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专业前景汇总十篇-9游会

麻醉学专业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2 11:22:35

麻醉学专业前景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1)

麻醉护士被公认为是最古老的高级护理专业,国际上麻醉专科护士早在1861年就开始出现。这个职业的演变最初是为了响应外科医生对能够安全管理麻醉的训练有素的麻醉师日益增长的需要。19世纪40年代莫顿的醚发明之后,麻醉的管理就降级为以学习手术纪律为初始目标的医学生负责,然而,麻醉病死率迅速上升。外科医生为寻求一种专业人员能够为病人提供专一的关注和照顾并且不受其他手术活动的干扰,到19世纪80年代,麻醉护士成为护理专业一个被认可的领域,因为护士特别擅长于病情观察、临床症状的判断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护理。自1917年麻醉护士的做法已被法院作为护理实践认可。麻醉护理起源于美国,也繁荣于美国,作为麻醉护理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早在1931年就成立了美国麻醉护士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urse anesthetists,aana),并正式发行麻醉护士杂志(nurse anesthetists)[4,5]。1993年我国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和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在我国开设了第一个三年制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中专),前者还与福建闽北卫生学校合作于1997年由闽北卫生学校开办了不同层次的麻醉护理专业(大专和本科)[6]。虽然麻醉护士起源很早,但他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奋斗才获得法律的认可,才使麻醉护理成为一门受法律认可的独特专业。从1912年麻醉医生组织形成的初期,麻醉护士的做法就是一个聚集点,激起麻醉医生采取一致行动反对这种做法。麻醉护士及其经济竞争从来没有离开过麻醉医生的头脑[7]。麻醉医生阻止麻醉护士立法的实践,并限制他们的做法,使他们无法成为有效的可替代的麻醉提供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麻醉护士的资格认证考试被执行,从此麻醉护士的能力与资格得到保证。美国麻醉委员会与麻醉护士学会之间就教育程序的认证或认可哪一个先行也有着明显的分歧,同样的分歧在麻醉护士学会内部也有。nana在1939年正式更名为aana(由于nana有“祖母”的含义,学会里的成员都不喜欢这个名字)。由于世界大战的延误,最终在1945年实施了麻醉护士的认证程序,1952年实施了它的认可程序[8]。至此,麻醉护理成为一个合法的、独特的、有着正规认证认可程序的专业。麻醉护理属于一个专业,这些年来若不是有高素质的麻醉护士提供服务需要,麻醉医生不可能在研究上做出那么多贡献。事实上,麻醉护理已成为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专业,麻醉护士也成为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可替代的角色。

2 麻醉护士发展的现状

2.1 麻醉护士的学历与职称偏低

麻醉护理在我国的发展尚未全面,麻醉护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麻醉学科的发展。麻醉护士学历偏低,资历偏浅。

2.2 师资缺乏

目前,麻醉护士的毕业后再教育大多数由麻醉医生担当,医生和护士由于工作职责之别,思维的角度和方式还是不同的,临床老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还需培养和加强。

3 我国麻醉护士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麻醉护士缺乏、岗位与编制不足。我国《麻鲜专科护士职责与工作细则(草案)》建议:三甲医院麻醉护士与手术台数的比例为0.60—0.80:i,与麻醉室床位的比例为0.50:1,与icu床位的比例为3:l,但大多数医院都严重缺编、缺人。

4 发展出路

4.1 加强麻醉专科护士培训的对策

完善教育培训模式和内容:在现阶段可采取学校内教育和毕业后专科护士培训两种模式并存.以快速满足临床麻醉对麻醉护士的需求,但要避免盲目扩张。

4.2 建立临床师资培训

为大学培养该专业的教师,改变从事该专业教师的构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麻醉护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在确定师资结构和师资队伍建设时,特别要优先选取临床和教学兼优的教师。重视临床培训。

4.3 建立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考评认定制度

逐步培养麻醉护理专家;积极筹备建立麻醉专科学会,我们应尽快将麻醉护理人才培养与使用列入我国护理人才资源研究范畴,建立麻醉护理特殊岗位护士的准人制度,使麻醉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结构符合麻醉学科的要求,与日新月异的国际发展趋势相匹配。

参 考 文 献

[1]王志萍,曾因明,季永,等.对我国麻醉护理学专业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28-29.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2)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79-02

围术期手术麻醉患者的安全维系于临床麻醉,设备、器械和药品差错极易导致不可逆的严重后果,麻醉专业的实习特点有别于其他学科[1],第1个月(尤其是第1周)是实习教学中风险最大的一个阶段,常规的入科培训也是着眼于这个关键时期。本研究在2012-2015年间构建了以“实习导师制度”为核心、情景化教学为手段的入科专项培训模式,以期加强对麻醉学专业实习初期的风险控制。

一、材料与方法

(一)纳入对象

2012-2015年福建医科大学麻醉系部分应届本科生,年龄23-24岁,性别不限,入科前的理论课成绩和专业科成绩均达标,通过自愿报名和科室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录取入科实习医师。

(二)方法

1.入科专项培训制度的构建。建立导师库,以第4年的高年住院医师为主。2.确认指导教师,一对一和实习医师建立教学关系。3.专项培训,教师 / 学生(1 4)小组模式。4.情景化教学,地点在手术间。为期1周(见表1)。

2.研究分组:每届(共3届)入科的实习医师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性别不限。培训组(s组,n=23):按照入科培训新制度进行专项培训;常规组(c组,n=24):常规授课模式,大组教室听课,分别由数名医师讲解麻醉机、物、无菌原则、监护仪参数,为期1周。

3.评价项目:教学方式(常规教室和情景模拟)、工作量统计(是否每日签章)、导师的作用以及颜色警示接受度(佩戴红色手术帽)。入科第7天和第30天进行学生层面评价。入科后30天由带教教师对两组学生做初步评价,以及评价培训方案。1-10分表示从不满意到很满意梯度。

(三)统计学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anova行显著性检验,p

二、结果

(一)实习医师的评价

1.常规组7天时的评价中对入科培训模式、工作量记录尚可接受,更愿意佩戴非警示色的普通手术帽,但30天后对培训模式、工作量登记的满意度开始下降(均p

2.培训组对导师配置、情景教学模式和工作量逐日登记等显示出更高的满意度(均p

(二)带教医师的评价

入科30天对培训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

三、讨论

医学生实习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实习训练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临床知识及基本临床思维能力并转变为临床工作能力。一名医学生从单纯的校园到较为复杂的医院,学习内容和方式、生活环境以及接触对象发生了质的变化。

临床麻醉的实习特点迥异于其他学科,实习医师初入临床即开始直接接触病人,参与日常麻醉的准备和临床监测,任何药物、设备和操作行为失当即可能对病人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同时临床带教教师工作繁忙,临床工作繁重,常需兼管多个手术间的麻醉,对实习医师的监管空白难以避免。麻醉科还有大量不同程度的进修、规培医师和研究生,人员庞杂,他们和实习医师一道每日随机安排手术麻醉,带教教师更换频繁,容易出现意外和差错。[2]

以“实习导师制度”为核心的实习教学精细化改进能实现医院、科室、学校和学生的多方共赢。课题中为实习医师配置相对固定的指导教师,明确了教学责任,师生间建立更密切的教与学关系。在入科初期就以“一对一”模式教导和传授,有效避免既往“散养”模式的教学。而且实习导师对所关联的学生负唯一性责任,很好地激发了高年级住院医师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在为期1年的实习期间能和学生建立更密切的师生感情,通过教学互动,学生学习进度、瑕疵缺陷甚至个人思想动态都能顺畅反馈到教研室层面。

教学医院的教研室有必要建立“实习医师导师库”,让有能力、有理想、有责任感的青年医师加入,第四年的高年级住院医师,其学术水平、临床能力、教学热情都适合作为本科实习医师的指导教师,也从此作为起点让他们更早参与教学。教研室也需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从学生层面和科室层面的无记名评议,建立顺畅的“进 / 出”机制以保证实习导师的质量。

研究中的教学改革在入科第一天引进情景化教学模式[3],较传统授课有了较大进步。情景化教学以日常手术环境替换一般意义的教室,将入科第一天的课堂带进手术间。缩小师生比例至1∶1为好,最多不超过1∶4。讲授内容注意高针对性和学习的有效性,本研究选用无菌原则,进行医疗垃圾分类,麻醉机关键开关监管,监护仪重点参数设置,规定了学生在术间能走的路线、能做的动作、能说的语言以及废物的分类识别,设备学习要注意掌握效率,重点开关旋钮等不超过3个,反复强调。

情景化教学手段还强调动手能力,物、器械等准备工作以学生掌握为目标,设计了麻醉机开机检查、管路连接、气管插管准备、无创监护监测连接、静脉通道的建立、术毕撤除等6项常规性操作,每项操作均需执行4遍,即教师讲教师做、教师做学生讲、教师讲学生做、学生讲学生做。其别是静脉通道建立的实习是以学生互为手术台上的病人和麻醉医师角色,通过实体穿刺让医学生体会穿刺过程的疼痛和不适,能由己及人体会病人的苦楚。

研究中的教学方法由实习医师和带教医师执行,在初入科的第一周内“一对一”带教,第一个月内强化监督,实习期间还负有关联学生实习质量的唯一责任,教与学紧密关联,相关两方面的反馈值得重视。教学两个层面对“情景化教学”和“实习导师制度”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认为由于传统的入科授课方式,能有效减少实习医师的有误动作,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但是大部分实习生对红帽子警示表示略有不安,虽然也明了其潜在安全意义,但自觉被低看一等,而大部分带教老师则欢迎这一类警示,有助于他们对不同程度、不同来源带教新生的了解。目前所有刚入科的新医师包括实习医师、研究生、规培医师、实习护士等均需佩戴红帽子,大家一同执行,其疑虑自然消散了。

本研究是临床教学的点滴改进,教学责任由既往的教研室转移至年轻的“导师”,需要长期付出精力和时间却少有适当回报。临床医学的教学和改进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

[ 注 释 ]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3)

麻醉学其实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因为早在大约两千年以前,我国著名医学家华佗就已经发明了麻沸散作为麻醉剂,并将其应用于腹腔手术中。现代麻醉学的出现则是以1846年10月16日牙医莫尔顿在美国麻省总医院用乙醚麻醉病人并成功实施手术为标志,乙醚麻醉的成功是外科手术史的一块里程碑。

从现代麻醉学诞生起至今的不到两百年内,麻醉科医师的职责在于保证病人在无痛、安全的前提下和手术医师共同完成手术。俗话说:“开刀去病,麻醉保命”。麻醉科医师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是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的维护者,是手术病人手术过程中的“生命守护神”,他担任着手术中突发事件的抢救与处理工作。现代麻醉的技术的完善和监护系统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病人正常麻醉手术期间的安全。但由于病人的特殊病情和每个人对耐受和反应不同,就要求麻醉科医师随时采取应急的措施,这也增加了要承担的风险。

现代麻醉学技术传入我国仅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发展也十分缓慢。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研究针刺麻醉,70年代初研究中药麻醉,虽然这些麻醉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镇痛和麻醉作用,但尚达不到现代麻醉的要求,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国外许多新的和精密的麻醉设备相继引进我国,进一步提高我国麻醉水平,促进麻醉学科的现代化。70年代末,徐州医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开设了麻醉学专业的医学院校。随后相继有一批医学院校增设麻醉学专业。现如今我国的麻醉学业已发展成为涵盖临床麻醉、危重病治疗、疼痛诊疗的一级临床学科,并在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硕士点,部分医学院校开设有博士点。

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

麻醉学是医学学科的一门分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在本科的前三年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并在学习基础医学理论的同时增加一些在麻醉状态下的病理和生理学的相关课程。比如说麻醉专业会在学完《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学习《麻醉解剖学》,相比起临床专业的《局部解剖学》,《麻醉解剖学》更加强调麻醉过程中的一些体表定位标志,比如髂后上棘和胸锁乳突肌等等。在学完《生理学》和《药理学》后,麻醉专业将会在此基础上学习《麻醉生理学》和《理学》,这两门课是将我们由临床医学引入麻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麻醉生理学》主要是探讨在麻醉状态下,人体的一些生理学变化,比如说:在全麻状态下,潮气量的大小应该维持在什么水平,才能维持人体氧耗;麻醉状态下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为什么会降低,降低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理学》就是在《药理学》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一些麻醉用药,包括:镇静药物、抢救用药、镇痛用药,以及这些药物的用法和影响等等。

在完成前三年的基础学习后,会进入到临床课程和麻醉学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为期一年,主要是在学习临床课程如《内科》、《外科》的基础上加以在医院临床科室的参观学习。在此期间,我们会学习如《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等麻醉专业课程,并进入手术室参观学习,观看麻醉科医师是如何进行手术麻醉。并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危重症抢救的操作练习。而他们的授课往往在讲解书本的同时,会加入一些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比如说:甲亢病人代谢较快应选用全麻,但药物在体内半衰期会缩短,因此甲亢病人物用量较其他病人用量大,否则病人术中易出现躁动;胸科手术应密切关注纵膈摆动和反常呼吸,并密切关注其血氧饱和度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随时调整潮气量。在进行理论课的同时会有见习课程,穿上洗手衣进入手术室参观学习,主要就是麻醉科老师在操作的同时向我们介绍操作要点,比如说气管插管时喉镜的置入,插管后应该怎样判断导管位置是否正确,椎管内麻醉的定位和一些步骤让我们对麻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临床见习完成后,我们就会进入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阶段。同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一样,我们也会进行临床科室的轮转;不同的是我们在麻醉科实习的时间会比较长,为期半年,并在icu(加强医疗与危重症医疗科)进行一个月的轮转。

在麻醉科实习期间,我们还是有带教老师的,在进入麻醉科的第一个礼拜,我们也只能像见习一样,观看带教老师的麻醉操作,给老师做小助手跟随老师去进行术前访视等等,其实也就是打打下手。一到两周后,老师就会根据平时你掌握知识的程度开始逐步的放手了,比方说:椎管内穿刺的准备步骤,包括麻醉区域的消毒,气管插管喉镜的置入等等。大概入科后的两个月,我们都能够基本的掌握常用的麻醉技术了,比如说:气管插管、椎管内麻醉和臂丛麻醉。当然像中心静脉穿刺这类操作就要看外科手术的安排了。所以如果有中心静脉穿刺的机会,我们一定不能放过,多练习才能熟悉准确的进行穿刺。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进行完麻醉操作后,外科手术开始时,就要对病人进行术中检测和填写麻醉记录单,在此同时,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手术进程,随时根据手术的进程调整物的用量,以便手术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手术结束后,我们会在病人神志清醒后,观察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后,将病人送入病房交给病人的主管医生,这样,一台麻醉从术前访视到送回病房才算是真正的完整的完成了。

麻醉学专业的实习,比其他临床科室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操作,这也是有我们专业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在麻醉科轮转的时间较长,我们可以更加熟练的掌握一些麻醉专业的基本操作,由于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较长,老师当然也很愿意将一些基本的操作机会留给我们去实践。当然第一次麻醉操作手抖也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做什么事情第一次都会紧张的嘛,我们不用觉得难为情,因为没有人会笑话你的,这是必经的过程。

作为麻醉科医师,我们还需要很好的与外科医师交流合作,因为不同的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是不同的,每一种外科疾病其病人的耐受能力和身体病理生理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也需要熟悉各种疾病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对其生理状况的影响。因此,有人称医生是“外科领域里的内科医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业前景光明发展空间巨大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4)

“纲举目张”说的是任何工作一定抓住“纲”,只要抓住纲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可迎刃而解;若只抓目而不抓纲,那么常常会事倍功半,甚至大事无成。当前我麻醉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纲”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其发展战略应如何?参照现代管理学的理念,我麻醉学科的发展战略应以组织构架为前提、内涵建设为根本、人才队伍为关键。为什么?因为没有组织构架就没有相应内涵,没有内涵建设就没有核心竞争力,而没有人オ队伍就没有一切。这里指的内涵建设主要是技术平台与管理,两者缺一不可。值得注意的是当今对组织构架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应认清医院麻醉科若要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科室,临床科室组织构架三要素是缺一不可的,临床科室组织构架三要素是:一门诊、二病房、三护理队伍。若麻醉科一无门诊,二无病房,三无护理队伍,麻醉科医师将处于“铁路警察”只管一段(术中)的局面,麻醉科既无医嘱,更无执行医嘱的护土,若如此,临床二级独立学科、围手术期医学如何能在麻醉科落地。应当承认从组织构架层面去解决麻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有较大困难的,但相信通过同心努力,这一问题还是有望解决的。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二、人才梯队建设

麻醉科人才梯队应当有4个层次,即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学术带头人及学科带头人,这是一座醉科人才队伍金字塔。

(一)人才队伍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应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

数量充足不仅是要能满足医疗的需要,还要能满足科研与教育的需要。当前我麻醉科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按人口与麻醉科医师之比以及手术科室医师与麻醉科医师之比,我们的现状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因此,疲于医疗、职业耗竭的情况普遍存在。其根源是我国现行医院人事体制与机制不能适应国家及医院发展之需要,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定能逐步得到解决。

麻醉科人员的专业结构明显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无护理专业人员,二无工程技术人员。由于麻醉科没有护理队伍,麻醉科医师“自管、自取、自用、自记、自销”药品与消耗品现象普遍存在,麻醉科既无医,更无“三查七对”制度,这不仅是严重违规,更是违法,必须及时纠正。麻醉科是医院中仪器设备较为集中的科室,就其数量与价值而言,在医院中仅次于影像科,但至今麻醉科未配备有工程技术人员,麻醉科医师“亦医、亦护、亦工”现象是非常不合理的,迫切需要解决。

(二)住院医师

住院医师是麻醉科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础,低年资住院医师一般来自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医师(规培生)或“专业学位”硕土研究生(研究生),其身份可以是单位人或社会人,高年资住院医师是指已经通过“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住院医师。无论哪种情况,住院医师都是麻醉科工作的动力,因为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能有力地推进麻醉科的建设与管理,使麻醉科工作能规范有序展开:住院医师也是麻醉科工作的劳动力,他(她)们工作在麻醉科临床医疗的第一线,直接为患者服务:住院医师更是麻醉科人才队伍的后备队。当前的工作主要是以质量为生命线推进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要以质量标准及其科学评估为抓手,认真抓好基地质量、师资质量及管理质量,要充分认识到,若三者缺一就不可能有“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同质化,当然也要因地制宜解决规培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差异与不同要求。

(三)主治医师

麻醉科主治医师是学科发展的后劲所在,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秀的主治医师队伍是学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主治医师队伍,这支队伍的成长一是要依靠规范、严格的住院医师培训;二是要注重对主治医师的历练,其中要特别注重品德与能力的历练,即要“用心做人做事做学问”,要倡导在做事做学问中体现做人,在做事做学问中历练做人,这是主治医师日后发展的基石:三是要注重创新思维及素养的培养,“守业必衰、创业有望”,没有创新思维就不可能有学科的未来发展,而素养对于主治医师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是至关重要的。

(四)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是麻醉科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什么是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是在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专业精通的基础上,对某一领域或方面有较深造诣的资深医师。所指领域(或方面)可宽可,可以是麻醉学的三级学科,或临床麻醉或重症监测治或疼痛诊疗;也可以是专科麻醉,如小儿麻、心血管麻醉、胸科麻醉、脑科麻醉、产科麻醉等:也可以是某一专题,如药理学方面的药代学、肌松药镇痛药等,又如麻醉与免疫、血流动力学、困难气道管理、超声应用等依据上述概念可以认为:优秀学术带头人对学科的发展及其知名度及权威性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他(她)们的造诣、研究水平与权威性,在某一领域或方面常可起到指明方向、发表中肯见解,甚至“一槌定音”的作用。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学术带头人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副高以上职称;②从事相关的医教研实践,具有良好的临床与实验室支撑;③获得部级相关课题或专利或奖励;④发表过水平较高的相关研究论文或专著;⑤具有一支合理学术团队。

应当指出:当前优秀学术带头人相对严重短缺,究其原因关键是:①对通才与专才的认识不足。要充分认识没有通才就没有专才,但没有专才就没有核心竞争力。②对优秀学术带头人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中坚认识不足。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认知中,只有学科带头人,没有学术带头人;因此出现眼睛都盯着科主任的位置、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③在人事体制层面,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中,特别是优秀人才队伍的建设而要更多倡导“立交桥”,不要“红绿灯”,这个“立交桥”上可站着更多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他们不相互排斥而是相成相辅助。

我国麻醉学科队伍如此庞大,在麻醉学专业各领域的方方面面多需要有权威性高、一言九鼎的人才,这就是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此,建立优秀学术带头人成长的机制也是刻不容缓的。尊重人才,更要尊重优秀带头人,应成为当今的风尚与体制。

(五)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就是麻醉科主任,是麻醉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人物。优秀学科带头人应是学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如前所述,除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专业精通,或已是学术带头人外,还应通人文、懂管理、重修养。

对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基本要求是:有追求,有思路,有能力,有情商。追求是理想、是信念,没有追求就没有动力,没有追求就没有精神,要立志、能担当,要立志为学科乃至医学科学发展作毕生奉献;追求要“舍私取公”,还要“法乎其上”,因为现实可能是求其上而居其中、求其中而居其下、求其下而一无所有。思路首先取决于思维,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要有战略思维,要懂得“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的道理,要纲举目张,要有清晰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因为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还必须从思维上将“术、法、道”融为一体:术者技术、措施、具体方法:法者规范、指南与路径;道者事物发展的规律及如何认识、掌握、驾驭规律。

能力指的是谋事、成事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必须有较强的能力,这是实现理想与目标的基本保证。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要善于谋事、谋成事,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而谋事者必谋天。

情商指的是一个人的修为。一个优秀的科主任必须有良好的情商,否则最优秀的学科也会毁于一旦,因为没有情商就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优秀和谐的人才梯队。情商中最重要的是要认知并控制情绪,不但要认知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更要认知和控制学科同仁、特别是学术骨干的情绪,此外要宽容与善待同仁,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有两段名言可以共享,一段是毛泽东主席的教导:“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绝不是易事,因为需要胸怀与境界。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44

medical undergraduate anesthesia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microblogging platform

zhang yong, he jiaxuan, cai yingmin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4)

abstract specialized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anesthesiology teaching hours, less practical, heavy knowledge, clinical difficult ligh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log for today anesthesiology teaching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we have established a system based o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esthesiology microblogging platform,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nd achieved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microblogging; anesthesia; teaching

近年来,几乎没有一所高等院校不在学生教学效果和开展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学习模式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教育系统中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医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契机。一方面,新的背景向大学生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长期接受被动式、填鸭式学习,他们现在却面临是否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临床实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挑战。①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医学教育,给医学教育课堂加入了许多新的多媒体辅助学习活动,尤其是一些网上学习项目被证实对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有显著效果。而受扩招及传统学习思维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医学教育的学习环境无法满足该课程强实践性的需要。

对于医学专业课一线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更为受推崇,因为其在固定学时内完成要求的教学内容,便于操作。医学专业课教师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相应地对于医学本科生学习者来说,传统而保守的课堂教学因为其自身的严肃性在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无形地设立起了一个无法沟通的屏障,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很难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与获得的乐趣,学习合作性与自主性也急剧减少。②怎样把严肃的医学教育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理论的教学过程变得充满趣味,为广大医学学习者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用来增加学习者对教学活动积极的参与性,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习者和教师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是亟待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微博已成为学生日常使用较为广泛的手机应用之一。而基于微博教育的日臻成熟和相关教学平台应用的成功推广,有关于微博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微博客辅助医学教学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③目前针对微博平台与教育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领域:教育相关微博的使用和调查,教育微博应用于实际案例的策略,教育相关微博客的平台功能以及其于教育教学相关特性研究等。目前教育微博平台在网络学习社区别是医学临床专业课的教育中的应用还处在不断进步的起始阶段,目前各高校还没有相对较为成熟的相关案例,查阅检索相关关键字所得的数篇研究论文,主要的着眼点还是将微博平台自身的传播特质与教育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进一步还可以提出一般意义上可供归纳总结的应用策略和相关模式,而这些研究无一例外地并没有深入相关学科的本质与核心,在应用领域也缺乏有效广泛的实证研究,研究本身无论是数量还是深度都未能达到预期。④

本研究着眼于教育微博平台和医科大学本科生麻醉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微博平台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从微博的特性及功能可以预测其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广阔的应用前景。⑤

本研究为本校大学本科生麻醉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拓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微博平台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兴媒介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实例,并取得理论和实际的操作经验。

全新学习体系的建立: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学习体系。(2)实现学习环境个别化。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性地为学习者构建出多种学习途径,营造了非闭合型的相关学习环境可供利用,学习者可借助影音、图文、操作系统模拟等多媒体技术能动性地自我学习,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者还可以凭自己的兴趣、接受程度、认知风格和专业侧重来选择相关的学习软件。(3)实现情景化学习。交互式学习提供了声音、画面等直观形象相结合的学习情景。既有传统教学具有的描述性语语言、表述性的定义文字,也有新媒体才有的演示类的图像,甚至虚拟动画的场景重现,富有感染力的配音更是将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生动形象,学习者可以充分调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可以投入情感以及付诸实际行动。(4)在大学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助手和合作者的角色。

微博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建立学习社区。网络学习社区中有三种主要的交互形式包括:学习者与平台的交互;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学习者相互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

(2)建立学习资源库。负责平台内容维护的教师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建立相关麻醉学习资源库:①通过关注相关麻醉学领域的专家或是专业麻醉学学习网站或机构的微博,然后可以将重要的麻醉学学习信息转发给相应学习者;②也通过关注大学生的微博,运用相关技术分析学生的专业知识兴趣点和难点,自己信息提供给学习资源。一段时间的微博平台顺畅运行以后,即可建立一个麻醉学领域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权威专家的引导和讨论的开放性学习资源库;③建立专家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反馈机制。

(3)微博系统框架设计主要包括用户层、表示层、网络层、接口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等几个层次。

总之,教育微博平台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整合了im、lms、sms、mms、rss、wiki、blog、tag、email 各种服务为一体,为用户提供了跨域时空的一体化服务。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建立以微博为主体的交互式学习体系。以微博为平台的交互式学习体系符合大学麻醉学实践性的特点。医学生在学习麻醉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专业操作技术层面上进行反复训练,在专业知识领域则要不断复习和深化,才能达到对麻醉学课程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而麻醉学作为一门临床专业课,本身重操作、重联想、与临床病例联系紧密、与其他医学相关专业课互为基础的特点,也决定了仅凭课堂教学和有限的见习学时无法达到熟练掌握的教学效果。

将以微博为主体的交互式学习体系应用于大学麻醉学教学环境的建立。微博灵巧便捷的通信优势为传统医学专业学习插上了翅膀,将微博平台这一信息化新技术引入到大学生的医学学习中可弥补传统学习方法中的多种不足,这一点也和医学学科强实践性的特点不谋而合。采用教育心理学评价手段和学生学习能动性的促进方法对微博平台引入医学教学的数据来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分析。采用教学评价手段对我们实验建立的数据库中的多媒体网络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和内容调整,使之更符合现代国际教学理念和中国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心理和社会特质。本研究为新兴媒介与传统教学法在交叉领域的互相借鉴和发展做出实验性和关键性的一步。为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微博平台在医学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应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之道,为新兴媒介引入教学法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使其成为有准则有可行性并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一。

以微博为平台的交互式学习体系符合麻醉学教学的特点,它的知识的碎片化,实践性,交互性的特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较为单一、呆板的单维文字或孤立静止图形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的固有模式,它创新性地运用自身的多维、多形式、多角度的优点,高效准确地将麻醉学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复杂的操作技能这两方面的学习内容全面展现,对当代大学生形成了传统教学从未具备的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医学生学习麻醉学专业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它集形象、直观、生动、便模仿、可重复、信息容量大、知识更新迅速、反馈快、效率高等诸多优点于一身,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习者的兴趣,也为大学本科生医学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探索开启了一道新的大门。

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实施学习社区与网络资源数据库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与学生传统学习模式的整合和平衡。下一步我们的研究将在省内部分高校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试点,对试点学生随机抽取与传统教学对类似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对照,并以教学评价手段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教育心理学评价手段和学生学习能动性的促进方法,对微博平台引入麻醉学教学的数据来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了实施本研究,课题组将选取部分高校,不同专业进行调研。调研以问卷和面谈,查阅相关资料库的方式进行,同时辅以利用网络和通讯工具的手段,利用手机,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数据调研对象清晰,路径可行,操作性强。采用教学评价手段对我们实验建立的数据库中的多媒体网络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和内容调整,使之更符合现代国际教学理念和中国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心理和社会特质。

*蔡英敏:通讯作者

注释

① 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② 冀鹏飞,江玲.基于twitter 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9.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6)

【关键词】基层医院;麻醉护理;麻醉学;发展

在我国,虽然麻醉护理的开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近年来培养麻醉护理人员等工作也已经逐步展开[1]。综合我国的国情,麻醉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不平衡,南北方医院、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缩小差距、开展基层医院麻醉护理工作对于我国医疗体制的完善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外麻醉护理的发展现状

1.1 发达国家麻醉护理的发展概况:麻醉护理工作最早提出于美国,1931年,美国成立了麻醉护士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urse anesthetists,aana)[2]。而随着医疗、麻醉学科的发展,麻醉护理也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根据who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共有一百多个国家的护士参与了病人的麻醉与护理工作。在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麻醉护理工作已非常普及,伴随着该项工作的发展,麻醉护士协会也在其他国家相继成立。并围绕麻醉护士的工作内容开展相关的学术活动,交流频繁,内容十分丰富。

1.2 我国麻醉护理的发展概况:相对于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的麻醉护理工作开展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旧模式很难应对当前与日俱增的手术与麻醉需求。1998年,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医院先后开展了麻醉护理工作,但是大多规模较小,缺乏统筹[3]。由于自身的国情,使得我国在开展麻醉护理工作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麻醉护士的职责与工作内容也存在着巨大差别,尚无统一共识。近几年来,麻醉学界对于开设麻醉护理专业及增设麻醉护士的呼声越来越高,希望麻醉护理方面的人才能够减轻麻醉师的负担。但是我国目前对麻醉护士的职责定位并不明确,很多相关领域还是空白。所以,发展麻醉护理是医疗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尤其对于基层医院,麻醉护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 基层医院发展麻醉护理的重要性与遇到的问题

2.1 麻醉护理工作的目的及工作内容:麻醉护理工作的开展将大大减轻麻醉师的工作负担,使得麻醉师能够有更多精力关注麻醉质量,从而增加手术麻醉病人的安全系数,并且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医疗教学当中。由于医生与麻醉护士专业性质不同,对患者的思考角度也不相同,麻醉师的专业知识与麻醉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的结合会使麻醉的质量更高。在我国,麻醉护理专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其他护士的日常工作不同,主要是从事重症监护室(icu)、麻醉恢复室(rr)和麻醉科门诊患者的护理与监测工作,以及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和药品器械的管理工作等[5]。

2.2 基层医院开展麻醉护理工作所遇到的挑战: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麻醉学科的发展,在我国的三级医院现在已经具备了专业的麻醉护士队伍。但是在基层医院,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麻醉护理多是由手术室护士承担。这种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制约着麻醉护理的发展。由此可见,完善医疗队伍,培养专业麻醉护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在2005~2010年期间,要分步骤的在急诊急救、重症监护室等重点护理领域开展护士培训[5]。因此,我国的大中专院校应顺应时展和市场需求开设麻醉护理教育,构建麻醉护理专业。从而加快麻醉护理相关人员的培养,满足各大医院人才需求,填补相关空白领域。

3 对基层医院开展麻醉护理的探索

3.1 借鉴国外模式,发展国内麻醉护理事业。麻醉护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已普及。其先进的管理方法、培养模式和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基层医院麻醉护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拥有成熟的麻醉护士培养方案――毕业后教育,即在护理学专业毕业后还要进行为期2~3年的麻醉学专科培训。只有经过再次相关教育的人员方可向美国麻醉护士协会提出申请注册。目前这种培养模式已被日本、泰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等地区相继采用。除了先进的培养模式,麻醉师与麻醉护士的比例设置也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其比例约为1∶1~2。在我国台湾,麻醉师与配备的麻醉护士比例已经达到了1∶4。以上实例说明麻醉护理事业在国外已经十分发达,其准入机制和培训方案都已成熟和规范,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国情和国外经验,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护理事业。

3.2 人才储备与师资队伍建设:现代医疗卫生的迅猛发展与麻醉学的日益完善对麻醉护理人才的要求很高,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麻醉护理人力资源及其专业素质不能完全适应麻醉学科的发展。稀缺的麻醉护理人才成为制约我国基层麻醉事业发展的最大挑战。各种医疗器械的更新、麻醉技术与药物使用的延伸、各种现代化的急救技术都会带来诸多法律上和伦理上的变更。这就对麻醉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①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②熟练地技术操作;③过硬的麻醉学科知识;④深厚的急救和生命监测技术;⑤拥有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即能够从事麻醉专科护理和普通临床护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6]。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麻醉护理特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关键。在确定队伍建设和师资结构时,应当率先选取在教学领域和临床领域中优秀的教师作为骨干。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支持鼓励年轻教师攻读硕、博研究生学位,继续深造;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构建人才队伍;③教学与临床相结合,寓知识于实践当中,知行合一。

3.3 加大国家法规、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目前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对麻醉护理工作的职责、权利、编制、义务尚无明确规定,由于缺少相关政策、法规、法律的支持,就使得麻醉护理的临床地位模糊,专业的麻醉护理人员在临床科室无法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在进一步的临床治疗中难以达到病人和医生的双重信任,工作起来难度很大。而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承担着麻醉护理的任务,多数人员的工作内容停留在术前准备、供应药品和治疗记录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上。在基层医院开展麻醉护理工作量巨大,前期投入多,见效慢收益小,这些因素也在制约着中国基层医院麻醉护理事业的发展[7]。

完整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完成各项工作的保证,也是医疗质量的根本。所以,应实行质量控制管理,用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麻醉过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加强麻醉师、麻醉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在术前检查、术后观察的交流与沟通,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4 基层医院麻醉护理工作的发展前景:虽然我国的基层麻醉护理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来自麻醉学界多年的声音以及市场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需求让我们看到了麻醉护理事业强大的生命力。一个专业的成熟与否离不开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一般受社会关注的学科或专业其发展的速度也很快。但就目前来看,社会对麻醉护理事业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一方面,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与机关对此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还不了解这一崭新学科;另一方面,麻醉护理作为护理学与麻醉学的交叉学科,其发展并不成熟,目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如果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的认识期缩短,基层医院的麻醉护理事业将会得到快速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忠勇,刘华光,刘玉昌.基层医院麻醉科建设及管理.青岛医药卫生,2006,38(1):75

[2] 王志萍,曾因明,季永,等,对我国麻醉护理学专业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28

[3] 杨丹莉,龚其海.促进临床药理学教学效果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83

[4] 辛丹,陶玉霞.局部浸润麻醉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520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7)

经过心胸外科与麻醉科、针灸科多次讨论,我们决定对黄某采用无气管插管的针刺麻醉方式进行心脏手术。经过10天的术前准备,我们成功地为黄某施行了针刺麻醉下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针刺麻醉的优势凸显,患者恢复迅速,未出现任何肺部并发症,医疗费用也比常规全身麻醉手术节省了一万多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针刺麻醉技术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且在海外引起轰动。但因种种原因,“针刺麻醉”后来渐渐退出手术舞台。如今新的时期面临新的医疗形势,国家号召大力挖掘传统医学优势,努力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针刺麻醉技术又开始步入医学前沿,并且旧貌换新颜。

我院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大力开展针刺麻醉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截至2007年底已实施了300余例手术,其中针刺麻醉心脏手术已突破10台,手术矫治的心脏疾病病种由单纯的先天性心脏病,扩大到单瓣膜和双瓣膜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年龄最大可达70岁。

“伪科学”还是“真技术”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针刺麻醉手术走入了一些误区。当时,过分强调患者的“完全清醒状态”,将手术中病人能“喝水”、能与医务人员对话作为针刺麻醉效果显著的标志。同时,有些地区对适应证的选择不够谨慎,对患者勉强采用针刺麻醉,造成部分手术麻醉效果不佳,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心理创伤。

由此,原本极有发展前景的针刺麻醉手术逐步陷入彷徨之中。甚至在本行业,一度将针刺麻醉心脏手术视为“伪科学”。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全国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的工作基本停顿。

随着对针刺麻醉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的理念得到更新和发展,原来“术中力求患者保持完全清醒”的传统理念逐步改进为“保持患者在无痛苦、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接受手术。也就是说,过去的单一针刺麻醉方式改变成了针药复合麻醉。具体方法是,在针刺麻醉的同时,辅以适量的和镇静镇痛药物,但其剂量只有原来的1/10。

由于针刺麻醉理念的改进,针刺的穴位和强度有了调整,辅助药物的选择和注药时机也有了改进,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时间大大增加,以前针麻手术中心脏停跳时间不易超过30分钟,现在则已达一小时以上,从而保证了复杂手术的顺利进行。

针刺麻醉是如何进行的

如今的针刺麻醉技术,还包括了术前腹式呼吸锻炼、专项心理指导、针感和手术耐受性测试等方面,更加人性化,更加安全高效。术前准备时间约需一周。

心脏手术过程中,针灸科医生将约6根银针对称地扎在患者手臂内侧的郄门、尺泽、中府等穴位上。银针底部连接着的仪器,以0.2毫安培电流频率持续刺激穴位,在神经和经络的共同作用下在体内组建了一张镇痛网。手术时,病人除痛觉变迟钝外,其他各种感觉和运动功能仍正常。因此,病人可与医生合作,有利手术进行。针刺麻醉手术后,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一般都比较平稳,手术后并发症少,伤口痛也较轻,因此术后康复较快。

针麻因为无过敏、麻醉意外等顾虑,应用比较安全。一些心、肺、肝、肾等功能不良或年老体弱、休克等不宜采用药物麻醉的患者,依靠针麻技术也可放心接受手术。

优势独特前景广阔

针刺麻醉虽然安全、有效、生理扰乱少、术后恢复快、简便易行,但针麻对某些部位手术或某些病例还有镇痛不完全、内脏牵引时有不适反应、有时肌肉不够松弛等情况。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针刺(药物)复合麻醉是一条可行的方法。这样,无论从伦理上还是从麻醉效果上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极大地减少了麻醉剂量,减少了副作用和并发症,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针麻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麻醉器械,操作较易掌握,在特殊时期如灾难救治时还具有独特的优势。

背景资料:我国针麻基础研究重新启动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8)

1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充分利用我院临床技能中心的硬件设备,通过引入临床真实病例,展示气管插管、硬膜外穿刺、腰穿等与穿刺有关的操作流程,同时采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实验规范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模拟教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融知识性、趣味性、场景性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标准化性,可作为考评的方法[2]。将气管插管、复苏等内容及技能操作,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逐一演练,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点评成功或失误原因,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临床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减少实际操作中的错误,提高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程度,为培养合格的麻醉医生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过渡,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由于理论课程学习与临床实习之间跨度大,而麻醉学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实践所需的医学知识较为庞杂,学生在实习开始阶段容易出现操作失败或失误,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等情况[3]。为此,我科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麻醉工作中较常用的操作技术。如培养学生的无菌意识,让学生反复观看带教教师的正规基本操作,然后由专人带教指导学生穿脱隔离衣等,增强无菌意识。经过分阶段培训,使麻醉学专业实习生逐渐掌握实践技能,学以致用。我们在工作中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通过临床实际操作进行深刻的讲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并加深印象。通过采用预设问题、实际操作、理论联系实际等逐层深入的方法,使实习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

3理论结合实际,认真带教麻醉学专业实习阶段是让实习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掌握常用麻醉方法,如椎管内麻醉、气管内全麻及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术,尽快熟悉和掌握术中麻醉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等,使学生毕业时达到低年资住院医师水平。为促使学生对病人负责,要求其认真掌握病情,对每位拟施手术病人做到术前访视,并及时向带教教师汇报病情,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写好麻醉实施方案。带教教师注重结合实际,培养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实习生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不断巩固已经掌握的麻醉学理论,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经过坚持不懈的勤奋苦练,学生一般能单独处理asaⅰ—ⅱ级手术病人的各类麻醉。实习后期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安排其参加一些危重症、疑难症病人的麻醉,特别是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以及老年病人的麻醉,增强实习生的实践能力。

4实习期间注重小讲课教学及专题讲座内容经所有带教教师的集体讨论,根据实习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其实践重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小讲课教学及专题讲座,讲课中以学生为主体,即不由教师决定讲什么,而是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麻醉学基础理论及麻醉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拟定专题进行讲解。由带教教师进行小讲课,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实习阶段小讲课是理论课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要求有一定综合性,并能紧密结合临床,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专题讲座主要针对专业培训中的重点、难点做集中训练,加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同时适当增强对医学英语的学习。

多阶段、多形式考核

1多阶段考核在临床麻醉实习阶段,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考核(包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根据考核成绩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再学习,注重形成性考核,弱化终结性考核。

2互动式病例报告和讨论要求每个学生实习期间选择自己参加的麻醉病例写出一份分析报告,包括术前访视、麻醉风险评估、麻醉方法选择、麻醉计划、手术中麻醉管理要点、麻醉恢复期管理,并以幻灯片形式报告,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解答,最后由带教教师、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作点评和进一步讲解。具体步骤可归纳为:回忆相关知识—加深理解—分析具体问题—综合概括—作出评价和判断,增强学生的系统化麻醉管理能力。

3规范出科考试形式出科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出科考试形式,加大考试力度,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出科考试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以往理论考试均为问答题,学生只要熟记笔记内容就能得高分,这种考试形式不利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将理论题全部改为以病例分析为主的选择题,内容涵盖各专业病种的麻醉,并突出实践性特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主要考查常用操作,如全麻、腰硬联合麻醉等。出科考试不及格者不予出科,要求在完成一定时间的补实习后参加补考,补考及格方可出科,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9)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50-02

麻醉学是一门集内外科、急救、危重病等医学知识于一体,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学科,且复杂性高、风险性大,特别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但近年来,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患者法治观念的提升及医患纠纷的增加,学生进入临床学习的机会越发减少,麻醉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种严峻的新形势下,我院麻醉科在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采用传统教学、模拟教学和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转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而且使学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模拟培训与临床实际融合起来,有助于其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现将点滴教学体会交流如下。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利与弊

传统教学方式历史悠久,是在中国几千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已形成完整的体系,且在实践中的应用也逐步完善,为我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为主要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征就是“传递―接受”,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能够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有效的讲解,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对老师的讲解做出自己的回应,师生之间相互呼应配合。教师与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中,师生都十分适应这种授课的方式、进度与节奏,不仅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也利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而且还可以给教师之间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且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麻醉专业的学生所需要严谨的作风,高尚的品格,良好的医德,这些都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但是单一、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针对医学教学,尤其是临床麻醉学的教学来说,存在很多弊端。(1)各种麻醉设备的应用、麻醉技术操作方法等很难在课堂上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掌握,只能死记硬背,从而影响学习效果。(2)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填鸭式”的机械灌输给学生,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显得匮乏,只强调医学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学生医学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课堂教学,其临床技能则在实习期进入临床直接面对病人进行,学生的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学习间隔期过长,且学习效果依赖于实习期所遇病例的个性和带教教师的能力。教学无法标准化,具有很大随机性和局限性,也无法准确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4)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患者权利意识增强等原因都让医学生临床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且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工作复杂、多变,风险大的麻醉专业,这种在未掌握足够的临床技能就直接接触病人进入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风险极大。

二、模拟教学的利与弊

模拟教学是指在规范的技术路线和参数的控制下模仿(仿真)实时情景进行教学。医学模拟教学是指利用高科技,采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的工作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无风险的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条件与环境。从患者、学生和社会各方面考虑,模拟教学的应用都势在必行,与单一的传统麻醉教学模式相比,医学模拟教学存在明显的优势。(1)具有安全性与可重复性。临床麻醉教学涉及大量的临床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椎管内麻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神经阻滞穿刺等,操作不当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我院麻醉科教学模拟系统具有良好的仿真性,可不受医疗安全、伦理等因素的干扰,供学生反复练习,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2)可模拟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等特殊情况,便于学生进行专项的强化训练,如:困难气道、羊水栓塞、呼吸心跳骤停等。在模拟训练中,学生可身临其境地认识意外事件的发生、变化、转归,亲自参与这种特殊事件的处理,并得到老师的及时讲解和指导。(3)具有趣味性。模拟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且作为分工明确、需要团结协作的医疗团队的一份子,模拟教学更是教会了学生协调、沟通与团结。(4)可作为标准化的考核工具。模拟教学系统使麻醉技能考核病例的选择从难易程度一致变为现实,所有学生在相同环境下,面临“标准化病人”进行考核,保证了考核的客观公正。

但是模拟教学训练,教师的主体地位相对减弱了,师生之间情感传递与交流减少了,课堂上人性化的东西自然也就减少了,制约了人文关怀精神的塑造,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而且模拟训练虽能动手,但与临床实际操作依然有一定的距离。医学模拟教学只是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对教学模式的丰富,而不能完全取论课的学习和临床见习。如果过分依赖模拟教学,片面地认为教学中只要依赖现代化的模拟教学,学生就能跟上国际医学步伐、掌握很强的实践能力,是头重脚轻、大错特错的。任何高科技设备都不可能代替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及人所特有的对自身进行超越的能力。如果忽略了传统教学中更容易教授的基本理论,忽略了临床见习这个真正的“战场”,是培养不出具备深厚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技能和较强应变能力的医学人才的。

三、临床见习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对策

应该明确不能因为有传统课堂教学和模拟教学而忽视临床麻醉的见习。临床见习是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不仅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而且也是对模拟技能培训的必要的补充。见习过程中,高年资的带教老师带领学生观摩麻醉及术中麻醉管理过程,与学生互动,针对见习计划和重点与学生的疑问做出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实现医学生向实习医生的过渡。

但目前的临床见习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教学资源不足。现行体制下,病人的不配合、教学任务无法给医院带来直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干扰到医院的正常工作,因此很多教学医院对见习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客观上造成了学生临床见习资源的匮乏。(2)带教方法不恰当。很多科室临时指派值班医生带教,带教教师本身缺乏良好的专业素质,并且见习多是看教学幻灯片或者影片,重复理论课所讲内容,老师一直都是主导,达不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3)学生自身对临床见习缺乏重视。学生对临床见习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未及时转变角色进入见习期,而仍处于被动学习的阶段,见习前不主动学习所见习内容,因而不能有意识地思考病例、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问诊,达不到临床见习的效果。

针对这些在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我院麻醉科进行了见习教学模式的讨论和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见习效果。(1)资源环境方面。加强和非附属医院麻醉科的合作交流,多渠道开辟见习教学点,不仅缓解了见习资源不足与学生过量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又增进了与非附属医院麻醉科的交流合作。(2)带教教师水平方面。指派高年资医师作为带教教师对带教学生和所在医院的医师进行讲课,带教任务与其职称晋升、奖金等进行挂钩,即增加了带教教师的积极性,又使学生、见习医院的医生都得到了充足学习的机会,提高了非附属医院麻醉科的整体业务水平,达到学生、医生和教师的“三赢”。(3)学生方面。在理论课结束前进行见习前的教学辅导,让学生了解见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临床见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见习的学习效果。

四、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模拟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我院麻醉科在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后逐渐找到了教学手段优化,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即:把传统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与临床见习完美结合,这种循序渐进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缓解了教学资源的不足、课时数的有限性与教学内容多样性的矛盾,而且教学过程趣味与挑战并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真正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理论知识、技能培训、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并且,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考核来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适应临床工作的时间明显缩短,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且明显减少学生进入临床见习造成的医疗纠纷,保证了医疗质量与安全。同时也给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良好的表达教授能力,标准、规范的操作技能。与此同时,与非附属医院麻醉科的合作,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也让参与合作的医院与学生有了相互接触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潜在的就业机会。实践证明,我院麻醉科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后,学生在实习期间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的综合水平较其他医院实习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获得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方式、模拟教学与临床见习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优化,显著提高麻醉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进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燕,代志刚,高元丽,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09,31(3):286-288.

[2]田婧,于泳浩,等.模拟教学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248-249.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10)

“手术改变状况,麻醉保障安全。”采访伊始,朱教授坐在记者对面,似乎还沉浸在刚刚结束的微笑列车25万例的手术中,他若有所思地说,“我们可以想象,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就意味着痛苦、流血,甚至死亡。而且,外科医生要细致、完美地完成自己的手术,也需要病人安静、放松。于是,麻醉学科便逐渐发展起来了。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知道,麻醉,就是要为手术‘保驾护航’。”

这样的开场白不由得让记者叹服:果然,深厚的学养只会让人更谦逊。据记者了解,朱也森教授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六年制口腔医学系,1996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2001年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学科带头人。从事口腔麻醉工作40多年来,朱也森教授在口腔麻醉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各方面都造诣深厚。因其在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麻醉及各类重大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麻醉操作技巧,在该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深得同行、患者和学生的信赖。

朱也森教授告诉记者:“很多人都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由于病人无法忍受外科手术所带来的痛苦,先贤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这种世界上最早的,病人喝了之后昏昏欲睡,痛觉大大降低,外科手术得以实施。1846年之前,在西方国家曾有医生使用过乙醚麻醉,以其解除手术中病人的痛苦,还有医生用笑气麻醉进行牙科手术,但能开展的手术很少,而且都必须把病人捆住或者按住才能进行。1846年,一位名叫dr.william t.morton的美国牙医,当着许多外科医生和记者的面,给病人施以乙醚吸入麻醉,然后,由著名外科医生dr.john c.warrn将病人下颌部的一个肿瘤成功切除……”

朱也森教授在简要回顾了中外麻醉术的发展史之后接着说:“一千多年过去了,从最开始极不稳定的‘麻沸散’发展到现在的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类等一百多种常见药物,应用范围也从外科手术发展到内科、剖腹产等几乎所有需要手术的领域,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麻醉学逐渐发展成一门研究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急救复苏、疼痛机理和诊疗的独立学科。而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动脉血气、肌松、肌电、气体监测、体温监测、凝血监测等各种监测手段的建立及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判断,更使麻醉医生对器官及整体生理、病理生理、药代药效学等方面的观察达到了空前细致和全面的效果,对临床治疗学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在为外科手术提供了良好条件的同时,还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发展。”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谈到这里,朱也森教授又回到了他刚做完的微笑列车的25万例手术之一的再次修复手术上,他说:“麻醉随外科的发展而发展,哪个外科强,相关专业的麻醉也强。10年来,我做过近4万例唇腭裂手术。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据记者了解,朱也森教授是一位非常高超的麻醉大师,他曾于2007年联合日本和韩国口腔麻醉专家组建亚洲口腔麻醉学会联盟并担任轮值主席,于2008年组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他在危重医学领域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富有各类重大危重和疑难病人的抢救经验,曾在没有特效药物“丹曲林”的情况下,两次成功救治“恶性高热”患者,且均未遗留明显后遗症,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其中一次,是在2003年6月的一天,一名“上颌骨发育过度、下颌骨发育不足、颏后缩”的患者躺在九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手术台上,手术刀才一划破他的皮肤,他就突然面部肌肉突然出现强直,如同足球运动员腿部抽筋一样,肌肉瞬间失去了弹性,无法动弹。接着,强直现象蔓延开来,患者全身400块骨骼肌全部“抽筋”了!与此同时,他浑身发烫,不仅体温计上的水银柱冲上了顶端,而且呼吸加快,呼出的热气连续5次“蒸”烫了相关的麻醉设备。手术于是被抢救代替,当时直接指挥抢救的专家,就是朱也森教授。

在此情景下,朱教授立即下令进行肌肉活检、血液检查等;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全身敷冰,静脉输冰生理盐水,再用冰生理盐水洗胃。检查数据出来了,朱也森教授迅速作出判断:恶性高热!这是一种迄今为止唯一可由常规麻醉用药引起围手术期死亡的遗传性疾病,全麻患者中碰上恶性高热的几率只有50000分之一,但死亡率却高达80%!

当记者提及这则往事时,一向严谨的朱教授乐了。他笑着说:“‘恶性高热’是一种基因性遗传性疾病,易感人群使用全身后即被诱发,而且这些易感人群平时很难被辨认出来。那一次,我们整个医院上上下下都行动起来了,大家都围绕这个病找资料、想办法,但是,毕竟患者出现了心衰、脑水肿、肺水肿、全身血管凝血障碍、肝功能损伤、肾衰等多种高危症状,哪一样都足以致命啊!两个半月后,通过各学科间的通力协作,患者终于苏醒了。这件事情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恶性高热救治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我后来经常和学生们提及的――只有小手术,但没有小麻醉!”

也许是因为角度不同,记者从这个病例中看到的,却是麻醉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当记者把这个观点告诉朱教授时,他很认真地说:“是的,麻醉是否安全,首先依赖于麻醉医生的技术和经验。从本质上说,麻醉是为了避免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和应激反应,而患者的病史不同、体质不同,自然对各种物的耐受程度就不同;加之手术种类繁多,有的需要浅度麻醉,有的需要深度麻醉,有的需要局部麻醉,有的需要全身麻醉……任何一次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否则,就会发生意外。我们为病人实施麻醉,必须根据病人的基本病情和手术要求,结合医生的操作水平和医院的设备条件,本着安全、有效、减少创伤的原则进行,才能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朱教授告诉记者,麻醉医师除了在手术前为病人作麻醉前评估及施行麻醉外,在外科医师进行手术的同时,还必须负责处理病人因为接受麻醉和手术而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维护病人在麻醉状态中的基本生理功能,像心跳、呼吸、血液循环及氧气输送等重要功能的维持;同时还必须注意病人的麻醉深度是否适当,预防及紧急处理麻醉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以免发生并发症及严重后遗症。他说:“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通常没有意识、无痛觉、全身肌肉松驰,呼吸的维持是靠麻醉医师插入病人气管内的一根气管导管,由人工或机械完成通气功能的;而且,这些操作实施起来风险很大,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麻醉医师才能胜任。在手术过程中,通常患者的感觉和意识都暂时消失,全身生命体征如心跳的快慢、呼吸的次数、血压的高低等,是由麻醉医师进行调控的,直到手术结束,停止用药,经过一系列复杂程序的处理,患者逐渐醒来。这就需要在手术中麻醉医师必须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他们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进行相应的调节。因此,我们说,麻醉是否安全,首先依赖于麻醉医生的技术和经验。”

“另外,麻醉是否安全,同时还要看其所在的医疗机构是否具备完善的抢救设备。”朱教授说完这话,停顿了一会儿,然后总结说,“由此可见,无论在任何手术中,麻醉的潜在危险都是一样存在的,所以说,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做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

据记者了解,作为一位博士生导师,朱也森教授的精力大多放在了临床和教学上,其中,包括对基层医院的唇腭裂医师的培养。十多年来,他通过微笑列车等公益活动,在全国各地举办过数十次培训班,培训麻醉医生数千人。

“这些公益活动不仅让患者获益,也通过对医生的继续教育等,推动了学科发展;我国的临床唇腭裂麻醉也因此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说到这里,朱也森教授的话题又转到了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国古代,说到好医生,就会提到一个词――仁心仁术。现在我们依然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也应该具备这两点;而参加公益活动,对这两方面的提高都有裨益。”

朱也森教授认为,麻醉医生所面对的,是失去感觉的病人。这需要麻醉医生寸步不离地观察和监护,及时处理一些突然发生的意外。鉴于这些行业特性,就要求麻醉医师在任何情况下面对病人,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心”;此外,手术是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全力配合完成的,在手术内外都要谦虚谨慎、尊重同事,这就是“虚心”。有了这“三心”,距离有“仁心”就不远了。

下一篇: 人体工程学内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