字媒体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能进行适时的通讯和交换,而不仅仅是被动接收。这种适时的双向化首先使反馈信息变得轻而易举;同时每台计算机都可以是一个小电视台,信源和信宿的角色可以随时改变。数字化传播中点对点和点对面传播模式的共存,一方面可以使大众传播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可以越来越小,直至个人化传播。个性化是新媒体的一个本质特征。新媒体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甚至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订制其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无差别复制的内容不同。

3、可信度需读者自己判断

新媒体信息如果从实用角度来检验,可信度往往较低,但读者可辨别(仅指新媒体自身原创的或整合加工的信息);纸媒中,报纸新闻信息因时间限制可信度比较高 。但报纸评论的可信度并不高,这是信息不对称及报纸利用客观因素加固信息壁垒获得商业利益造成的。相对而言,杂志书籍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4、媒体无时间制

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随时信息的可能。新媒反馈系统健全,纸媒体和电视媒体反馈渠道单一。传统媒体有明确的时效、时段,定时定量。这种传播时效,决定受众的关注也有时段性:每天一次性的关注。而新媒体24小时在滚动,每天必须n次关注,才不会漏掉重要新闻。滚动新闻这种形式,对于习惯了每天一次性关注的受众来说,很可能会漏掉重要新闻。新媒体网络的立体性和非线性传播特点使其受众完全没有这种担心。一句话,新媒体可以以更强的时效性反馈信息。

5、维护成本较高

新媒体技术高,更新快,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持续检查更新,以维持其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相对而言,报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了上百年,已经非常成熟,加上信息传送的周期性,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而动态成本是较低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新媒体的老大往往是总经理而不是总编。对技术的重视也有区别,在新媒体决策层中技术人员的分量重。

6、技术、人文、艺术的融合

熟练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是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基础。就像从事传统绘画创作的画家那样,首先要熟练运用构图、透视、笔墨等,只不过今天从事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创作的艺术家首先要面对的是计算机和互联网而已。此外,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立体化、综合性等特征,就要求艺术家兼具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素养。如何利用数字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段,使之综合、立体地,有针对性地、最有效地传达信息,就日趋成为每一个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家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新媒体与数字艺术是一个技术、人文、艺术高度融合的全新领域,需要不断研究才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三、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近几年来,新媒体与数字艺术不断地体现出自身的魅力,带给人们眼花缭乱的精彩。杰?尼尔(jakob nielsen)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未来的五到十年间,大多数现行的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转引自吴洁《从超越到机遇――德国柏林国际媒体艺术节观感》,载于《设计新潮》2001年第2期)那么,数字新媒体的设计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从新、传统媒体关系的对比来看,二者的确存在某种程度的互相替代性,但绝不是简单的新替代老,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共谋发展”的关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具有受众选择的替代性。美国一家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新媒体出现后,23%的人看电视少了,20%的人看杂志少了,9%的人听广播少了,11%的人看报纸少了……这说明数字媒体的受众对象正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目前新媒体的主导内容在很大的分量上却是传统媒体的电子翻版,它的新闻来源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和电视以及通讯社等。新浪网的新闻中心是全球第一家24小时滚动播出的中文网站。目前,该网站在全国已有50多个合作对象,包括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每日编发新闻数以万计。美国在线(aol)的新闻主要靠路透社与美联社这两家通讯社撑腰。

新媒体技术特点篇(10)

在计算机互联网j9九游会的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将线上经济与线下经济进行联接的纽带。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存在显著的区别,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特性以及应用现状的探析有利于促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媒体行业的进步。

1 新媒体技术的特征

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新媒体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灵活性、开放性、共享性、便捷性以及实时性等方面。

1.1 灵活性

传统媒体环境下人们被动的接受信息,无法进行信息内容的选择,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需要的信息进行浏览观看,同时还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手段表达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信息的获取手段以及内容选择的灵活性都大大提高。

1.2 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还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

信息的传播受到的空间限制越来越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大千世界,还可以将所需要的信息下载并共享给其他人,媒体环境实现了开放化共享性的特点。

1.3 实时性和便捷性

这也是新媒体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报纸、电视新闻信息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时间进行内容的编辑收集,现代媒体信息传播的效率更高可以达到实时传递的特点。

2 新媒体技术在现代媒体中的应用

2.1 移动多媒体广播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即cmmb,其主要针对的是笔记本、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该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可以在无线电发射广播以及卫星技术等的支持下满足人们的画面、语音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需求。与传统的3g业务不同cmmb不用受到流量的限制,在智能移动终端就可以接受到媒体信号,信息传输的效率较高且图像的质量也跟高。但是目前该技术尚未实现双向交互信息传输,单向信息的传播渐渐无法适应人们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要求,双向交互信息传输也是该技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2.2 有线数字电视

这也是在现代媒体中应用最广的一项新媒体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支持下用户可以通过机顶盒实现有线网络数字节目的收看。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电视的图像质量,有利于满足公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有线数字电视根据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层次,目前普及的主要是一般的数字电视媒体技术,而技术要求较高的超清电视、互动电视等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小。

2.3 交互式网络电视

交互式w络电视也就是iptv,与cmmb和有线数字电视相比,该技术实现了信息的交互,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对于媒体信息的需求通过接入互联网的设备选择信息的内容。交互式网络电视也可以提供有线数字电视服务,且在交互式网络的支持下数字媒体服务的质量更高,信息内容的选择权掌握在用户自己的受众,充分实现了媒体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而且可以根据用户对于信息内容和系统的反馈对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和提升。

3 新媒体技术的改进策略

3.1 恰当处理新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

针对目前常用的cmmb、数字有线电视和iptv等新媒体平台,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效率及时向公众传达他们所需要的媒体资讯,促进我国现代媒体技术的进步。其中有线数字电视主要承担公众基础信息服务的作用,为了应对cmmb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冲击可以将cmmb系统与有线数字电视进行结合,提高研发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将cmmb技术应用于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中,加快其研发和普及应用的进程,促进现代媒体网络的发展。

3.2 把握新媒体发展机遇

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电信网以及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为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创造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新媒体相关企业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加快解决技术研发中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优势,提高新媒体技术研发上的科技和资金投入,对现有的新媒体技术即系进行完善,提高其在现代媒体中的应用范围,提高公众数字网络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

3.3 提高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当前的媒体环境之下,传统媒体仍然有着巨大的竞争力,会给新媒体的推广造成一定的压力,为此相关企业必须要注重新媒体技术以及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正确处理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完善内部的硬件系统和j9九游会的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注重新型媒体人才的引进,提高新媒体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针对现代人对于媒体信息的要求建立个性化的媒体信息服务模式,采取差异化的信息内容推送,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新媒体技术在现代传媒体系中的竞争力。

4 结束语

大众媒体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发挥着产品宣传、舆论引导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技术在现代媒体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媒体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促进现代媒体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关从业人员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对新媒体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新媒体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永娟,彭勇.新媒体环境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研究――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第四版)》[j].青年记者,2016(32):104.

[2]曾真.发挥媒体平台优势助推影院放映质量提升――《现代电影技术》杂志全媒体服务系统应用实践报告[j].现代电影技术,2016(12):9-13.

作者简介

下一篇: 职业安全的定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