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汇总十篇-9游会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01 11:50:48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

梁启超;家庭教育;当代家庭教育;启示

一、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是孩子进行基本社会化的最重要场所,因此,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的社会化有很大的作用,甚至会对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一个人生活的早期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经典概括。梁氏子女均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直接奠定了他们成才的基础。[1]所以,当代的家庭教育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当然,这里的早期教育不单单是指孩子的学习方面,还包括孩子的做人、做事等。在这些早期的教育里,始终贯穿的一个词就是务实,即踏踏实实的学习、做人和做事。在学习方面,在孩子学习会了基本的社会技能之后,如说话、走路、跑步、吃饭等,要对孩子进行早期的知识教育,教孩子数数、识字、背诵一些经典的词句,如三字经、弟子规、一些简单易背的儿歌等。这些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以后进入学校学习打下一些知识基础。在做人方面,早期的孩子肯定不会懂得什么是做人的道理,那么家长就应该用简单易懂的话给孩子讲解一些名人的典故,解释简单的事情,要孩子从小就懂得做人要踏踏实实的、诚实,不撒谎;在做事方面,家长也要教育孩子踏踏实实的做事。

二、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与鼓励

这里所说的关爱和鼓励可以说是情感支持,在各种社会环境中,家庭所可能给予个人的情感的交流和爱的体验是最多的,这样的情感可以使孩子既懂得接受别人的爱,也能给予别人爱,从小懂得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快乐与健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这关爱和鼓励可以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这些简单的关爱和鼓励却可以让孩子时刻体会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馨,从而使他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这种关爱和鼓励就是一种正能量,比如,孩子学习取得了好成绩,家长可以用一些赞扬的话语:“孩子你真棒,孩子加油”等,这些可以让孩子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可以学习进步的更快;孩子做对的事情,给予肯定,让孩子知道对错的区分,以后做事做得更好;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勇敢的面对困难,从而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关爱和鼓励可以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一方面,孩子自信起来之后,就会对很多事情充满信心;另一方面,这种自信的培养进而可以使孩子能够自强起来,独立面对生活和学习。所以说,家庭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孩子进行关爱和鼓励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有形或者无形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关心和认可。

三、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没有独立人格就没有责任感,就没有个性,也就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2]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就要求家长应该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相处。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不同于其他人的,有不同于他人的优势、特点、兴趣和爱好。因此,家长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优势和兴趣爱好,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关于孩子的每一件事情,都尽可能地分析利弊,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引导子女们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与兴趣爱好去进行舍取,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这样才能在一定的领域有所成就,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总有一天是要离开家庭和亲人自己去生活和学习的,因此,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家长要时刻鼓励孩子必须自主、自立、自尊、自强、不依附于他人。除了鼓励孩子应该独立去面对生活和学习,还要鼓励子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四、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并磨练孩子的人格

现代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优胜劣汰是普遍现象。残酷的竞争将使孩子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未经锻炼的翅膀难以搏击人生的风雨,难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所以挫折教育在家教中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知道,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因此,在家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其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炼,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必然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3]作为父母,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要过分溺爱。例如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了,我们应鼓励他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再次,鼓励孩子树立起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勇气。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一直躲避困难,他永远不会获得成功。家长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端正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并想办法努力克服困难。最后,父母必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教育引导孩子,使他们认识到,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通过这样的挫折教育,培养了孩子坚强的毅力并磨练了孩子的人格,使他们能够经受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能够有所作为,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用的人。

作者:董辉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15级社会学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四有人才”的培养教育中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当前,家庭教育中的励志教育还是个薄弱环节,由于传统因素的束缚,家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家庭教育,远远不能适应四有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进一步突出家庭教育中励志教育的地位,加速家庭教育科学化已势在必行。

一、励志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追溯“励志”一词的本源,“励”即激励、鼓励之意,“志”,一指志向,抱负,亦即理想,励志,指集中心智致力于某种事业。新时代的“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激发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青少年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地培养青少年的成功品质,激发青少年潜能的教育。励志教育的本质,是帮助青少年树立志向,激发青少年的动力,磨砺青少年的意志,并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质修养,从而走向人生成功。

二、传统思想教育下的家庭励志教育

古时候,励志传统教育理念提倡精神层面上的成功,不管是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只要实现了原先的既定目标,就是一种成功。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人对成功的理解发生了曲解,对于目前各方面压力的增大,家庭励志教育引起了普遍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带着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及综合竞争力的初衷接受励志教育,这无可指责。家长往往要求孩子们阅读各类励志图书,参加各种励志类的培训班,这已经成为一种培训模式,很多人都对此趋之若鹜。但是,这种不正确的家庭励志模式,让孩子只是盲目地参加所谓培训班,而忽视了励志教育的真正内涵。很明显,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真正的家庭励志教育是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激发孩子在困境中的潜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不畏艰难,为了理想努力奋斗拼搏。家长能够在对孩子的励志教育中真正认识这一点,并且努力改变现状,是家庭励志教育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三、家庭教育中的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实现家庭教育科学化必须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家长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努力。

1.家长首先要正确的理解励志教育

(1)励志教育不等于吃苦教育。教育界有一种误读,很多家长单纯地把励志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家喻户晓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一个近乎残忍的励志,勾践固然是复国成功了,但这是以扭曲人性、变态人格为代价的。不可否认,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鼓励能够使人改变现状。但是,过于艰苦的环境,又容易使人产生自卑心理,损害人的人格健康,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励志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无论是励志教育,还是挫折教育,都是为了激发青少年成功的志向和成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者相辅相成。但是,这不是二者相等的原因。青少年的励志教育,从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勉励青少年树立志向,并为孩子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所以,挫折教育是励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挫折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2.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励志教育不仅是口头上的励志,也不只是口头上的鼓励,它应该表现出实实在在的励志行为。励志的首要前提是自知。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青少年有了自知之明后,就是设立最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代名臣苏颂在他的教育专著《魏公谈训》中也提到了家庭教育应该注重远大志向的培养,这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也是青少年前进的动力。有了奋斗目标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把人生的终极目标切割成若干小目标。要让孩子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必须落实在一点一滴的行为上。只有踏踏实实地行动,才能达到励志的效果,走向人生的辉煌。

3.将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结合。当代青少年面临各种压力,家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挫折教育,引导青少年化压力为动力。首先,教育孩子确立合理的期望目标。其次,运用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如补偿法、精神宣泄法,善于自我调节。再次,培养“压弹”能力。“压弹”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泛指物体受压时的反弹,在心理学上,则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及重大压力下的良好适应。赏识教育以赏识为先导,通过鼓励表扬,肯定孩子的优点,激励不断追求成功,是家长与孩子相互激发与鼓励的过程。这要求家长有较高的素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与实施教育的突破口,创设情境进行教育。家庭励志教育中,家长必须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坚持赏识教育。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育者本身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4.重视榜样的力量。家长要帮助孩子寻找生活学习中榜样,榜样的力量往往是超乎想象的。它既是感性的刺激,又是理性的教育。说它感性,因为这样的示范作用直观、生动、鲜明,榜样的事迹是鲜活而真实的,对人的教育作用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也具有很强的持续性,甚至是终身的。说它理性,因为孩子可以通过审视榜样任务的历程,获得更多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这让孩子获得更多信赖感。对孩子而言,榜样可以是一些著名人物,也可以是高年级学生等。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榜样学习、生活方面的典型案例,可以获得最直观、生动和持久的激励,燃起自信、自强的火苗。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励志教育时,要以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示范,例如,家长要求孩子遵守固定的作息时间,家长首先就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求孩子高效率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交代的任务,家长平时做事情就要雷厉风行,不拖拖拉拉;要求孩子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沮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积极乐观地处理问题。总之,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把正直、有责任心、言行一致、守时惜时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当好孩子的“启蒙教师”。只有既重视言传,又注意身教,把二者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励志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鼓励教学法;幼儿;应用

一、对幼儿开展鼓励教学法的意义

鼓励教学法是幼儿良好心理塑造不可缺少的部分,鼓励教学法是一种积极健康充满阳光的教育方式,适当的鼓励教学法会促进幼儿后天积极学习。赞扬与鼓励使得幼儿心理乐观积极,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增强幼儿对生活事物的关注度。在生活中,适时开展鼓励教学法,不单单能够快速塑造幼儿的阳光品质与乐观的人格,而且能够培养幼儿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够有效地锻炼其后天的耐压性、抗挫折性,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信心的养成,让幼儿在之后成长中,有更加积极的活动参与性,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优秀的素质也能从中逐步养成。鼓励教学法也能使幼儿从喜爱的感受中接受他所受到的教育,能激励幼儿更积极地学习,增强其自身的成就感。所以,适当的鼓励教学法能够正面积极地对幼儿产生影响,能够健全幼儿的心理,促进其积极学习。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生活成长,养成更好地生活习惯。

二、在幼儿园中开展鼓励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法

1.幼儿园教学中老师的言语激励是有效的鼓励教学法之一。语言作为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基本沟通方法最为直接有效,用语言对幼儿进行点评的直接依据就在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观察,细致的观察可以使老师更为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了解幼儿的兴趣,从而更为有效地进行适当的鼓励教学法。使用语言的最佳办法就是让幼儿自己描述自己想要做什么或者会怎样去做,老师听后可以适当建议,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就会使幼儿逐渐喜欢与人交流,增强幼儿言语方面的能力与自信。而且在老师逐步了解幼儿的生活环境等方面时,就能根据幼儿各种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鼓励教学法,一步步地鼓励会有效增强幼儿的心理成长,让幼儿的生活增添积极乐观的一面。

2.在正常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选取幼儿中的榜样,让其作为其他孩子学习的对象,利用幼儿的心理活动对榜样进行点评,让小孩自己发现榜样的优点对比得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变。适当的榜样机制能让小孩子自己做出改变,在幼儿产生心理变化的同时,老师适当地加以鼓励,正确地引导小孩的选择方向,能更有效地让小孩产生正确心理方向的变化。利用榜样机制时不能使榜样自身特殊化,这样会使榜样自身心里不断膨胀,要让其他孩子真正去学习其优点,而不是羡慕其榜样的特殊对待。

3.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主要部分,小孩子天性就是活动玩耍,所以利用活动中集合鼓励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对孩子进行教导。多方面对孩子进行教导时,可安排多种多样的活动,例如,让孩子注重团队性质时可安排丰富的团队性活动,让孩子互相协作完成最终的目标,在这过程中老师加以鼓励,会让小孩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团队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注重参与到家庭中,可以布置任务,如:扫地、拖地、自己动手洗自己的小衣物等,并在第二天让小朋友分享,此时适当进行鼓励教学法,会让小孩喜爱参与到家庭中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中。让小孩多方面发展,完善小孩心理成长中的不足。让他喜爱上这个乐观的世界,在生活中有更多的参与度。

4.家长进行鼓励教学法时,可以让小孩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的大小事中,在教导小孩区分事物的对错中适当加以积极性的鼓励,并且让小孩子自己分享自己通过一天的生活所学到的东西,使幼儿对家庭生活感到喜爱富有积极性。这样能使幼儿心中更加重视家庭,了解家庭的概念。幼儿园主要是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孩子去参加这一家庭活动,但在家长的诱导下,尽可能去除“任务”这一性质,让孩子真正地喜爱这一活动。

5.为了促使幼儿更好地成长,不单单是在幼儿园或者家庭两者中进行鼓励教学法,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有效进行衔接,使孩子成长于一个充满鼓励的环境,能有效地刺激他们心理状态健康地成长,在生活中有更好的抵抗挫折的能力。所以,进行有效的鼓励教w法时,幼儿园与家庭要尽可能地结合起来。布置一定的活动,让孩子在两者之间进行互相分享、互相发现并学习。

综上所述,采用适当的鼓励教学法对于小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小孩综合素质更好地提升,在幼儿园中,要尽可能利用丰富的活动,加以老师细致的观察,结合发现小孩子的各种特点采用有效的鼓励教学法。经过不断优化的鼓励教学法,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有利的促进作用。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4)

1.中美家庭教育目的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中国家庭比较注重家庭观念,孝顺老人成为家长培养孩子的重要品质。在家庭关系中,家长一般要教育孩子应该听长辈的话,不去质疑长辈的决定,严重者甚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并不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此外,中国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事业有成,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受中国传统考试制度影响,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参加各种特长班的学习也并非是为了解放孩子天性,而是为了“考级”。在生活中,中国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一般孩子并不做家务,家长认为做家务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在这种教育目的的影响下,中国孩子一般是尊礼忠孝、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不太善于独立思考。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在生活方面,美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美国孩子从小就跟父母分开睡觉,坚持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思想方面,美国父母往往尊重孩子的想法,更希望孩子能独立思考,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是否跟父母的观点一致并非是最重要的。在学习方面,美国父母鼓励孩子创新,不以考试成绩评价孩子,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中美家庭教育内容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虽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基本都是以学习成绩为先。在日常教育中,思想方面,家长会向孩子灌输“学习为人生第一要务”的思想,在考试中要在成绩方面“敢为人先”。在行动中,家长会将家庭变成学校的衍生品,给学生买各种试题,帮助其提高成绩。在培养道理品质方面,家长会要求孩子读各种名人故事,用古人的高尚品格来影响孩子。

美国家庭教育的内容。较之中国的家庭教育,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相对丰富。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美国家长就会身体力行地带着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带领孩子发现大自然的美、运动的美,帮助他们对整个世界产生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欲望。等孩子进入学校,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通常会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家庭聚会。

3.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方式。总的来说,中国父母对孩子是“服从性教育”。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孩子服从父母和父母服从孩子。从一方面来讲,有些父母是通过言语来说服孩子来服从自己的意志,当孩子的想法同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往往会找孩子聊天,通过讲道理来达到说服孩子的目的;还有一些父母通过斥责、体罚等方式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比较让父母满意之后,父母会无条件服从孩子。不让他们做家务,不惜花重金为孩子配置各n奢侈品作为学习成绩好的奖励。据调查,在中国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成绩优秀,但是人际关系不和谐、生活不能自理。

美国家庭教育的方式。首先,美国父母通常采用平等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犯错的孩子时,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采用平等的姿态同孩子对话的。其次,美国父母通常使用鼓励性教育。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生的财富。当孩子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遭受挫折时,美国父母从来不会过分苛责孩子,而是鼓励孩子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最后,美国父母更注重言传身教。比如,在学习方面,父母会陪着孩子一起创新,分享创造的快乐。

二、美国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是受中国传统思想以及现阶段中国国情影响的,其存在是有道理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中弊端逐渐显现,我们需要借鉴美国家庭教育的优势。

1.我们要改变家庭教育理念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教育他们,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培育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孩子具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同孩子平等的地位,打破父母孩子之间的代沟,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好朋友。比如,在选择特长班学习时,家长不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择,并且在特长学习过程中,不应该以考级为目的,我们应该坚持以让学生自己找到人生方向、快乐成长为目的。不论何时,当孩子跟我们发生意见分歧时,我们不应该立马加以斥责,而是要耐心听取孩子的想法,理性地分析对错。

2.我们要树立更合理的教育目标

目前几乎所有中国父母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等。其实这是片面的。美国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学习能力、习惯,创新能力,这些品质都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必备的素质。目前,在孩子取得成功的道路上,“知识”不能一枝独秀,道德品质、身体和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都十分重要。中国父母应该突破考试对孩子的限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此外,我们应该坚持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们要改变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5)

 

绪论

面对21世纪开启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能否赢得下个世纪,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从当今家庭看: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1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及在孩子教育中的导人

1.1 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也是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条基本规律。其含义是随着一个人所“消费”某种物品(服务、信息)的数量增加教育内容,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并存在边际效用等于零或变为负数的可能.此时意指对于某种物品(服务、信息)的“消费”超过一定量以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讨厌和损害。究其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即消费一种物品(服务)的数量越多,接受同类信息的次数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1.2边际效用递减在孩子教育中的导人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分为物质上的消费和精神上的消费。父母教育自己孩子过程中既有有家长在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的各种物质保障和奖励;又有传授知识和能力,提供精神领域的服务。孩子在享受物质条件,接受信息,接受知识,获得能力的成长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地“消费”父母所提供的各种精神服务和物质服务。因此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孩子教育行为中,让父母知道对孩子提供精神服务和物质服务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能过度的片面的强调物质保障或精神教育,最好能两者结合,使孩子在物质中生存,在精神中上进;同时在教育方式上不能过度的片面的强调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

2 孩子教育行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根据现在一部分孩子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教育中两个方面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2.1 教育内容“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一是缺失精神教育下的物质教育“消费” 的边际效用递减论文格式范文。有的孩子家庭情况宽裕,要什么给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父母亲给孩子摘星星,捞月亮,孩子从小不知道苦是啥滋味;父母亲交给他们的是金钱,教育他们的是赚钱。父母亲从来就把心思放在生意或者事业上,没有花时间好好的教育过孩子,很少陪自己的孩子吃晚餐、逛公园,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就行,并且在提供物质上认为是越多越好,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一开始孩子可以从物质消费中觉得有满足感,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觉得自己对物质可能达到了消费效用的最大,这个时候父母亲提供的物质再多,孩子认为都只是一种摆设或累赘,物质教育就会出现负效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一味的满足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父母亲还不及时的纠正孩子的消费观念,还是不断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教育的效果也会使得其反,可能会让孩子养成奢侈奢骄淫的习惯。

二是缺乏物质基础的精神教育“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有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亲教育孩子要艰苦朴素。可能一开始孩子能够非常乐意的接受,觉得自己应该理解父母,应该学习老前辈们的艰苦朴素精神。但当自己的一些基本生活条件不能很好的解决,自己想要的父母亲给不了,而自己应该有的也没有;相反看到别的孩子穿得好、吃得好,长期下去,可能就不能接受了教育内容,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向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或采取其他的方式去达到这些目标,这个时候父母亲还在过度强调艰苦朴素,让小孩觉得有点“抠门”的感觉,教育的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出现负的效益。有的孩子可能就会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可能就开始自我压抑,自暴自弃,不和其他人交流,也不愿和其他人交流,怎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自卑心理。

2.2教育方式“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父母亲在教育孩子中,总会或多或少地采取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的教育方式。批评责骂的信息给孩子带来的满足感是负的或者说是负效用,受到批评责骂的孩子心理上将产生一种痛苦感。父母亲的第一次批评责骂,给孩子的印象最深,痛苦感最大,孩子也许会因此下决心改变原来不合乎要求的行为,产生升华理念;也许会因此产生消极或破坏性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对过去的痛苦感开始淡忘,再次批评责骂的效果将会变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也会变大,痛苦程度越来越轻,最后孩子对批评责骂几乎毫无感觉,有违父母亲“恨铁不成钢”的初衷。另一方面,当父母亲的批评责骂屡次无效时,会有碍于家庭良好心理气氛的形成,也有碍于父母亲人格威望的保持。

接受鼓励表扬信息的孩子,能从心理上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其效用是正的,而且鼓励表扬的首次获得,其边际效用值都比较高,动力比较大。但是,如果其连续或多次地受到同类鼓励表扬,他所产生增加的满足感将呈现递减现象,这种鼓励表扬对其刺激或激发效果将会下降。

3 追求教育效果,缓解边际效用递减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到处充满了陷阱和诱惑,孩子的家庭教育已日益重要,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概论,本人针对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提几点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3.1实现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

单一地过度的强调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不能做到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都会出现教育

效果的边际效用递减。父母亲在提供优裕的物质时,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习惯,适可而止。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教育内容,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也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相反,我们父母亲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应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不能一味的节省,只用精神的力量去教育、去要求,基本的物质需求和适度、适机的物质鼓励也是必要的。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亲的教育内容并不能一味的强调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要注意提供的数量的适度,提供时机的适中,实现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

3.2 树立“父母亲榜样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亲必须以身作则,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特别是家庭的“战争”,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父母亲应当深入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及时了解孩子认识的偏差及教育的失效。要取得较佳的教育效果,父母亲本身必须不断学习教育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论文格式范文。

3.3 正确运用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

3.3.1谨慎使用第一次批评责骂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当孩子孩子不听话或犯错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父母亲的批评责骂和责骂。由于孩子对第一次批评责骂的负效用大,应该谨慎使用第一次批评责骂,以免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3.3.2 对于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孩子,每次批评责骂的力度应强化

每次同样的批评责骂方式,等量的批评责骂力度,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孩子会产生痛苦感递减,影响力不大,甚至无动于衷。对此,必须强化每次批评责骂力度,改变批评责骂方式.这样会使孩子对批评责骂的“觉悟”深刻,痛苦感不会递减,能有效地抑制错误的再生。

3.3.3 重视批评责骂后的鼓励表扬

批评责骂会使孩子产生痛苦是一种负效用。作为孩子,当他接受批评责骂的信息时,对鼓励表扬的效用评价相对较高,渴望鼓励表扬的心理较为强烈。如果该孩子“迷途知返”教育内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父母亲适时地给予鼓励表扬,会令孩子“受宠若惊”,激发好学上进的热情。

3.3.4 鼓励表扬应该强度递增

单一地采用某种鼓励表扬形式与鼓励表扬力度.终会导致孩子对鼓励表扬 “消费”的边际效用的递减,削弱了鼓励表扬的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存在,若要对孩子单一采取鼓励表扬以保持其长久的积极性,必须增强鼓励表扬力度.才会使孩子觉得边际效用不变乃至递增。

3.3.5 鼓励表扬应多样化,适时适度

对于同一种鼓励表扬,不同心理期望的孩子,其效用往往也不相同,有的可能会受到极大的鼓舞,有的可能会不以为然。要提高鼓励表扬的效用,使它对孩子具有吸引力和鞭策力。鼓励表扬须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掌握时机及角度。

4 结束语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生活在社会的大群体中,社会与家庭的整体风气,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父母亲对家庭的整体氛围的创造和对社会的整体风气的把握所起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父母亲应充分分析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追求教育艺术,扬所长,避所短,不断提高教育中的边际效用值,教育好孩子,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孙树元.边际效应与班主任工作度的把握[j]. 班主任,2006(3)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6)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对人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人一降生,首先接触的是家庭,第一眼看到的社会中的人是父母,最先受到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由于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最直接,因此家长与幼儿的亲密关系,对于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而又十分独特的。近年一些研究证明,特别是在幼儿期,幼儿的性格特征还没有定型,但这是他们未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幼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便是父母,幼儿期是一个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逐步向独立自主过渡的阶段,幼儿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谈举止,性格行为及教育方式对孩子事事、处处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而且孩子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大,依恋情感深,家庭的影响作用就更大。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影响十分巨大,环境对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婴幼儿时期被剥夺或忽视给予智力刺激的儿童,将很难达到他们原来应达到的水平。家庭实施早期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不失时机的给儿童充分发挥智慧潜能的机会,使儿童不虚度智力发展的最宝贵的关键期,充分发挥其潜能,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心灵之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的愿望”。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在生活中,我们许多家长往往拒绝孩子的提问,家长们这样做实际上忽视了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轻视了质疑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扼杀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孩子学习的机会。我认为家长要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质疑,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正确给予回答,多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多给孩子添加一些常识性知识,增加他们的精神食粮。教育子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得好,将为社会增添有用的人才。

表扬是鼓励幼儿进步的一种教育手段,用表扬来肯定孩子的优点,鼓励他进步,孩子很乐意接受,效果很好,但一味地赞扬,甚至连孩子的缺点也赞赏,津津乐道,就会造成孩子自以为是,养成只能听赞扬话,不能听批评话的习惯,产生了盲目的“自我优越”的心理。这样一个从小听不得一句不中听的话的孩子,将如何面对未来并不平坦的人生道路。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对于孩子的优点要大力肯定,给予赞扬鼓励,但对孩子的缺点也应不断指出,并经常有意识地受些“吃批评”的锻炼,让他分清是非,不滋生骄傲情绪,形成谦和的性格特征。

美国家庭教育医疗专家马尔霍利博士说:孩子们需要的是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信心和自我价值。他认为每个小孩都需要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诸如想象的时间、与其他儿童玩耍或独处的时间、参加没有家长监督或安排活动时间等,正是在这些并非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孩子们才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内心,开始探索自己的潜力,实施自己的创造力。马尔霍利博士还强调,有一件事家长不能做,就是不要鼓励孩子参加他注定要失败的某种活动,家长们应听取孩子的意见,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帮助孩子做出决定。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位置。有时不妨让他受点冷落和冷遇,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得到一些磨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给他鼓励,激励孩子去克服,但不动手帮他解决。当孩子遇到困难产生畏惧心理时,父母该以乐观的情绪感染他,设法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他逐渐学会乐观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怕困难”,并去“解决困难”。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7)

1.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其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和家长共同讨论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习惯、学习状态等。教师应了解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并给家长提出合理的教育意见,防止因教育引导不当而造成学生的逆反或自卑心理。单亲家庭虽然不像其他完整的家庭一样,但家长不能因此就减少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更应格外关心孩子,积极与教师配合,与孩子多交流,避免孩子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

2.家长和教师要随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解决。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单方的努力和一次性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教师与家长齐心协力,坚持到底,长期配合,才能对学困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什么新动向时,要及时向老师了解情况,教师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与家长讨论解决的办法。双方的共同引导和勉励,一定会对学生产生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3.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应该对学生透明,而不是私下进行,否则并不能给学生太大的思想压力,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和误解,使其更加排斥家长和教师的批评教育,反而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进步。

二、教师应采取关心、重视,尊重、鼓励的态度

1.给予单亲家庭学困生亲人般的关爱和温暖。单亲家庭的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需要亲人的关心和重视,这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生活中,教师要想亲人一样关心学生。例如,天冷时提醒他们多穿衣服;在他们生病时,提醒他们看医生、多休息。在学习上,要注重对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督促他们认真学习。单亲家庭的学困生在感受到老师的照顾时,就会心生温暖与感动,从而发奋学习,不让老师对自己失望。

2.尊重单亲家庭的学困生。教师在教育中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能对单亲家庭学困生带有歧视的眼光。单亲家庭学困生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心理阴影,若教师不能够尊重他们,则会严重打击这些学生的信心和热情,进一步导致其学习情况的恶化。

3.引导鼓励。单亲家庭学困生普遍自信心差,学习积极性差,教师应与他们进行更多的交流,引导他们走出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学习的误区,鼓励其重拾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形成自强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态,发现其长处并以此进行表扬鼓励,树立其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的动力。

三、给单亲家庭学困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1.多提问,让他们勤动脑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独特的见解讲给大家听,或勇敢地表达疑问困惑,让大家共同讨论解决,使其参与到学习的愉悦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但是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首先,不能提问学困生力不能及的难题,如果问题太难,他们就会对老师产生误会,认为老师对自己有偏见而故意为难自己,让自己当众出丑,这将适得其反,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和发展;其次,如果学生就简单的问题也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教师要耐心地引导,鼓励其认真听讲,并要求他课后多与同学讨论学习,而不是大发雷霆。

2.根据学困生的长处,让他们在其他方面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如选举他们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等职位,使他们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使其为了鞭策自己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而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四、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1.朋友的关怀。朋友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朋友能在前进中给你指明方向,为你解决困难,给你关爱和勇气。同学之间应建立深厚的友谊,对单亲家庭的学困生给予朋友的关怀,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中,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馨融洽。

2.小组的帮助。为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转化其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教师应安排互帮互助学习小组,让学习优秀、认真负责的同学帮助学困生。可以将学困生的座位安排在优等生旁边,便于督促与帮扶,让学困生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自觉向好学生看齐,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正确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其今后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8)

1、培养孩子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数觉得学习没有乐趣,所学的知识太陈旧。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应用的知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的孩子也要学英语,人家的孩子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学钢琴……,全然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是非常错误的。在孩子所学的知识中,总有一项或几项是他比较喜欢的,家长要充分肯定、支持,对孩子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大力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通过玩耍、游戏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学习,使孩子对科学知识有一种向往,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人就会有奋斗的方向,才会朝着这个方向自觉地努力。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图”设计孩子的学习目标,使孩子把学习视为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被迫而学,即“为父母学”、“为教师学”,因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孩子一旦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便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比家长天天催逼孩子去学习的效果不知强多少倍。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作为家长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独立完成作业。定期、定量、定事设置练习等,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养成教育习惯方面经常运用的具体措施。在此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良好行为的养成来自于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感情,来自于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来自于自我忍耐、自我调节。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即使是聪明孩子,想不费力气便取得好成绩,那也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小太阳”,缺乏艰苦和独立生活的锻炼。家长平时应注重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正是磨炼其意志的绝好机会,家长应抓住机会,鼓励孩子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艰难曲折,他都能经受得住考验。

二、树立家庭创新教育观

我国的家庭教育历来具有浓厚的权威主义色彩,父母不仅是知识的化身,也是真理的化身。在父母看来孩子是不懂事的,孩子天性是逃避学习的,他们的行为是不合成人规范的,父母乐意用强制的态度实施教育。家庭中的创新教育要求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想法,允许他们表达不同于父母的观点和意见,鼓励他们好奇心和探索行为,给予他们自由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打破事物的固有模式,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倡标新日异。尊重他们通过犯错误获得的经验教训,给他们留下展现自身想象力的空间,这是促进孩子创新精神和发展孩子创新能力所必须的文化心理氛围。

三、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快乐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善待生命的精神境界。人都期望、追求快乐,愿一生与快乐为伴,性格快乐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遭遇挫折时,就不会灰心丧气,而始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快乐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性格快乐就能让孩子换个角度面对生活,自觉避开沮丧消极情绪的困扰,机敏地实现情绪上“多云到晴”的转换。快乐使人精神振奋,才能与睿智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孩子的性格最具有可塑性,幼年和少年时期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1、提供快乐的环境,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那些民主气氛较浓,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待,有事主动与孩子商量的家庭,其子女性格往往健康、开朗和活泼,而那些凡是由家长说了算,孩子只能听家长的,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和意愿的家庭,其子女的性格往往沉默、消极、畏缩。家庭消积情绪的信号,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应恩爱,相敬如宾,让家庭充满朗朗的笑声,让家庭充满和煦的阳光,让孩子在幸福快乐的大本营里健康成长。

2、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耐心帮助、积极引导,当孩子稍微有了点进步时,要大声称赞、充分肯定,而不能拿孩子和别人比,以为孩子的进步不值一提,与别人相差甚远。家长应常常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热忱的赞赏和鼓励,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好家长会让孩子们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在于他们永远一帆风顺,而在于他们的适应能力强,拥有好的心态,能很快振作起来。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永不气馁,同时还应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帮助孩子及时得到心理上的调适,不断强化坚忍的心理素质,提高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

3、放手让孩子追求快乐,给孩子自主决策的权利

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个性。作为父母,为了让孩子拥有幸福的感受,应放手让孩子自己追求快乐。对孩子适度放权,让孩子拥有活动的安排权,学会管理自己,让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支配权,锻炼其理财的能力;让孩子拥有交往的自,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家长不过多地包揽孩子权利范围的事,而让孩子在独立生活的体验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家长所要做的只是适时引导,培养他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将这种追求快乐的习性保持下去,并将其带入今后的成年生活中。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9)

(2)建立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孩子的良好品德是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家长的品德行为、言谈举止以及家庭的和谐、平等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和睦不一的家庭,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幼儿园,多数家庭离异的孩子,要么性格内向不说话、要么任性横蛮,不顺心就打架,有暴力趋向。有的孩子甚至不想上学,因为上学时看到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双双送幼儿入园,他们就心里难受。他们需要的是完整和睦的家庭,有父爱,也要有母爱。只有建立平等和睦的家庭,给孩子安全感,才能有利于培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满足孩子心理要求,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父母的要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引导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敢于创新、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因为,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孩子能做的事情,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只会让孩子永远长不大,事事依赖父母,这对孩子的成长只会有害而无利。因此,作为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10)

家庭教育是要求家长能够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教育孩子也必须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而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孩子,尊重差异,因此在家庭中实施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

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励,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对于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都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得来。也就是说外界的表扬和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正面的激励往往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从而形成肯定的自我认识,因此,这就迫切需要家长的赏识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由于我国特有的班级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赏识到每一个学生,这时家庭教育就显现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些在学校缺少赏识的学生就需要家长细心地寻找他们的优点来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赏识教育在家庭中的实施

(一)赏识教育的实施原则

1.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由为重要。首先,家长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孩子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強,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你能说他不成功吗?最后,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家长可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由60分提高到65分再提高到70分,应该给予表扬。其实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2.赏识的本质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当孩子呀呀学语时,家长承认孩子间存在着差异,并尊重差异,甚至欣赏差异。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社会竞争的激烈,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把所有的希望都强加在孩子身上,变得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之间的差异,于是,对孩子的要求也苛刻起来,在盲目攀比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孩子,而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家长也渐渐失去了承认差异的心态,而赏识教育就是要家长找回这种心态。其实,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找回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心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给孩子多一份信心,这种信心终将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3.赏识要持之以恒,有耐心,忌大声训斥。

很多情况下,家长也都会注意鼓励和帮助孩子,但有时在多种努力得不到回报时,容易造成行为失控,在情急生气时大声地指责孩子,如“你这么笨,别上学了”“真没记性,真是死不改悔”等,这些消极、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宽容、和善、耐心,时刻不忘去赏识孩子,给孩子以希望,并能做到持之以恒。

(二)赏识不能过度

一提到赏识,很多人将它理解为表扬和鼓励,这种片面的理解使得许多人走进了为赏识而赏识的误区,从而造成了赏识过度。盲目泛滥的赏识也容易造成孩子不实事求是、骄傲自满,甚至滋生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因此,赏识教育就要求家长能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表扬,以防止赏识泛滥。

1.表扬必须事出有因。

家长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受到表扬的原因,从而让孩子能有意识地重复善举。

2.表扬必须有针对性,不可泛化。

家长的表扬要明确地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这样对孩子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3.表扬聪明不及表扬努力。

父母可以经常地夸奖孩子,但应该夸奖孩子的进步、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地赞赏聪明。

(三)赏识不排斥批评与惩罚

自从赏识教育出台后,许多诸如“激励教育”“夸奖教育”“惩罚教育”等也相继出台,其实这些都是对赏识教育的不全面理解,赏识中也包含着管制的因素,赏识教育中的奖赏是强调接受孩子的行为,使他向着善的方向进行,而管制则是制止孩子不良的行为,改变他的思想。孩子表现善的方面家长可以奖赏,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避免问题或错误,因此惩罚和批评也是赏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上一篇: 关于低碳生活的好建议 下一篇: 防洪防汛应急处置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