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课程学习总结汇总十篇-9游会

it课程学习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7 21:35:35

it课程学习总结

it课程学习总结篇(1)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it行业需要大量精通专业知识并具备良好交际能力的复合型it人才。英语是it行业的行业语言,英语技能是it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高职高专it英语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it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it英语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改善教学过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it英语基本语言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it人才的需求。

行动导向教学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并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指以行为或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其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更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和技能。行动导向教学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本文以行为导向教学为理论基础,分析适合高职it英语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教学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这里的行动是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行动导向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过程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而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教学一般不强调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而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目前,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等,这些教学法都强调教师指导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行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it英语教学方法

it职业英语是高职高专软件、网络、电子、通信等计算机类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it职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电话沟通,进行商务交流,解答常见的技术咨询,阅读it英语文章,收发商务信函等。针对it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中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教师将授课内容融入项目中,指导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是设计、实施、评价的主体,教师则充当指导者和提供咨询者的角色,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共同协作、创造性的活动过程。通过项目的进行,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技能,也能学习新的技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好项目。it职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指导,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结合it企业的实际工作和业务设计适合高职学生特点和it职业英语课程的项目。如新软件产品是it英语教学中设计的项目之一。(1)教师布置项目,学生自由分组,每组6-8人。教师引导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细化项目,将此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制订计划。下表为细化的项目表。

表一 新软件产品项目教学表

(2)制订计划。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细化的项目,分配个组员的角色和任务,并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呈现教学成果。(3)实施项目。学生按照所分配的角色和任务,按步骤完成项目,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成果展示。(4)反馈和评价。学习成果展示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和组际互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小组的团体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通过完成项目,学生犹如置身真实的it工作环境中,熟悉了工作流程,有效地提升了关键职业能力。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情境教学法的一种,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教学方法。在角色扮演法的运用中,教师要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材料,创设情境,划分角色;表演展示前,教师可选择与程度较好的一组同学一起表演作为范例;表演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并做出点评。

it英语课程的商务对话部分,多采用此教学法,例如在first day at work一单元中,可以让学生扮演frank、前台、同事、经理等角色,模拟frank第一天到it企业报到的情景。下表为根据教材中对话内容设计的frank和前台lily的角色卡。学生通过大量的角色扮演,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提高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

表二 frank和lily的角色卡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通过职业活动中典型化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1)在准备阶段,教师根据it英语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详细描述相关背景知识,并设计矛盾冲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2)在实施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自由讨论。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3)在总结阶段,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新颖独特见解,指出讨论中的问题和不足。

it英语课程的email写作部分,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选择it企业中典型的email的案例,通过分析比较案例,学生掌握email的写作方法。同时,教师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it企业的实际,每个单元都设计一个案例。下表为依据第五单元“with customers”设计的因运输和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客户投诉的案例,要求学生以会议形式讨论如何处理客户投诉,并在讨论后给客户写道歉信。在案例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表三 客户投诉案例

4.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在交际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的任务(也就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设置任务”、“准备任务”、“实践任务”、“总结评估”四个步骤。例如在课文“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components”的学习中,就采用了任务教学法。(1)课前一周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讲师的身份向听众讲解电脑的基本元件。(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讲稿和ppt。(3)课堂上,各组进行展示,有些组的学生甚至带来了旧电脑中的电脑元件,如cpu、内存条等,并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中的键盘、鼠标、话筒等设备作为演讲中的展示道具。通过展示,学生不仅掌握了电脑元件的英文术语,而且描述了各元件的功能。学生通过观看其他组的演示可获得启示,调整本组的演讲。(4)全部展示完毕后,教师组织讨论并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通过串讲课文,总结和回顾知识点,即可达到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实践证明,任务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体验成功,认识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在真实和模拟的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将其内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四、基于行动导向的评价体系

随着高职英语课程改革,it职业英语逐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过程,学生参与到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任务的实施、学习成果的评价中。it职业英语课程的评价模式要由单一的笔试考核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即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

1.评价方式

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it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跟踪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和自主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档案,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和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在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励学生不断反思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和完善学习行为。终结性评价要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形式,真实全面地考评学生的it英语学习情况。

2.评价标准

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封闭式”学习任务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开放式”的学习任务则采用多元评价标准。

3.评价主体

教师、学生个体和学生团体都是评价的主体,要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结果兼顾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际互评和教师评价。

同时,教师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应以积极的正面评价为主,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总之,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评价应注重考核学生的it职业英语的实用能力,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建立全方位、有效激励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必要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索,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it职业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廷友.项目教学法及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it课程学习总结篇(2)

1.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状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普遍把动机看作第二语言学习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order有一句名言:“有了动机,能学好一切。”事实上,过去三十多年来,动机问题在国外应用语言学备受关注。国外动机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不断地提出并完善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理论和模型,如gardner,schmidt,tremblay,dornyei等。但是这些理论都是基于国外背景的。同时,国内的动机研究对象大多局限于本科院校这一层次,如高一虹、文秋芳等。可以说,有关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对非英语专业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空白。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类型,其教学模式、学生类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本文在基于国内外大量学习动机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拟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现状进行调查,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方法。下面的调查分析是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15个非英语专业的2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出的结果。

表一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类型的调查分析

注释:m1=我学习英语是为了顺利通过学校的英语考试并获取毕业证书;m2=我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我的专业;m3=我学习英语是为了拿到a、b级以及四六级英语证书;m4=我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m5=我学习英语是为了出国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m6=学好英语对我很重要,因为它是当今社会非常有用的交流工具;m7=学好英语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m8=我学习英语是完全出于对英语的兴趣;m9=我很想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及人民;m10=我想移民到说英语的国家,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由上表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以工具型动机为主体。其中,提高自我竞争力的动机占据首位,这主要是由于英语作为国际性的工作语言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其次,学生认为学好英语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定位是工作导向,而不是像本科院校的学生继续深造或是出国留学。从以上两点分析,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关键是高职的公共英语到底如何在教学内容上适应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表二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调查

注释:m 11=学习英语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m 12=我非常喜欢学英语;m 13=我打算尽可能多地学英语;m 14=在英语课上,我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回答问题; m 15=在英语课上,如果遇到我不懂的问题,我会立即问老师;m 16=在英语课上,我总是积极地思考所学到的知识;m 17=做英语作业时,我会非常认真地、独立地完成;m 18=当老师把英语作业发下来的时候,我总会重写,并把错误改正过来;m 19=如果由我来决定是否上英语课,我肯定会选择上英语课;m 20=如果在学校有英语俱乐部,我会非常乐意参加;m 21=如果我有机会去看英语电影,我一定会去;m 22=如果我认识学校里的英语外教,我会尽可能地找机会和他们说英语。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总体的英语学习现状不是很理想。文科学生由于专业和英语有一定的联系,学习动机略高于理科学生。但总体上二者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it职业英语课程体系框架

现笔者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华建软件学院的it职业英语模块为例,分析高职公共英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其总的宗旨是:与专业一体,构建“英语 专业”的it职业英语的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1)工作任务

本课程主要为软硬件开发人员、网络与通信类从业人员、j9九游会的技术支持人员、多媒体设计人员、it行业的行政、市场和客服人员服务,所以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为办公室、会展厅、客服热线接线处、机房、研发部等。为适应上述岗位需求设置it职业英语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具体如表三。

表三高职it职业英语工作任务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应付软硬件开发、网络设计、通信维修、对外j9九游会的技术支持、it商务营销、外宾接待、对外联络等过程中遇到的英文词汇、涉外礼仪、语言交流、谈判等业务。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具备专业交际技能,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岗位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体从口头和书面交际两方面对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作出分析,具体见表四。

表四高职it职业英语课程目标

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it职业英语课程体系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自己亲身教学体验等途径,深切体会到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课程体系对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调查数据表明基于工作工程的英语教学体系对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五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调查

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后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现状调查可以看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英语学习的态度、强度及愿望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其次,随机对个别学生进行的访谈记录表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it职业英语受到了学生的肯定。

学生甲

问题:你对现在上课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吗?

回答:比以前感兴趣。因为我觉着所学的内容和我的专业有联系,我就想把它学好。

学生乙

问题:你对现在上课所学的内容和所采取的方法有何感触?

回答:内容感觉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联系性。方法也比较注重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能力的培养。

最后,任课教师的亲身体会显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it职业英语受到了教师的好评。

教师甲: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it职业英语教学以来,从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来说,较以前有了一定得改善。学生愿意参与到与其工作密切相关的话题讨论、情境操练等课堂活动中。

教师乙: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it职业英语课程体系在单元设计、能力训练和内容安排上都有很大的内在联系性。结构紧密,逻辑严密。

4.小结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符合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培养高职应用性人才需求的。如何做到公共英语和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进行更紧密、更合理的结合,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彭颖.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it课程学习总结篇(3)

一、充分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工作

(一)精心选择试卷和限时训练量,确保质量

每次布置的训练我肯定是自己亲自先做过一遍的。我甚至会预先告诉学生试卷的难度情况,有时可以激发他们去获得较高的分值,有时提醒他们将面临较难试卷的考验。

(二)仔细观察学生考试或训练的过程

我一直倾向于在课堂时间内指导学生训练,课后的英语作业的效果教师都是有同感的。每次我全程观察和关注学生的状态。我总和学生说,虽然我很忙,但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很专注的,我专注于他们的做题状态和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在这些现象和他们的每次考试成绩之间发现一些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当然在学生做训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状态还是需要我及时制止并加以正确引导的。如: 为了获取好看的分数或懒得动脑,交头接耳、眼睛斜视、翻阅词典或书籍等。

(三)认真批改试卷并发现学生的困难

在这种优势下,我在试卷批改方面应该比一些教师要多。我有作业布置必须有作业批改的,并且是及时地。阅卷方式有以下几种: 运用答题卡,批出分数,研究电脑提供的数据信息; 手工批改,运用标记法批注可以比较容易看出一道题目的错误率的高低; 学生互批后,用答题卡在学生中统计好错误集中的题目; 作文的批改耗时,但是认真选题后,把一次作文练习的功能放大到极致。先批改分类,面批部分提出修改意见或引导学生注意几个存在问题,选出优秀习作课堂展示。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楚每道题的错误率和学生的失分原因,在试卷评讲时要了解哪些题目是全班学生的普遍现象,哪那些题目是全班学生的个别现象。

( 四)讲评前分析数据,提高试卷讲评课效率

1、分析学生需求,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

2、试卷的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 平均分、各题得分率、分数段、最高/底分等) 。

二、讲评中优化讲评过程,提高讲评效率

一般讲评课先导入,评价试卷,分析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忌: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讲评试卷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问答式讲评( 师—生 生—师 生—生) 。

(二)讨论式讲评( 展示思维过程、暴露思维误区) 。

(三)文章标题( title) 的讲评( ( 生) 说明答案,陈述理由) ,暴露思维误区( 如: 过渡概括、以偏概全等) 。

(四)师生分析语篇,分段概括( 分清facts /details; general /specific 等) ,然后师生一起分析: 文章的标题的特点应该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归纳总结其特点: 概括性、针对性、醒目性。

(五)拓展式讲评( 分类、对比、归纳、联想) 形成知识网络、总结语言规律。

例如: —how long will it be ______ we meet again?

—it all depends.

a. when b. before c. until d. that

[答案: b]

it will be three years he comes back home.

it is / has been five years he came back.

it was in the morning he reached the town.

it was morning he arrived at the city.

it was not he returned that i started to leave here.

翻译: 1、过不了多久他就会返回学校。2、他离开家已经整整一年了。

三、讲评后及时巩固消化,注重总结反思

(一)精心设计补偿练习( 主要是语言知识题和微技能训练题) 。在设计补偿练习时,教师不妨发挥一下创造性,将原来的考题改换下形式。可以是变式训练( 变换语境、变换结构、变换练习形式) 。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扩大讲评的效果。

例如: —what did the girl come to your house for?

—she wanted to borrow a book, she has never read _______ before.

a. one b. the one c. what d. that

[答案: a]

拓展: going to unversity was an unforgettable moment _______ i will always treasure.

a. that b. what c. it d. one

[答案: d]

(二)整理消化讲评内容。1、归类整理错题; 2、积累语言知识( 课外词汇、重要短语、精彩句子等) ; 3、重温经典语篇完形和阅读等。

(三)总结反思考试得失特别是阶段性大型考试。总结学习

目标有没有实现。学习过程,比如: 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还是不是存在问题,学习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今后如何改进? 因为高考前,学生总习惯于回顾复习一下以前做过的试卷,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但是要把平时所有的试卷都积攒起来那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要求学生养成建立错误档案的习惯。

总之,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复习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课前课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一节高三试题讲评课才会让学生记忆犹新,信心百倍,高三的教学效益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it课程学习总结篇(4)

1研究背景

走在美丽的校园里,常常会看到绿化带上有食品袋、包装盒、烟蒂等杂物,觉得非常不和谐;路上学生们隐约传入耳中的对话中夹杂着的脏话,让人感到不够美。尽管实验室门口挂着“不许带食物进实验室”的条幅,尽管老师一次次都说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但学生每次实验课下课后,实验室内总有饮料瓶、食品袋留在计算机键盘旁。还有的学生毕业后要出国留学,请老师写推荐信、翻译资料等,离校时连给老师道声“感谢”,说句“再见”都没有。

在送新生报到的家长队列中,还有为十八九岁的儿子掉眼泪的妈妈。她恨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却不知道自己无形中阻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大学同住一个宿舍,有人不会打扫卫生,也有人不愿打扫卫生,不懂得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生活常识和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

学生在大学的it专业学习四年后,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很多企业培训新员工的课程包括商务礼仪、有效沟通、9游会的文化等内容[1]。如果从小学到大学,一个人整整接受了十五六年的教育(没有加上幼儿园教育),连基本的行为方式和接人待物的礼仪都不懂,只是一个“工匠”,不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抱负和坚定信念的社会新生活开创者,就背离了教书育人为君子、成圣贤的根本宗旨。这是值得反省和深思的。

本文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普遍存在有悖基本哲学常识的现象。谁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逃课、不做课后学习功课、考试抄袭、毕业设计蒙混过关、总想轻松拿到毕业证书等做法和想法,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本身就流露出想吃“免费午餐”的思维方式。反过来看,这样的it专业大学生到社会后,用人单位还会觉得你达到了大学生应有的水平吗?你轻松拿到的文凭别人还会再相信吗?这一现象对那些认真对待学习生活,塑造自身良好素质的大学生们也是一种不公平。

事实上,我国适龄青年中只有23%左右的人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应该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未来社会新生活建设者中的栋梁。尤其在目前的社会中,样样事情都离不开it,社会的运转业已依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之上了。所以,it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乎一个民族的兴旺。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志向情趣抱负、文化品位、思维方式和生活工作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教与不教,正确的教与错误的教,最终结果差异巨大。所以,大学it人才培养必须包含、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2以不教示教

国外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是以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归纳总结的渗透式教育方法为代表,即以“不教示教”,以音乐、体育、艺术、与企业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2]。渗透式教育以圣贤教育为主,倡导博爱、社会责任;不仅关注个人的幸福,还关注子孙后代的幸福,关注整个人类的福祉和命运。

我们应该采用开放的教育思路与手段,将寓教于乐的形式和目前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相结合,弥补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丰富业余体育和文化生活,成立文体俱乐部,构建既具有健身性和文化性,又有机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大学生文体生活方式。把传统的文体活动,如合唱团、吹笛子、拉二胡、弹琵琶、戏剧节等,以及武术中的太极拳、太极剑和舞龙舞狮运动,还有具有时代特征的野外拓展运动,如轮滑、飞盘运动、木球运动、定向运动、体育舞蹈等新兴项目开展起来,作为学生修身、健体、养心的主要训练手段。特别是野外拓展运动课程,是集体育、教育、心理、植物、动物、地质、地理、旅游、探险、法律等众多学科于一身的新型户外运动项目,值得推广。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先行后知”、“边行边知”、“愈怕愈行”等体验式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为主的单纯文体教育模式,让学生愉快、积极、刺激地参与,在大自然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领悟道理。野外素质拓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许多生存技能,挖掘自身潜能,还可以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等人文知识和技能。师生共同参与这些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以“不教示教”的方法之一。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在推动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文体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创建校园文体生活氛围,是实施it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课外文体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另一个方式,是在it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在it专业大学生人文价值观培养中起到春雨润物细无声,以及习惯成自然、每日三省、水到渠成的作用。如欧美的it专业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人文教育始终贯穿于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作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我们连续3年选用美国影印版教材《computing essentials》,该教材每章都有讨论it涉及的社会、法律和伦理、自身身心健康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分析it带来的法律、道德和社会、生态环境、人身安全等问题,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it发展与人民生活、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这使学生从技术里跳出来,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it,思考技术发展方向等人文的深层次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大学普遍为it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更与我们不同。该课程的学时量大,涵盖人文知识范围宽泛。如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时占到大学总课时的50%,常青藤学校中最少的通识教育课时也占到了总课时的20%。内容包括各种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观;世界历史文化(如读《古兰经》);美国文化;科学核心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等[3]。因此,通识教育使it专业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而不只是提高it技术技能。迄今为止,为什么计算机界的最高奖项――图灵奖都被外国人拿去?我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还有一个现象,是it职业伦理教育的差别。发达国家的职业伦理教育已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近代职业伦理十分活跃与繁荣。如医学伦理、生命伦理、基因工程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经济伦理、企业伦理、政治伦理、国际关系伦理、家庭伦理、媒体伦理、计算机伦理、网络伦理、工程伦理[4]等。从理论上划分,职业伦理教育可以分为哲学层面的伦理理论教育和具体的职业伦理规范(又称为职业操守)教育,是“道”与“器”的关系。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各自有独立的研究内容。

但我国的工程类伦理教育还不是很普及。如我国教育部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大纲中规定必须开设的计算机伦理、信息伦理或网络伦理等课程[5],到现在还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仍然没有普及。而英美等国的大学中都有计算机与社会责任,计算机与社会,软件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哲学、科学和技术这样的研究中心。在谷歌上用关键词“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file type:pdf”搜索,获得约1 070 000条结果;用“职业伦理教育”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查找,1999年至今的文档总共只有记录13条。可见伦理教育在国内外受关注的程度有多么大的差别。

3走出校园,认识生活

做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与人相处很融洽的人;做一个有抱负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it人才教育的真正目的。据我们观察,凡是在学校参与了社会企业兼职的学生,各方面都显得成熟一些,人际交往礼仪也好很多,毕业就职也顺利得多。只在学校不出门的学生,大多很害羞,不善与人沟通,就业较困难,而且适应新生活环境能力也弱。所以,鼓励、引导学生利用暑假兼职,认识社会,学习与各种各样人沟通的技能,走进企业,走进社会,都是很好的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走进社区做志愿者,更是一个良方。因为志愿者群体整体素质比较高,而且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追求的人生目标高于一般人群,文化修养相对也高。

西方志愿者主要起源于罗马时代的博爱精神、基督教的宗教责任及救赎。志愿者活动可以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帮助带给社会的同时,也接受了爱心、感恩教育,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崇的教

育理念。参加社会上的志愿者活动,结交这样的朋友,对it专业大学生来说终生受益。同时,学生走入社会,审视自己,也可以为将来的it职业发展选定目标,促进学生早日转变学生身份观念,朝职业化人士身份转变。

4结论

我们认为,从社会的宏观文化环境,到学校的it职业伦理教育和文、体、艺、户外、社区等多元化的渗透模式,再到微观课堂中的人文与技术内容融合,都需要探索和构建一套灵活适当的人文教育体系和模式。这可以为it人才成长提供开放的空间,为塑造一个有社会责任、能够关注人类未来和具备诚实、可靠、笃信、责任心、仁爱等人类基本价值观[6]的it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

目前,各行各业都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执照认证制度和体系,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还须在it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微软用户行业职业道德信誉度监督、职业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开放性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与社会开展多层次合作,大力发展网络教育,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it人才。

参考文献:

[1] 查建中,何永汕.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龚志宏. 西方高校渗透式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探索, 2006(2):139-141.

[3] 郭斌. 通识教育师生谈(14):名著工程与美国的通识教育[eb/ol]. (2007-05-18)[2010-09-16]. fudan.edu. cn/tsjy/article.php?id=120.

[4] terrell ward bynum, simon rogerson. computer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m]. wiley-blackwell, 2003.

[5]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0-147.

[6] anderson, ronald e, d johnson, et al. acm code of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2(35):94-99.

training of human art for it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feng jixuan

it课程学习总结篇(5)

1. 导学案的复习回顾

导学案的内容不仅要包涵整个课堂教学,还应该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也融入其中,增加一些必要的task,也可以将整个课堂内容和复习内容编写为:section a(1), section a (2),section b 和self-check。section a是整个导案的基础词汇学习和引子,section b是导学案课本知识的延伸,而self-check是对整个课堂的回顾和总结。

2. 常用导学案设计模板

2.1翻译导学案设计

翻译导学案设计遵循的原则是:难度事宜,尽量涵盖该单元所学的语法要点和词汇,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例如:

1. 他叫什么名字?他的名字叫bill。

2. 你现在要去哪里?我正要去我奶奶家。(考查现在进行时)

这些翻译是生活中经常遇见或用到的句子,因此学生在进行翻译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代入,而且这些翻译句子可以将单元中需要注意的词组如:nice to meet you, glad to meet you等让学生们熟知并掌握和应用。

2.2复习课的导学案

复习课的导学案主要涵盖该单元所学习的词组、语法和句子,并能够对要点和难点准备划分。复习课的导学案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所学的难点和要点,并能够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总结和应用。

作文话题中常用的语法句式:

1)介绍一个流程时(first, ... second, ... third, ... 或first ... then ... next ... finally ...)

2)表达你喜欢吃的食物――汉堡、热狗、果汁

3)现在进行时的标志:now, listen, look, at the moment等。

4)我的梦想(虚拟语气的使用)

5)表示好处:it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it does us a lot of good; it benefits us quite a lot; it is beneficial to us.

6)表示重要、必要、困难、方便、可能等,如: it is important(necessary,difficult,convenient, possible) for sb. to do sth.; we think it necessary to do sth.;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it is important for him to learn english.

3. 导学案遵循的原则

3.1课时化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必须紧扣课时进行展开,一方面要对课堂的进度进行合理编排和把握,控制好课堂内容的质和量,另一方面还需要使导学案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和效率原则。

3.2方法性原则

英语学习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思路的,盲目学习不仅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同时还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注意将一些词汇学习技巧、解题思路等融入到导学案当中,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例如,在讲解英语语法过去式时,首先让学生掌握英语过去时常见的词语,如yesterday, last week, three years ago, in 1999等,然后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例:in the l600’s, travelers from europe brought (bring) back diamonds from india. (6a 2000上)

she went (go) there yesterday.

this is the story told (tell) by my friend yesterday.

对于英语过去时的讲解,可以结合一般进行时以及将来时等多方面对比讲解,然后再通过一些技巧性讲解,通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关士伟,臧淑梅. 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 教育探索, 2005(08).

it课程学习总结篇(6)

为了对大学生it英语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准确把握其发展形势,由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外语系开展的“学院转型期软件系大学生的it英语学习实验对策与研究”,在2009级软件专业专科生中,组织了5个班,对共208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深入学习指导和调查,并且专门设计了针对这些学生的“it英语教学实验调查分析”,内容共10项,涉及该课程的层次和性质设置与时间安排、教材内容和作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推动因素、课堂练习方式、兴趣与收获等方面。

调查统计表 (统计时间:2010-05-23)

本课程实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文的形式,用地道的英语从计算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软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融当代必备的两大技能――计算机和英语于一体,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1]

本课程教材由我院外语系集中有经验的教师组成专门的教材编写组按照it专业知识的涉及面由浅入深地用英语编写,并得到软件系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经过英语外籍教师全文审核。在教学手段上,着重英语长难句的分析讲解和英汉对译,并将英语写长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熟悉了解常用的英文表述方式上,充分利用语言被动输入,通过有效的写作指导,转化成为有需要的目的服务的主动语言输入。同时也应当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和录像等让学生接受更加形象化的教育,帮助他们加强理解和记忆。[2]

本课的程实验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常用it英语词汇和术语、了解it英语常用词汇的构词法(常用的前缀、后缀)、熟悉常用的it英语术语的缩写、了解it英语科技文章的语法和语言特点、较顺畅地阅读有关it技术方面的文章并理解其大意、浏览有关英文网站并查询所需资料、用英文规范写作并达到一般应用程度、以写促学并合格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下面从教师的角度评价该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it英语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学习动力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肩负21世纪中华民族振兴的重任,他们的责任意识自然成为老师们评价的重要内容。调查表明,老师们认为现在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面对老师在讲座中的提问:“你毕业后的目标是什么?”举手回答的大学生都异曲同工地答道:“挣钱!”或“money!”、“make money!”说明他们过于注重自我,把体现劳动价值、为社会作贡献简单地归纳为金钱标准。结果必将是:在涉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时,总是过于强调个人利益。这与他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是不相符的。[3]

调查显示,任课老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在it英语学习上主要依赖中学的学习基础,“非常努力”或“比较努力”的学生为数不多,约占10%;对这部分大学生刻苦学习的目的和动力,老师们认为主要是当前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们懂得社会竞争的激烈,关注自我,渴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为将来就业获得更多竞争筹码,赢得事业发展的主动权。正是这种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才使大学校园的学习气氛生机勃勃。老师们也认为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及“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在老师们看来,如今的大学生已完全充满新时代的气息,与市场经济接轨,通过互联网联通全球,当然应该努力学习,尽力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养。[4]

在“您对it英语的学习是否感兴趣”的问题中,大多数人认为有兴趣。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面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未来就业的双重挑战,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能够注重与社会需要接轨,也较注重实际。但在具体的了解和平时与同学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通常把it和英语学习分割开来对待,相对更重视前者。同大学生们热衷于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相比,老师们认为大学生们忽视了对外语和it基础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但也有老师认为,现在一小部分大学生只是为了考试及格拿到毕业证而学习。

通过一年的学习,与老师们肯定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设定的目标是相一致的,调查显示,老师们一致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应该得到基本肯定的(总评考核成绩基本合格),认为大学生基本掌握了大学学习方法,尤其是it英语学习方法。对于造成大学生学习效果不够好的原因(考试及格率55.3%),老师们认为主要是目前的教育大环境(全民商化)、学生程度(专科)、教学设置(必修)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且在校不够努力造成的。

二、it英语学生的个性与素质的调查与思考

现代教育既要向学生传输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独特的个人魅力、崇高的理想情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骄子。在调查中,大学生们表现了自强、进取、激情、活跃、大胆、自我、片面、骄傲等特点。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老师们的眼中,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积极方面胜过消极方面,他们自强胜过自卑,进取胜过保守,激情胜过冷漠,活跃胜过拘谨,大胆胜过谨慎,这是老师们予以肯定的。但老师们同时也认为,一些消极性格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也是存在的,表现为自我胜于理智,片面胜于稳重,骄傲胜于谦虚,显然这是大学生个人性格中不足的一面。从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个性中不足的方面,有的属于不成熟性的外在表现,随着年龄的变化会有所好转,如自我和片面等;有的则反映了其自身素质上的弱点,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克服,如骄傲等。

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反映出不能自我克制,如经常上课迟到、请病事假、打瞌睡、讲话、玩手机等,他们对这些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产生厌烦甚至反感和对立。使师生传统关系逆转,丧失了起码的文明礼貌。这部分学生对大学学习性质没有突破性实质认识变化,始终停留在中小学阶段的认知教育基础上。对大学教育的方法论和专业深造学习没有很强的自学计划性和自觉执行度,使大学生学习呈现投机性和情绪化,学习目的只是为了“挣钱”。在对老师的评价方面,部分学生拒绝参与,“懒”得对老师一年来的辛勤劳动给予评价。大部分学生只是评分,不愿意给予评语鼓励或建议。部分学生对老师不公平评分,如考勤部分。部分评语也没有建设性和正确性,严重伤害了老师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输文化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清楚认识到什么是对错,什么是正误,不能因怕得罪学生就盲目地迁就学生。当然要正确引导学生,少批评多鼓励,思想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大学生处在成熟成长阶段,需要老师耐心指导,产生反作用是必然现象,如果大家都能齐心协力,则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必定会得到正常的发展。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状改变,使学生自觉学习,勤于思索,发奋努力,掌握本领,毕业后成为社会栋梁;使教师放下思想顾虑,大胆施教,积极工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针对自编教材,还应该进一步根据专科学生的特点和他们重点突出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科学修改,把学生集中反映较难理解的部分简化为适合该层次学生容易弄懂理解的部分。例如,学生反映有些专业知识连中文都还没学,更不要说英文理解了。在教学方法上,学生反映英语很枯燥,用英语学习这些专业知识更费劲,难上加难,老师如果能在教学方面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做些令他们感兴趣的互动,比如小游戏,再多些丰富语言,幽默谈吐,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单调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经过大学老师专门辅导,经过任课老师认真指导,掌握了课前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小组讨论制作通俗易懂的ppt课件的学习方法。同学们高兴地体会到,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进一步对课文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很多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对学习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向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也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因为老师允许同学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可以随意插入图片、音乐或视频,并向全班同学们用英语讲解,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使英语水平得到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也显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三、it英语学生的人生态度及专业思想的关联调查与思考

老师们根据大学生的平时表现,按调查结果比重顺序依次评价学生能够做到:孝敬父母、注重仪表、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尊敬师长、讲究卫生、诚实守信、用语文明。对同学们的在校表现,老师们均持充分的肯定态度。大学生在校谈恋爱非常普遍,通过调查,老师们认为,一致表示应该予以支持,正确引导,不可回避,否则必然违背学生意愿,影响教学情绪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您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如何”的问题中,同学们普遍认为他们都有程度大小不一的收获,对it英语这门新课程表示热情支持。调查和交谈表明,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非常实际。总的来看,他们不担心工作。这里面有家庭背景、地域优势、专业热求特点等因素。

老师们对大学生择业观作评价,同时也对大学生能力状况进行了评价。大家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才具备了择业意向趋于实际化的自身条件。现在大学生聪明能干,但也必须掌握专业技能,杜绝投机取巧。

四、it英语实验班教学的调查启示

无论是在工作或是在生活中,学习it英语和it从业人员的人生关系都很密切。

考研需要学习,考公务员和就业都需要好成绩。在大学里可以考很多证书,比如英语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四、八级,商务英语,翻译,导游,口语等级资格证书。大学毕业后,需要考更多证书,如职业英语、公共英语、出国英语证书。所以,人生始终就是学习。

英语学习必不可少。学生要独立培养学习习惯。在学会独立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学方法,这一点至关重要。一上大学,每一位大学生就必须依赖自己,不能再指望父母和老师细心的日常照顾,要独立自主。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与饮食,学会理财。最主要的是学会安排自己课后的时间,如何学习课内外书本内容、整理笔记、消化课堂知识。另外,人生不会事事顺心,随时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大学生将面对许许多多的烦恼:学习成绩问题、生活困难、情感失意,等等。只要有毅力,就能克服艰难,有恒心,就能到达理想的成功。

注重目标理想教育。目标是人生的方向,理想是前进的动力。目标明确才能战胜无聊、空虚和孤寂。脑子里装满知识,奋斗才有方向,才有直面未来的勇气。制定明确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切合实际,量体裁衣,一步一步从小目标开始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5]

最后,老师们乐观认为,虽然一年的it英语实验课程的辛勤教学没有完全达到理解的目标值,一些具体的预期细化目标的完成也远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毕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调整教材的适用水平,设定教学目标更加切合实际,使it英语教学更加适合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使学生充满信心,在it英语学习上取得更加圆满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成科,马文.中国it企业英文介绍语篇的体裁分析.科学文摘,2010,(8):29-30.

[2]张坡.以it为支撑构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考试周刊,2008,(2):59-61.

[3]贾月娥.中国it企业的cio需要“蜕变”.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21):9-10.

it课程学习总结篇(7)

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都较缓慢,高等教育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与其他地区院校相比,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院校的经费、人才、生源等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必然会进一步影响民族地区it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难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it人才的需求。如何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与信息时代相融合,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根据本课题组对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工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大理学院、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四川理工学院、西华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以及新疆农业大学等12个西部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普通院校的生源、师资和教学等的调研情况,力图从多个角度分析和发现问题,探讨相关应对策略,以提高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院校本科it人才的培养质量。

1 主要问题分析

本文所谈的it人才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也就是按照教育部的计算机专业划分标准,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多个专业的人才。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部,近年来急需大量高素质的it人才来推进西部地区发展。尽管西部地区高校it人才的培养数量在日益攀升,但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常对刚进入工作岗位的it毕业生不能迅速胜任工作不满意。随着近年我国it行业的迅猛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暴露出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培养的it人才竞争力不足,特别是软件人才缺口大和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凸显了学生就业困难与企业招聘不到可用人才的两难窘境。该问题的实质不是培养的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失衡,是高校it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的。它的原因涉及教育体制、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下面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1.1 师生质量状况较差

1.1.1 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民族地区普通院校it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普遍落后,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数量少、学历和知识层次较低、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和职业倦怠问题突出等方面。这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也将造成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1.1.2 整体生源质量低

据本课题组对西部民族地区的12个最具代表性的普通本科院校近年it专业的招生情况和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发现,这些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生源质量整体不高,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较薄弱、领悟能力差、学习效率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学生要想扎实学好多学科交叉且知识更新较快的计算机类专业显得力不从心。

1.2 专业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偏失

尽管当前计算机类专业已经在规模上快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但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内涵并未能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快速转变,因此,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大众教育主要承担者的地方高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受传统精英教育和当前重点大学的影响,目前很多民族地区普通院校的专业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主要仿照研究型大学来设置,虽也有少数院校在尝试以培养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it人才,但因高校间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趋同性过强、缺乏自我特色、与社会实际需求不一致等,或因领导与教师的观念、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而未能切实按计划进行,培养出来的学生仍然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

1.3 教学体系建设落后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还受美国“91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影响,不能解放思想,教学体系建设存在诸多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发展,造成其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本课题组对前述12个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院校教学体系情况调研发现,很多学校存在如下不足:课程设置不严谨(如未开设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缺乏面向实际工程的教学与实训以致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意义,更无法具体应用于实践;教学方法落后、教师的教学改革观念不强,教学管理保守呆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编程与开发能力普遍较低等。

2 提高民族地区普通院校it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2.1 科学制订专业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分成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3类。生源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等多方面原因决定了民族地区普通院校难以按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要求来培养人才,应定位于着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由于不同地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发展战略及优势、发展方式和途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各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科学地制订民族地区普通院校it相关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

2.1.1 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学校要找准其为社会服务的空间范畴,即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然后,根据其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it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使培养的人才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需要相对称。广西师范学院地处南宁市,由于广西的it产业比较落后,而周边珠三角地区it产业旺盛,it人才需求量大,往年计算机类毕业生主要在两广地区就业,其社会服务空间主要是“立足广西,面向泛珠三角,辐射全国”。学校需要把握该社会服务空间的区域社会发展动态和趋向,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合理与可行的人才定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1.2 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不同层次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不一样,高校之间不应盲目攀比。学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性质、服务方向、办学优势与办学条件等校情客观地进行专业定位,制订具有自身特色的满足it产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it人才,从而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在高等教育大系统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因此,根据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布局情况,民族地区普通院校应该坚持面向地方,把地方区域发展需要和行业用人需求作为it专业教育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打造民族地区高校自身学科优势与特色,才能培养和造就大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地方it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不断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实现学校和地方区域社会发展的双赢。

2.2 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下面结合笔者在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院校从事一线教学的相关经验,以及到软件企业顶岗锻炼和对it市场调研的体会与总结,谈谈对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2.2.1 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工程型和应用型的人才。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情,占全国高校总数90%以上的地方高校,包括西部民族地区普通本科院校应该以培养这类人才为己任,应切合实际转变教学观念,抛弃以前的教育模式,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培养不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it人才为目的,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2.2 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

学校要及时把握社会和行业发展动向,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向。例如,未来软件行业的热门发展方向有web与分布式应用、移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在课程的设置上,需要密切结合培养方向有所偏重有所取舍地设计课程,构建相应的课程群;学校宜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在不删减和压缩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尽量加大专业选修课比例;对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须有相应的课程设计引导和课程设计实施环节,课程设计内容应与时俱进,紧扣行业当前和将来的需要,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能迅速进入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应用提升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和吸收水平。

应注意的是,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不能任意和随意,更不能急功近利,而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且必须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否则就会导致把本科院校变成技能培训基地。

2.2.3 作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学习引导教育工作

根据本课题组对西部民族地区多个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各学校普遍没能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指导和专业思想教育,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低、专业自豪感不断下降,更谈不上对未来的职业或学习生涯有所规划,从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生活较迷茫,甚至消极,这将对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学习的引导教育非常必要。引导教育老师的选择非常关键,应该选择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对本专业与行业市场的发展动态比较了解的老师来担任,以便引导教育的具体内容能更好地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紧跟社会发展动向,学生更有目标和科学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

2.2.4 强化学生计算思维,提高编程能力

编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检验计算机类毕业生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此外,软件企业选拔人才也主要考查编程能力。我们的市场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普通院校(包括民族地区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独立编程能力普遍较低,对前述12个代表性院校的广大师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教师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上多侧重于语法等表面知识的灌输和识记,忽视对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工程项目思想的教导和训练;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编程能力和工程项目开发能力较低,在学了多门程序设计课程后到将毕业时还难以独立完成编程工作。

培养it专业学生的良好编程能力和软件设计开发能力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专业课程,特别是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上,要充分重视教会学生问题求解的思路和方法,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复杂问题与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的重点不只是编写代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算法思想与问题求解的思路,并最终形成计算思维。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偏重理论的模式,加强上机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外的程序设计和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的学习和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大量的编程实践和项目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论、在学习过程中拓展思维,逐步巩固和提高编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2.5 加强工程教育,建设实践实训平台

民族地区普通本科院校的it教育普遍仍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实践训练不足,尤其是缺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实践训练。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it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实践和工程训练。学校可以探索由教授或有工程项目经验的教师组建专业工作室,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加强工程实训教育。

开展校企合作,可聘请企业专家人校指导和参与教学,把学生送入企业,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项目实施过程,紧跟前沿技术,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掌握业界最新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有参与项目实践的机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锻炼沟通与协作精神等。

民族地区普通院校多位于偏远的中小城市,1t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有限,很难能把所有学生都送到软件企业实习和实训,需要寻找其他途径给部分学生提供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训平台。通过由专业水平较高、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创建专业工作室或实验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项目为主导开展工程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办法。

2.3 主动创造条件,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2.3.1 以实力吸引好生源

西部民族地区院校要密切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学校自身条件和特色,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想方设法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度,赢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创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区域特色品牌专业,甚至全国的特色品牌专业,以实力吸引更多优秀生源。

2.3.2 发展专升本教育

在庞大的高职学生群体中,存在不少因各种原因而未能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如高考发挥失常的、通过了三本分数线但家庭条件不允许的、贫困地区教学条件差影响学习成绩等。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求知欲旺盛,在经过高职阶段的学习后,尽管文化课基础比普通本科学生要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职业意识强。因此,发展专升本教育,既能使部分优秀高职学生有望继续深造、满足家长让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又可为西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良好生源。

2.3.3 科学地主动宣传

it课程学习总结篇(8)

1 概述

人才是国家it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it企业和人才市场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一边是it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发现有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一时技术技能的训练;②教材体系的改革难以适应it技术的发展;高校教材对实际it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仅仅在教学总纲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没有做到统一,各个学校和各个老师仍然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如何实现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1.1 目前it学历教育的现状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在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过渡的过程中,还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切换身份。其中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造成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的动手能力。结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已经具备了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其次,it学历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大学教学体系不能随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同时,大学学历教育周期长,专科三年,本科四年,无论三年还是四年时间对于it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规律是每18个月就有一次新的变革,软件行业的变革也不会超过两年。所以往往造成这样一个现象:大学四年学到的某些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为了找到工作,必须重新学习当前市场最新的技术。有报道称,到国内某知名it培训机构来培训的学员中,70%是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了三四年计算机,却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it学历教育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主导思想的,并不是以就业率作为第一指导方向,而是更侧重于大众化、基础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到2005年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 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 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周济同时指出,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历教育的这个主导思想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出现: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有针对性进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那么就难免面临毕业后就业难的现状。

1.2 正确处理与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9岁的杨先生在深圳一家国内知名it企业担任部门主管,他告诉我们:招聘人才企业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说学历完全没有用,但是在it行业,能力远远比学历更重要。何况it业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行业,“我们平均一个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训,才能跟上步伐,适应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上面这个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学历教育的普遍现象,但却折射出了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学历教育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需要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去实践、钻研和领悟。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无法得到好的引导,很难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时,知识体系就已经落伍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很难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也就很难受到招聘企业方的青睐。这是造成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的“怪现象”,而且给已经在职的公司职员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是多么大,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解决人才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开始着手。

2 it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分析

目前国内对大学的定位有各种分类原则,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中国1 400所高等学校中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分别约占中国本科大学的14.29%和65.10%。这样的大学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为主。这些大学的教育内容相对来说偏重理论化教育,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比例不到1%,事实上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学学历教育的目标和国内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标,按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在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从应用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95%以上的人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的,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用计算机工作,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成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也就是说,it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生,学生目标非常一致:学以致用,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满意的工作。所以学习的劲头比较足,目标明确。

3 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it职业教育能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其实与其本身紧跟市场,面向就业等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3.1 课程体系版本更新紧跟市场需求

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一般每两年就能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统一的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学员掌握相关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使得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讲更加实用。

3.2 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强调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始终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并且着重突出两者的综合教学。其实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多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众多企业甚至认为,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专业技术技能更新快,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强化,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职业素质也是决定人才未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综合以上,企业更需要动手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学历高的人才。it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疑比it学历教育更好地迎合了这一点。

3.3 教育方法符合it学习习惯

it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学习的习惯,其可以说基本颠覆了传统的it学历教育的方法。大学学历教育中,it相关专业的上机和实验的时间远少于理论课程,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理论相对清楚,但是不会动手使用。与之对比,it职业教育采取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平行安排,一般先理论后上机,能够及时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还有专门的上机实验课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4 周期一般比较短

it职业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较短,从几个月到一年多,最多不会超过两年。周期短而学员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it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气氛相对紧张,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也强化了技能。这种短期it技能强化培训也正符合了it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也保证了学员学到的技能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

4 解决方法

4.1 调整it学历教育的导向

it学历教育可效仿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并及时修改教学体系。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的自利,使得学院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的体系结构,拟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具专业针对性、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受招聘企业方青睐的大学毕业生。

4.2 调整it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上机实验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大学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的考试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作为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考试导向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弄清书本上讲的知识点,就等于掌握了这门课程”的想法。老师在教学上也势必会出现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轻视了实践环节。所以,学校可以在加大对上机实践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大学生的实际编程经验。

4.3 改善it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

面对市场的争夺,学历教育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一问题。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技术研究就是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在北京大学,与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实验室就为信息学院在读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操作平台。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说道:“这里与外面的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参与各种项目开发与技术研究,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拥有这样良好的条件,毕竟寻找一位j9九游会的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资源匮乏的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逐年递增的本科生。所以,寻找与高校合作的合适企业,改善实验室环境都成为了改善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途径。

4.4 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要做到教学内容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清楚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实战的工作经验,也就是实际的项目经验。所以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仅只是以能上课作为衡量标准,还要强化实际项目经验的培养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核心。

4.5 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现在的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应用熟练?”这些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来回答更具有说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

it课程学习总结篇(9)

摘要:在教育部全面推行“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传统的it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离社会的发展需求渐远,因此本文所研究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着力培养一批具备“高端、应用、国际化”显著特征的it专业人才。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总体上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重点分析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高素质it人才在能力素质上的市场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资源禀赋与资源约束、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等,演绎推理出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并通过topcares-cdio循环进行修订与完善。

关键词 :it“卓越工程师”;topcares-cdio;培养标准

引言

cdio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国家的大学加入到cdio合作计划中,共同继续开发和完善cdio。2003年起,企业家周立功发起了3 1教育模式,江西理工大学率先开展了这一cdio性质的教学模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继承cdio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it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针对学院it专业的设置情况,对cdio能力培养大纲做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构建了具有it特色的topcarescdio“八大能力”指标体系。“topcares”的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能力,分别是: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个人职业能力)、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沟通能力与团队工作)、attitude and manner(态度与习惯)、responsibility(责任感)、ethical values(价值观)、social contribution byapplication practice(应用创造社会价值)。

培养健全人格、个性突出、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工程素质高,具有宽厚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及一定经济管理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知识以及学科基本工作流程方式,能在计算机软/硬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软/硬件产品研发以及信息工程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工作的未来卓越it工程师。

1、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思路

在总结多年来构建it应用型专业教学体系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东软学院依据培养应用型it人才“topcares-cdio”八大能力指标,制定了t-c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理论学期课程t-c项目实训体系和的实践学期t-c项目实训体系,形成了以项目实训为手段,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大学全程的t-c项目实训体系,全面实施了t-c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东软学院特色的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是培养it“卓越工程师”,创建高水平it应用型工程教育的成功范例,在topcares-cdio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特色进行地方化优化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思路,创建“夯实基础、能力导向、创新机制、校企联动、国际合作、个性培养、拔尖示范”的it“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⑴ 夯实基础。强化基础,拓宽知识,关注学生发展潜力,使学生在知识系统、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方面达到高水平大学的高水准。

⑵ 能力导向。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鼓励和吸引高素质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国际视野、主动实践、追求创新”的自觉性,开展“基于问题”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实际、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工程意识、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⑶ 创新机制。创立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新思路和新机制,实行个性化培养计划,特别是要切实推进学分制、双导师制,建立基于能力为导向的学业评价体系,构建校企战略联盟。

⑷ 校企联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选拔,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企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参与企业工程研发或兼职上岗;明确多导师制,构建进入计算机技术前沿的人才“知识系统、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培养模式。

⑸ 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中外合作工程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

⑹ 个性培养。根据学生特质,多样发展,可以对学生量身订制或由学生自主设计,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和学习实践要求。

⑺ 拔尖示范。探索“开放式”办学的思路,以点带面,通过拔尖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其它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2、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总体上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重点分析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高素质it人才在能力素质上的市场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资源禀赋与资源约束、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等,演绎推理出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并通过topcares-cdio循环进行修订与完善。

⑴ 借鉴并改进topcares-cdio培养模式

借鉴topcares-cdio的培养模式,根据高校和地方特点,构建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由于it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培养模式就必须结合具体的it项目工程和项目实践。根据topcares-cdio的标准,在教学大纲制定上要基于实际的项目工程需求分析,制定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培养目标必须分析当前和未来it企业对人才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在制定it“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把一课程的开设都要与项目工程的全过程紧密结合。

⑵ 构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it工程教育课程体系

制定it“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中,理论、实践、创新、素养紧密结合,以it“大工程观”为指导,借鉴现有it工程教育的成功案例,根据地方院校特点,构建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技能基础课程、思想教育课、实践和创新教育课程构成的“六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施“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当前和未来it工程领域提供优秀人才。

⑶ 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训相结合

企业和学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着力于“商业创新 技术驱动”的模式,共同推进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并共同开拓市场,针对高校、企业开展大学生、企业员工及管理者的it工程师方面的培训及相关咨询服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在工作中参与it工程项目方案的设计、开发,或提出工程项目推进中的优化方案,并参与设计、开发、检测及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评价,具有独特判断力和创意,提出独立技术见解,培养现代it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创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新模式。

3、it“卓越工程师” 培养方案

通过参与实践课程、企业工程项目和各类交流项目,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各种编程软件、控制、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在it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⑴ 组建it“卓越工程师”实验班

组建it“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在大一新生第一学年结束后组建实验班,采用自愿申请原则,通过综合测试进行择优录用,在开班后进行动态淘汰和退出自愿的原则。在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将会高于普遍性要求,实行动态淘汰,为学生持续不断的进步提供压力。

⑵ it“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教学及其日常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2 1 1”三段式培养模式,以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四年不断线为原则,将工程项目案例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采用三级导师制,分别由基础普及、专项提高、企业实训的教师和工程师担任,实行联合交叉指导。企业导师不仅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训,还在大一和大二阶段指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把企业具体要求提前传送给学生。校方导师主要是指导学生的理论知识、态度与习惯、价值观、毕业设计、培养计划等。

⑶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

通过构建以it专业工程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围绕it工程项目开展项目实践教学、编著适应项目实践教学模块化教学需要的特色系列教材、深化校企专业教育合作、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连贯合作,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等途径,培养it企业真正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的it“卓越工程师”,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共同构成it“卓越工程师”所必需的专业能力,为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教学模块和专业实践模块并重。

4、小结

以现代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it工程为背景,以it工程项目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项目意识、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it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it工程领域,从事it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特点,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在it工程领域和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涂振宇.cdio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1):59-62.

[2]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5-79.

[3] 吕迎春.论工程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3):22-25.

it课程学习总结篇(10)

1概述

人才是国家it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it和人才市场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一边是it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发现有很多大学的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一时技术技能的训练;②教材体系的改革难以适应it技术的发展;高校教材对实际it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仅仅在教学总纲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没有做到统一,各个学校和各个老师仍然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如何实现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是本文探讨的主要。

1.1it学历教育的现状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在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过渡的过程中,还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切换身份。其中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造成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的动手能力。结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已经具备了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其次,it学历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比如,大学教学体系不能随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同时,大学学历教育周期长,专科三年,本科四年,无论三年还是四年时间对于it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是每18个月就有一次新的变革,软件行业的变革也不会超过两年。所以往往造成这样一个现象:大学四年学到的某些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为了找到工作,必须重新学习当前市场最新的技术。有报道称,到国内某知名it培训机构来培训的学员中,70%是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了三四年计算机,却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it学历教育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主导思想的,并不是以就业率作为第一指导方向,而是更侧重于大众化、基础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到2005年年底,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周济同时指出,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历教育的这个主导思想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出现: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有针对性进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那么就难免面临毕业后就业难的现状。

1.2正确处理与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9岁的杨先生在深圳一家国内知名it企业担任部门主管,他告诉我们:招聘人才企业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说学历完全没有用,但是在it行业,能力远远比学历更重要。何况it业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行业,“我们平均一个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训,才能跟上步伐,适应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上面这个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学历教育的普遍现象,但却折射出了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学历教育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实际,需要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去实践、钻研和领悟。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无法得到好的引导,很难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时,知识体系就已经落伍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很难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也就很难受到招聘企业方的青睐。这是造成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的“怪现象”,而且给已经在职的公司职员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是多么大,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解决人才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开始着手。

2it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分析

目前国内对大学的定位有各种分类原则,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中国1400所高等学校中型大学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分别约占中国本科大学的14.29%和65.10%。这样的大学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为主。这些大学的教育内容相对来说偏重理论化教育,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从事研究的比例不到1%,事实上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学学历教育的目标和国内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标,按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在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从应用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95%以上的人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的,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用计算机工作,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成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也就是说,it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生,学生目标非常一致:学以致用,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满意的工作。所以学习的劲头比较足,目标明确。

3职业的特点与优势

it职业教育能够在上得到认可,其实与其本身紧跟市场,面向就业等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3.1课程体系版本更新紧跟市场需求

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一般每两年就能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统一的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学员掌握相关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使得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讲更加实用。

3.2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强调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始终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并且着重突出两者的综合教学。其实需要的人才更多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众多企业甚至认为,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专业技术技能更新快,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强化,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职业素质也是决定人才未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综合以上,企业更需要动手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学历高的人才。it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疑比it学历教育更好地迎合了这一点。

3.3教育符合it习惯

it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学习的习惯,其可以说基本颠覆了传统的it学历教育的方法。大学学历教育中,it相关专业的上机和实验的时间远少于课程,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理论相对清楚,但是不会动手使用。与之对比,it职业教育采取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平行安排,一般先理论后上机,能够及时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还有专门的上机实验课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4周期一般比较短

it职业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较短,从几个月到一年多,最多不会超过两年。周期短而学员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it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气氛相对紧张,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也强化了技能。这种短期it技能强化培训也正符合了it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也保证了学员学到的技能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

4解决方法

4.1调整it学历教育的导向

it学历教育可效仿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并及时修改教学体系。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的自利,使得学院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的体系结构,拟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具专业针对性、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受招聘企业方青睐的大学毕业生。

4.2调整it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上机实验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大学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的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作为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考试导向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弄清书本上讲的知识点,就等于掌握了这门课程”的想法。老师在教学上也势必会出现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轻视了实践环节。所以,学校可以在加大对上机实践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大学生的实际编程经验。

4.3改善it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

面对市场的争夺,学历教育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一。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技术就是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在北京大学,与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实验室就为信息学院在读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操作平台。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说道:“这里与外面的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参与各种项目开发与技术研究,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拥有这样良好的条件,毕竟寻找一位j9九游会的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资源匮乏的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逐年递增的本科生。所以,寻找与高校合作的合适企业,改善实验室环境都成为了改善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途径。

4.4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要做到教学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清楚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实战的工作经验,也就是实际的项目经验。所以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仅只是以能上课作为衡量标准,还要强化实际项目经验的培养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核心。

4.5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现在的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熟练?”这些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来回答更具有说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

上一篇: 幼儿教师培训总结 下一篇: 办事处汇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