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医学知识汇总十篇-9游会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5 17:20:34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篇(1)

疼痛是促使患者到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常见症状[1,2]。医学界对疼痛反应极为重视,将其列为与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列的第五大生命体征[3]。对于疼痛的研究是各个学科研究的焦点与热点[4],虽然近年来对于疼痛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患者的疼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对疼痛患者的诊治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5]。为了全面提高疼痛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对学生、培训人员及进修人员进行疼痛方面知识的传授显得尤为重要,应从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就应对疼痛的认识及对疼痛的诊疗流程进行加强。本文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进修医师疼痛认知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进行系统的疼痛医学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5月选择我院实习的即将毕业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0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30人,进修医师30人作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调查工具采用mragomccaffery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6,7]。记录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包括受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接受过疼痛相关知识的学习。调查内容共31题,每题1分。包括疼痛一般知识(7题),疼痛药物知识(15题),疼痛评估知识(6题),疼痛干预知识(3题),得分60%为合格。1.2.2调查方法将调查问卷发给被调查者并详细说明填表方法,问卷由受调查者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96.7%。回收的问卷中出现缺项,存在重复回答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1.3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调查对象中各级别医师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分布上,实习医师年龄最低,进修医师年龄最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习医师与培训医师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调查对象中培训医师接受过疼痛知识学习的人数最多,实习医师最少,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医师与进修医师比较,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调查对象及格情况比较各组调查对象问卷合格情况见表2,培训医师的合格人数最多(合格率89.7%),进修医师次之(合格率64.3%),实习医师最少(合格率26.7%),统计分析发现,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b的χ2值23.959,p<0.01;a∶c的χ2值8.287,p<0.01;b∶c的χ2值5.208,p<0.05。2.3疼痛知识分类得分比较各组调查对象疼痛知识比较发现,培训医师的一般知识,药物知识,疼痛评估掌握的较其他2组医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修医师的疼痛干预知识掌握的较其他两组医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实习医师与培训医师比较,b实习医师与进修医师比较,c培训医师与进修医师比较。*p<0.05;**p<0.01。

3讨论

3.1调查对象分析调查医师的疼痛教育经验分析发现,实习医师接受疼痛专业培训最少,这与以往研究结果近似,这反映我校在校学生疼痛相关知识的课程不足。对于进修医师,由于在校期间对疼痛知识掌握不够,进入基层临床工作后也较少接受疼痛知识培训,导致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时从未使用任何量表或工具,仅凭自己的观察和患者主诉来获取资料,这对患者的诊治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在疼痛干预方面,大部分调查对象对于疼痛的现代医学机制及控制疼痛药物的药理学知识了解较少,这严重影响了疼痛患者的药物治疗。对调查对象掌握疼痛知识的差别分析发现,进修医师工作年限较实习医师长,对疼痛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实习医师,培训医师的疼痛知识掌握最好,这与在我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继续教育有关。3.2建议对策疼痛不但给患者带来躯体方面的不适,而且对患者的精神和心理方面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8]。例如慢性疼痛会导致患者的睡眠障碍,造成情绪低落,耽误患者基础疾病的恢复,增加患者医疗负担[9-10]。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体验,而且还会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11],使患者无法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12]。医务人员正确地进行疼痛评估是缓解患者疼痛的重要内容[13],也是对症治疗因症施治的关键[14]。医生对疼痛的评估和诊治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治疗疼痛的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药理学相互影响、患者疼痛有无触发因素等[15],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实习医生,我们应该加强在校期间的疼痛知识相关课程的讲授,临床见习及实习时,应注重学生对疼痛患者治疗的临床思维的建立,可以通过临床技能考核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疼痛知识的重视。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在系列的培训讲座中应适当增加疼痛知识的比例,使疼痛知识掌握度进一步加强,并可在有条件情况下,进行疼痛患者的模拟诊治。对于进修医师,可以定期下基层对我院下级医院医师培训疼痛知识,对正在我院进修的医师,应该将其纳入到培训学员中,规范化学习疼痛知识,增加对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总之,加强疼痛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是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为患者能在基层医院解决疼痛问题提供医疗基础,节约医疗成本,真正做到为疼痛患者服务,为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服务[16]。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篇(2)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该现状一直牵动着的心,为贯彻落实发动全社会要共同呵护好孩子眼睛的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8月30日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强调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人事部会同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完善中小学和高校校医、保健教师和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政策。《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出台,强调了中小学幼儿园保健教师的社会作用,提高了保健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了保健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幼儿园的保健教师呢?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了不辜负国家呵护好孩子眼睛的期望、能有效发动家庭、社会、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儿园保健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专业知识及能力。

一、医学专业知识及与之相应的保健保育要点

保健教师必须熟知幼儿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组织幼儿的各种活动,区别健康与疾病,做到疾病的早期发现。定期体格测量,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检测和评价,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对肥胖儿、体弱儿、视力异常的儿童进行专案管理,指导家长做好科学育儿及疾病预防。如婴幼儿运动系统生长发育特点:骨骼生长迅速,骨骼总数比成人多,骨骼弹性大、柔软易弯曲,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脊柱生理弯曲逐渐形成、腕骨出现并钙化,足弓尚未形成,肌肉力量小,运动逐渐协调。婴幼儿运动系统的保健保育要点:注意培养婴幼儿的各种正确坐姿,包括坐、立、行等。合理组织婴幼儿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婴幼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让婴幼儿经常晒太阳,促进身体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吸收。婴幼儿的衣服和鞋子应宽松适度,以利于婴幼儿动作发展和骨骼发育。加强安全防护意识,预防婴幼儿骨折脱臼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再如婴幼儿眼的生长发育特点:婴幼儿5岁前有生理性远视,婴幼儿晶状体调节能力强,对环境因素较敏感,眼球发育不成熟,眼肌易疲劳巩膜柔弱眼球易拉长。外界不良的环境因素易致伤害,造成近视或弱视。婴幼儿眼的保健保育要点为:科学采光和照明。在读书、写字时光线应来自身体的左上方,幼儿用眼时间不能过长。注意维生素a及其他营养素的补充;指导幼儿保持眼部清洁,不用手揉眼,实行一人一巾。加强安全教育,预防眼外伤,不玩有危险的物品,如沙子、大头针等。熟知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熟知消毒知识、意外伤害的简易处理,如扭伤、器官异物、出血等,掌握胸外心脏按压急救方法的操作,具备与医学专业相对应的卫生医疗资格证。

二、营养学知识及其保健保育要点

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儿童的咀嚼能力、胃容量、消化能力等各组织系统尚不完善,与其对营养素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儿童期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会影响其一生的素质与健康,儿童不具备选择和调配食物的能力,保健教师在为儿童制定带量食谱时,先要熟知各种营养素的功能,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微量元素的来源,膳食纤维的选择等,多选择当季食材,少选择或不选择反季节食材,食材品种要多样化,平衡膳食,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保健保育要点:选用的食物原料应新鲜、优质,易于烧煮。洗涤和切配符合卫生要求和儿童年龄特点。科学烹调减少营养素损失。烹调食物注意色、香、味、形吸引儿童的兴趣,符合儿童口味。制定科学合理带量食谱,需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营养师资格证。

三、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篇(3)

    1.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医学院校3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一 年级(第二学期末)学生80名(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0岁。

2.调查方法:设计并印发统一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 问卷。通过不记名答卷的形式当场填涂并回收问卷,回收80 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答卷77份,取消3份填涂不 合格问卷。

二、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仅对六步洗手法、医院感染 概念较为清楚,认知率分别为92. 2%、1% ;而对标准预防的 概念、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医疗废物的处理方法、生物安 全防护概念等认知率较低,结果见表1。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50-02

医学信息学专业是医学领域与管理学、计算机或电子通信等应用领域的交叉学科,培养具备医药学基础知识、信息管理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卫生信息管理、医学信息学处理与医疗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1]。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加深,医疗信息化也变的越来越重要。据《2013年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2]显示,2012年中国医卫行业it投入达185.6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22.6%;2013年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趋势,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225.5亿元人民币。由此看出国家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医疗信息化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提供财政、政策的支持,也需要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的医疗it人才来提供支撑。因此,加快培养同时具备医学知识、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知识的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全国开设医学信息管理及相关专业的28所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并根据我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的计算机知识与医学知识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后续医学信息学专业的教学及课程设置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对国内开设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28所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与分析后,我们发现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课程开设顺序混乱

一些课程的开设必须建立在与其相关的另一课程的基础上,例如,数据挖掘技术开设在数据库之前,这样不仅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也提高了同学学习的难度。

1.2 跨学科知识融合困难

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处理好多学科之间知识融合问题的确困难重重。国内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往往只是将各学科简单堆叠,课程间缺乏紧密配合,远没有达到融合的程度[3]。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往往不了解医学知识,医学教师不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所授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做到了知识的简单叠加,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融会贯通,造成学生偏科思想严重,逻辑转换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及前驱图分析

通过归纳与分析28所院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详细课程设置,我们主要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分为医学基础类、数学基础类、信息技术类以及管理类四个类别。为解决好本专业学科开设顺序混乱问题,我们总结了专业主干课程的先后依赖关系,并画出了它们的前趋图(见图1所示),用此图指导课程设置。

3 跨学科知识融合

为更有效的解决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开设医学和计算机交叉学科的相关课程并且引进复合型人才授课。通过开设医学和计算机交叉学科的相关课程来促进医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有机融合,如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数据挖掘等。医学图像处理是指用数字图像处理手段来处理医学图像,以辅助医生诊断;医学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的医疗数据中提取或“挖掘”出有用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按照某一特定模型进行组织,用于医疗决策支持或统计分析。这些课程将医学和计算机很好的融合到一起,方便同学进行学习和理解。

(2)开展课间实习,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同学们进行课间实习,使其深入到医院各科室,详细了解整个医院的业务流程及医院各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整体网络部署及架构。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熟悉现场的工作环境,对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自主的解决,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3)跨学科学术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多为同学提供课题研究的平台与机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不同学科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思维方式来解决其他学科的学术问题。这样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业竞赛可以让同学们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其中,以更加主动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知识的融会与贯通。

(4)以毕业设计为驱动,学以致用。在完成所有理论教学内容后,学校通过安排同学到医疗机构、医疗软件公司或制药企业等地方进行实训与学习,并结合自己实习期间的所见所感及自身的知识积累,来开发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系统作为毕业设计。以此为驱动,帮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合,为参加工作做好充足准备。

4 结语

解决好多学科知识交叉与融合问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及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明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pbl教学法[4]、任务驱动教学法[5]),有意识的进行实训与锻炼。紧跟当下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时代要求,着力培养适合时展需要,既有宽阔知识面,又有强烈变革思维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铁清,周燃犀.医学信息学专业医学知识培养方法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1,24(3):1138-1140.

[2] 中商情报网.2013年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m]. askci consulting co.,ltd,2013.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篇(5)

默会知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不仅要进行先进教育理论等显性知识的积累,而且要关注默会知识的获取及管理。因此,根据默会知识所具有的特征,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知识管理策略,对实现教师专业默会知识的显性化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一、默会知识的内涵

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是指高度内化于个体的,很难用语言、文字、图像等形式清晰表述、交流和分享的知识总称。这个术语最先是由英国科学家、思想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于1958年提出。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类。”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描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我们把第一类称作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第二类称作默会知识。[1]

高校教师默会知识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存在于教师个体内部的难以规范化、难以言表和模仿、不易于交流与共享、也不易于被复制或窃取、尚未显性化的各种默会知识。同时,还包括通过交流与共享等方式从高校外部获取的默会知识。

二、默会知识与医学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默会知识具有个人性、自动性、高效性、情境性、稳定性等特征,它是教师专业认识和实践过程的必要基础,对医学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创新及专业发展

知识创新是一个充分利用旧知识和旧能力产生新知识和新能力的过程。隐性知识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为其他同事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其他教师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启示,在知识的交融沟通中产生“智慧碰撞”,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隐性知识,由此实现自身专业知识的创新。因此,通过专业默会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教师才可能不断地产生创新性的专业知识,从而在推动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快速增值

对于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萧伯纳曾经这样生动地描述其重要意义: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3]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教师主动地与同事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观点,共同解决在教学上遇到的问题,使默会知识流动并转化成为组织所共享的知识,从而使大家在专业上得到共同发展。

3.深刻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成熟度

实践是隐性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默会知识往往内含于实践性的技能中,教师默会知识的交流与创新也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完成的。支配教师教育教学行动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知识,或者说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共享是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视教师为知识的生产者和拥有者,唤醒教师作为知识主体的意识,使教师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收原理和理论。默会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它更能深刻地反映一名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成熟度。

三、默会知识视域下医学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1.强化教师合作学习的意识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教育观念。首先,广大教师要具有合作的意识,要将“合作”贯穿于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方面,逐步克服成人独立性强的特点,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取舍别人的优势。其次,教师合作学习涉及到师师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合作学习中,教师扮演了“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角色。他们不但要互相探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要深入地思考如何将合作学习的经验迁移到教学实践当中。最后,教师享有合作学习的权力。教师有权决定合作学习的内容、过程、方法等,学校要为教师合作学习提供条件。

2.实施以老带新的导师制

国外研究大学教师教学成长的专家认为,一个大学教师的教学成长一般要经历“更熟悉教什么―更熟悉怎样教―更有技巧教―更有效教―更有效促进学”的过程。[3]教学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大量专门性的实践体验和经验积累。实行以老带新的导师制,是基于教师的自愿结合和内在需要而建立的新教师语资深教师合作的形式。新教师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接受具体指导,不断学习、实践、探索、反思,逐渐领悟,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老教师在帮助新教师切磋教学技艺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自身能力保持与时俱进十分有益。导师制的实施,打破了教师教学自我封闭的藩篱,营造开放性探究和对话的氛围,使教师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坦诚对话寻求解决策略。

3.倡导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判,并考虑、选择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经历的反省来选择学生最应该学习的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加速教师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的相互转化,把依附于个体而存在的隐形知识深刻概括和清晰地表达出来,使隐形知识在个体之间或个体向群体进行传播成为可能。高校教师将“反思”贯穿于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通过单独反思和合作反思,对自己和他人所学的理论、所持有的信念、所实施的教学实践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超越理论的局限、经验权威的影响,及时意识到自己内隐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把内隐知识与自己所支持的显性教育教学理论加以对照、结合,能尽快地把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完成自己所学习和支持的理论向内隐知识的转化,向个人实际能力的转化,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开展专题研讨

围绕教师工作中碰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开展研讨活动,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和交流。研讨方式有多种形式,可以在同学科的教师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学科的教师间进行;可以通过沙龙的形式,也可以通过研究会、工作坊的形式,为教师提供综合性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金生.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j].教育研究,1995,(1).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篇(6)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cene first aid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needs and cognitive status.methods cluster sampling of 337 medical students in our school, using its own first aid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survey.results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about first aid 22.30±5.87,emergency accident injury 25.50±7.63,5.85±2.26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n a low level.conclusion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first aid at lower levels, should adopt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irst aid.

key words:non medical professional;field first aid knowledge

现场急救又称院前急救,它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它的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或意外伤害事故往往发生在途中、工作场所、家庭等医院以外的地方,能在现场施行急救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同伴或是路人。现场第一目击者如能在医生赶到之前,及时有效地进行现场急救,对维持患者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就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使伤残率、死亡率降至最低。本文通过了解非医学类大学生急救知识能力和需求状况,为普及和提高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和能力提供依据。我们于2013年12月,对我院非医学类专业2013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级非医学类专业进行整群抽样,抽取预科107名、汉语言文学127名、法学院103名(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院系共337 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根据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急救相关知识两部分。

1.2.1.1调查资料 包括研究对象的专业、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120电话知晓时间、急救知识主要来源、大学生是否有必要了解急救知识、你是否希望获得急救知识培训、希望获得哪方面的急救知识。

1.2.1.2急救相关知识 主要包括急救基本知识、心肺复苏术、意外事故急救。具体有拨打120的正确方法、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溺水急救、醉酒急救、煤气中毒急救等常见意外事故急救。此部分以百分制计算,其中,急救基本知识占40%,意外事故急救占40%,心肺复苏术20%,分值超过总分值的70%表示处于较好水平。

1.2.2收集问卷方法 采用匿名答卷方式,填表时向参加研究的患者讲解量表的填写规则、注意事项,要求研究对象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填写,不需要进行交谈或通过网络查询,填写时间为30 min之内,填写完毕,收回并当场检查,如有漏填,请研究对象补全,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场发放并收回。发放问卷337份,收回有效问卷337 份,回收率为 100%。

1.3统计学分析 收集的问卷经双人输入excell数据库中,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率、均值及标准差、多元线性回归,以p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337名大学生男生 119 名,女生 218名; 年龄 18~24岁,平均(19.42±1.06)岁;预科107名,占31.8%,法学院103名,占30.8%,文传学院127名,占37.7%;98名来自城镇,占29.1%,239名来自农村,占70.9%。父亲职业:教师23名,占6.8%;干部35名,占10.4%; 离退休22名,占6.5%;农民173名,占51.3%;个体39名,占11.6%;其他45名,占13.4%。母亲职业:教师15名,占4.5%;干部10名,占3.0%; 离退休20名,占5.9%;农民185,占54.9%;个体49名,占14.5%;其他57名,占16.9%。医疗急救机构联系知晓时间:小学205名,占60.9%;初中80名,占23.7%;高中26名,占7.7%;大学7名,占2.1%;至今不知19名,占5.6%。

2.2对急救知识的兴趣 问卷调查显示,急救知识主要来自学校老师(70.90%)、父母(28.80%)、电视(0.3%);有34.4% 的学生非常渴望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57.3%的学生认为一般,5.6%认为无所谓,2.7%的学生完全没兴趣;8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基本急救知识,14.8%认为看个人兴趣,1.2%认为没必要;13.9% 学生希望了解运动性损伤急救,9.8%希望了解心肺复苏,63.8%希望了解意外事故损伤。

2.3急救知识得分 大学生急救知识处于较低水平,应该加强培训教育,急救知识得分,急救基本知识(22.30±5.87),意外事故损伤急救(25.50±7.63),心肺复苏(5.85±2.26)。

2.4急救知识影响因素 分别以急救基本知识、意外事故损伤急救、心肺复苏术得分为因变量,研究对象的专业、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120电话知晓时间、急救知识主要来源、大学生是否有必要了解急救知识、你是否希望获得急救知识培训、希望获得哪方面的急救知识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1,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规定显著性水平p

3 讨论

3.1大学生急救知识偏低 大学生急救基本知识、心肺复苏术、意外事故急救得分均低于总分值的70%,处于较低水平,与以往调查结果一致。急救知识偏低已是一个公认的问题,很多高校或学者均在尝试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能力。本研究中,急救知识来源主要为学校老师(70.90%),其次为父母(28.80%),电视(0.3%)。急救技能是高校健康教育不可分割地部分,张军根对26所高校调查显示,15所学校在近4年内没有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不能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师资和没有经费[1]。因此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及学生需求,选明确培训内容,细化考核标准,邀请临床相关医生或红十字会对学生进行培训,可采用军训培训模式、体育课培训模式、朋辈教育模式等,培养学生对急救知识学习兴趣,提高急救意识及知识技能[2]。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恰当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仅一个孩子,父母对于孩子意外事故发生的预防尤为重视,所以很多急救知识也来源于父母。因此,可采用学校为主,父母为辅的方式,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掌握基本急救知识,让他们能够在危急时刻自救或他救,减轻意外带来的伤害。

3.2选择恰当方式,加强意外损伤急救培训 本研究结果显示, 8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基本急救知识, 63.8%希望了解意外事故损伤。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活泼好动,意外伤害的发生概率较高,在网络、媒体、学校等宣传下,学生自身也越来越认识到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对于自救或他救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但调查中以往调查显示,仅34.4%的学生非常渴望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57.3%的学生认为一般,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大学生对认为急救知识需要相关的专业背景,仅仅几次培训课,学生没有信心在危急关头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恰当的培训方式,选取学生感兴趣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同时还要严格考核标准,增加参与培训学生的信心,树立严谨的急救意识。

3.3急救知识影响因素 母亲职业是急救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大多家庭里,由于女性的特征,母亲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更细致、全面,会把自己从电视、他人等途径得知的急救知识反复告知孩子,不同职业的母亲,可能获知途径或知识更多,对孩子相关知识的指导也更多。大学生是否应该了解急救知识、你是否需要急救知识培训均是急救知识影响因素,且呈负相关,即认为大学生非常应该了解急救知识,非常希望了解急救知识培训者的急救得分较低。近年来,意外事故在大学生中频发,事故面前的无助与焦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急救知识的缺乏,希望通过有效的途径,对于自身缺乏的知识进行学习。

总之,大学生急救知识有待提高,而学生对于此方面的知识也有很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学生急救知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篇(7)

月经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是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和出血。从青春期开始到更年期结束,月经现象伴随着女性一生[1]。对于高校大学生女性群体而言,正处在一生中最重要的身体和心理成熟阶段。据资料显示,在高校女生就医中,月经失调是女生最常见的症状,占各种临床疾病首位[2]。为了掌握在校女大学生的月经状况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帮助学校做好健康教育开展与健康知识普及,加强对女大学生保健工作的重视。笔者选择本地两所高校以计算机、艺术教育、物理教育、英语教育、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在校本科女大学生共236人,调查学生月经健康知识行为情况,研究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的月经保健问题;探索高校学生保健的良好途径与方法,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非医学专业在校女生236人,年龄19~23岁,平均21.06±0.91岁;平均初潮年龄12.8±0.06岁。

1.2方法

参考美国月经健康知识(mhg)[3]问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自制月经情况调查表;采用无记名调查方法,由经过相关培训的调查员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解释有关专业名词,当场发放,由调查对象当场填写,问卷回收率100%,力求问卷真实可靠。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背景特征

共调查236名女生,均为本科在校二、三年级学生,其中二年级175人(74.15%),三年级68人(28.81%),城市(含城镇)129人(54.66%),农村107人(45.33%).

2.2痛经

调查显示痛经发生率为76.35%,其中轻度(略有腹痛,不影响学习生活)38.62%,重度(腹痛明显且持续时间超一天以上、需要休息、甚至伴发恶心呕吐等表现)12.54%;在重度组中,知晓需就诊并接受过药物缓解的36.72%,从未作任何检查处理、单靠身体耐受的占63.28%。

2.3经期保健状况

有78.38%(185/236)的女生具有经期保健意识及行为,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及保暖、休息与活动调整、自我心理调适等。知晓经期不当行为可能影响健康和生殖的女大学生有88.98%(210/236)。

2.4 对月经失调知识了解情况

绝大多数女生听说过月经失调,95.76%的同学知道是女性妇科问题。对月经失调的原因、类型、具体表现、预防等知之甚少。56.81%的同学在未就医情况下自认为曾经月经失调。月经异常能积极求医、做过相应治疗的同学有11.34%,目前仍在接受治疗的有3.69%。

2.5月经保健知识来源

调查显示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月经健康知识来源相当局限,主要来源是同伴、同学(46.61%),其次是家人(32.20%), 另有来自网络、书本等媒体(12.28%),而来自学校保健教育途径甚少(10.59%)。乡村组情况与城市(含城镇)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3.1痛经知识行为情况

本组资料中,痛经发生率较高,为76.35%;而在重度痛经女生中,积极就诊并接受过药物缓解的占36.72%,从未作任何检查处理、单靠身体耐受的占63.28%;可见许多女生对于相关痛经的知识行为比较欠缺,而痛经除了原发性在青少年中常见外,与营养、精神心理因素等也有关系;临床诊断中还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1]。本组女大学生处于生育年龄段,并不排除会有此类病理问题,提示学校应注意加强女生生理健康知识宣教及体检工作。

3.2月经保健知识行为状况

从本次调查看,非医学专业女生由于学科特点,对月经保健知识来源主要是同伴、朋友、家人或媒体途径等,农村组相对于城镇组具有明显差异。而学校教育存在严重不足,显示普通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迫切需求[4]。我们的调查中,大多数女生对经期卫生知识、月经失调等还是具有一定了解的,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我保健、出现月经异常知道就诊等,但相关围经期保健、月经病防治的专业知识还很欠缺,学校教育还应引起足够重视;校医与老师共同配合,探索实施多种途径的保健教育,例如妇科专家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健康体检等,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早期发现疾病,及时干预、治疗,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348.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篇(8)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何建设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面临的共同话题。对于任何组织或是个人,能否对自身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决定着竞争环境中是否占有优势的关键。[1]“医学专业技能”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核心技能,如何进行医学技能知识资源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知识资源的积累与创新,有效服务教学、实践、就业。在信息化教育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利用好知识管理,将是组织发展的制高点,也是一切管理活动的焦点。

一、知识管理与医学护理学生专业技能培训

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学领域,自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以后,知识管理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知识管理是以人为核心,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中心,采用一定的技术,指导组织对知识进行整合、共享和创新的系统方法。[2]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系统方法,其更加注重人际之间的知识共享、交流和协作等过程,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3]在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视知识为最重要的资源,力求做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作出最恰当的决策。[4]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技能”的建设提供了一套管理的理念和思路。

2、医学护理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与知识管理

对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的高等医学院校来说,知识就是学习的核心竞争力。护理技能培训是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很多护理技能是通过长时间的操作而积累成的,属于教师本身的隐性知识,也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如何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这些护理技能,便成了教学的难点。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高等医学院校在进行护理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如果能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挖掘出更多的隐形知识,通过共享、使用、创新,形成学校的知识资源,提升知识的价值。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知识管理对高等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角色。

二、医学护理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现状

1、高等医学院校护理技能培训中教师知识资源管理现状

高等医学院校护理技能培训的教师拥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在对学生进行的技能培训中,核心的知识、技能(主要指隐性知识,如经验、技巧等知识)是通过他们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甚至是手把手的方式进行,这些知识、技能是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没有记载的。在现实的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 教师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导致他的知识只能为他自己所用,根本就谈不上资源共享。也因为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这些隐性知识、技能不但得不到创新,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逐渐的流失,这对学校来说是一大损失,长此以往还会减弱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高等医学院校护理技能培训中学生知识资源管理现状

(1)大量知识技能以隐性方式存在,造成学习资源的严重浪费。医学生护理技能培训知识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隐性护理技能的培训,也称为隐性资源的浪费。一方面表现在学生个体的浪费,学生缺乏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整认识,无法悉知自身的隐性技能,在交流中不能顺利的表述本该值得别人学习或借鉴的技能;第二,没有形成反思、总结的习惯,导致个体中许多宝贵的隐性知识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又被遗忘,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利用率大大降低;第三,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散性,缺乏统一的共享平台,很多个体隐性知识资源相对孤立,未能被合理的整合、共享,致使部分学生“渴死在丰富的资源群体中”,造成严重的浪费。

(2)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共享程度低,阻碍新知识的创造。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共享程度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来说造成很大的阻碍,不利于进一步发展。知识共享是一个群体之间共同分享个体独有知识的过程,使个体独有知识从个体向群提转变。[5]其中,此处指的的知识共享,是指在医护技能的培训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隐性知识技能的相互分享,个体隐性知识群体化,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积累知识的同时自身能量的释放。一方面,存储在学生个体内部的隐性知识与个体的生活、个性特征等有关,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被他人感知,继而发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基于个体利益考虑,故意隐藏自己的知识,在交流中不愿意进行共享,导致知识不能再群体之间顺利分享,等等原因阻碍新知识的创造。

(3)知识资源随着学生个体的流动,会造成固有知识资源的流失。知识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而且新价值是来源于不断的实践,没有具体使用,其价值就会贬值,更严重者会流失。高校是学生短暂停留的知识园地,在这里学生经过学习、实践,积累起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会随着学生个体的差异,随机的形成并集中在不同学生身上,由于缺乏系统的加工,没有得到有机的整合,导致这些积累起的技能、经验随着学生毕业的流动而弱化、流失。这些弱化、流失的的知识资源是经过个体学习、总结加工后整合出来的宝贵资源,由于学习时间的有限性,新知识、技能初步形成,学生就面临着毕业,导致有效的知识资源很难交流、共享、保存,造成知识资源流失严重。

三、知识管理带来的启示

1、构建学校知识库,加强教师经验、技能等隐性知识的共享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建设。教师是学校有力的资源保障。教师个体之间存储着丰富的知识资源,学校要勇于挖掘、开发校本资源。政策上,从学校层面制定相关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共享自身资源,技术上,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发学校总的知识库,收集教师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为教师协同探究提供平台技术保障。通过动态积累,逐步挖掘,建立起校本知识库的长效机制,在知识共享,相互促进的同时,也逐步形成学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应用相关知识管理工具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1)建立实践社团,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技能知识来源于理论,高于理论,是理论升华的产品,可以直接进行实践。在护理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就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实践团队。组建以“共享知识、互帮互助”为原则的大学生实践团队,在团队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使相互之间彼此信任,到达个体之间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团队组建初期,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团队的目的是“共享知识、互帮互助”,通过个体彼此间知识的交流获得新的知识。以宿舍为单位建设,就是一种很好的团队式。医学专业技能来源于理论相关知识,但不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实践、强化,最终理解后形成自己的隐性知识。以宿舍为单位的实践团队,为医学专业技能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无压力、无障碍的宿舍环境中,学生可以相互彼此之间互相操作、交流、共同成长。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有利于学生之间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共享,实现新知识的创新,让现有知识的价值得到提升。

(2)建立知识地图,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布鲁克斯提出了知识地图的概念,为知识管理的应用提供看新的方法。知识地图是一个向导,显示知识的种类、程度、拥有者及其具置、知识之间的关系等,但是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知识的集合,这是知识地图不同于以往信息工具的最突出的一点。[6]医学专业技能的培训既注重理论的梳理、理解,更讲究实践的操作。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范围内,学生很难完成大量技能的“精通”学习,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弥补学习的不足,是各位医学生共同面临的话题。在此只是地图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案。利做好的用知识地图,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让学习者找到疑难知识的源头,通过彼此的交流,加强自身知识的获取,消除医学专业技能培训过程中无从求助的焦虑感。在知识地图指引的交流中,发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加有利于学生个体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另一方面,知识地图的指引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在遇到疑难知识的时候,通过知识地图可以快速寻找到知识信息,最终寻找到帮助的源头。无数知识资源汇集在知识地图中,为初学者、遇到问题者提供帮助,很好的解决了求助无门、知识岁人员流动而流失等教学难题。

四、结束语

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已成为各行业成长的关键,也是各行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及高度。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医学学术理论、知识、技能的发源地,也是促进知识创新和创造性医学人才培养的管理机构,因此高等医学院校有必要进行知识管理,强化医护技能培训,以此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2] 杨兴波.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06.71-74.

[3][4] 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j].电化教育研究,2001.9.23-26.

[5] 张方全.学习资本[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篇(9)

【中图分类号】r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42-02

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保证其身体健康特别重要。女大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偏食、挑食不吃早餐等行为[1],其发生于缺乏营养知识有关[2],有研究证实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各不相同,呈现出年级越高,正确率越高的趋势[3]。而这种不同是否会对身体健康有所影响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在2011年新入学的临床专业女生中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女生150名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 问题调查 参考相关资料,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选择题的形式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其中营养知识8题,态度题15题,行为题21题,与调查对象2011年10月和2012年10月前后两次调查。调查前经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解说,然后由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当初收回。

1.2.2.身体状况测定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2011年10月和2012年10月前后两次对调查对象测量了身高、体重,并测定了血红蛋白量。两次测量由同一批人员进行,采用同一测量工具,相同的检测方法。

1.3 资料处理 数据经核对后输入计算机,用sas8.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身体测量结果 见表1,可见两次测得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没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大学生的营养状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4],本次调查显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对于临床专业女生身体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有利于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从调查结果看,临床专业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的比较少,与黄永真[5]、陈萍萍等人[6]的研究一致,经过一年的医学教育后,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明显增高;营养知识来源主要是报刊、杂志、周围的人、因特网,一年医学教育后,营养知识的来源中从课堂获得有明显提高;学生重视自己的饮食和营养状况,对营养知识感兴趣,渴望了解营养知识[7],如食物的正确烹调方式、日常食谱的制定等知识;食物结构以谷类、蔬菜为主,一年后食物中奶类和豆及豆制品摄入增多,这说明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其膳食结构不合理,从主观意愿上也愿意改变[8];新生由有挑食、偏食、不吃早餐、喜吃零食、油炸食物、烧烤类食物和含盐多的食物、吃夜宵,吃饭时有看电视、看书、聊天等行为[9],经过一年的医学教育后,上述不良行为虽然没有根本改善,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临床专业女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有所改善,但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量没有显著变化,而学生患营养性疾病的几率明显降低。这说明虽然学生没有能够完全按照营养知识指导膳食行为,但在日常生活中,其膳食行为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这种改善对于避免学生患营养性疾病具有有利作用。

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善能够提供自身的健康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宣讲就十分必要了,特别是对女大学生,其营养水平偏低,饮食态度不端正,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影响到她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重视营养教育,将营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中,遵循大学生身体发育的正常规律,使其掌握如选择合适的食物、食物的烹调与搭配等知识,树立科学的态度,建立健康的膳食行为,而成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那辉,于文哲.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的营养和膳食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9):145-147

[2]. 林春华. 赣州卫校女生营养知识与状况分析及健康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620

[3] 居媛媛 成都市大学生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杂志,2012,39(10):116-117

[4] 姚秋妹,郝丽萍. 医科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371-374

[5] 黄永真. 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2):129-131

[6] 陈萍萍,王旗,崔玲玲,等. 郑州某技术学院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 郑州大学学报,2006,41(6):1089-1092

[7] 蔺俊华,王晶晶. 大学生膳食态度、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 医学信息,2011,24(10);6367-6369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篇(10)

1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

11创业环境的局限性

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下,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在谋划自己的创业计划,想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放眼望去,很多医学生所选择的创业项目都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无关,主要原因就是,首先,医学的专业性比较强,对医学生自身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医学的专业知识,将无法利用医学专业进行创业,学习医学专业就是为了救死扶伤,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将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其次,国家对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创业项目审批比较严格,如果没有一定的资历,是无法在医药卫生领域进行创业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学生利用本专业进行创业的机会。

12创业能力的缺失

很多医学生不能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创业,也是因为自身能力的缺失,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要想在医药卫生领域进行创业,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因为医学专业主要就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的学科,所以医学专业创业都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如果稍有差错,不仅会导致创业失败,还会伤害消费者,所以很多医学生不能利用医学专业进行创业,主要还是自己不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其次,医学生不能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创业,最主要的还是不具备创业能力,由于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医学生要学习的专业知识非常多,课程安排得比较紧密,很多医学生很少有时间与外界接触,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和实验,很少有时间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也缺乏积累创业经验的机会,这也就导致很多医学生没有创业的能力,无法成功地创业。

2医学院校大学生缺乏创业能力的表现

21缺乏?υ匆档娜鲜?

在广大医学生中对创业的认识存在着两个极端:有的医学生不能对创业进行合理的定位,把创业看成一件很神圣很困难的事情,认为创业只能在高科技领域和热门领域进行,如果自己不掌握高新技术就无法创业;还有的人认为,创业就是不爱学习的人才做的事情,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只有学习好专业知识才是王道,创业就是一种不学习的表现,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会去想创业,这两种想法都歪曲了创业的真实目的,也正是因为这两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广大医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降低了医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2缺乏自我认知

在当今大学生的创业浪潮中,有一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大学生对市场和自己的创业项目缺乏合理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创业就是为了追赶潮流,效仿名人,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一方面,很多医学生看到自己身边有很多成功的创业模范,认为自己也应该进行创业,盲目地效仿别人,忽视了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或者是自己是否具备成熟的创业条件;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医学生为了急于创业,并没有对自己的创业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更加没有进行社会市场调查,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最终导致自己创业失败,严重影响了自己创业的积极性。

3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31医学院校应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医学生的创业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医学生打好创业的基础,在学校就对医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为医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帮助医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创业状况和国家的创业政策,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根据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制定医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大纲,让医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培养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丰富自身创新创业知识。其次,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医学生专业的特点和成长的需求,制订符合不同年级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培养医学生创业的兴趣,提高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32提高医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