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汇总十篇-9游会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2 10:19:39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篇(1)

本研究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分析,把生态经济系统视为复杂系统,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为生态经济系统输入“负熵”流。使这一复杂系统成为自组织和自适应的耗散结构。首先,本研究筛选20项涉及环境、经济、资源的指标,并把这些指标归为两类即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既能全面地概括生态经济系统影响因子,又能表现经济发展的低碳要求。然后,通过构建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分析模型,计算并分析北京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耦合度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来研究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并寻找决定系统变化的因素与规律。根据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交互作用的强弱程度,一般可以将其耦合的过程划分为低水平耦合、颉颃、磨合和高水平耦合4个阶段。对于经济发展与北京环境资源耦合系统而言,耦合度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定量描述耦合系统协调形态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动态变化来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关系及其调整过程,从微观上为分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发展的趋势以及影响二者协调性的瓶颈因素提供依据。

二、北京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分析

本文借助系统论的思想建立系统间耦合关系评价模型。在这里我们讨论两个系统(环境资源与经济系统),且两个系统间的耦合作用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经济的低碳发展,生态稳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即生态经济系统达到整体最优。因此,在宏观上对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协调程度以及二者耦合所处时序区间进行分析,对预警两者发展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20项指标代入耦合发展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北京市2000-2008年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度(表1)。2000-2008年北京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整体阶段处于颉颃作用时期。所谓颉颃作用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亦称颉颃现象或对抗作用。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对某现象起作用时,其作用互相对抗而抵消,这种现象称为两种因素的颉颃作用,而两者互为颉颃因子。在颉颃作用时期,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通过耦合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00-2008年间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系统演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周期。经济发展与北京市环境资源耦合系统演化的第一个周期是2000-2001年,耦合度处在0.4990~0.4977之间。第二个周期是2001-2003年,耦合度处在0.4975~0.4990之间。第三个周期是2003-2008年,耦合度处在0.4971~0.4990之间。

三、北京地区生态经济系统

良性耦合发展趋势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周期是2000-2001年,耦合度处在0.4990~0.4977之间。从总体看,在这时期前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水平很高。政府部门开始对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并采取相关措施。2000年4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出台,修改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空气污染防治作出了更为明确、严格的规定。政府这一措施使得北京等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整体污染水平仍较严重。总悬浮颗粒物(tsp)或可系如颗粒物(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在这一时期,对于北京来说,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由燃煤烟尘等因素所致的颗粒物等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因此,北京市政府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调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对由工业、消费产业的污染进行阶段性治理。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篇(2)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历程,伴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的经济也有了迅猛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改善,对外贸易不断增多。国内生产总值年年攀升。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的大肆破坏,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同样失去了美丽的环境和可贵的资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河流污染,各种环境问题纷至沓来。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我们这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却造成了别的国家几百年的环境污染。而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否达到可持续,能否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环境问题已然成为最大的制约条件。我们要如何解决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高需求和资源日益匮乏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协调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环境与的经济关系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从而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人类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的错误观念,毫无节制的从自然中攫取自己想要的,而不去合理的保护自然。使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甚至超越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致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灾害纷至沓来。地震、洪水、冰雪一次次向人类袭来,造成了无数人家破人亡,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都应该是我们警醒,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而不能再继续走那种攫取式的经济发展道路。在经受一系列的教训后,经过深刻反思。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提出了科学的发展道路,将环境保护列为重点,把so2、cod两项主要污染物作为“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的刚性约束指标。党的十七大又将保护环境写入新,真正的把保护环境重视起来,列入工作日程。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果。因为其坚持 “发展是硬道理,环保是硬约束”环保理念,“三个严格、三个挂钩”等政策措施。全区更是实现了产业优化,将一些破坏性极大的产业进行改革。特别是在对外招商引资中,把环境问题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对那些对环境破坏大的企业、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低的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污染大破坏性大的项目都不予引进。使环境污染从源头上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两大目标。

2、历史性转变是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重要基础

总理曾提出三个转变,第一,要从注重经济的增长,轻视环境保护,转为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列为同等重要。第二,将环境保护落后于经济发展转为两个共同进步。第三,将以往那种依靠政策性办法治理环境问题转为行政政策、法律政策、经济手段等多方面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这三个转变,可以是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以实现二者共赢的目标。 而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则成为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放弃这种攫取式的发展办法,使经济发展不在分散,而是实现规模发展。保障经济的发展质量,采用科学的发展办法,建立低消耗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其次,我们应该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焚林而畋、竭泽而渔,应该摒弃那种环境不重要,经济为先的错误思想。真正的把经济与环境列入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的发展绝不以浪费大量的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然而目前为了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资源被浪费,环境被破坏,如果不对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式加以改变,那么我们的经济发展将举步维艰。而三个转变是指引我们正确处理两个关系的重要准则。

3、强化环保政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们国家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我们也要意识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不能放任这样的问题继续下去。要成为强国,不仅是经济上的强大,更方面都要强大。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更要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关系。否则我们永远不会成为世界强国,人民的生活也会遇到困难,国家安全也没有了保障。

中国的经济发展持续前进,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也将持续向前,经济高速发展,仍然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压力。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环境与经济的融合,使两个得到共同协调发展。

3.1树立大环保思想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不仅仅在于我们要出台多少环保政策,更重要的是树立人们的环保意识。结合实际情况,从本地经济现状制定经济发展模式和环保管理体制,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提前谋划。从宏观和微观上共同推进经济与环境的发展,使得经济和环境良性发展。积极创建保护环境的新道路。

3.2 完善资源价格体系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的成本和资源的稀缺性,要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坚持治理污染和合理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监督企业,使其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实行上市企业公示制度和企业违法信息公示制度。对不合理的企业公示批评。合理的企业予以奖励。

3.3 要加大产业政策制定和贯彻力度

要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1 首先要严格功能区划

要根据各地的资源分布状况、环境容量、生态环境、人口数量以及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来划分不同的发展区位。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科学划定环境敏感区和各类资源开发禁止、限制、重点和优先开发等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大力发展低能耗、少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3.1 加强环境准入的要求

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准入的要求,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在一开始就不予审批。制定科学合理的审核机制,对无序建设和过度开发项目严格控制。同时要加大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力度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力度。科学的减少环境破坏的风险。从经济发展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3.3 要强化总量控制

“十一五”中提出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指标,作为各级政府的考核标准。我们要加强对两污染物so2、cod的有效控制,对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从环境总质量上控制。使经济与环境得到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燕丽环境困境与文化审思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53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篇(3)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27-02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会计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每一次经济环境的大变化都会对会计的发展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一般可概述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经济业务和会计实务就越简单,那么所需的会计知识就越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所需的会计知识就越多,会计的认识也会越科学,同时会计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所以研究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关系也就显得越来越必不可少。

一、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是人类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产物。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重要阶段,目前我国的会计依然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

古代的经济活动比较简单,会计活动也比较简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于是出现了复式记账,我国的近代会计出现于复式记账前后,而以“公认会计准则”的“会计研究公报”的出现为起点我国进入了现代会计阶段,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二、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一)经济的发展促进会计的产生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人们为了使剩余的产品得到保留、交换或分配,于是出现了管理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简单的人脑记忆和计算为主的记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复杂的商业行为,于是出现了会计的管理。会计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管理、生产行为的需要,是符合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需要,是商品经济活动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的萌芽引发复式记账方法的出现,工业革命导致成本会计的产生,经济危机情况下出现“公认会计原则”,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会计的产生。

(二)经济环境能够影响会计的发展

经济环境是会计发展的前提,经济环境决定了会计的存在形式。经济发展状态对会计的发展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比如说现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对会计的发展就有积极影响,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对会计人员的培养由仅仅侧重于会计、财务、审计等经济管理知识向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发展,并提出了完善环境会计的对策:1、完善环境会计体制,健全环境会计法律法规。2、明确会计核算主体,确立低碳经济环境责任。3、规范环境会计的披露方式,完善低碳经济披露。

经济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的发展有利,但是也有不利的影响,比如说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多数企业为了度过难关,不惜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以便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种不良的经济态势严重影响了会计的正常发展。所以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会计的发展。

(三)经济环境的变化给会计发展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同时也会给财务会计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比如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不仅促进了会计记录和数据处理上的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因为信息技术产业和互联网的发展,会计工作本身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商务的无纸化,使得传统会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难以应用。而网络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其实时性特点也会对定期进行会计报告的会计制度提出质疑。

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将会大大提高。而如此重要的知识资产,在传统会计中却得不到反映,使一些技术型企业报表披露的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会计信息使用者仅仅通过媒体或传闻来了解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这无疑会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企业之间的隔阂,甚至造成误导,这是与披露会计信息的初衷相违背的。

(四)会计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会计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向着多元化发展,企业内部结构也逐渐呈现多元化,此时就需要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通过会计活动,进行企业内部监督、控制,促进企业内部积极有效地执行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从国家角度来看,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提供的会计信息,运用会计手段,监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管理,从而避免限制、阻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协调因素,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的互动。

会计作为一个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它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合理有效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发展服务,所以,不单是经济环境影响会计,会计也反作用于经济环境,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那么如何实现经济环境与会计的和谐互动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合理干预经济,规范市场经济环境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吸收国外市场经济的优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建立起来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本身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使市场实现社会供求平衡。但是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各种经济行为,这就需要政府出面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合理地干预经济,规范市场环境,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较为稳定的、成熟的经济环境。

(二)加快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

目前,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国必须加快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参照国际会计惯例变化的趋势,尽量减少会计准侧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避免主观随意性,减少因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多种选择性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三)改进会计核算和计量模式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决定―个公司生存发展的不再仅仅是产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更重要的是人力资产、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和金融衍生资产等。因此会计核算的重心应从有形资产转到无形资产和金融衍生资产上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计量模式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采用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缺陷也日益突出。货币计量的最大局限性体现为将会计片面理解为关于计量和传递货币性活动的学科,把大量对使用者的管理和决策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非货币信息排斥在会计信息系统之外,严重制约了会计学科在企业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因此,会计必须扩大会计信息的容量,增加非货币信息,同时采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以历史成本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提供传统会计信息所不能容纳的企业员工素质、市场份额等非货币量化的信息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有效。

总之,社会经济环境的状况与会计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我们要更加注重会计与经济环境的互动,以使我国的会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篇(4)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353-01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直关注的焦点,也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正确的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1 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是客观经济规律和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坚持的就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鱼和熊掌不得兼得”。有些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也是这种“不可兼得”的关系:发展经济必然导致环境污染,如果注重环保,则必须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其实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美国南佛罗里达州自然资源保护局资深环境科学家伍业纲认为,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而是源和流的关系,是鸡和蛋的关系,如果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经济发展依赖环境为基础。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发展中,也必然在经济发展中得到解决。《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提出,“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如果不积极采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如果没有先进、实用的污染控制技术,没有优质可靠的环保产品和设备,没有拥有高新技术的环保产业的支撑,环境问题将治不胜治。以保护环境保证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经济盲目发展会带来环境问题,不良的环境必然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健康发展可以促进环境的改善,良好的环境又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搞好环境,不仅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对经济健康发展起促进作用。

1.2 互相矛盾,相互制约

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也是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经济有很大发展,但是也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gnp(国民生产总值)是各国通用的计算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现在国际上一些环境保护组织把这三个字母推理为garbage(垃圾)、noise(噪音)和pollution(污染)。gnp增长了,不但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也意味着垃圾、噪音和污染的增加,甚至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要多几倍,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我国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环境和生态方面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巨大的。且不说像沙尘暴、水污染等人们切身感受的事实,据国家海洋局的报告[1],在我国沿海地区,有70%的海滩被侵蚀,10多个海湾港口正在丧失原有功能,滨海湿地丧失近一半,红树林减少了66%,近岸珊瑚礁95%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70%的水域遭到污染,2000年,近海发现28次赤潮,累计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正成为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因此200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把保护海洋列入人们环保关注的重点。可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又是相互制约的。当经济发展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必然会极大地造成环境问题,又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为了改善本国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等工程,力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2.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人与自然作为变革自然实践活动的直接体现,既是造成人和自然产生矛盾的直接根源,也是调节二者关系的直接手段。人在创建和拓展人工自然的过程中,通过自觉的活动来完善、发展自己,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不断改造人类本身,最终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能动性的发展又加深了人对受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力,从而使人工自然朝着既有利于人类,又有利于自然的方向发展。人类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加强,使其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趋于对环境的保护,注重开发环境的长远经济利益,并逐步朝“双赢”的目标迈进。在全球分工日益细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立足本土化重要特色之余,应与相关的国际标准接轨,要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互协作,吸取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最优秀的生产经验,促使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同发展。要实现上述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应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和支撑体系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以人为本,增强公众环境意识与法制观念,让社会公众参与各种环境保护活动,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经济的一种模式。环境保护需要良好的机制,包括激励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等,并且辅之以完备的法律法规、道德观念和科技文化等方面支持,这样才能共同将生态环境的建设落到实处。

2.2 加速环保产业市场化推进步伐

应结合实际调整优化行业对策,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政策,培育环境保护市场需求,突出环境保护的重点,有力促进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同时依法加强总量控制和排放许可制度;确立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实行综合开发利用;加强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支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和监察工作,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果,为环保产业营造走向国际市场的良好环境;鼓励国际资金以及多种市场主体进入环境产业领域,壮大环保产业的内在机制,引导其走向健康的市场空间;把环保技术作为现代企业创新的重点领域予以支持,集中人力、物力和资金,突破环保产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加快技术经济一体化步伐。

2.3 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环保经济型人才

环保型经济的发展需要科研能力强、市场反应快的高技术人才,能够驾驭大工程、同时承担多项大型环境工程设计项目能力的人才,环境咨询与环境服务产业领域人才,用商业经验武装起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关键所在。应全力培养他们的技术、管理、营销、金融等多方面知识,使其熟悉资本运作,发现和捕捉环保产业中的商机与天机,在众多环保过程中发掘最有潜力、最能保证环境与经济发展平衡的环保项目。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环境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环境保护也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注重长远经济利益,才能逐步朝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迈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3.总结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篇(5)

工业经济与环境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工业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自然环境,因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此工业经济的增长既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约束,同时工业生产又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工业生产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协调环境与工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因此在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细致研究,能够有效制定出协调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的措施,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我国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

一、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一)工业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工业的贡献率较高,但是工业本身都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行业为主, 存在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排放强度高等突出特点,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承载能力降低等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例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废弃物都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对我国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并且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环境污染增长更快,但是相应的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太低,且效率不高,这就造成了环境污染不断累积。

(二)环境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环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消纳、分解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但是如果超过最大容量时, 就会导致污染的累积,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影响到工业经济的增长。例如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作为生产必不可少的要素直接进入工业生产过程,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加深,环境中的自然资源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生产活动。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增大了工业生产的成本。除此之外,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深,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管制,这样就会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但在工业结构调整期,会因为淘汰企业的关闭而短期内降低整个工业经济的增长率或引起工业产品供求的急剧缩减,而生产性质受固定要素的投入的限制,无法在短期内增加产品的供应,影响市场供求的波动,造成工业经济短期的负面影响。

二、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工业生产活动必须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法规体系

健全法规体系是防止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健全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作出严格的监督,有效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开征新税、调节税率、加征环境保护税,尽可能的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成本大于其收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工业企业随意的排放工业生产废物,进而有效提升环境保护的成效。

(二)积极推进工业生产结构的绿色化进程

在工业生产中会必不可免的产生工业废物,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积极推进工业生产结构的绿色化进程,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废物的循环利用。例如在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等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较大的工业行业,鼓励利用废渣生产新型建材产品、铺路和回填等。而在造纸、酿造、印染、制革等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行业,必须要加强废水深度处理,提高水循环利用率。与此同时,我国工业行业还应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和减少环境成本的支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环境效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的目标。

三、结束语

环境是居民生存的基础,不能为了过分追求工业经济的增长而破坏我国生活的环境,因此在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必须要协调好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制定出保持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保护周围的环境,进而实现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篇(6)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而言,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质量均呈现出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行业大多数具有高污染以及高能耗的特点。这一客观现实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具体而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现状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建设进程缓慢。在改革开放背景之下,社会经济方面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是非常可观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经济的发展上大多欠缺对环境的认识,造成生态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影响。其次,环境资源问题恶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个行业的污染与能耗问题进一步加剧,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气候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再次,环境绿色壁垒对经济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在环境绿色壁垒的政策保护下,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口经营效益水平受到了不良影响,进口贸易整体质量明显下降。再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无法协调共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区域性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大量行业废弃物排放量不断增长,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恶化问题日常突出,大气环境以及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质量前景堪忧。最后,资源型工业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资源型工业已经成为当前整个经济体系中非常关键的支柱产业,但由于此类产业对于自然资源,特别是许多不可再生资源有非常高的依赖性,因此资源型工业的发展也会给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对环境有严重不良的影响。

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策略分析

首先,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保护工作理念。我们必须认识到的,环境才是人类发展中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具备良好的人居环境,有清新的空气,有干净的水源,才能够降低因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而给整个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间接意义上也能够减少因生态恢复以及环境整治而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对缓和生态环境破坏背景下所引起的各类社会矛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合理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的方式,形成珍惜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整体理念,打造生态化的工业环境、农业环境,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其次,需要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工作机制,强化排查与监督工作的重要价值。即各级政府部门,管理机构,以及领导班组均需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肩负起环境保护以及提高环境质量的重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念,将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性政策措施落实于实际工作当中,除了需要考虑的强大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决策,还需要综合对环境保护方面问题的考量。在经济建设中心作用之下,突出环境保护的价值,将经济社会效益与战略环境的执行相结合,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实现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的统一,与此同时,通过引入环保问责制的方式,构建环境污染与破坏所对应的责任追究标准以及惩处方法,提高警示作用,为环境保护提供基本依据。最后,需要对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转变,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所有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形式改变成集约型、效益型、科技型以及清洁型的经济增长形式。通过新型生产技术,节约能源,提升能源使用率,积极发展清洁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的商品,推动循环经济,激励和扶持对环境、资源有利的经济活动,降低环境资源的浪费与破坏,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来加快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篇(7)

中图分类号:x1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13-04

引言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1]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收入不均现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20世纪90年代初,grossman,krueger[2]和其他经济学家在实证研究中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也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增长与收入水平的提高,环境开始变得恶劣,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环境恶化的趋势达到顶峰,之后环境质量开始改善,这种关系类似于kuznets提出的收入不均现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因而被命名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国外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panayoutou[3]运用了3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2―1994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ekc的存在性。list,j.a.and gallet,c.a.[4]运用了1929―1994年间美国各州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排放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州际水平上,人均污染物排放和人均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关系。然而参数估计表明,由于先前的学术研究假定随着时间推移个体情况不发生改变,很可能呈现统计上有偏差的结果。dasgupta[5]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能使经济增长的每个时期污染排放水平都低于没有规制时的排放水平,使ekc变得比较平坦。marziogaleotti and alessandro lanza[6]使用全世界超过100多个国家近25年的数据,检验了co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证明了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

国内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包群等人[7]采用中国30个省市1996―2002年的环境指标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染指标以及估计方法的选取。随后,包群等人[8]在之前估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影响污染排放的控制变量,如人口规模、技术进步、环保政策等,对环境―收入曲线进行重新估计,加入这些控制变量后,有些环境―收入曲线发生形状的改变,这说明这些控制变量对模型能够产生影响。邓柏盛等人[9]使用了so2这一种污染物,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他们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时,得出正u型曲线的关系,而使用面板数据时,得出倒u型曲线的关系。沈锋[10]以上海为例使用co2作为污染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上海污染与收入存在倒u型的关系。韩玉军等人[11]将165个国家分为四类。他们发现,“高收入、高工业”国家出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趋势,“低收入、低工业”国家只是呈现轻微的倒u型趋势,“高收入、低工业”国家存在“~”型趋势,而“低收入、低工业”国家是环境污染与收入增长同步。丁焕峰等人[12]在加入了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采用变量的对数形式,使用30个省市1998―2007年的环境指标数据,构造了带三次项的环境收入简约模型,重点研究控制变量对环境状况的影响,他们指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大环保科研投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加强对fdi的环保规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促进我国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之后,丁焕峰等人[13]考虑了区域污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双向作用机制,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继续进行ekc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控制变量产生的影响有所改变。

从国内外的学术研究来看,库兹涅茨曲线较广泛地应用在了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领域,学者们构建的模型也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完善。可以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前人的实证研究成果难以表现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需要用最新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在本文中,我们用人均so2排放量作为污染指标,检验了在过去的8年(2004―2011)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此外,计量模型中控制变量的系数反映了这些变量对污染程度的影响,我们据此向政府提出了加强污染物排放管制以及增加国际贸易来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使用了2004―2011年一共8年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数据来源由国家统计局数据库(http:///)整理计算而得。选取的各个变量如表1所示:

二、理论模型

为了探究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我们检验中国人均gdp与人均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国际上根据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产生的计量模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模型,这类模型不含有对数形式;另一类是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模型,这类模型含有对数形式,而且加入了gdp以外的影响因素。由于我们的实证研究是基于2004―2011年共8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我们选择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作为理论模型基础。除此之外,我们在模型中加入5种控制变量,包括人口密度、环保政策、贸易开放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我们实证研究的理论模型如下:

其中so2 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二氧化硫人均排放量;

gdpcapita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人均gdp;

popdensity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人口密度;

inv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环保政策,用治理废气投资占gdp比重表示;

trade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贸易开放度,用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表示;

rd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技术进步,由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表示;

first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second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对系数符号的预测如(1)式中所示。如果β1>0 且β20并且β2 和 β3均不显著。我们同样预测了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的符号:

popdensityit的系数为正:人口密度越大,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也就越多,因而污染排放越多。

invit的系数为负:我们用治理废气投资总额在gdp中所占比重来衡量环保政策的力度,如果政府对环保关注越多,治理污染上的投入越多,那么废气排放应该越少。

tradeit的系数为正: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倾向于将污染较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而贸易开放度衡量了其他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对中国的影响程度,贸易越开放,就会有越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进驻,从而污染越严重。

rdit的系数为负: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改善有间接效应。技术进步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污染少的高科技产业增加污染严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污染排放会相应减少。

firstit和secondit的系数都为正:在经济发展初期,发展中国家往往依靠工业发展经济,导致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随着经济增长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此时不再依赖于能源消耗与开采,而是技术进步与生产力提高,因而工业带来的环保压力大大减少。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则衡量了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我们用α,和分别代表随个体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效应、随时间不随个体变化的时间效应和随时间以及个体变化的模型扰动项。

三、估计结果与分析

我们用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对模型进行估计。为了准确估计模型,我们首先检验了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不存在完全线性相关性。随后我们估计了包含29个截面虚拟变量(以北京为基点)和7个时间虚拟变量(以2004年为基点)的模型。通过检验联合显著性,我们发现截面虚拟变量在0.5%的置信水平上联合显著(f(29,210) = 2.619),而时间虚拟变量在10%的置信水平上联合不显著(f(7,232) = 0.2408)。但是由于dt2 和 dt3各自分别在0.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我们仍然决定在模型中考虑时间效应。

对于计量模型的选择,首先我们倾向于固定效应模型而不是随机效应模型。由于每个省的个体因素如地理位置、文化习俗都不尽相同,且与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而不可观察的个体效应必然与解释变量有关而不可能是随机效应。hausman检验的结果支持了我们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比较了固定效应模型和一阶差分模型。通过直接对模型做混合ols回归,可以得到uit的估计值。为了检验自相关,以uit估计值作为因变量,以模型中所有变量以及uit-1估计值作为自变量做回归。回归结果中uit-1估计值的系数为30.92,p值为0.000,因而模型中存在自相关。接着我们用δuit估计值对 uit-1估计值和所有解释变量做回归来检验单位根。uit-1估计值的系数在20%的置信水平上不显著,所以我们拒绝原假设并认为模型中不存在单位根。因此,我们选择修正自相关的固定效应模型而不是一阶差分模型作为理论模型。

最后,我们检验到了回归中存在异方差,因此我们选择修正了自相关和异方差的固定效应模型作为最终模型。由于我们在模型中加入了足够多的控制变量,不太可能出现因为遗漏变量而导致的估计误差,所以,我们认为e(uit|xit,ai)=0在模型中成立。因此,回归估计出的系数至少满足一致性。

以下是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

如(2)式中所示,lngdpcapitait,( lngdpcapitait)2和 (lngdpcapitait)3的系数都十分显著,而且由估计结果得出lnso2和lngdpcapitai的关系类似于倒n型,这与我们之前的预测的线性关系大相径庭。该如何解释估计出的曲线形状呢?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有从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趋势。正如韩玉军等人[13]指出的,“高工业、高收入”的国家ekc曲线的形状呈现出倒u型,而这恰好就是倒n型曲线的后半段的形状。因此,我们认为是模型使用的最新数据所显示出的中国经济的变化导致了估计结果和预期的差异。

popdensityit的系数为负且统计上显著,说明保持其他变量不变,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带来人均so2排放的减少。这表明,对特定的污染物,我们预期的人口密度对于污染排放的促进作用并不存在。然而系数只有-0.000 5,在实证上并不显著,说明人口密度对so2排放量的减轻作用很小。

和我们的预期不同,invit的系数为正并且在统计上和实证上都非常显著。可能的解释有以下三点:首先,治理废气的投资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过程,很难在短期内探测到;其次,政府只保证了对治理废气的投资而缺乏对污染排放量的限制,导致许多企业为了保持收益不变弥补环保投资带来的成本增加选择扩大生产,污染排放不降反升;再次,我们应对数据的真实性保持怀疑,所谓治理废气的投资也许并非真正应用于治理废气。

tradeit的系数为负而且显著,说明贸易的开放可以减轻so2的排放,这和我们的预期矛盾。我们在前文论证贸易开放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发展中国家,引起污染物排放增加,然而我们忽略了贸易增加的正面效应,一方面,与环保有关的贸易协议间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另一方面,贸易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从而引起污染物排放的减少。

与我们的预期一致,rdit的系数为负,但它并不显著。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技术进步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是间接的,所以短期内无法显现出来。所以比如说,技术进步是通过首先改变产业结构和生产率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在衡量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时,我们必须考虑到这种间接效应。

firstit的系数为正而secondit的系数为负,但是它们均不显著,说明产业结构对so2的排放量没有显著影响。

四、结论

基于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并用人口密度、环保政策、贸易开放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作为控制变量,我们选取了连续8年(2004―2011年)的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最新数据来检验中国是否存在倒u型ekc曲线,发现人均so2排放量和人均gdp存在倒n型关系,并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的中国经济的变化分析了导致估计结果和预期的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回归结果中控制变量的分析,我们针对降低so2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提出两项政策建议:第一,仅仅处理废气是不够的,政府应加强对污染物排放量的管理和限制以真正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第二,政府应加强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尤其是多进口一些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和产品。

参考文献:

[1] kuznets s.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8):1-28.

[2] grossman g m,krueger a 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353-377.

[3] panayoutou t.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oncept of transferable development right'inperrings,

c et al[j].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policy issues and options,1994.

[4] list j a,gallet c a.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does one size fit all?[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31(3):409-423.

[5] dasgupta,susmita,et al.“confront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6.1 (2002):147-168

[6] galeotti m,lanza a.desperately seeking environmental kuznets[j].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2005,20(11):1379-1388.

[7] 包群,彭水军,阳小晓.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基于六类污染指标的经验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12).

[8]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8(8).

[9] 邓柏盛,宋德勇.我国对外贸易、fdi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1995―2005[j].国际贸易问题,2008,(4).

[10] 沈锋.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9).

[11] 韩玉军,陆.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基于对co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3).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篇(8)

1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1.1资源掠夺的无限扩张

想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最重要的是要有资源的支撑,要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只是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就牺牲了环境,企业管理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一味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在环境保护设备投入方面力度不足,而且还会经常排放污染气体和污水,对整个城市的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噪声,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2粗放型经济方式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托粗放型的增长,为了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惜牺牲地区环境,尤其是大气污染、水污染、雾霾等污染的加剧,已经严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许多地区仍然是将传统经济作为主体经济,技术水平较差,科技含量较低,主要是能源产业、化工产业、电子产业,忽略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废气排入到空气中,这样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3慵懒埋怨的不作为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都选择牺牲环境,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却并没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政府各部门对于环境污染问题都相互推诿,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看到环境污染行为习惯采取包容的态度,环保意识淡薄,认为环境保护不是个人能解决的,这样就导致水土资源的流失,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种类不断消失,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2.1单一发展的趋势

通常所说的单一发展,其实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味地破坏生态环境,加强对能源的过度开采,树木过度砍伐,大量污染气体随意排放。地方政府只是以gdp指标来衡量地区的发展速度,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而环境污染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彻底治理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发展速度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是如果气候发生改变,环境遭到破坏,那就容易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增多,将会导致环境的不断恶化。

2.2矛盾的统一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矛盾的统一性。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矛盾的,想要发展经济就肯定要开采资源,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而一味保护环境,就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出现,无法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相互对立的。其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也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相互统一,想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这样才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尤其是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十分关键,这样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模式分析

3.1加强对生态可持续理念的树立

面对当前环境问题现状,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能联合企业起到带头作用,要始终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要在社会上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要积极提倡绿色消费,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帮助民众树立生态可持续理念,要不断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为后世子孙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严格杜绝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开拓绿色市场产业链

通常所说的绿色市场主要是指用绿色的理念来实现对经济指标的考核,要有效促进农业经济、新型工业的发展,积极提倡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到一起,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要提倡对污染产品的回收,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此外,还要鼓励企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提倡绿色工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建立绿色市场产业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3.3严格执法,依托科技改进环保

当前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机制的健全,各部门要紧密协作,实现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要严格执法,发现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积极鼓励民众参与到环保监督中来,定期对企业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有效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创新,依托科技改进环保,要不断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将环保任务下达到各个地方政府,实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有效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存在矛盾,又相互统一,想要实现两者的共赢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树立,还要对绿色市场产业链进行开拓,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有效保护环境。

作者:马井全 单位:赤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李晓超.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j].统计研究,2015(11).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篇(9)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41-01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经济快递发展的同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开采后不加以生态恢复,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总的来说二者不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重组资金和j9九游会的技术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关键是在其中找到契合点和平衡点。现阶段,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1 我国在各时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来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我国也顺应了历史潮流,在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部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言之,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以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它要求我们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毫不放松地抓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动经济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也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发展,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在不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的基础上发展。

党的十提出建设魅力中国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现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的趋势减弱和资源生态系统破坏的严峻形势,必须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让大自然合理的生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而富有的中国,让中国繁荣发展。

2 排污者加大环保投入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保护环境可以减少经济发展的成本;保护环境可以保证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环境污染主要是“三废”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三废”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产生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其实质是以资源、能源的浪费(不充分利用)为代价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以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并没有错,但不能借此片面的去理解经济效益,只顾眼前利益而目光短浅,以至于看不到未来的发展状况,甚至认为保护环境与我们无关,只是政府的事,这种观点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既污染或破坏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和能源。相反,如果从观念上重视环境保护,并从行动上予以落实,在实施环境保护决策的过程中,必然会找出污染环境的根源,从而改进环境技术,从工艺上改进技术。而对新建项目来说,还可直接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闭路循环工艺或者综合利用“三废”发展环保产业,变废为宝,从而降低能源与资源的利用,减少成本,使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甚至创造就业机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低估。保护环境,其意义不仅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带来有效地经济利益,让企业刚好的发展。

3 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对策

既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密不可分,我国几代领导人都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今后这个政策只会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而不会消减。只有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寻找到了平衡点,经济才能平稳协调高效的发展下去。近些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注重政绩的考核和单纯gdp的增长,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进行了引进,随之带来的是当地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原来的绿水青山被浊水灰山所代替,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也变得稀缺,后果不敢设想。北极的冰山由于地球升温的缘故,迅速融化,海平面的上升给人类带来的是灭顶之灾。

每个负责任的国家都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工作的头等序列。要继续加大对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考核,细化机制的同时,要对环保不达标地区的领导实施一票否决制,我们要的是绿色的gdp,而不是靠牺牲环境质量换来的经济昙花一现。

在对政府进行工作考核的同时,也要彻底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治力度。我国现行的排污违法成本低,许多违法排污企业宁可多排污污染环境,也要换取高额的经济利益。我国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立法力度,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的惩治,不敢在法律的面前打球。

同时,要引导群众的环保意识的提高。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环保教育也需要全民参与,通过环保、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各单位有关环保的组织、宣传和执法活动,才能全面提高社会全员的环保意识。如环保部门、居民社区及新闻媒介等选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全国植树周”等特殊活动日开展集中宣传、组织活动及对违法行为的暴光和严格执法等。随着人们对环保素质的提高,保护环境,有了环保的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们的社会。

参考文献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篇(10)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1]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收入不均现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20世纪90年代初,grossman,krueger[2]和其他经济学家在实证研究中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也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增长与收入水平的提高,环境开始变得恶劣,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环境恶化的趋势达到顶峰,之后环境质量开始改善,这种关系类似于kuznets提出的收入不均现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因而被命名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国外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panayoutou[3]运用了3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2―1994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ekc的存在性。list,j.a.and gallet,c.a.[4]运用了1929―1994年间美国各州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排放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州际水平上,人均污染物排放和人均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关系。然而参数估计表明,由于先前的学术研究假定随着时间推移个体情况不发生改变,很可能呈现统计上有偏差的结果。dasgupta[5]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能使经济增长的每个时期污染排放水平都低于没有规制时的排放水平,使ekc变得比较平坦。marziogaleotti and alessandro lanza[6]使用全世界超过100多个国家近25年的数据,检验了co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证明了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

国内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包群等人[7]采用中国30个省市1996―2002年的环境指标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染指标以及估计方法的选取。随后,包群等人[8]在之前估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影响污染排放的控制变量,如人口规模、技术进步、环保政策等,对环境―收入曲线进行重新估计,加入这些控制变量后,有些环境―收入曲线发生形状的改变,这说明这些控制变量对模型能够产生影响。邓柏盛等人[9]使用了so2这一种污染物,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他们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时,得出正u型曲线的关系,而使用面板数据时,得出倒u型曲线的关系。沈锋[10]以上海为例使用co2作为污染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上海污染与收入存在倒u型的关系。韩玉军等人[11]将165个国家分为四类。他们发现,“高收入、高工业”国家出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趋势,“低收入、低工业”国家只是呈现轻微的倒u型趋势,“高收入、低工业”国家存在“~”型趋势,而“低收入、低工业”国家是环境污染与收入增长同步。丁焕峰等人[12]在加入了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采用变量的对数形式,使用30个省市1998―2007年的环境指标数据,构造了带三次项的环境收入简约模型,重点研究控制变量对环境状况的影响,他们指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大环保科研投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加强对fdi的环保规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促进我国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之后,丁焕峰等人[13]考虑了区域污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双向作用机制,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继续进行ekc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控制变量产生的影响有所改变。

从国内外的学术研究来看,库兹涅茨曲线较广泛地应用在了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领域,学者们构建的模型也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完善。可以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前人的实证研究成果难以表现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需要用最新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在本文中,我们用人均so2排放量作为污染指标,检验了在过去的8年(2004―2011)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此外,计量模型中控制变量的系数反映了这些变量对污染程度的影响,我们据此向政府提出了加强污染物排放管制以及增加国际贸易来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使用了2004―2011年一共8年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数据来源由国家统计局数据库(http://stats.gov.cn/)整理计算而得。选取的各个变量如表1所示:

二、理论模型

为了探究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我们检验中国人均gdp与人均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国际上根据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产生的计量模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模型,这类模型不含有对数形式;另一类是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模型,这类模型含有对数形式,而且加入了gdp以外的影响因素。由于我们的实证研究是基于2004―2011年共8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我们选择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作为理论模型基础。除此之外,我们在模型中加入5种控制变量,包括人口密度、环保政策、贸易开放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我们实证研究的理论模型如下:

其中so2 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二氧化硫人均排放量;

gdpcapita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人均gdp;

popdensity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人口密度;

inv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环保政策,用治理废气投资占gdp比重表示;

trade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贸易开放度,用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表示;

rd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技术进步,由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表示;

first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second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对系数符号的预测如(1)式中所示。如果β1>0 且β20并且β2 和 β3均不显著。我们同样预测了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的符号:

popdensityit的系数为正:人口密度越大,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也就越多,因而污染排放越多。

invit的系数为负:我们用治理废气投资总额在gdp中所占比重来衡量环保政策的力度,如果政府对环保关注越多,治理污染上的投入越多,那么废气排放应该越少。

tradeit的系数为正: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倾向于将污染较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而贸易开放度衡量了其他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对中国的影响程度,贸易越开放,就会有越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进驻,从而污染越严重。

rdit的系数为负: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改善有间接效应。技术进步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污染少的高科技产业增加污染严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污染排放会相应减少。

firstit和secondit的系数都为正:在经济发展初期,发展中国家往往依靠工业发展经济,导致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随着经济增长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此时不再依赖于能源消耗与开采,而是技术进步与生产力提高,因而工业带来的环保压力大大减少。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则衡量了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我们用α,和分别代表随个体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效应、随时间不随个体变化的时间效应和随时间以及个体变化的模型扰动项。

三、估计结果与分析

我们用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对模型进行估计。为了准确估计模型,我们首先检验了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不存在完全线性相关性。随后我们估计了包含29个截面虚拟变量(以北京为基点)和7个时间虚拟变量(以2004年为基点)的模型。通过检验联合显著性,我们发现截面虚拟变量在0.5%的置信水平上联合显著(f(29,210) = 2.619),而时间虚拟变量在10%的置信水平上联合不显著(f(7,232) = 0.2408)。但是由于dt2 和 dt3各自分别在0.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我们仍然决定在模型中考虑时间效应。

对于计量模型的选择,首先我们倾向于固定效应模型而不是随机效应模型。由于每个省的个体因素如地理位置、文化习俗都不尽相同,且与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而不可观察的个体效应必然与解释变量有关而不可能是随机效应。hausman检验的结果支持了我们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比较了固定效应模型和一阶差分模型。通过直接对模型做混合ols回归,可以得到uit的估计值。为了检验自相关,以uit估计值作为因变量,以模型中所有变量以及uit-1估计值作为自变量做回归。回归结果中uit-1估计值的系数为30.92,p值为0.000,因而模型中存在自相关。接着我们用δuit估计值对 uit-1估计值和所有解释变量做回归来检验单位根。uit-1估计值的系数在20%的置信水平上不显著,所以我们拒绝原假设并认为模型中不存在单位根。因此,我们选择修正自相关的固定效应模型而不是一阶差分模型作为理论模型。

最后,我们检验到了回归中存在异方差,因此我们选择修正了自相关和异方差的固定效应模型作为最终模型。由于我们在模型中加入了足够多的控制变量,不太可能出现因为遗漏变量而导致的估计误差,所以,我们认为e(uit|xit,ai)=0在模型中成立。因此,回归估计出的系数至少满足一致性。

以下是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

如(2)式中所示,lngdpcapitait,( lngdpcapitait)2和 (lngdpcapitait)3的系数都十分显著,而且由估计结果得出lnso2和lngdpcapitai的关系类似于倒n型,这与我们之前的预测的线性关系大相径庭。该如何解释估计出的曲线形状呢?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有从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趋势。正如韩玉军等人[13]指出的,“高工业、高收入”的国家ekc曲线的形状呈现出倒u型,而这恰好就是倒n型曲线的后半段的形状。因此,我们认为是模型使用的最新数据所显示出的中国经济的变化导致了估计结果和预期的差异。

popdensityit的系数为负且统计上显著,说明保持其他变量不变,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带来人均so2排放的减少。这表明,对特定的污染物,我们预期的人口密度对于污染排放的促进作用并不存在。然而系数只有-0.000 5,在实证上并不显著,说明人口密度对so2排放量的减轻作用很小。

和我们的预期不同,invit的系数为正并且在统计上和实证上都非常显著。可能的解释有以下三点:首先,治理废气的投资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过程,很难在短期内探测到;其次,政府只保证了对治理废气的投资而缺乏对污染排放量的限制,导致许多企业为了保持收益不变弥补环保投资带来的成本增加选择扩大生产,污染排放不降反升;再次,我们应对数据的真实性保持怀疑,所谓治理废气的投资也许并非真正应用于治理废气。

tradeit的系数为负而且显著,说明贸易的开放可以减轻so2的排放,这和我们的预期矛盾。我们在前文论证贸易开放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发展中国家,引起污染物排放增加,然而我们忽略了贸易增加的正面效应,一方面,与环保有关的贸易协议间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另一方面,贸易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从而引起污染物排放的减少。

与我们的预期一致,rdit的系数为负,但它并不显著。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技术进步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是间接的,所以短期内无法显现出来。所以比如说,技术进步是通过首先改变产业结构和生产率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在衡量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时,我们必须考虑到这种间接效应。

firstit的系数为正而secondit的系数为负,但是它们均不显著,说明产业结构对so2的排放量没有显著影响。

上一篇: 儿童创意美术教育 下一篇: 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