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汇总十篇-9游会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09 16:06:55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篇(1)

1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之风险识别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其过程如下:

风险识别即在风险发生之前,认识各种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因素的潜在原因,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工作程序中关键的一步。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相关知识和风险分析方法,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因素。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群众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的事项,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全程查找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在风险调查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查找并列出风险点,确定可能引发的主要风险因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缩小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在识别出各种风险因素和各种风险因素的主要来源之后,全面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这一阶段的识别和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

2 风险识别的环节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有潜在的,也有实际存在的;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解决的问题。社会稳定风险识别包括两个环节即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2.1 感知风险

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鉴别的过程。

2.2 分析风险

按一定的程序将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类选择的风险识别过程,称为分析风险。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

3 风险识别的方法

社会稳定风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容易被主观夸大或缩小,使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运用风险识别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任何有助于发现风险信息的方法都可以作为风险识别的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3.1 从主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3.1.1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从对问题的准确阐明开始。在会前确定一个目标,使与会者明确通过这次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不要限制可能的j9九游会的解决方案的范围,具体的议题能使与会者较快产生设想,主持人也较容易掌握;抽象和宏观的议题引发设想的时间较长,但设想的创造性也可能较强。一般以8~12人为宜。推定一名主持人,1~2名记录员(秘书)。主持人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畅谈会开始时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

头脑风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就特定主题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对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途径.使用者切不可拘泥于特定的形式,应该根据与会者情况以及时间、地点、条件和主题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3.1.2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

项目风险管理专家以匿名方式参与此项活动。由组织者发给专家的第一轮调查表是开放式的,不带任何框框,只提出预测问题,请专家围绕预测问题提出预测事件。组织者汇总整理专家调查表,归并同类事件,排除次要事件,用准确术语提出一个预测事件一览表,并作为第二步的调查表发给专家。专家对第二步调查表所列的每个事件作出评价,整理出第三张调查表。发放第三张调查表,请专家重审争论;对上下四分点外的对立意见作一个评价;给出自己新的评价(尤其是在上下四分点外的专家,应重述自己的理由)。形成第四张调查表。其重点在争论双方的意见。发放第四张调查表,专家再次评价和权衡,作出新的预测;是否要求作出新的论证与评价,取决于组织者的要求;回收第四张调查表,计算每个事件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归纳总结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

3.1.3 情景分析法(scenarios analysis)

根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问题的系统分析,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未来前景,对系统发展态势作出各个阶段的情景描述。当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时,往往要考虑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可用情景分析法来预测和识别其关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目前此法在我国的具体应用还不多见,但应用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风险识别却有其独到之处,只是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3.2 从客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3.2.1 核对表法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风险识别所用的核对表可以根据历史资料,以往类似项目所积累的知识,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其他信息来源着手制订,把风险事件及来源列成一张核对表。在项目社会风险稳定分析过程中,对风险核对表进行逐一评审改进,以供将来项目使用。

3.2.2 图形技术法

图形技术法即用一总流程图与各分部流程图展示项目实施的全部活动的一种方法。总流程图统一描述项目工作步骤;分部流程图显示出项目的重点环节;能将实际的流程与想象中的状况进行比较;便于检查工作进展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之风险识别结果,可以为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3.2.3 财务报表法

通过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及财务预测分析报表,识别项目未来的所有财产、责任和损失风险,发现未来的风险,这些都是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要考虑的对象。

4 结论

风险识别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六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任何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或途径都不是没有弱点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风险识别的策略必须是利用最适合项目具体情况的那种方法或者是几种方法的组合。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参与人员的风险分析技术等因素。例如,项目负责人可应用德尔菲法列出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然后应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出流程图及核对表,从而拟出项目的风险列表。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篇(2)

审计风险贯穿固定资产投资的全过程,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一些方面: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审计方法和技术不专业以及审核机构不健全。有效的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有利于投资的健康发展。

一、固定资产审计的概述

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效益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过程。

二、固定资产审计风险的定义

根据审计风险的定义,通常可以把审计风险划为两部分,即广义风险和狭义风险。其中广义风险主要是针对审计职业风险来说,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含以下这些方面:在审计过程中由于本身的缺陷会造成审计的结果与现实有差异,导致损失或者有可能导致损失;公司由于自身管理经营不当造成公司无法清偿债务、破产;审计人员以及审计组织不够专业造成的审计营业风险。狭义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审计的从业人员造成的,在审计中没有及时发现其中严重的错误造成的风险;错误判断带来的风险。固定资产的投资过程中若不采取合理的办法来进行控制,会出现很大的差错,审计是其中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投资活动自身的投资问题引起的。前者属于固有风险,后者属于控制风险,二者相互关联。所以审计人员应该拥有专业的审计专业技能,对投资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的形式

前文也有提到,固定资产审计这项工作非常复杂,需要大量资料和数据来实现,所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了不同程度以及不同形式的审计风险形成。通过大量研究得出审计风险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的方式有缺陷

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分析复核法和审计抽样法。对于分析性复核,大量运用会造成很懂分析性复核风险,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内容;对于抽样调查,抽样的样本很有限,这种得出的结果通常都是不准确的,比较局限性而不能推断出整体的审计结果。

2、审计单位不配合

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核中,往往需要很多资料来提供依据。如果审计单位不配合,提供的资料不全面、不真实,那么审计人员的判断也会有误,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就没有真实性可言。

3、审计人员专业度不高

主要是说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水平有限,没有办法发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错误性的意见。

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审计风险意识淡薄

在固定资产的审计中,产生风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核具有复杂性,所以需要审计人员拥有很高的风险意识,并时刻保持着对风险的警醒。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人员是否具有这方面的警惕性完全没办法去确定。根据我国现有的审计发展状况来推断,由于审计人员意识淡薄引起的审计风险时常发生。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现场取证时,审计人员就没有及时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施工单位或者监理单位进行现场签字确认,没有对固定资产投资中所使用的物资价格进行一个审核和确定,从而导致了最后的审计没有充分依据而出现缺陷。所以如果在审计中,审计人员没有高风险意识,不能时刻的保持警惕,会引起审计过程中的高风险。

2、审计方法和技术缺陷

当前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技术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状况很容易引起审计风险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的审计通常情况下都是简单的“就项目审核项目”,内容主要是侧重于微观层面,而不是对所获得审计资料进行深度分析研究,然后从宏观上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审计方法。

(2)现有的固定资产审计内容还是以传统的方式来寻找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纰漏,审计的重点是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发现其违纪违法的内容仍是审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但是,就现在的经济环境而言,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以及全过程审计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但是现有的审计方法不能满足审计实际的发展需求。

3、参建方责任机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的投资涉及很多责任方,所以参建方的责任机制是否健全将会影响到审计风险。在我国现有的固定资产投资市场中,往往忽略了这个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参建方责任机制都不完善和健全,很容易诱发导致风险因素。理论上来说,建设方应该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负责,设计方应该对建筑的可行性和实施性负责,监理方要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包括工程的变更、签证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如果各个参与建设的合作方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这就有效的减少了审计风险的发生。但是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和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合作方自顾自的行事,管理不规范、资料不完整进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投资风险。

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1、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为了应对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而导致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审计人员应该在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之前就树立好风险意识,对审计风险有一定警惕性。首先,审计人员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要审计的固定资产的具体资料,以及明确自己在审计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工作范围,一丝不苟地对待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工作,尤其是将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规范化和标准化符合相关的要求和程序。其次,更要对固定资产做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应该对可能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前做出决策未雨绸缪,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审计中的风险发生,也能够在突发性的风险中快速做出决策。在风险评估中,可以采取风险的大小来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的先后顺序,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明确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风险方法与措施,这样有利于审计人员在后期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的审计工作的有效防范。 2、完善审计的方法和技术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很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都没办法满足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任务,不能适应多变的经济环境,审计难度大幅增加。由于审计具有审计范围大、审计内容多、审计时间长等特点,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方法相比较一般的审计项目更加复杂,且技术要求更高,所以对于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技术和办法刻不容缓。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改进方向,根据现有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办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变,将原有的审计办法转变成以对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借助该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来确定审计工作的重难点。加强投资方内控制度建设,同时要进行充分的分析测试,根据分析结果拟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具体工作、得出重要的结论,最后在审计程序中把风险因素列入进去。

3、控制来源于各个参建方的风险

实践证明,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和其他项目的审计明显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区别对待,一般的财务审计主要是根据材料来做出审计意见,而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仅要对资料进行审计工作,同时也要对工程现场实物方面进行审计。所以在进行审计的时候,需要各个参建方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对参建方提供的资料进行专业综合性分析。如果在此过程中,参建方提供了错误的资料,而审计人员也没有发现就会导致审计工作误判,从而不能提出可行性的审计意见,所以审计机构应该督促参建方提供真实可靠合法的资料。严格要求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方对自己提供的资料负责,并签订承诺书,若出现资料的不真实性,切实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做好投标招标的工作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而言,由于工程施工招投标审计为事后审计,加上违规手段隐蔽,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这就要求在审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审计程序到位,掌握招投标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根据招投标工作流程,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工程施工招投标审计、开标评标以及定标审计,签订合同审计。其中工程施工招标审计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应重点关注招标的合法性,关注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招标条件,主要审计初步设计及概算、招标范围及方式,审计招标人是否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关注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重点审查是否存在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标段或工期限制或排斥投标人现象,以及是否存在哄抬标价或泄漏标底现象。开标评标以及定标审计重点关注开标过程是否符合程序,避免虚假评标现象出现。签订合同审计重点关注合同主要条款是否与中标文件中内容一致,有无实质性变更,避免中标方违规将项目主体分包的风险。

5、开展合同审查实施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篇(3)

在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近年来,建筑市场日益呈现出建设规模大、质量要求高、技术标准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稳固原有市场的前提下,理性分析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景,以市场为引导,走科技兴企的发展之路,整合相关资源,适度购置施工设备,提升装备水平,将为顺利、高效完成工程承包合同、实现企业收益提供必要的基础,推动传统型施工企业向技术型专业化施工企业转型。

一个施工企业,如果没有数量匹配的现代化装备,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适当增加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对于提高现阶段施工企业资产质量、施工能力、开拓市场能力、保持市场占有率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大额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经济效益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也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大量施工企业陆续购置了大直径的盾构设备,大吨位的混凝土箱梁的制、提、运、架等设备,无缝长钢轨焊接设备,无碴轨道生产和施工设备,有碴轨道道床摊铺、长钢轨铺设、机械化养路设备,恒张力接触网架放线设备等大型专业施工设备,在装备结构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在这样的建筑市场和施工技术发展环境中,大型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成为对施工企业发展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投资。但相对于建筑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而言,设备数量和结构仍难以完全满足施工生产和占领新市场领域的需要,并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并且,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虽然高效、先进,但其单项资产价值动辄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造价昂贵,设计、制造周期长,管理要求高。投资额巨大的现代化施工机械的决策,对施工企业来讲,如同一柄双刃剑。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企业在进行重大设备投资时应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按对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分成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大类。战术性投资是指不涉及整个企业前途的投资,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投资。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目的,与其他形式的投资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大、影响时间长、发生频率低、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高的特点。

1.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收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经做出,便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企业,一般的施工机械和生产设备投资都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才能收回。

2.固定资产投资的变现能力较差。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不易改变,专用性强,转场使用或二次出售都有一定的困难,变现能力较差。

3.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数额相对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一经完成,在资金占用数量上便相对稳定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不像流动资产投资那样能够经常变动。

4.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入使用以后,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固定资产价值便有一部分脱离其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准备金,而其余部分仍存在于实物形态中。在使用年限内,保留在固定资产实物形态上的价值逐年减少,而脱离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准备金的价值却逐年增加。直到固定资产报废,其价值才得到全部补偿,实物也得到更新。

5.固定资产投资的次数相对较少。与流动资产相比,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发生频次较少,特别是大型施工生产设备投资,一般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发生一次。而每一次这样的投资,对于企业来说,都意味着企业主业类型、核心市场、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它在为施工企业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风险也相伴而生。

6.往往涉及新技术、新工艺,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有较大影响。

二、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的财务影响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组织管理体系复杂,所引发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较大,对施工企业发展亦有重大影响,并且对于施工企业的财务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时,不仅要分析其对企业资产总额和当期利润的影响,还有必要分析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等方面的影响。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对施工企业资产规模的影响

在安装调试期,全部以自有资金投资的设备,企业资产总额不会因投资决策而变化。但是,这种情况不常见。一般来说,耗资如此巨大的投资项目总是要以负债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即使投资本身没有直接增加负债,施工企业也会因自有资金用于设备投资而在其他生产经营增加部分负债,企业资产总额就会随之增加。

设备正式投入适用后,由于一般也总是要以负债方式筹集部分流动资金,企业的资产总额一般会随项目投产而增加。施工企业的净资产则会根据工程项目盈利或亏损情况而相应增加或减少。

(二)对施工企业当期的盈利水平的影响

在安装调试期,施工企业必须为所投资固定资产投入大量自有资金,从而失去自有资金其他的潜在盈利机会,或为相应增加的债务资金承担财务费用。因而,在安装调试期甚至在正式投入使用初期会产生降低企业的利润额和盈利水平的影响。 正式投产并取得利润后,企业利润绝对额得到增加;但工程项目如出现亏损,企业利润将会因此而减少。至于企业整体盈利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取决于企业原盈利水平和工程项目盈利水平的相对高低。如所投资资产的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高于企业的原净资产收益率,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将得到提高;反之将降低。

(三)对施工企业未来的利润增长点的影响

企业良好的成长性不仅体现为每股收益和利润总额的增长,还体现为具有现实或潜在盈利能力的资产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正常经营的企业其利润的增长或盈利能力的提高最终必然带来净资产的增长,利润增长和企业资产增长是同向的,利润或资产(净资产)的增长都是企业成长的具体表现。但是,这并不是说,利润或资产的任何一方面的增长都可以完全反映企业成长性的高低。在一定时期内,出于不同的经营目的,有可能舍弃某一阶段的利润以换取企业资产价值或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固定资产投资恰恰是施工企业在资产价值、利润、盈利能力方面不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提升了施工生产能力,扩大了市场影响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因此而增强,从而影响企业成长性和未来的获利水平。

(四)对施工企业资信评价、融资条件的影响

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施过程中,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使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量发生变化,资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短期盈利水平降低,从而影响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盈利能力及相应的财务指标。这会促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信重新做出判断,从而引起融资条件发生变化,影响企业的资金供给条件和数量。

三、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更需要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去规避风险,保证效益、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状况不容乐观,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施工企业内部,都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法规不完善

近年来,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一些政府部门出于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监管的需要,陆续出台了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内部控制法规,如《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这些法规的目标定位还主要停留在纠错防弊、保全资产层面。作为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国外目前已相对科学的定位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另外,这些法规在实务上的可操作性也有待提高。

(二)缺乏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

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规模大,涉及的现金流巨大,经济利益涉及方方面面,从而对施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道德操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是高管违规事件频发。另外,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会对控制环境有极大的影响。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只注重上规模、上项目,缺乏花大力气加强内控、练好“内功”的长远眼光。因此常会采取不考虑企业风险和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如,做出投资决策时,仅围绕当前利益而动,较少考虑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设备闲置或转场使用费用),并常常导致严重后果,最终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三)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的设计欠合理

内部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盈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而言,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显得十分重要。现实中很多施工企业在内部控制具体环节的设计上不完备、存在控制“盲点”,控制程序欠合理、存在缺陷,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给施工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有些施工企业不惜成本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制定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中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行为极端化

即使在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中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实务中,通常也缺乏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仅以“风险管理体系”或“风险管理j9九游会的解决方案” 替代。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两个极端,或形同虚设、毫无“刚性”;或僵化死板、缺乏“弹性”。而风险管理机制应当是指围绕风险和风险组合管理的一套固化的运行机理和方法。首先,它有别于“风险管理体系”。因为所谓体系是一系列静态要素的系统组合,而风险管理机制则是“活”的,是将这些静态要素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运行起来,并落实到企业管理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其次,它也区别于“风险管理j9九游会的解决方案”。j9九游会的解决方案一般指在具体情景下针对具体风险的具体解决办法,而风险管理机制则是自动运作、自我学习的,它能帮助使用者根据风险的变化,灵活调整,或重新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j9九游会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反馈。因此简单地说,风险管理机制就是风险管理体系要素和风险管理流程在实际管理业务活动中不断运行、不断调整的运作机理。

(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一般都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在审计依据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客观的审计标准,审计中以主观判断为主,风险难以控制;在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由于大部分内审人员为财务或审计专业,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不精通,很难行使其监控职能;不少施工企业为争项目、赶进度,而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独立性方面,由于大部分内审部门都是在总经理或分管财务副总等的领导之下,独立性不强,其监督力度也大大受到限制,尤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常常是无能为力。

四、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二)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

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存在于一定的内控环境之中。内控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比如,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中的某些程序由不值得信任或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员工执行,可能使特定的管理失效。

一般说来,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由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涉及的现金流大,因而风险也更大,所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内控境更为重要。实务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研究相关的法规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变动方向,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降低因政策变化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管理层应当对经济形势、经济周期、行业态势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决策支持,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再次,企业管理层应当研究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实力情况,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后,制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特定条件下,内控环境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三)科学设计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科学的设计内部控制程序需要做好:第一,职责分工控制。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第二,授权控制。要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岗位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相关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且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第三,审核批准控制。要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第四,预算控制。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第五,资产保护控制。要求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资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完整。 第六,会计系统控制。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施工企业的会计控制系统,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七,内部报告控制。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 第八,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施工企业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第九,绩效考评控制。要求施工企业科学设置固定资产投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投资回报率、风险管理目标等,对相关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建立“韧性”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机制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韧性”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机制。面对新的管理架构、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应该积极调整管理策略,加强内控建设,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三个环节入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既强健又有一定的弹性。首先,事前防范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系统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来完成。一方面应着重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规章、流程、制度的梳理,制定统一的规范,突出关键控制点,剔除不必要的过度控制,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模式和管理架构的作用,既保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效率的提升,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其次,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应当通过“法治 人治”的方式实现。这是由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件性和管理事项的不可预见性决定的。 “法治”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对业务的约束,“人治”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负责人的履职授权和管理行为。 (五)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审计监督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施工企业在管理实践中至关重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独立地对投资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内控及财务收支及其他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这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应当成为施工企业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篇(4)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 i)t—∑cot/(1 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 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 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 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篇(5)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 i)t—∑cot/(1 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 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篇(6)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 i)t—∑cot/(1 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 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篇(7)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 i)t—∑cot/(1 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着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 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篇(8)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 i)t—∑cot/(1 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 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篇(9)

新产业的科技创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中之重。但相较于传统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是高新产业的显著特征。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支持,一家科技企业很难成功的从一开始的项目培育过渡到产品成形阶段,并最终实现产业化。但是,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仍不成熟,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不齐全,从而导致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相对较为单一。而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较高的特殊性以及银行贷款规避风险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了银行贷款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及资金需求。风险投资不但能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能为其提供大量的增值服务,比如开拓市场、帮助上市等。那么风险投资究竟是如何促进高新产业发展的呢?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和实证方法对此进行研究,探讨我国如何建立起一个能为高新产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的多层次的风险投融资市场。

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

1.被解释变量。风险投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力以及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基于此本文选取了相应的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一是选取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营业收入(y1)和利率总额(y2)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状况的相关指标;二是在影响力方面,本文认为如果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被认可越广泛,其影响力越高,尤其是超越国别范围,因此本文选自出货值(y3)作为影响力的指标;三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本文采用了学术界公认的专利申请成功的数量(y4)作为技术创新的指标。2.解释变量。本文主要选取了可投资规模(x1)、投资额(x2)、投资强度(x3)三个指标。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研发人员全时当量(k1)和新增固定资产(k2)。在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指标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是特有的指标之一,主要指全时研究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研究人员实际从事研发工作时间总和,可以通过该指标衡量科技人力投入强度。由于科技人员的研发投入对高新产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采用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作为控制变量之一。固定资产是高新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其中由: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设备仪器、引进或改造设备技术、其他配套设施等。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是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对高新产业具有显著影响,所以本文选取新增固定资产作为控制变量之一。高新产业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和《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风险投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出版的《中国风险投资年鉴》。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区分布,将中国地域划分为北京、上海、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部7大区域,样本数据时间区间为2004年-2013年。

(二)实证结果分析

1.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从解释变量来看,风险投资规模、已投资额和投资强度都对高新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力度不大,其中:风险投资规模对营业务收入影响系数为0.03,即可投资规模增加1%,则高新产业的营业务收入增加0.03%;已投资额对主营业务收入影响系数为0.04,即已投资额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0.04%,;投资强度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为0.05,即投资强度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0.05%。从控制变量来看,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新产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是0.32,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为0.29。3个解释变量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没有控制变量大,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投资资金投入企业后,并不能直接导致营业收入的变化,企业使用风险投资资金首先投入到人力和固定资产方面,通过人力和固定资产促进营业收入的增长。从地区间个体固定效应系数来看,差异较为明显,华东、中南、上海三个地区系数较大,这三个地区风险投资比较活跃,特别是我国两个证券交易市场分别位于上海和中南地区的深圳,加之这些区域具有投资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对较多,更有利于风险投资发挥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促进作用;西部和东北系数位列倒数前两位,这也表明西部和东北风险投资不太活跃,高新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传统产业仍在区域产业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其他地区的风险投资活跃程度则介于二者其间。显然,上述结果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基本一致,也说明了实证结果的有效性。2.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影响的实证分析从解释变量来看,投资规模对利润总额影响不显著。已投资金额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为0.07,即已投资金额每增加1个单位,高新产业的利润总额增加0.07个单位,风险投资金额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投资强度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值为0.06,即投资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高新产业的利润总额增加0.06个单位,风险投资投资强度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促进作用也相对比较显著。从控制变量来看,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是0.26,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0.38。3个解释变量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没有控制变量大,原因同上。结合风险投资对营业收入影响进一步分析,风险投资已投金额对高新技术企业利润影响要大于对营业收入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投资追求的是高回报,更加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不是主营业务收入,这也说明风险投资能够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3.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出货值影响的实证分析从回归结果来看,风险投资规模对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06,表明投资规模增加1%,则高新产业的出货值增加0.06%,可见风险投资可投资规模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已投资额对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04,即已投资额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出货值增加0.04%,表明风险投资的已投资额对高新产业产品出货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投资强度对出货值的影响不显著。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42,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21。从回归结果来看,所有变量对高新产业的出货值都具有正向影响,但是控制变量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影响系数大于解释变量的影响系数,原因同上。从个体固定效应系数来看,上海、中南、华东三个地区系数值较大,分别是3.07、2.99、2.96;东北和西部地区系数值较低,其中西部个体固定效应系数为-7.67,是唯一的负值,表明西部地区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出口能力呈现负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地理位置约束其产品外销较少,出口量低,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更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西部和东北地区改革创新观念比较滞后,产业结构调整将面临较大的挑战。4.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有效专利申请影响的实证分析从解释变量来看,可投资规模影响系数为-0.02,已投资金额影响系数为-0.01,可见两个解释变量对有效专利申请的影响不显著,投资强度对有效专利申请的影响系数为0.25,即投资强度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有效专利申请量增加0.25%,表明投资强度对高新产业有效专利申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实际分析可以看出,风险投资平均到单个项目额度大的企业,意味着其科技创新能力较高,创新的要求和质量较高,从而推动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从控制变量来看,其中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有效专利申请数量的促进作用显著,影响系数是1.42,而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影响系数相对较低,为0.19。从个体固定效应系数来看,个体固定效应系数全部为负数,这也充分说明我国高新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尤其需要加强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三)实证结论

一是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各项指标的影响均较为显著。但是由于风险投资的高效率、高风险和追求高回报的特性,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从而导致风险投资额对营业收入的影响小于对利润增长的影响。当然,这也是资本的逐利本性使然。二是解释变量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促进作用小于控制变量研发人员当量和固定资产增加值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投资主要是间接地促进高新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投入到高新技术企业后,企业会用资金进行人才引进、固定资产投资等等,因此风险投资通过控制变量间接对高新产业产生促进作用。三是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中国风险投资和高新产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和东北风险投资量相对较少,同时高新产业发展不足。四是由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相对较少,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导致在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中,地区因素起到了负向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篇(10)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 i)t—∑cot/(1 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 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 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上一篇: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 下一篇: 工程建设监理法规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