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管理汇总十篇-9游会

科研人员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31 17:02:51

科研人员管理

科研人员管理篇(1)

(一)对科研项目进行分类。科研项目按研究内容和性质大致可分为基础研究类、预先研究类、工程应用研究类和新产品研制类四大类。基础研究类是以探索与研究新材料、新原理、新工艺及相关技术为主要目标的研究项目;预先研究类是以突破新材料、新工艺的关键技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开发项目;工程应用研究类为以突破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技术为主要目标的研究项目;新产品研制类为以研究、交付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类产品为目标的项目。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各部门应明确职责,按职责和程序办事,以免在后续的工作中出现质量管理的断点和互相推诿的情况。科研院所质量负责人对科研质量管理的实施负领导责任;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及相关的顾客信息收集等;学术技术委员会、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对项目的有效运行提供相关的支持保障;课题组组长负责质量管理程序在本部门内部的具体实施;质量办负责最终产品的验收、交付,应对项目质量程序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三)制定详细工作流程。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分类,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过程的流程,使每个项目均能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有计划的开展科研工作;确保每个流程都受控,以便及时跟踪每个科研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按阶段进行阶段评审。以便及时发现科研过程中未按时完成的情况,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以此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所有科研项目都应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国标体系的要求进行过程的质量管理,由于各类项目的性质、目的和管理流程的不同,不可能按照统一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但是所有科研项目都要经历开题论证、立项评审、过程实施、验收测试和归档总结的过程,以完成项目研究的全过程管理流程。

(一)查看指南、确定任务要求。经过查看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南,对有申请意向的项目进行前期调研,申请方在编写开题论证报告或申请书之前,必须明确项目研制要求和技术指标要求的内容,之后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格式要求编写相关的开题论证报告或申请书。确保编写的内容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各项要求。

(二)综合论证、合同评审。在开题论证报告或申请书提交之前应进行相关要求的评审,评审内容主要包括:1、项目研究目标和技术要求是否清晰,验收要求、结题方式是否明确;2、技术方案和技术途径是否合理可行,进度安排是否合理;3、项目研制过程的风险是否得到识别,资源配置(人员、设备、科研环境等)是否满足项目要求;4、项目实施是否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5、项目预算安排是否合理,符合相关财务管理规定。课题组通过相关评审,能够使相关人员对项目各项要求的理解达到一致,不一致的要求得到解决,评审的结论会对之后签订的项目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可行性、经济性和风险程度以及需采取的措施、对科研项目的管理等提出明确的意见与建议。

(三)签订合同、任务开题。所内评审合同后,提交项目主管部门,通过项目由主管部门按学科和方向的分配,组织相关专业组专家听取项目负责人论证报告汇报,通过后,现场签订项目合同,其中可能还包括技术开发协议或委托开发合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补充技术协议及其他相关协议,视同产品要求变更(gjb9001b-2009,7.2.2条款,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要按原方式进行审批后作为合同或协议的附件执行。作为合同附件的协议会明示其与合同的所属关系,并按文件管理要求控制和传递,以保证现行有效。科研院所项目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到位经费的到款情况,组织开题并下达开题通知书。

(四)研制过程的实施。首先根据任务书或年度协议的人员分工,组建项目组。然后根据任务书或年度协议的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主要包括:研究目标、主要技术指标、技术方案、识别可能存在的关键特性、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工艺要求、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因素、划分研究阶段、参研单位的职责和要求、各阶段产品质量评价和改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外购设备和原材料的管理、研究所需的资源、人员的工作分工、知识产权分析和经费预算等。根据实施方案的内容,具体编制各自的工作计划等其他文件。

(五)对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实施方案编制结束后,应对其进行评审,确保与任务书或年度协议要求有关的各项输入的完整性、充分性和适宜性,确保输入文件之间的一致性。评审方式可根据项目性质和内容确定,并形成评审意见,评审中建议邀请项目主管部门、质量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参加,发现的问题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跟踪落实。

(六)项目研制过程跟踪管理。实施方案评审通过后,按照评审后的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的研究过程,全过程应按照整个课题和各年度的工作计划,有节点的开展。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各项目的时间节点要求课题组对项目节点要求进行评审,评审结束后,编制该节点的阶段评审报告,要求评审组组长和相关负责人签字后存档,同时要求专家签署是否可以转入下阶段工作的明确意见,并对评审中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落实和跟踪。对于未通过评审的项目,应重新进行研制,优化工艺,完善工艺文件,直至满足要求为止。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应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控制,并保留记录,以确保科研过程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七)总结、验收。在产品研究进行了最后一个阶段的科研任务后,要进行项目的总结和验收准备,在顾客有要求的情况下,需邀请顾客参加现场测试。编制测试大纲,进行现场测试,形成测试报告和专家意见,并请专家签字确认。对需要向顾客提供样机或样件产品的项目,由第三方的质量检验部门根据合同及技术协议的要求对交付前的产品组织检验,并签发产品检验文件,并提交给顾客。

(八)归档。任务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要按照规定将任务书、年度协议、实施方案、阶段评审报告、实验记录等进行归档;待项目结题工作全部完成后,对项目全过程的文件、阶段评审和总结验收等相关资料都要进行检查和归档,已保证全过程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将最终项目档案移交档案主管部门,档案主管部门给项目负责人开具归档接收单,以证明项目整个研制过程结束。

三、科研人员管理科研过程

最重要的、最灵活的是科研人员,人员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资源,项目负责人更是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他起着策划全局,指导研究方向的作用。而所有的参加人,无论是科研还是管理人员则是组成大脑的每一个细胞,因此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提升大家的智力、技术能力和创造性,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科研人员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创新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是我们科研院所的优势,我们有着良好的科研氛围和丰富的实战经验,相信全体科研人员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无限的发挥。

科研人员管理篇(2)

居住地:杭州

电 话:18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8个月]

公 司:xxx师范大学生物科学

行 业:生物科学

职 位:技术硕士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生物科学,技术

学 校:哈尔滨师范大学

自我评价

熟悉分子生物学及细胞,蛋白等多方面的实验技能,有良好的理论及实验基础,有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能力,在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熟练掌握了慢病毒载体系统以及腺病毒载体系统的构建病毒包装,干扰筛选,稳转细胞株构建等细胞生物学技能,一直从事项目服务行业,了解项目服务的情况。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生物科学

目标地点:杭州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技术硕士

工作经验

2012 /7—至今:xxx师范大学生物科学[1年8个月]

所属行业: 生物科学

化学部技术硕士

1. 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发酵工程,生化工程,微生物遗传学。

2. 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学,植物学,分子遗传 学,细胞遗传学及染色体工程。

3. 细胞遗传学实验,现代遗传学讲座,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4. 基因组学,叶绿体基因工程,生物电镜应用,生物信息学。

5. 实验设计与统 计分析 ,生物学中的计算机应用, 文献检索等课程。

2011 /6—2012 /6: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 制药/生物工程

科研部 科研管理人员

1、 隶属于部门细胞组,主要进行细胞相关工作。

2、 包括细胞日常维持,慢病毒包装、纯化、滴度测定,腺病毒包装、纯化、滴度测定;质粒转染、病毒感染稳定细胞株筛选。

教育经历

2007/9—2011 /6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物科学,技术 本科

证 书

2009/6 大学英语六级

科研人员管理篇(3)

科研人员具有个性化、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等特点。传统的激励机制,是基于商业契约基础建立的激励机制,重视金钱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由于科研人员所追求的不是简单的经济利益,更看重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研究院(所)与科研人员之间建立心理契约成为了重要的激励手段。

一、科研人员的职业性格特征

科研人员不同于一般员工,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工作选择上具有高流动性和对组织的低忠诚度,同时,他们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他们具有如下职业性格特征:

第一,科研人员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特别在注重个人专业领域内进行发展,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也喜欢独立开展工作,希望不受资源的限制开展自己认为正确的工作。科研人员往往倾向于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意更多受制于人,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与一般员工相比,科研人员更有一种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

第二,科研人员具有独立的职业价值观。科研人员有非常明确的自我奋斗目标,他们选择到某个单位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更多的薪酬,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该领域专家、权威以及社会的认可。但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并不会盲目崇尚权威,他们崇尚平等。

第三,科研人员有特定的职业工作追求和特定的职业需求,他们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技能性质的职业,而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不断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

这就要求对科研人员进行管理时,应更多地从心理、情感和关系的层面切入,注重发展组织和科研人员的承诺,培育组织和科研人员的忠诚度。对科研人员进行良好的心理契约管理,以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减少他们的流动率,留住这些科研人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科研人员心理契约的违背

由于科研人员自身的特点,他们对组织的低忠诚度和对专业的高忠诚度以及他们极高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在心理契约得不到满足和实现或是组织出现了心理契约违背的时候,更容易产生离职等现象,造成组织的流动率上升。

心理契约的违背与对组织的承诺有关,当科研人员觉察到他们的组织高度保护他们的权利和利益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契约违背和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更强;心理契约的违背与理智意图呈正相关,与权威的承诺呈负相关,与科研人员的职责内和职责外的工作表现呈负相关。

当科研人员觉得自己满足了组织的要求,尽到了自我责任之后,就会对组织履行组织责任产生期望,如报酬、工作稳定、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提升、公平对待、培训机会、上下级关系和组织的发展前景。这些期望来自于多个方面,如企业通常的行事方式、9游会的文化、高级管理层与科研人员的交流、科研人员个人状况等,这些也是在科研人员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

而科研人员如果觉得组织没有像自己期望的那样尽到组织的责任,这时科研人员就可能产生心理契约违背。他们感受到的低于期望事件发生的原因大体上有三种:组织和个体对期望理解的不一致、组织确实没有能力满足个体的期望、组织有能力但不愿意满足个体的期望。在这三种情况之下,都可能使科研人员期望受挫。

避免科研人员的心理契约的违背并不只是应该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之后进行解释,在建立和调整心理契约的过程当中就应该使组织与科研人员的期望的理解达成一致,在科研人员的工作中,应该尽量地去满足个体的期望,当组织实在没有能力去满足时,应该充分地说明情况,才能减少科研人员的流失。

三、通过有效沟通加强心理契约管理

所有科研人员都非常重视心理契约的实现,因为一旦感知到心理契约违背,科研人员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反应,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

科研人员心理契约管理应对机制重点是沟通。只有加强沟通,创造更多提高双方良性互动的机会,才能建立科研人员与研究院(所)的良好信任关系;如果信任比较高,当科研人员意识到心理契约违背时,他会给予解释,用一些比较积极和中肯的理由给予研究院(所)理解和宽容。

领导激励下属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让下属满足需要,发展需要,让下属认识自我价值,以增大内在动力。这些都是建立在员工的满意感的基础上的。而沟通满意感是影响员工工作满意感的重要因素。上司管理沟通的风格越民主,组织沟通越开放,员工对工作和对上司的满意感就越高,激励作用就会得以有效发挥。而一个高高在上,有凌人之气,无民主之心的领导,一个沟通风格只是一味打“官腔”,装腔作势,缺乏真情实感的领导则无法让下属获取沟通满意感,领导激励下属的作用也难以发挥;不仅如此,在这种企业工作的下属,很容易萌生离开组织,另谋高就的想法。因而领导在激励下属的时候必须重视下属的沟通满意感,提高下属的沟通满意感,以使下属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提高员工的绩效。

参考文献:

1、陈加洲.员工心理契约的作用模式与管理对策[m].人民出版社,2007.

科研人员管理篇(4)

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

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对高校的发展,尤其是对推动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必须保证其思想上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另外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面对的主要是高智能的群体,必须具备高于一般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才能保证其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高校科研的内容包括了我国高新科技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要研究对外国的先进经验、理论的吸收,科技产业化和科技人才梯队的建设等。科研管理需要能坚持党的领导,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警觉性,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不为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所左右,在主动服务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引导,果断决策。因此,高校科研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的一致。

2.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

科研管理是一项寓组织、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工作。作为一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有限,工作任务却很繁重,工作中既要对科研活动实施管理,又要为科研人员服务,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要把敬业放在首位,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精神。要从对院校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任劳任怨,艰苦奋斗,要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情操。

二、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作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文化底蕴,这样才能通过管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在所管理的科研领域,要具有统筹和协调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科研的先进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才能保证科研的效率。

1.掌握新时期的科技发展的战略和特点,把握科技的发展方向

在科学技术主导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与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日趋密切。这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索科学技术的特性和本质以及科技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深刻理解和掌握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指导原则,密切注视高新科技的新特点,注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问。这样才能做好高校科研命题的选定,保证其时效性及与我国科技现代化建设的一致性。

2.要具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对一个管理人员的最基本要求。作为科研机构这一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管理人员,由于其管理主要集中在对知识分子的管理上,因此更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否则就难以担起组织为科研服务的重担。

3.要具有所管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主要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作为科研机构,必须保证其成果在相关领域内的实用性及先进性。在这种基础上,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当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在各学科领域内的管理知识。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了解各学科的发展状况,这样才能把握住发展的方向,找到所负责专业的弱点及难点,组织科研人员攻关,才能使科研结合实际,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广义上讲,高校科研管理包括科研领导和相关的管理活动。也就是说,管理不仅仅包含了领导决策(决定高校科研的方向、目标、方法等重大问题),同时,也包含了具体的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和保障等)。作为管理人员,至少应当具备以上两种素质之一,在此基础上,重点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要具备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最基本的能力。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是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一,这是保障科研质量的关键。其次,管理人员要能做到充分发挥每个科研人员的作用,使之达到最优化组合。再次,管理人员在实施科研管理过程中要有较敏捷的思维、分析、判断的能力,在组织和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时要果断,要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具备创新能力

这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能正确地理解和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当前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思想如果仍然停滞不前,那么就只能拘泥于现在,必将导致落后。因此善于思考,锐意进取,不拘泥于原有的模式,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果,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之一。

3.要具有预见能力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预见能力,主要表现在能正确地预见现代社会科研的发展趋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和实施方案。还要能充分预见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行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同时,这种预见性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坚决反对盲目攀比西方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和好高骛远的浮夸作风。

科研管理工作不是一般单纯事务性、执行性的行政工作,它的综合性很强。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水平,努力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和预见力,以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创新的思维打开高校科研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朱述钧,刘红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探讨.现代农业科学,2008,(9).

科研人员管理篇(5)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志码:a

科研管理工作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科研院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多少以及科研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不同类别、各种来源的项目日益增多,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要能跟踪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协调并采取应变措施。科研管理人员应同时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从理论的高度提高对科研管理工作性质以及自身责任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应新时期下科研管理工作的新方式,掌握科研管理新手段。

1.新时期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1思想素质

1.1.1无私的奉献精神

科研管理是一项默默无闻的服务性工作,没有无私奉献、甘于淡泊的精神是无法胜任的。由于工作需要,一些科研管理人员还要放弃原来所学的专业,把全部精力放在科研管理上,在个人专业发展和职称评定方面还得有所牺牲。因此,科研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和不计名利、甘为公仆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科研服务。

1.1.2良好的服务意识

科研管理人员的最基本职责是为科研工作服务,为科研人员服务,这是科研管理人员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良好的服务意识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情周到,在工作职责范围内给予科研人员最好的人文关怀,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开展服务。另外,还要转变服务观念,深入科研工作第一线,了解科研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局部服务为全过程服务。在管理中,应尽可能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简化繁琐的办事手续和工作程序,充分认识到科研管理工作首先是服务,其次才是管理。

1.1.3高度的责任感

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计划性强、内容丰富、细致繁琐的综合工作,包括各类科研项目的组织、申请、实施、协调、验收、科研协作与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如果做事情马马虎虎、缺乏责任心,就没办法科学统筹科研管理工作。只有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才能做到工作细心、服务周到、态度诚恳,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将科研管理作为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不断增强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这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根本前提。

1.1.4宽广的胸怀

科研管理工作繁重复杂,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广,所面对的领导、同事的性格多种多样,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和不可避免的矛盾,甚至会遭到误解,受些委屈,这是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正常的。因此,必须努力培养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1.2业务素质

1.2.1全面的知识结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层出不穷,随着科研工作日益向着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科研管理人员不仅应当强化自己在本单位科研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了解本行业发展状况,同时也应加强自身学习,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便于在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才能保证科研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同时,还应学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新的管理理论,学习各类项目的管理文件,熟悉各种管理要求,为科研人员当好参谋,还要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推进自身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掌握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跟上时代的

1.2.2组织管理和协调控制能力

研究所从事科研的人员多,项目多,科研活动频繁,往往需要承担高层次、难度大、规模大的跨专业、跨学科领域的研究项目,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在管理工作中要学会抓重点,抓重大攻关项目的组织,抓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抓重大科研成果的培育,抓青年人才的培养,抓学术氛围的营造,使各种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1.2.3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21世纪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作为现代科研管理人员也应该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要把这种创新意识融入到本职工作中,在完成日常管理、事务工作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动脑筋,在某些工作中要有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新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合理化的建议,使领导的智慧和意图得以延伸、扩展和升华,从而进一步完善领导的决策。

1.2.4信息统筹能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是领导和科研人员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它直接关系科研工作中某些决策的方向性和科学性。作为科研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发挥主动性,对工作中接触的各类信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统筹整理,把最有用的信息提供给领导和科研人员,为他们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新时期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

2.1甘于奉献、服务第一

作为管理人员,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首先要端正心态,树立热爱科研管理工作,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思想,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如果没有服务第一的思想,是不能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爱岗敬业、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把工作做好。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机制和氛围,全方位地为科研人员服务,在工作任务面前决不推诿、拖延,对科研人员提出的各类要求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耐心予以解释和说明。其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正确认识为他人做嫁衣的问题,科研管理人员的光荣来源于科研人员的光荣,科研管理人员的业绩如何,体现在争取项目数量、鉴定和获奖成果水平、数量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对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一种肯定。

2.2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科研人员管理篇(6)

当前社会进入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各个大学也提倡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求发展,教学和科研成为高等院校基本工作的两个支点。科研成果作为衡量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是对高校科技研究活动组织、实施环节进行管理、协调和服务,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科研管理工作为高校科技研究工作提供信息平台和项目管理,科研管理者的素质高低必然影响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速度和科研成果的取得,进而影响高校发展水平。因此,高校除了具备高水平科技研究能力,也同样需要具备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只有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才能和高水平的科研能力相匹配,才能够提高高校科技研究的核心竞争力。

笔者认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当做到以下五点,才能适应时展,做好本职工作。

1 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是把握科技研究方向的保障

国家必然考虑经济因素会对科技有所政策导向,发展科学事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各项相关规定对高校科研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该着重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科研政策。

科研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水平,对各种政策和法规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保证高校的科研发展方向,并贯彻实施到本校的重点研究领域、重点研究方向或者重点研究课题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当中,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在贯彻和落实国家发展科学事业的政策的同时也为本校的科研发展做出实际而且到位的工作。

对于国家、省,市及学校各级制定和修改的项目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以及其他与高校科技研究相关的各级政策文件,应当作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重点学习文件。进行科技研究的老师们往往忽视对政策文件的学习和研读,更倾向于依赖科研管理人员的提醒,科研管理人员只有对各种文件准确把握,掌握相关背景资料,才能为进行科技研究工作的老师们解决相关的问题,更好地协助老师们进行科技研究工作。

2 较强的创新管理理念是推动科技研究发展的保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科技研究活动的本质要求其必须探索、求是,开拓、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正是为科研活动整合系统资源的工作,必须具有与科技研究水平相适应的创新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念,才能对其起到推进作用。

科技研究的不断创新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管理水平。现代化的科技管理应是一种综合性集成管理,管理机构不仅涉及科技、财务、院系,而且涉及法律、审计、纪检、人事、学科、设备,后勤等有关职能部门,没有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开展和实施科技研究工作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和思想,提出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管理模式,形成更能促进科技研究的科研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模式必须与创新的管理观念结合才能发挥其功效,为了保障科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适应科技研究工作的时代特点,科研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最新的知识,了解最新的科研发展前沿,提出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管理理念。理念创新要求对科技研究和科研管理的认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突破以前僵化的管理观念,摒除陈旧思想,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适应当代科技研究的特点。

3 较强的敬业精神是对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涉及的项目技术含量高,需要科研管理人员树立牢固的知识产权意识,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细致谨慎地对待每一项工作,高度敬业精神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

作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当特别强化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达到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加强和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竞争战略。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来讲,一方面,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做好高校正在进行的科技研究课题的保密工作,另一方面,有些进行科技研究的老师自身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足,科研管理人员可以指导老师们通过申请专利的方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提醒科研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确定知识产权归属,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科研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讲属于一项服务性质的工作,需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科技研究的数量和项目额度每年都有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科研管理工作的任务也愈加繁重,高校中科研管理工作既要对科技研究活动进行管理,又要为科技研究人员提供服务,工作有巨有细,要充分发挥敬业精神,以工作为重,虚心请教,锐意创新,除了特别注意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要踏踏实实做好其他本职工作。

4 较强的服务意识是科研管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为学校老师的科研活动服务的工作,为促进科技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提供条件,应该以“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科研管理工作,树立以科技研究人员为重的工作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科技研究人员营造良好的科技研究环境。在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定期与科技研究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了解科技研究进展,及时解决辅工作问题,把服务贯穿于工作的整个过程。

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是要有服务意识,不仅限于工作中与科技研究人员交流沟通时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纵向横向等一系列人际关系的协调。帮助科技研究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激发其科技研究的积极性。现代科研工作的开展往往需要一个多层次的团队来共同开发某一个项目,横向人际关系方面,需要协调好团队内部成员以及团队人员与其他外部人员之间的关系,便于形成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切磋的良好工作环境。纵向人际关系方面,帮助开展科技研究的老师协调好与上级之间的关系,形成领导支持科技研究工作的局面。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能够使开展科技研究的老师的研究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实现,促进科技研究成果的产出。

5 较强的自学能力是做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除了需要研习国家与科技研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把握整体科研方向以外,了解和掌握研究项目和课题的知识背景也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有相关专业知识,而且需要一定科学管理知识,同时要具备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科研管理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科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科研人员管理篇(7)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就是人。对于长期从事研究活动的科研机构而言,人才培养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新进人员是科研机构的新鲜血液,也是保持科研机构生机的源泉,科研机构应加强对新进人员的管理,促使新进人员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运用他们的学识、能力为机构增添新鲜力量,从而,提高机构的整体人员素质水平,加强人才储备,保持机构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加强科研机构新进人员管理的重要性

1.保证机构长远发展。科研机构的新进人员是科研机构的新生力量,只有不断充实、扩大科研机构的各级各类人才,保持合理的人员结构梯次,才能实现科研机构的长期稳定发展。

2.有效避免人才流失。科研机构应重视对新进人员的培养,为新进人员提供能力展示的舞台,留住优秀技术人员,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不断增值,进而实现人才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促进职工个人成长。科研机构可以利用资源,不断寻找科研选题,使新进人员通过参与项目实施,促进个人综合能力的增长,这对于新进人员今后的个人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科研机构新进人员管理的职责

目前,在科研机构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误区:新进人员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与新进人员所在的业务部门没有多大关系。在这样的思想的误导下,部分科研机构把新进人员管理的职责全部推到人力资源部门头上。业务部门接收新进人员后,只管把工作任务安排给新进人员,并从业务上进行指导,其他一概不管,至于新进人员能不能成长成才’能不能留得住,都是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事实上,人才的培养必须要通过使用来进行,且新进人员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业务部门工作,由人力资源部独立承担新进人员的管理不现实,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进人员管理这项工作中,除人力资源部门外,业务部门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加强科研机构新进人员管理的措施办法

科研人员管理篇(8)

二、广博的知识是新世纪高校科技管理人员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

1.基础知识要丰富。基础知识是从事任何领域和管理活动都必须掌握的知识,它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新产生的一些边缘学科等。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从事的是管理工作,只有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认识后,才能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

2.科技知识要了解。高等学校具有知识覆盖面宽的特点,各个学科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渗透。高校科技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对这些科技知识的了解,就不会有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的思路,就不能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决策和管理。

3.管理知识要全面。高校科技管理人员要完成科技管理工作,要求他们不但要熟悉掌握科研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全面掌握现代管理知识。高校科技管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好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只有这样,管理工作才能达到高水平、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科技人员服务,使高校的科技成果取得理想的综合价值。

三、高校科技管理人员要真正搞好管理工作,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

1.战略管理能力。虽然高校科技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经常是处理日常管理事务,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维持日常的管理事务上,而应该在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内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使自己能够在变幻不定的环境中拓展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科研人员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伴随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不断深入的,新时期以来我国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其中包括科研管理在内的高校管理工作在整体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整体改革的成绩有着直接影响。

在科研管理改革的背景下,传统强制性和命令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应该被更加先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所替代,这就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顺时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

一、过硬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过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首先而且最必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由科研管理工作的内在特点和高校管理改革的现实需要综合决定的,是更好发挥管理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前提。职业精神首先就体现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上,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切改善工作成绩的希望都只能是缘木求鱼。

过硬的职业素质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科研管理人员从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去践行。从工作态度来说,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该每天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脚踏实地;从工作理念来说,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以科研工作者为本的服务理念,让科研管理变成科研服务,为科研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从工作作风来说,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充分体现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内容就是“上传下达”。所谓“上传”指的是管理人员需要经常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沟通联系,以确保优秀科研项目和科研人才能够及时得到来自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的资助。所谓“下达”指的是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管理服务中善于与科研工作人员交流沟通,及时了解科研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确保科研管理工作这无论在对外还是对内工作上、无论是在对上还是对下工作上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改善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解决存在其中的一些问题。

三、管理学知识与技能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具备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是题中应有之义,是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科研管理不仅包括服务科研人员,还包括科研方向、目标、方法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与科研活动组织等,因此作为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管理学知识与技能。首先,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组织能力,这是基本管理学技能,是科研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基本素质之一。组织能力能够促进科研管理人员充分调动每一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科研人员的优化组合。其次,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我国现代化高校建设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高校科研能力及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科研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创工作新局面。最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作为基本素质的补充,预见能力有助于科研管理人员更好地制定科研计划和实施方案,这是现代高校科研发展的基本趋势。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通过增强知识积累完善知识结构,借鉴先进经验,从而最终实现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四、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同样是影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工作开展水平的重要素质之一,是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加强的内容。扎实的管理学和专业功底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多元的知识结构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更好开展工作的推动力。由于高校科研人员都是本校教师,来自于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和不同研究方向,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在为其提供服务和管理时必须能够对研究人员的研究对象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促进管理工作更加行之有效。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工作者关注交叉学科的研究,这一背景下管理人员更要加强对多个学科基本知识的了解。

拥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专业素养的科研管理人员在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中能够更加方便更有成效,也能够更好促进高校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握时展特点,掌握科技进步信息,了解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熟悉管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把握新时期科技发展的规律和主要成果,了解科技发展特别是本校研究领域的科技发展概况并始终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从而为帮助科研人员准确选题奠定基础。在关注科技发展信息的同时,科研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其自身工作相关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储备,并将知识熟练运用到工作当中。最后,科研管理人员要重视对所管理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重视学科内部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提高自身管理素质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开展水平。

五、小结

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在当前改革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笔者认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职业素质、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管理学基础知识、多元化知识结构等。

参考文献:

科研人员管理篇(10)

高等学校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依靠者,它不仅是知识经济中知识生产的重要力量,而且在知识的传播和运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高校科研方向、任务提出指导性建议的责任,对制定高校科研规划、组织项目申报、落实协调科研任务起着直接的作用。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科研工作的进程和效果,而且关系到高校的综合实力能否得到提升,而要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工作的作用,除了需要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更不能忽视在这个庞大机器中起关键作用的螺丝钉——管理人员。可以说,一批具有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科研管理人员是高校科研管理充分发挥管理效能的必要条件,也是科研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 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众所周知,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一切工作自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有限,但工作任务却很繁重,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名科研管理人员,既要对科研活动实施管理,又要为科研人员服务。因此,只有把敬业放在首位,才能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具体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不怕困难,虚心请教,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2)“想科研人员之所想,急科研人员之所急”,处处为科研人员着想,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解决他们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身于科研工作中;(3)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恪尽职守发扬敬业奉献精神。

2 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文化素养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以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文化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是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发展和交叉学科的日益增多,科研管理人员更需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补充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的适应科研发展的需要。除此以外,广博的文化素养也是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因为,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知识面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然而,文化素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培养,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报刊、书籍、网络等媒介,以及向周围的同事学习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科研管理水平。

3 良好的服务意识和高超的服务能力

科研管理工作实质上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它主要体现在为科学研究工作和科研工作人员服务上。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根本。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科研人员至上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把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目标,从而极大的调动广大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把服务贯穿于科研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要多与科研工作者交流和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总之,科研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真正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4 端正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端正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要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以道德为基础、以职责为根本,严格做好科研管理的保密工作;其次,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各个项目和各科研人员,尊重科学、崇尚真理。最后,科研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热情真诚的为广大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5 强化学习意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为21世纪的高校科研管理者,不断强化学习意识,日益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一门必修课。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高校科研管理者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要注重学习国家科学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有效的提高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发挥助手作用。(2)要注重加强科研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3)要注重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大多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日常管理都是在网上进行的,因此,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巧,是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之一。(4)要注重外语知识的学习。随着国际间高校的联系日益密切,以及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的日益增多,掌握一门外语已成为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之一。

6 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的管理能力

就科研管理工作而言,良好的协调能力是润滑剂,综合的管理能力是推动力。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在与各级各类部门联系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不管是上级部门的政策和指示,还是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都是通过管理人员相互转达的,只有将各部门、各环节协调好,才能保持部门间、系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围绕管理进行的,它是较好完成管理工作的推动力,科研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一定的管理艺术,把管理的方法和理论、手段应用于工作中才能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抓住重点、要点开展工作。

7 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创新能力

当前管理人员关键要落实好三项创新。(1)管理理念创新;理念创新要求我们对科研、对管理的认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要努力克服封闭的思维方式,突破以前的管理模式,树立“以人文本”的观念,适应高校体制的改革需要。(2)管理机制创新;要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不仅要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还要不断推陈出新,日益完善已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3)管理方法的创新;要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还体现在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法上,二者都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

总之,新时期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协调能力等基本素质才能被称之为一名合格科研管理人员。只有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管理人员,才能做好科研管理工作,才能为提升学校整体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青兰.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232.

[2] 时云.高校青年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247-251.

[3] 于晓琳.对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2-53.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