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9游会

临床医学研究

时间:2022-02-26 09:54:36

临床医学研究

对临床医学生信息学教育分析


1我国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医药院校普遍开设了医学信息学方面的相关课程,并在医学生中招收医学信息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2]。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医学信息学教育相当重视。我国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医学信息检索、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逐步在各高校中推广,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普遍开设了医学信息学相关的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大块: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信息检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为主,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如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数据库技术课程则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了解一种数据库编程语言。信息检索课程在于使学生熟悉重要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获取已有医学信息的技能。这些课程内容大部分是进行普及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已被统一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体系之下,没有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教学体系[3]。从各医药院校所开设的信息学课程中,可以发现,针对临床医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训练相对较少,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电子病历等相关知识,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利于我国医疗的信息化。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医学信息学发展的需要[4]。因此,临床医学生的信息学教育急需进一步加强。

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必要性

2.1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信息社会对从业者的信息素养要求普遍提高,随着医疗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各医疗卫生部门已经很难离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保健系统等对现代医疗卫生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信息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技能新挑战。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临床医学生必须熟悉其即将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掌握常用医学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挑战,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

2.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国际医学教育的要求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制定的医学本科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对医学本科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就包含了信息管理(managementofinformation)[5],它要求:医疗实践和卫生系统管理有赖于有效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信息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毕业生必须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处理的优势和局限,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毕业生应该能够:①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查询、收集、组织和解释健康和生物医学信息;②从临床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③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监控;④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局限;⑤保存医疗记录以便分析和改进。由此可见,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教育是全球医学界的共识。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疗工作的主干专业,加强其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对于推动医学信息化,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的建议

3.1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

信息学与医学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6]。医疗实践、 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等工作均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工具的支撑。ct、mri、超声诊断设备、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数字人体等都是医疗信息化的结果。这些成果的有效应用,既需要医学知识,也需要信息学知识。因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应该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从发展的角度,加强医学信息学教育,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临床医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

3.2积极开展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方面,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改革,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中小学生信息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掌握,没有必要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因此,可以考虑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内容从大学课程教学中剔除,以免产生知识重叠和教育资源的再浪费。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从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到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的层面[7]。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正从简单的费用和行政管理向临床信息管理转变。临床应用的普及,要求医学信息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不断调整。通过课程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现状,熟悉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流程,掌握基本业务系统的操作技能,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临床中的深入应用,也需要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参与甚至指导,从而推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对于临床医学生,可以考虑强化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向应用型、研究型转变,强化医疗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教育。笔者认为,在保留原来信息检索课程和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增加数字化医疗方面的教育,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医疗决策支持系统等内容。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课程内容归纳为以下四大块:信息获取。即当前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通过这一块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常用医学数据库的使用,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因此,不同层次的临床专业学生均应该开设这一内容,以满足今后自我发展的需要。信息系统应用。这一块内容主要是针对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常用系统的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医疗领域关键信息系统的应用,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pacs、lis、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与医疗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系统等系统的应用,同时应该介绍信息安全与保密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与保密意识。这一部分内容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培养。例如专科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因此,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医院信息系统等内容应该作为这一块的主要内容。数据处理。这是对临床医学生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医疗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熟悉医疗卫生信息的相关标准与编码,hl7、dicom、icd、umls、snomed-ct等,使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使用医疗数据,具备参与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决策支持。这一块是对临床医学生的更高要求,涉及的内容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模式识别等。主要介绍如何用信息学的方法发现关于疾病过程及其新的知识,从而为开发医学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

3.3按授课对象分层次开展教学

医学院校的信息知识教学体系必须适应本行业应用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求。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可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三个层次。三者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专科主要是培养适应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实际工作,要求能够较为全面地胜任临床医疗、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因此,这一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能够应用辅助决策工具进行医疗决策。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检索、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本科生面向的中层医院,除了需要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外,常用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其重要培养内容,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临床医学生主要是培养临床方面的高级人才,对其信息素养也要求更高。在本科生层次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医学信息应用打下基础。

3.4开课时机与开课方式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学课程的开课时间,笔者认为最佳开课时间为见习时期。这时,学生已经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和桥梁医学课程的学习,对医学知识已经有了较深入理解,同时,正在进行临床见习,对于临床实践工作也有一定了解,开设医学信息学课程,学生容易理解和接收,而且更容易接触实践工作,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课方式应该采用理论与操作并重的方式进行,应该建立医学信息学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如信息检索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医疗信息系统等,使学生有自我体验的环境,能够直观感受信息系统的真实面目,便于深入剖析信息系统的原理。

3.5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笔者认为,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应该成立全国教学指导专家小组,或类似的学术组织。它负责确立临床医学专业各层次学生医学信息学教学的内容,组织全国的力量统一编写教材。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从医学信息学专业教师和有关医疗卫生专业教师中选拔,并加强其继续教育,以满足医学信息学教学的新要求。


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一大"国宝",是传统医学文化的结晶,其独特的辨治理论在慢性病、养生保健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其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治疗疾病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任务。另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西医院各科使用中成药的概率并不低于中医科。由此可见,中药已广泛被西医临床各级医师使用。在西医院校中开设中医学课程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医学 西医学两种医学理论体系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中医学设置在大三,对于接受了大量现代医学教育之后再接受中医学教育的西医院校学生,接受中医方面确实存在着相当大的障碍。

1中医教学内容

《中医学》 教材所含内容较多,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针灸学中的部分内容,而我校教学总课时70 学时,分两学期讲,第一学期讲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部分内容共36学时,第二学期讲中药、方剂及针灸学基础三部分内容,共34学时,其中有2学时中药实验及2学时针灸学实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果依然沿用中医药院校的模式 从概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腑辨证论治讲到中药方剂及针灸推拿等引经据典,以经解经地讲授,那就会使本就认为中医理论玄奥 枯燥 难学的学生们望而却步,没有了学习的热情。只有死记硬背下来以应付考试 根本谈不上理解和运用了。为了达到《中医学》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起源、成绩及现状;熟悉中医学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治方法,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其进行适当改革。

2体会

2.1中医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但是中医理论是人与社会、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不脱离我们的生活。另外一些影视作品中中医通过切脉诊病,甚至切脉辨妇女怀孕情况以及辨所怀是男婴还是女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心理上对中医很好奇 希望印证平时所得的信息但又充满了一定的怀疑。所以在讲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的时候,就用一些生活中大家比较常见到、听到的现象来加深对中医的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医理论其实很朴实,不光能够指导疾病的治疗,还能指导生活。如讲"五行"之间生克乘侮的关系,因五行和五脏对应,五行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同样应用在五脏之间,讲木克土时就跟同学们举例有些人为什么会一生气就不爱吃饭,肚子疼,有的甚至会拉肚子。这就是生气后肝木过度亢胜,对脾土有个过度克制。再如讲木侮金,讲有的人气性比较大,生气后气的吐血,这就是肝木过度亢胜后对金有个反向克制,郁滞的气化火灼伤肺络而出现咳嗽咳血。为什么炒西红柿鸡蛋里放点糖会更好吃?这也是利用了五行之间的相克的关系,土(甘)侮木(酸)。"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如在讲阳气的作用时,怎样能让学生们真正体会阳气的推动作用,让他们知道自己平时哪些过程是阳气推动作用的结果。给他们讲为什么上午上了一上午课后中午要午休一下,下午才能有精神学习,这就是一上午的活动都是人体阳气的推动作用的结果,在推动的过程中阳气会被消耗,推动功能会减弱,所以午休一下,使消耗的阳气得以恢复,下午才能继续有精力学习。为什么到了冬天天气变冷在还没有供暖之前,会有入睡困难?这是阳气的温煦和防御功能的作用。有句大家都听说过的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这是为什么?这是人体阳气顺应自然界有个释放和收敛的过程,当夏天人体阳气由体内释放至体表时,内脏相对空虚容易感受寒邪,就用温热的姜来温暖一下内脏,抵御寒邪。同理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冬天吃萝卜了吧?这也在给同学们渗透内经上讲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2经统计98%的学生或周围亲人以前曾经一次或多次服用过中药。在讲中药方剂部分时,由于中药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我们生存的自然界,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矿物等,只不过再没学习中药之前没有认识到它就是我们所说的中药,不知道它到底会有什么样的作用。比如,我们常吃的山药、薏米、马齿苋等,但他们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个是同学们平时不知道也没有去想过的问题。对于一些没有见过的,我们通过能和它有关的并且是大家能知道的来导入,如讲桂枝时会跟大家提到肉桂,这是同学们都熟悉的而且见过,让他们知道这两种药物同出一个植物,只是用药部位不一样而已。同时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们制作比较清晰的中药图片包括饮片和植物,让学生们知道该药来源于什么植物,来源于它的哪个部位。让同学们在视觉上有个直观的认识,并能和自己已知的对应起来,同时我们还开设了中药实验课,他们在实验室里可以去摸去尝那些中药饮片,就是让同学们能看看一些平时在生活中没有留意或见过的中药。来增加他们学习中药的兴趣。对于方剂的学习,主要让同学们记住一些重点的方的组成和主治证,记组成时除了可以给他们提供方歌外,还给他们讲一些比较简单的趣味记忆,如麻黄汤可用"干妈贵姓"记。也鼓励同学们自己编一些适合自己记忆的趣记。

2.3针灸、拔罐是同学们都熟悉的中医知识的一部分,他们对于针灸学的学习也充满了兴趣,在课堂上主要讲些理论知识,常用的重点的穴位。针灸实验课是学生们比较乐道的课程,同学们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在实验课中同学们会切实体会针灸的感觉,同时还会学会拔罐。这让同学们很有成就感,自己切实掌握到了一门"手艺"。有时课程已经结束,学生们的激情还在继续,我们学校还办了推拿按摩班,来让这些"意犹未尽"的学生们得以继续"深造"。


临床医学学位教育问题分析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征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的试行建立在医学硕士、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实践基础之上,因此弄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医学科学学位之间的关联与差异,是把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特征的前提。由于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论文形式以及授予标准上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现以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与医学科学硕士学位作如下比较。如表1所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具有技能性(职业背景)和过程性特征。所谓技能性是指培养内容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侧重于从事临床医师这一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所谓过程性是指临床技能培养要求二级学科轮转的过程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有严格的考评记录和考核指标,强调培养过程的整体优化和培养内容的系统整合。同时专业学位不可越级申请,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在职人员也必须按级申请。

二、实施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不同培养途径与同一标准的关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对象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和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在职医师,这两种对象的培养途径各异,但要按同一标准授予同一学位。经比较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核标准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考核标准在具体病种和数量要求上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势必导致同一学位而非同一标准。解决这一殊途同归的关键在于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对培养内容细化分解和把握培养过程,采取差什么补什么的方法,力求培养内容的大同小异。同时通过环节考评、阶段考核等手段对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以达到培养内容的系统整合和培养过程的整体优化,确保不同培养途径所授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达到同一标准。

2.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医学硕士学科专业授权点的关系

根据专业学位的定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是指临床医师这一职业背景的学位,它与医学硕士学科专业授权点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其联系在于医学硕士学科专业授权点是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这一专业学位人才的学科基础;区别在于医学硕士学科授权点是指该学科专业有招收硕士生和授予该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的权力,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内涵和范围均超过硕士学位授权点,它是指一种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授予权,并没有限定是哪些临床医学的学科专业,即覆盖整个临床医学学科,这为学校自主办学提供了空间。但学校在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时,必须优先考虑已有的硕士学科专业点,同时可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科基础和指导教师的情况,通过一定的申报审批程序,在非硕士学科专业授权点的临床学科开展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的教育培养工作。

3.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临床医学培养基地建设的关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是以临床技能为主要培养内容,因此必要的临床资源、人力资源(指导教师)是培养工作的首要条件,为保证临床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条件,在调整挖掘现有临床资源的基础上,应积极利用社会医学教育资源与高水平医院(如教学医院)联合,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基地,实现临床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扩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开辟和建设基地。同时应制订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使基地建设水平能符合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临床病人为具体对象,当今社会倡导以人为本,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学生在病人身上“实习”的机会锐减。因此,建设临床模拟教学实验室,提供反复无创伤训练平台,利用模拟仿真环境和高端模拟产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满足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培训和考核的双重需要。

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临床医学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重心势必向临床技能水平转移,于是有人担心会影响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水平。如何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是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对传统学科建设观念的挑战。笔者认为,一要转变观念,将衡量学科建设水平的传统指标和重心进行调整,在要求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论文档次的同时,将临床诊疗技能水平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事实上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本身是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要允许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医学科研学位在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并存,临床医学有很多的基础理论需要探索,许多疑难杂症需要研究,要成为一个高水平的临床医师,不仅要掌握现有的诊疗技能,还要有自己的诊疗特色和技术创新,这些基础研究,需要临床医师的参与和指导。加之临床医学学科的特点,临床科室、教研室、研究室平行并存的体制使临床学科基础应用研究形成自己的运行机制和研究风格,成为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基地。临床学科人才队伍结构既需要高层次的临床医师,也需要高级基础应用研究专门人才。三是落实双学位制度,一方面对一些已经接受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录取的研究生,如考生学有余力可进行科学论文的培养,合格者获双学位,即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另一方面在人事制度上给予政策配套,如学科带头人必须是双学位获得者。上述措施对学科建设将起到调控和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带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内涵建设,两者之间是协调统一的。


临床医学专科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尤其对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院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提高就业率,对临床医学专科教学进行改革,摸索出一条i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订单式选修科教学的新路子。

一、确定订单式特色教学模式

我们通过向全省医疗单位和学生家长进行医疗需求的调查,对学生家庭所在地区的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需求情况、学生本人的就业意向调查,到嘉兴五县二区卫生局及人民医院进行医疗状况调查,此外对我院两所附属医院、六所教学医院的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进行现有医务人员年龄结构、职称职务、医院主要开展的业务项目、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摸底。发现临床医学大专生要进入县市级医院医疗科室有很大难度,而县级医院及以下基层单位小科,特别是医技科室专业人才奇缺,本科生不愿去,中专生进不去.我们认为这些科室可作为专科生的就业方向。但医院对需求的人员要求较高,要求动手能力强、并有一技之长,人院后能立即上岗独立开展工作。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为适应医疗事业的发展要求,我院决定开展选修特色教学。采用“基本专业教学 x”的教学模式。“基本专业教学”就是在“三基”教学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基层医院所必须掌握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所谓“x”就是加强选修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根据学生志愿及附属医院医技科室教学资源,我们开设了病理、超声、放射、麻醉、眼科、耳鼻咽喉、骨科、皮肤科、康复、心电图等八至十个选修特色教学课程。开展三年来,先后有三百四十一位临床专业学生参加。

二、实施订单式特色教学措施

第一学年完成公共基础和医学基础课教学的同时,由学校向学生家长发函调查当地人才需求情况。第二学年在学i临床基础课和i临床专业课同时,进行一个月的临床教学实习。然后学生利用周六参加自己选修的学科学习和见习。

教学由附属医院的科主任承担,实习采用导师制。生产实习阶段加强选修科实习,既有理论考又有操作考,高标准严要求。其教学流程如表1。

三、初尝订单式特色教学成果

通过三年实践,开设选修课程后学生学习方向目标明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充分挖掘附属医院教学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需求。2004年毕业生按教育厅公布到8月底的首次就业率,全省临床专业专科平均为4o.86 ,我院平均为54.58 。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全省平均就业率的13.72个百分点。我院自开展特色选修科以来,二届毕业生(每年至1o月底)就业率统计,2003年临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3.76 。2004年就业率达到63.21 。其中参加选修科特色教学的学生的就业率与未参加选修科学生就业情况统计(p值

我们选修科所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快速适应就业单位岗位要求的能力,在就业竞争上明显地占有优势。从表上所述,病理、放射、麻醉就业率比较高,而耳鼻咽喉就业率相对偏低,有待于调整,开设特色选修科必须适应社会需求。

四、订单式特色教学培养工作的体会

1.以订单式培养临床医学生,使临床大专生既具备必须的专业水平.同时又熟练掌握一门专科的知识与技能,如病理选修科学生在生产实习后便取得技术员上岗证,分配到医院马上便上岗操作,各医院争着聘用,供不应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深受家长及社会好评。

2.把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和临床水平,又大大提高了学生选修科的知识面。增加了各大中型医院医技科室技术员及中小医院小科的人才培养途径。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具有一技之长。符合实用型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目前还继续在试行中。初步实践表明,它既能解决医疗市场的需求.又能较好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难题。我们认为临床医学专科的这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

临床实践教学变“灌输”式的教育为“启发引导式”的教育。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上尝试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间见习教学模式。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做好相关内容的预习。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临床医生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1.1临床教学病历讨论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病例讨论,并注意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内容。通过学生预先准备,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最后教师针对病例特点及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认识。这种转换是学生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从机械性学习向思考性学习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1.2通过“临床路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临床路径”是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并缩短疗程、降低成本[2]。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应熟悉和掌握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患者入院后应采取的主要诊疗活动,重点医嘱(包括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及病程记录等。使学生主动建立临床动态思维,对学生医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保障临床教学质量

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共有1500张床位,病源丰富,可以满足本专业临床见习与实习的需求,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中西医临床人才提供了临床实践的基本保障。目前本专业还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为我院的临床教学培训基地,为本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撑。使学生快速地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临床实践教学与临床思维培养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收集全部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实践的启发、引导,逐步建立用一种疾病解释多种临床表现的一元化疾病原则;用最新的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疾病;先器质性疾病,后功能性疾病;优先考虑可治性疾病,再考虑不可治疾病等临床诊断原则[3]。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和运用临床思维的能力。

3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目标,让学生经历选题、文献检索、课题设计、如何进行课题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分析、课题具体实施和总结等具体科研步骤。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提倡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逐步加强科研实践能力[4]。

4渗透人文社会科学思想

在学生进入临床前夕,邀请知名医学专家相继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实习医生”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开展医、患沟通模拟,让学生进行“医”、“患”角色的扮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宗旨。通过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培养本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塑造完善的人格和健全的个性,通过人文素养的内化过程,学会从一个更富有人性意义的层面上来理解医学的意义,学会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和社会责任[5]。

5加强临床技能考核

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自2010年起,在毕业论文答辩的基础上,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增加临床技能考核,参照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核方式,对2010~2011届434名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2011届总评成绩高于2010届,2011届普通本科生平均成绩较2010届提高了1.44分,2011届专升本平均成绩较2010届提高了2.04分,同届毕业生专升本学生考核成绩高于普通本科生。虽然该考核方式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但加强临床技能考核,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以考促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3 总结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训练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医学人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6]。

通过初步实践,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思维训练与科研训练,渗透医学人文教育”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加深对实践的认识,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更加重视学生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强调临床实践和临床思维并重。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锻炼了临床思维,提高了人文素质,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践。


对临床医学生实习前教育的研究


一、实习前教育的内容

1.专业思想教育

首先强调临床实习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重要性,明确实习的作用、目的和要求。学习实习计划和实纲,教育学生在实习中要做到“三心”与“六勤”。“三心”,一是虚心:在实习过程中要虚心向老师求教,这样才能学到新知识、新技术。二是细心:医疗操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三是要热心:待人要热心,与医院带教老师、患者和睦相处,便于开展实习。“六勤”,即眼勤、耳勤、脑勤、口勤、手勤、腿勤。实习期间学生要多看、多听、多思、多问、多动手、多跑腿,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请教,并将老师的解疑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才能丰富临床经验。此外,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书写管理规定》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通过一些医生及实习生在行医过程中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实例,教育学生要树立安全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在临床实习的中后期,学生面临就业和专升本考试等压力,部分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或复习迎考,无心顾及临床实习。因此,在实习前教育中,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和《实习生守则》,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圆满完成临床实习任务。指导学生在实习时通过临床病例来复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临床实习对参加专升本考试和就业考试也是大有益处的。在实习中后期,我校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把学生四处求职变为集中有序的求职,客观上保证了学生有效的实习时间。另外,我校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进行考前指导,减少学生自己复习的盲目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花在临床实习上。

2.强化临床技能培训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在实习前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临床医生的体验,缩小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培训内容如下:①我校有中央财政支持的临床实训基地,内有先进的实验模型和仿真教具,如急救复苏模拟人、心肺听诊电子模型、综合模拟人及模拟手术室等。在实训基地,老师利用实验模型先进行示教,然后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老师根据训练情况进行纠错和指导,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②收集临床上常见的典型病例,制作成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③实习之前进行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6]。第一站是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病史采集是给学生一个简要病史,如“男性,71岁,进行性排尿困难3年,加重2天”。要求学生围绕以上主诉,按住院病历要求将如何询问病人病史的内容写在答卷上。病例分析是给学生一份病史摘要,要求学生完成病历书写,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生育史、月经史、家族史,并做出初步诊断,写出诊断依据。第二站是基本技能操作,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的各项基本技能操作,如胸腔穿刺术,心电图操作,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常用手术器械识别及使用,手术基本操作,伤口换药、拆线,心肺复苏,等等。第三站是体格检查,包括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检查头颈部、锁骨上淋巴结,鼻腔、扁桃体、甲状腺的检查,心、肺、胸廓、腹部的体格检查,生理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的检查,等等。第四站是辅助检查结果的判断。通过多媒体显示x线拍片、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要求学生做出初步判断,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给予学生一个总成绩。对成绩不合格者,需再次强化训练,补考通过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

二、实习前教育的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前教育后,立刻进入临床实习。从医院带教老师反馈的信息来看,实习前教育非常必要。通过实习前教育,(1)学生能够严格遵守医院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做到有事书面请假,便于医院和学校掌握学生动向,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2)学生注重与实习带教老师、病人的关系,听从老师的指导与安排,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急患者之所急、帮患者之所需,赢得了带教老师的信任,取得了病人的配合,得到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了实习质量。在3届浙江省大学生医学竞赛中,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生共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第三届大学生 医学竞赛的临床技能考核环节,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2支参赛队伍在全省本、专科学校的3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分别取得第一和第四名的好成绩;(3)学生能够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树立了医疗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防止各种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4)学生临床技能掌握较好,到医院后带教老师比较放手,学生的临床操作机会明显增多;(5)提高了临床实习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会。近三年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4.67%、98.66%、96.26%;(6)提高了学校的声誉。每一批学生到医院实习,医院领导和带教老师都将本届学生与历届学生、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比较,例如从医德医风、行为规范、法律修养到临床技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实习质量,而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声誉。总之,实习前教育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工作,是保证和提高实习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